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广西金秀北部石英脉型铜矿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0 引言

广西大瑶山地区位于钦杭成矿带西南端,有加里东、海西—印支和燕山期显著的岩浆活动,造成了该区大量岩浆热液型金、铜、钨、钼等金属矿出露[1-2]。大量石英脉型铜、金矿床在大瑶山西部分布,这些区域岩浆出露较少,其成因有较大分歧。部分学者认为加里东期岩浆及构造活动成矿[1,3-4],一些地质工作者综合多个矿产勘查报告认为加里东期形成矿胚层,在海西印支期成矿,形成矿层+构造的成矿模式[5-7],还有一些认为自加里东期至燕山期岩浆多期活动最终成矿[8]。令人奇怪的是至今仍未获的大瑶山西北地区岩浆热液型金属矿的精确定年,一些模式定年(329~378Ma)显示赋存在早古生代地层中的石英脉型金属矿与围岩地层时代相近,甚至部分模式年龄早于地层形成[5-8]。本次选择石英脉中黄铁矿采用Re-Os同位素测年,仅获得模式年龄,未能取得精确的和谐年龄。因此,本文从金秀地区几个典型的石英脉型铜矿地质特征分析入手,分析成矿规律,探讨其成因。

广西大瑶山西部金秀和荔浦交界处自古就是官铜的重要产地,近年的勘查工作在该区共发现大大小小近百个铜铅锌矿床和矿点,如龙围、寨宝、长乐、罗丹和六定铜矿等。这些铜矿具有SN向断裂控矿、矿体水平和垂向延伸稳定、矿物组合基本相同、品位高(入选品位达6%)、矿床成因基本一致等特点[9-12]

1 地质背景

广西金秀县城北到荔蒲县修仁乡一带属于华夏褶皱带大瑶山隆起的西部。该区早古生代沉积岩系发育,主要出露寒武系和泥盆系陆相碎屑岩及少量第四系(图1)。寒武系主要为不等粒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夹页岩,局部偶夹少量透镜状灰岩,厚度大于400m。下泥盆统出露了莲花山组(D1l)、那高岭组(D1n)和郁江组(D1y)。莲花山组为紫红色、黄绿色砂岩、泥质粉砂岩,厚度为482~1210m。那高岭组为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夹少量的灰岩透镜体。郁江组为灰、灰绿色灰岩,白云岩夹页岩,上部页岩、泥质粉砂岩。从大瑶山区域石英脉型铜矿所赋存地层来分析,泥盆系和寒武系是区域石英脉型矿体主要赋矿地层[9]

  

图1 金秀北部地质简图Fig.1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North Jinxiu1—上泥盆统 2—中泥盆统 3—下泥盆统郁江组 4—下泥盆统那高岭组 5—下泥盆统莲花山组 6—寒武系 7—加里东期花岗岩 8—燕山期花岗岩 9—铜矿脉 10—断层 11—不整合接触界线

该区地层倾角一般在5°~25°,地层倾向变化较大,小褶皱发育。区域上近SN向断裂和NE向断裂发育,近SN向断裂地表延长可达30~35km,延深切穿早古生代地层,倾角一般在75°~85°之间。NE向断裂地表延长可达100km以上,为向NW倾伏的逆断层,形成时间晚于SN向断层。此外还有一些NW向和EW向断层,其规模较小,延长不超过1km,多为逆断层,晚于SN向断层。

在研究区南部有加里东期祖峰、朴安和大进三个小岩珠和少量侵入岩枝(脉)出露。三个花岗岩体出露规模均小于4km2,岩性为中细粒花岗岩,少量斑状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前两者与泥盆系不整合接触。燕山期岩枝(脉)主要为花岗斑岩和石英斑岩,呈小岩珠(<0.1km2)和岩墙沿小断裂在南部出露。大进岩体在区域调查中采用K-Ar测年为120Ma,岩体内灰绿岩脉K-Ar测年为386Ma[13],专项研究中该岩体二长花岗岩锆石LA-ICPMS定年为(457.1±1.2)Ma[3],花岗岩锆石LA-ICPMS定年为(414±11)Ma [14]

随着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学术界、社会政策界和全社会对儿童境况关注的程度增加,国家对儿童福利的投入增加,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都感到有必要整合不同的名词,使用统一的政策术语,指代需要国家福利帮助的儿童,并以此代替上述各种不能准确指代困境儿童的术语。

澳斯麦特炉温度高,在1 200~1 350 ℃之间,喷枪喷入熔池中大量空气,喷枪头燃烧区域温度高达1 500 ℃,具备了热力型氮氧化合物的生成条件。另外燃料中C—N键的键能为(25.3~63)×107 J/mol,比空气中的N—N键能94.5×107 J/mol要小得多,因此,更容易被氧化成为NO。当燃料中的氮分在很低水平时(0.1%),烟气中NO质量浓度就能达到260 mg/L以上,占燃烧过程所产生的NOx 75%~90%,是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主要来源[2]。

