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辽宁省城镇化进程中的地质环境问题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0 引言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口、资源向城镇汇集,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人们的各种经济、社会活动对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产生了一系列的地质环境问题,甚至造成了地质灾害。另一方面,地质环境问题又制约着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如何协调好城镇化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新的课题,而且具有重大意义。

虽然内地有OSCE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报告,但目前还没有广泛开展。护理专业毕业生临床实习评价、临床护理人员技能鉴定可以借鉴台湾的做法,采用OSCE,而不再只是临床带教教师的简单评语和机械的操作考试,使评价更具客观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但该项目的开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只有得到多方面的支持,我国护理教育才能越办越好。

1 辽宁省城镇化发展历程

1.1 城镇化发展的特征

城镇化进程主要从以下三个指标进行研究:(1)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即城镇化率不断增加;(2)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大;(3)城镇化水平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呈正比[1-3]

一指过腔音调,即连接前后两个字腔之间的过渡性腔调或音调。二指过腔的音乐材料,即剧种主调①昆曲剧种的主调,昆曲南曲是 re、do、la,昆曲北曲是 do、si、la、so、fa、mi。详见拙著《昆曲音乐研究——周来达戏曲音乐学术论文选》中的《昆曲有主调吗?》,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7年。和本唱调音阶中的自然级音。三指创作过腔的方法。有旋律必有旋法,创作过腔旋律的方法,即为过腔创作法(下称“过腔法”)。四指过腔法是由曲圣魏良辅首创的昆曲音乐思想创作表演技术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魏良辅“过腔接字,乃关锁之地”说的产物。

传统上认为窖泥微生物总数和耐热芽孢杆菌数越多,窖泥质量越好。但经我们的研究发现,微生物总数和耐热芽孢杆菌数在优质窖泥和劣质窖泥中的分布并不存在明显的规律性,这就为从微生物方面制定窖泥质量评价标准带来了困难。虽然包括我们在内的白酒行业专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研究窖泥的微生物本质,但由于窖泥中的微生物体系太复杂,以行业现有研究水平和程度,要完全弄清楚窖泥的微生物学本质尚需时日。因此,只能对窖泥的微生物学评价标准进行简单描述,更科学、更系统的窖泥微生物学评价标准还需深入研究。

(1)人口指标

省内海(咸)水入侵地段主要在大连、营口、锦州、葫芦岛、盘锦五个地区。

从建国以来,辽宁省人口不断增加,至2010年末,全省常住人口达到4 374.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增加到62.15%。(见图1)

(2) 产业结构

自建国以来,第一产业比重基本处于下降趋势。自建国至1978年,第二产业比重处于上升阶段,之后持续下降;但在2004~2009年间,第二产业的比重又呈现出上升趋势,上升了6.1%。第三产业的变化趋势刚好与第二产业的相反,在1978~2004年间的比重是处于上升阶段,但在2004~2009年间,第三产业的比重又呈现出下降趋势。

  

图 1 辽宁省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特征Fig.1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of Liaoning Province

  

图 2 辽宁省产业结构演变状况Fig.2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ution of Liaoning Province

(3)人均GDP指标

②锦州:海水入侵发生在大小凌河扇地的沿海地带,分布于凌海市娘娘宫-北二沟-义合屯-喜鹊沟一线以南。向内陆入侵5~15 km,入侵面积约335 km2,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辽宁省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18 457亿元,居全国第七,与2009年相比增长21.3%。近十年来,全省GDP和人均GDP均保持高速增长趋势,平均增长速率分别为15.3%和14.8%。(见图3)

1.2 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

自建国以来,辽宁省的城镇化发展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初步发展(1949~1962年)这一阶段,城镇化呈先扬后抑走势。国内外形势有利于国家集中精力发展经济,部队官兵大量转业,城乡劳动人口流动不受限制。正是这十年,辽宁承担了振兴国家的重任,成长为共和国长子。这一阶段扎实的重化工业基础,使日后辽宁城镇化发展有了好的开端[4-6]

