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某一时期南渡江下游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更新时间:2009-03-28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定义[1]为:河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没有受到损害,系统对自然干扰的长期效应具有抵抗力和恢复力,系统能维持自身的组织结构长期稳定,系统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功能等。河流生态系统在自然因子(如气候因子、本身的结构特征和其它系统等)和人为因子(包括水利、农业、城市发展、矿产开发、畜牧、旅游、林业生产等)的影响下,能够保持化学、生物及物理上的完整性,而且能够维持其对人类社会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则该河流生态系统处于生态健康状态。2000年以前,南渡江干流陆续兴建了各种蓄水、引水、提水工程,人为地改变了天然径流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南渡江龙塘坝下游至出海口约28km,一直为海口市部分农村及沿岸景观节点提供水源供给,但是由于2000―2004年间海水倒灌现象日益严重,迫使距出海口8km处的攀丹水厂废弃,沿岸农田无法取水灌溉,部分农村发生饮用水困难。本文以现有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对该特定时期南渡江下游河流的生态健康情况进行研究评价。

对于C-C键形成的自由旋转链,a≈1.5l,所以其均方末端距为h2≈2nl2,与自由旋转链结果一致,此时le=2a-l≈2l.

1 评价河流概况

南渡江是海南省的第一大河,流域面积7 033 km2,全长 334km,总落差 1 100m,平均坡降0.72‰,流域形态呈狭长形,平均宽度21km。南渡江九龙滩坝址以下为下游河段,长114km。根据《海南省水资源调查评价》(2004年8月),南渡江评价河段各时期水质均达到III类或优于III类水标准,全年期均达到Ⅱ类或优于Ⅱ类标准,其中Ⅰ类水河长占19.5%,Ⅱ类水河长占80.5%;汛期水质好于非汛期。下游河流两岸土壤类型主要为水稻土,土壤质地多为砂壤、壤土和重壤,土壤耕性较好,但养分含量较低,有机质含量在3.2%以下。

南渡江中下游及河口地区动物区系属东南亚热带-华南区-海南亚区,野生陆生动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该区植被以灌木草丛为主,天然植被主要为南方热带地区常见的野生灌木草丛植物种群,现有树木花卉212科,1 300多个品种。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均以硅藻类为主,浮游动物主要有中华哲水蚤、肥胖箭虫、美丽箭虫等。水生生物以鱼类为主,共有15科57属70多种,特有的鱼类品种有赤眼鳟、大鳞白鲢等。

通过表1可以发现,英语四级分数大于等于500分的学生使用全英词典的比率远远大于四级分数低于500分的学生,这或可说明低于500分的学生由于英语水平有限而不能很好使用全英词典学习工具,因此而放弃了使用全英词典。使用英汉词典的一部分学生也同时在使用汉英词典,他们使用汉英词典的主要考虑是用作四级翻译部分的备考学习。

2 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2.1 体系要素及建立原则

河流生态系统可以由水质、水量、河岸带、物理结构与生物体五个要素来表述[2],这五个要素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辅助完成不同的河流生态过程,发挥不同的功能,有机组成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

③鱼类种类变化率=10年来河道内鱼类种类变化数/河道10年前鱼类种数;

2.2 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图1 南渡江下游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对南渡江下游河流生态实际情况进行充分剖析,并借鉴参考国内外相关项目案例[3],在遵从建立原则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南渡江下游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如下。

体系评价标准相应分为“病态、不健康、亚健康、健康、很健康”五个级别,对难以准确定量表达的定性指标,以分值域“1,1―2,2―3,3―4,4”代表五个级别的标准,各具体指标评分参考状态描述、实地调查与遥感解译结果,由公众参与基础上的专家评判完成。对定量指标的标准,则借鉴有关历史资料或参照点位状况、相关研究成果与国家、国际适用标准,通过多区域对比分析确定。

对于定量指标,由表1[4]决定其评价标准。

对于定性指标,由表2决定其评价标准。

3 评价体系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④水质平均污染指数为监测目标数,m为研究河段监测断面数,Ci为i指标的实测值,C0i为i指标的标准值);

本体系判断矩阵共分A-B层和Bi-Bj层两个层次,判断矩阵的赋值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具体做法是邀请高校和相关科研院所共五位水资源和环境保护领域专家对判断矩阵进行对比打分,矩阵终值选用五位专家打分结果的平均值。专家打分法确定的判断矩阵如下。

评价体系中的定性指标则根据专家咨询意见确定。

 

表1 定量指标评价标准

  

项目 病态 不健康 亚健康 健康 很健康水质平均污染指数 >1 0.5―1 0.3―0.5 0.1―0.3 <0.1河流水质达标率 <40 40―60 60―80 80―90 90―100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40 30―40 20―30 10―20 <10防洪标准(年一遇) 5 5―30 30―50 50―100 >100鱼类种类变化率 20―25 15―20 10―15 5―10 0―5河岸管理带宽度(m) <18 18―35 35―50 50―70 >70

 

表2 定性指标评价标准

  

项目 病态(<1) 不健康(1―2) 亚健康(2―3) 健康(3―4) 很健康(>4)珍稀鱼类存活状况 基本灭绝 很小一部分存在 个别种类受威胁 基本无影响 无影响栖息地状况 很差 差 一般 较好 很好鱼道设置 几乎无 状况不好 状况一般 状况较好 顺利洄游河床河岸稳定性 极差 不好 一般 较好 很好河岸带植被覆盖 极差 不好 一般 较好 很好亲水景观建设面积、效果 几乎无 效果不太好 一般 较好 很好河岸与河道固化程度 完全固化 大部分固化 少部分固化 固化很少 基本无固化河流廊道连通状况 极差 不好 一般 较好 很好与自然斑块 连通极少 连通较少 部分无连通 大部分连通 有完善的连通

 

表3 判断矩阵标度

  

标度 含义1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3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稍微重要5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明显重要7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强烈重要9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极端重要2,4 6,8 上述两相邻判断的中值bij=1/bji倒数 因素i与j比较得判断,则因素j与i比较的判断bij=1/bji

 

表4 A-B层判断矩阵

  

注:水质、水文水量、水生生物、河岸带、物理结构五大体系要素间的比较结果

 

A-B层 B1 B2 B3 B4 B5 B1 1 1/2 2 3 2 B2 2 1 3 4 3 B3 1/2 1/3 1 2 1 B4 1/3 1/4 1/2 11 1/2 B5 1/2 1/3 1 2 1

 

表5 B1层判断矩阵

  

注:水质污染指数、水质达标率两项指标间的比较结果

 

B1层 B11 B12 B11 1 2 B12 1/2 1

 

表6 B2层判断矩阵

  

注:水资源开发率、需水保证率两项指标间的比较结果

 

B2层 B21 B22 B21 1 2 B22 1/2 1

 

表7 B3层判断矩阵

  

注:鱼类变化率、珍稀鱼类状况两项指标间的比较结果

 

B3层 B31 B32 B31 1 4 B32 1/4 1

 

表8 B4层判断矩阵

  

注:防护带宽度、河岸植被、亲水景观建设、防洪标准、河道固化强度五项指标间的比较结果

 

B4层 B41 B42 B43 B44 B45 B41 1 2 4 3 1 B42 1/2 1 3 2 1/2 B43 1/4 1/3 1 1/2 1/4 B44 1/3 1/2 2 1 1/3 B45 1 2 4 3 1

 

表9 B5层判断矩阵

  

注:河床稳定性、连通性、廊道连续性、鱼道状况四项指标间的比较结果

 

B5层 B51 B52 B53 B54 B51 1 2 3 3 B52 1/2 1 2 2 B53 1/3 1/2 1 1 B54 1/3 1/2 1 1

对以上判断矩阵求解并进行一致性验算,得出特征向量,进而确定整个体系各项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如下表。

 

各指标权重分布表10

  

指标 权重B11 2.24×0.67=0.161 B12 0.24×0.33=0.079 B21 0.4×0.67=0.268 B22 0.4×0.33=0.132 B31 0.14×0.8=0.111 B32 0.14×0.2=0.028 B41 0.08×0.32=0.026 B42 0.08×0.18=0.014 B43 0.08×0.07=0.006 B44 0.08×0.11=0.009 B45 0.08×0.32=0.026 B51 0.14×0.46=0.064 B52 0.14×0.26=0.036 B53 0.14×0.14=0.020 B54 0.14×0.14=0.020

4 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4.1 评价指标值的确定

评价体系中的定量指标计算方法如下[6]

①河道内生态蓄水保证率=河道内生态用水量/河道内生态需要水量×100%;

②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流域实际用水量/流域水资源总量×100%;

⑤底泥平均污染指数计算公式同④。

将WV-词语向量化的结果输入到CNN,经过卷积层、池化层、Dropout层和Flatten层的处理,得到2个文本的语义相似度。

由于河流生态系统与河流流域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系统之间存在着输入与输出的网络作用关系,因此要在众多的原始数据与信息中筛选出较为灵敏、内涵丰富的主导性指标进行研究。指标体系除具有一般指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规范性、简明性及动态性等一般要求外,还应满足可操作性、层次性、整体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原则。