  

图 3 辽宁省人均GDP变化特征Fig.3 The per capita GDP of Liaoning Province

1966~1970年,辽宁农业人口剧增,五年共增长362万,增幅20.2%,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958~1962年时期三倍,农业人口一举突破2 000万,非农人口却从1 000万回落到900多万。

(3)第三阶段:稳定发展(1970~2005年)

这一时期城镇化回到正常轨道,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辽宁二产、三产、城镇化率第一次同时期增长的时期。这期间里,城镇化进入高速发展通道,城镇化率达到35.1%,较全国高16.1%。从1981年开始,辽宁城镇化发展逐渐由二产拉动型过渡到三产拉动型。但此后,辽宁城镇化率虽然仍在逐渐提高,但增幅已开始放缓,这与老工业基地逐渐衰落有关。

(4)第四阶段:快速发展(2005~至今)

这一时期为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底,辽宁城镇化率达到61.2%,在本阶段城镇化发展中,由工业振兴带来的城市扩张成为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主流因素。辽宁“两大基地,三大产业”的谋篇布局基本完成,发展潜力开始释放,辽宁老工业基地再次焕发青春。

2 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

辽宁省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而每个阶段所出现的地质环境问题各为不同,现将各阶段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简述如下(表1):

2.1 初步发展阶段(1949~1962年)

该时期辽宁省重工业的大力发展,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供水需水量日益增大,地下水的大量开采,造成区域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同时,工业“三废”及城市居民生活废弃物的大量增加排放,造成城市地下水的污染,这两个地质环境问题是当时辽宁省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分布在沈阳、大连、抚顺、鞍山等重工业城市。

 

表 1 辽宁省不同城镇化阶段的地质环境问题Table 1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different phase of Liaoning Province

  

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第一阶段1949~1962年初步发展地下水污染、地下水位下降第二阶段1962~1970年不稳定发展地下水污染、地下水位下降城镇化阶段时间城镇化特征第三阶段1970~2005年稳定发展地质灾害、地下水污染、海(咸)水入侵、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地下水位下降第四阶段2005年~至今快速发展地下水污染、海(咸)水入侵、地下水位下降、地质灾害

2.2 不稳定发展阶段(1962—1970年)

该阶段正是“文革”时期,加之“上山下乡”等历史事件,全省城镇化发展受其影响,农村人口剧增,城市人口回落减少,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出地下水污染。该时期虽然城市居住人口大量减少,但当时国家对工业排污,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排放管理要求还仍不建全,一些工业“三废”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现象还很突出,造成城市地下水遭受污染程度仍在加重。另外区域地下水位下降问题有所缓解,但依然存在。

(2)海(咸)水入侵

2.3 稳定发展阶段(1970—2005年)

这一时期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辽宁省在城市建设、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地质灾害、城市地下水污染、沿海城市海(咸)水入侵、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城市地下水位严重下降等,上述地质环境问题表现很突出,分布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危害程度也在不断加大。

③ 泥石流

① 滑坡

自然滑坡主要发生在岫岩、凤城、宽甸等群发性泥石流的形成区。人为采矿诱发的滑坡,是我省大中型露采矿山最为典型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之一,以抚顺西露天矿、阜新海州露天矿、鞍山眼前山铁矿、大孤山铁矿、本溪歪头山铁矿及南芬矿最为发育。城市人工滑坡常见于本溪、丹东、大连等城区,多由坡脚卸荷或坡面加载等人类工程活动的触发作用而形成的滑坡。其规模一般较小,但危害较大,以大连城区最为典型。

② 崩塌

人为崩塌主要分布于露天矿、采石场及公路沿线。省内55.07%的崩塌发生在省道、国道等主要公路干线,严重影响过往车辆及行人的安全。此外崩塌灾害在省内的露天采矿场十分常见,具有普遍性、多发性、规模小。