由已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根据层次分析法理论(AHP)确立个指标的权重值[5]。为了使决策判断定量化,形成判断矩阵,引入判断矩阵标度。

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骨科、普通外科、血液内科、消化内科、妇产科、心脏外科等六个主要科室接受输血前5项检测中的HBsAg、抗-HCV、抗-TP、抗-HIV四项检测指标,共计患者4 875例。

 

表11 南渡江下游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指数

  

评价指标 指标现状值 健康刻度值 指标权重值 指标值水质平均污染指数 0.67 1.67 0.161 0.26887河流水质达标率(%) 90 5 0.079 0.395河道内生态需水保证率(%) 100 5 0.268 1.34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8.38 4.16 0.132 0.54912鱼类种类变化率(%) 16.82 1.6 0.111 0.1776珍稀鱼类存活状况 个别种类受威胁 3 0.028 0.084防护带宽度(m) 40米 2.34 0.026 0.06084河岸带植被覆盖程度 不好 2 0.014 0.028亲水景观建设面积,效果 较好 4 0.006 0.024防洪标准(年) 30年一遇 3 0.009 0.027河岸与河道固化强度 少部分固化 3 0.026 0.078河床河岸稳定性 一般 3 0.064 0.192与周围自然生态斑块连通性 一般 3 0.036 0.108河流廊道连续性 连通较少 2 0.020 0.040栖息地,鱼道状况 一般 3 0.020 0.040

情景因素包括消费者可支配的时间和金钱、销售氛围、触摸、服务互动。研究表明当购物时间足够长时,消费者会花更长时间浏览店内商品,进而影响冲动性购买欲望及购买行为。销售氛围如产品的陈列方式、店内芳香的气味、情感音乐等都会提高消费者对商场和产品的感知。影响消费者冲动性购买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物理接近性,消费者触摸会提高产品的物理接近性,从而刺激消费者的体验。服务互动贯穿于消费者购买前对商品的了解和购买后对售后服务的评价。

各组动物每两周称量体质量,并观察精神状态、饮食、皮毛、大、小便等一般情况。实验第12周,称量体质量后,各组动物腹腔注射0.3 mL/100 g 10%水合氯醛麻醉后眼内眦取血,血液1 500 r/min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大鼠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等肝纤维化指标。

梳理2000―2004年间南渡江下游河流的相关资料,得出生态健康评价指标现状值如表11。

炎症以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候。炎症性疼痛主要指炎症部位受到机械性刺激所引起的疼痛,而这种刺激诱导的疼痛特指炎性痛觉过敏。炎症介质(如缓激肽、组胺、花生四烯酸、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和神经生长因子等)直接或间接激活TRP通道,使其敏化,疼痛感受器的兴奋阈值下调,对刺激反应性增加,引发痛觉过敏[12]。

4.2 评价结果

由上表计算成果可知南渡江下游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综合指数为:

 

其中E为综合指数,Qi为第i个评价指标值。

对照河流健康划分的评判标准,其基本结论是:2000年~2004年期间南渡江下游河流生态系统处于健康良好状态的下缘。

5 结语

从各项评价指标的实际指标值可以看出,该期间内南渡江下游水量水文条件良好,生态需水量得到很好的满足,但水质较差,其中虽然大部分监测指标满足要求,但一些河段个别指标存在超标严重的现象,河流中的水生生物受到很大影响,个别珍稀鱼类生存状况受到威胁,如大鳞白鲢等。同时该时期南渡江下游沿岸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工商业的发展,沿岸防护林地越来越少,由于地质因素,河床稳定性也不容乐观,由于大肆采砂,河床稳定和泥沙问题也较严重。

对于这种情况,可采取主动控制和优化维护的方法来改善,如控制下游沿岸的工业企业数量,加大力度对沿岸小型工业企业如制糖、橡胶加工、淀粉厂和食品加工厂等进行整治,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控制农田化肥向河道中的流失;限制河口段和沙开挖;增加河岸带防护林地的面积,对局部不稳定的河床进行加固;在保持河流廊道连续性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下游河段防洪设施,提高防洪标准等。

参考文献:

[1]唐涛,蔡庆华,刘建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2(6):751-752.

[2]马克明,关文彬.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与方向[J].生态学报,2001(12):107-108.

[3]杨志峰.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与修复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30-33.

[4]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1999(5):63-64.

[5]王沛芳.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模式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博士论文,2003:36-60.

[6]殷会娟,冯耀龙.河流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5):55-57.

 
郭大平
《吉林水利》 2018年第05期
《吉林水利》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