文献[10]根据长期观测资料得知,当一次降水在50 mm以上时,对地下水的补给较明显,一般灌溉的灌溉定额在50×15 ~70×15 m3/hm2,相当于降水75~105 mm,这就必然形成对地下水的灌溉入渗补给。在一些井河双水源灌区,引河水灌溉一次(约20 d),地下水位可由埋深4~5 m变为埋深0.5 m。根据河南省新乡市引黄人民胜利渠忠义灌溉试验站资料,不同灌水量与地下水补给量关系如表6所示。

(1)地质灾害

我省泥石流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规律性。空间上,群发性强、范围最广、规模最大、频率最高、灾情最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辽东的凤城、岫岩、宽甸以及辽南的盖州、瓦房店、普兰店三县交界处的老帽山区。

(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辽宁省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采空区塌陷,按其塌陷特点、规模可划分为地面沉陷和地面塌陷两种类型。地面沉陷主要分布于抚顺、阜新、本溪、铁法、北票、南票、沈北等在煤田开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矿业城镇。采空塌陷是我省煤矿普遍发生的一种地质灾害,但在一些大中型有色金属矿山亦较发育。地面塌陷使矿区积水、受淹土地盐渍化、破坏耕地和建筑设施。特别是一些乡镇、个体小矿多开采浅部矿层,也易引起漏斗状的塌陷,它对土地资源和环境的破坏性更为突出。

(3)区域地下水位下降

我省人口多,工农业发达水资源少,是全国水资源极为匮乏的省份。前已述及,由于水资源短缺,加之地表水污染严重,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在以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由于持续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水位逐年下降,含水层被疏干,形成永久性的降落漏斗。不但使水资源更加短缺,还由此引发诸多城市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进而严重制约这些地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常单相、两相、三相的接地短路故障涵盖了输配电线路的故障类别。对于三相短路故障而言[24],会引起对称的电压暂降。但是对于不对称故障,各相电压幅值、相角跳变不相同。当系统发生了短路故障时,各母线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电压暂降,暂降程度和故障点间的距离长短相关,甚至邻线用户将再经受一次电压暂降。而单相短路故障在各种电力系统的短路故障中发生的可能性最大[9,23,24]。各种敏感设备也会因此跳闸甚至产生误动作。而三相短路故障虽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其危害极其严重。

(4)地下水污染

因行星轮系具有运行噪音小的特点,能够给乘坐者提供舒适感与安全感,其较长的使用寿命也为电梯的长时间运行提供保证,此外,行星齿轮曳引机的效率远高于同样提升力的蜗轮副式曳引机,且体积仅是它的一半[2],因此,在曳引机设计中,行星齿轮减速器较其它形式的齿轮传动系统更具优势。某型号电梯的曳引机减速器使用2级行星轮系 [3],该项目选取串联的2个2K-H型行星轮系进行设计。

全省地下水质量各类级别均有,总的宏观趋势是:基岩山区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指数均小于2.50,基本上处于天然状态,没有受到污染;平原区及河谷平原区的浅层地下水水质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深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岩溶水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其特点是城镇、居民聚集地饮用水源大部分都受到污染,而远离城镇的地区,受到污染的程度较轻;各主要工业城市所在地区的地下水,其综合评价指数多大于4.35,说明受到污染的程度是严重的,多数井水已不适饮用。

(5)海水入侵

为了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需求,过量抽取地下水而形成的区域降落漏斗在沈阳、辽阳、大连、铁岭、营口、朝阳、锦州、葫芦岛等大中城市均有分布。尤以沈阳、辽阳漏斗形成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危害也最为严重。

多年来,在滨海平原,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许多沿海地区发生海水入侵,1999年总面积达728 km2,成为沿海地区最为突出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鉴于各海侵地段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地质构造和危害程度不同,将全省划分为五个海水入侵区:大连、营口、下辽河三角洲、辽西沿海、庄河~丹东沿海。

2.4 快速发展(2005年—至今)

2005年至今,辽宁省城镇化进程中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地下水污染

随着城市人口不断的增加,地下水的大量开采,生活垃圾、污水、工业“三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渗入地下水中,并随地下水位下降漏斗的扩散,地下水污染范围也越来越大。

本研究主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N县乡村初中作为研究场域,共抽取210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共发放210份问卷,最后统计回收问卷180份,回收率为85.7%,其中有效问卷155份,有效率为86.1%,符合统计处理的有效性原则。

用户事先记录停车位置,通过定位实现导航指引,这在出入口较多的大型停车场可发挥较大的作用。结合商场消费进行优惠减免,与现有的匝道控制和收费系统相结合形成移动电子缴费,节省收费等待时间,缓解出入口压力;区分进入商场的小客车和货运车,进行分类计费。

①大连:大连地区海水入侵主要发生于1 288 km长的近海岸的条形地带和各岛屿周围共618 km长的地带。入侵总面积约为458 km2,最大入侵距离8.6 km。从大连市海水入侵的平面分布上看,海水入侵的点数有所减少,入侵程度有所减缓。2011年降雨有增加,而且局部地段开采减少,海水入侵程度有所减缓。

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能够通过消耗少量的高品位能量把空气中的低品位能量通过制冷工质搬运到水中,实现大量自然资源和余热的再利用,从而有效地节省了热水制备所需的一次能源,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对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的结构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

③葫芦岛:断续分布于曹庄和稻池地区,入侵面积约129 km2,向内陆入侵7~9 km,与去年相比,基本处于平衡状态。绥中县的望海、六股河口、猫眼河口、台子里、南岭、东盐锅等地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海水入侵,入侵内陆距离3~10 km不等。

总之,将唯物辩证法等基本哲学原理渗透到无机化学的教学中,从辩证的视角看待无机化学概念、原理和方法,使抽象的哲学理论与奇妙的化学世界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对化学理论的深入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能力及正确的世界观。

④营口:海水入侵主要发生于大清河河口和鲅鱼圈水源地、熊岳沿海。

⑤盘锦:盘锦西部、北部和东北部的石新水源、沟帮子水源、高升水源,由于大量开采第四系地下淡水,促使咸、淡水界线向淡水区推移。目前咸淡水界线普遍比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向淡水区扩张0.5~2.0 km,以石新扩张速度最快,为1.0~4.0 km。

通过VISSIM仿真软件分析研究了深南大道主辅路交通组织模式的准入条件和设置标准,从仿真中得到不同进口道饱和度下主辅路汇入点距离停车线位置与车均延误变化的关系,见表3.

小说并未详细写法院如何对苔丝进行审判,只是在小说的结尾处写“一面黑色的旗子”从温顿赛斯特城监狱升了起来。黑色旗帜,是英国司法文化,即执行死刑时,在监狱升起一面黑色的旗子,向其亲友宣告已经执行完毕。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苔丝的罪名是“谋杀”。

(3)地下水位下降

辽宁省是全国水资源贫乏的省份之一,尤其是地下水资源更是短缺。省内一些城市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沈阳、鞍山、辽阳、盘锦等市已处于严重地过量开采之中,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持续下降,形成了区域降落漏斗。

(4)矿山地质灾害

辽宁省城镇化进展到快速发展阶段,省内一些老矿山也已进入尾矿或闭矿阶段。这些矿山为城市留下了很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如阜新海州露天煤矿、抚顺西露天煤矿、鞍山眼前山铁矿、本溪歪头山铁矿和南芬铁矿等矿山滑坡极为发育,其特点是规模大,频率高,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造成的损失大。矿山采空区发生的地面塌(沉)陷也日益突出,尤以抚顺、本溪、阜新、铁法、北票、南票煤田等最为严重。另外,矿山的排土场、尾矿库占用大量土地,造成土地砂砾化,损毁植被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3 辽宁省城镇化发展的地质环境约束

地质灾害是地质环境的一种变异现象。在城市大规模建设活动中,可诱发和激化各种地质灾害,成为制约城市发展规划的消极因素。辽宁省城镇化发展的地质环境约束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地下水环境

随着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城镇居民的消费不断升级,城镇生态系统逐渐超出负荷,由此产生的城市生产、生活释放的废水、废气和垃圾迅猛增长,生产、生活释放的废水、废气和垃圾迅猛增长,土壤、地下水的污染,给原本趋紧的城镇地下水资源环境供给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以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由于持续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水位逐年下降,含水层被疏干,形成永久性的降落漏斗。这些漏斗主要分布在沈阳、辽阳、大连、铁岭、营口、朝阳、锦州、葫芦岛等大中城市。尤以沈阳、辽阳漏斗形成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危害也最严重。地下水资源短缺、污染环境问题已是辽宁省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约束问题之一。

3.2 矿山地质环境

辽宁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强度高,规模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矿山开采规模、强度的不断扩大,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重,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和负面影响,对城镇化进程起到了约束和阻碍作用。

3.3 海水入侵

辽宁省沿海城市海岸带海水入侵地质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海水入侵破坏了紧缺的地下水资源,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

初中数学拓展性微课程,是以现有的初中数学教材为载体,借助微课“短小精悍、形式丰富、时空自由”等多种优势,结合资源内容,系统研发思维拓展型、学法指导型、数学文化型、操作活动型数学拓展型资源的微课程(图2),旨在拓宽数学教材的意义空间,挖掘数学独有的文化内涵,以此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目前已经重点开发3个系列微课程.

4 城镇化与地质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

建议从省政府层面出台一部全省性的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写入包括城镇地质环境保护的内容要求,明确规定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中必须以地质勘查资料为依据,充分考虑地质环境条件及承载力。

4.2 加大城镇地质环境调查监测与综合整治的力度

开展全省主要城镇或城市群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评价,建立城镇地质环境可视化信息平台; 建立完善城镇地质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地质灾害应急体系;采取科学的综合管理或工程整治措施,控制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提高地质环境综合利用程度。

4.3 加强相关科学研究工作

开展城镇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综合考虑城镇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研究不同类型城镇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进行城镇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与功能分区;开展城镇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从地质环境的角度,分析适宜城镇发展的区域、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提出提高城镇地质环境承载力的对策;开展地质环境保护与整治相关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

4.4 强化城镇地质环境保护知识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与培训

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科普讲座或培训班等,提高各级领导和决策部门对城镇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媒体或发放科普宣传材料,向广大城镇居民宣传普及城镇地质环境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建立社会和舆论监督机制,完善信访、举报制度,提高地质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度。

5 结论

(1)根据辽宁省人口、产业结构和GDP等三个方面的特征,将建国以来辽宁省城镇化发展历程划分为初步发展(1949~1962)、不稳定发展(1962~1970)、稳定发展(1970~2005)、快速发展(2005年~至今)四个阶段。

(2)在辽宁省城镇化初步发展阶段和不稳定发展阶段,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均是地下水污染、地下水位下降;在稳定发展阶段,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是地质灾害、地下水污染、海(咸)水入侵、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地下水位下降;在快速发展阶段,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是地下水污染、海(咸)水入侵、地下水位下降、地质灾害。

(3)地下水环境、矿山地质环境和海水入侵是目前制约辽宁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李 勇.加快辽宁城镇化发展需要破解的难题及对策[J].辽宁经济,2012,(2):34-38.

[2] 侯 强.辽宁省城镇化道路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316-321.

[3] 孟翔飞.“一体两翼”:辽宁城镇化的战略选择[J].辽宁日报,2003,4,22,(D02).

[4] 于 虹,陈学军.推进辽宁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J].辽宁经济,2012,(3):14-17.

[5] 周 园,马廷玉.“十二五”时期辽宁区域发展战略探讨[J].辽宁经济,2011,(8):18-20.

[6] 王宝民,李 劲,为田华.辽宁城镇化发展道路研究:判断、路径与政策[J].社会科学辑刊, 2010,(6):140-143.

 
张静,卞玉梅,宋林琳,陈枫
《吉林地质》 2018年第01期
《吉林地质》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