区域内出露的石英脉型矿体主要分布在近SN向断裂带中,寒武系和泥盆系构成了赋矿载体,自金秀向西至象州一带,出露了100余个地质特征一致或相近的矿床和矿点[15-16]。零散分布的小规模侵入岩体主要分布在南侧寒武系和泥盆系中。

氧化带之下的原生矿石主要由黄铁矿、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黝铜矿等组成(图3f,g),很少见铅锌矿和铜蓝,极少见镜铁矿等,深部钻孔显示团块状的黄铁矿和黄铜矿含量明显比上部增加,并出现少量鳞片状辉钼矿。

2 矿体空间特征

2.1 水平特征

该区内矿体水平分布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为主矿体,厚度0.3~2.1m,平均厚度0.6~1.2m,延长超过800m。矿体分布于稳定延伸的近SN向陡倾斜(75°~82°)破碎带中,近地表有串珠状水平延伸特征,深部延伸稳定。其中龙围铜矿和寨宝铜矿深部有连接在一起的迹象;第二种为次要主矿体,厚度0.2~1.5m,平均厚度0.2~0.5m,延长达300~500m。矿体分布在与近SN向断裂有微小夹角的断裂中,矿体水平分布特征类似第一种。第三种为辅助矿体,厚度0.1~0.5m,平均厚度0.2m,延长不超过10m,分布在第一、二种断裂的羽状断裂内,沿断裂矿体快速变为丝带状,并尖灭。

研究区周边有80多个相同或相似的热液型铜铅锌金矿床分布在SN向断裂带中,其品位较高,硫化物组合丰富,分布面积广,这不是一个孤立的小范围热液体系可以提供的,其成矿必然与区域隐伏岩浆活动有关。地球物理证明金秀地区存在一个局部重力负异常,一般认为深部隐伏着EW向的加里东期岩浆体,埋深1~1.5km[5],燕山期岩珠和岩墙侵入其中[1],研究区南部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枝和岩墙可以实证。

充填在断裂中的矿石与夹石在水平面上呈现出线状,网格状,和分支汇合状展布特征,矿体水平展布特征显示近SN向断裂是导矿断裂,小羽状断裂为同生断裂。

2.2 垂直特征

氧化和原生矿石特征显示热液充填断裂过程中,冷凝过程较快,矿石矿物结晶程度差。矿物整体上形成垂向分带,近地表主要为镜铁矿、铅锌矿黄铁矿和黄铜矿组合带,中部形成斑铜矿、辉铜矿黄铜矿黄铁矿组合带,深部形成辉铜矿、黄铁矿和黄铜矿组合带。

氧化矿层一般厚20~50m,在潜水面之上与地形有关,延伸不稳定,多呈透镜状或串珠状分布。主要由铅锌矿、褐铁矿、镜铁矿、黄铁矿、孔雀石、铜蓝和黄铜矿等矿物组成。部分小规模矿点顶部具有厚1~15m的重晶石脉层,封闭了深部的铜铅锌多金属矿。

原生矿体主要在深部石英脉中,目前控制150~350m,矿体稳定(图3a~c)。上部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等组成。深部钻探显示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辉铜矿和辉钼矿等。由地表向下300m,矿体具有逐渐向破碎带中部集中,厚度增大,水平延伸逐渐稳定,金属硫化物成分增多的趋势,高温金属矿物增多的规律。深部钻探发现,次矿脉与主矿脉深部有汇合趋势,为同源热液充填断层成矿。

  

图2 龙围铜矿6勘探线剖面简图Fig.2 Sectional map of prospecting line No.6 in the Longwei copper deposit1—砂岩 2—第四系坡积物 3—矿 体4—断层 5—氧化矿层界线 6—巷道和石门 7—坑内钻孔及编号

2.3 控矿构造

赋存在石英脉中的矿床为充填断裂形成的热液型矿床,受断裂构造控制。区内断裂构造分为容矿断裂和破矿断裂两类。

容矿断裂:近SN向断裂带提供了成矿空间,控制着区域内矿体主要分布,部分同期形成平行或较小角度相交的断裂同样控制了一些小规模矿体的分布,在区域上Cu和Au异常与SN向断裂高度吻合的条带状异常[17],并具较高的铁异常[18]。此外,主断裂产生的一些羽状断裂内也有少量矿体存在。容矿断裂后期具有拉张性质,倾角陡斜,沿水平面拉张程度不一控制了矿体在断层中分段展布等特征。

破矿构造:破矿构造主要为NW和NE向断裂。NW向小断裂倾向SW,倾角40°~50°,断裂面一般小于20cm,错断矿体后北侧矿体向东偏移,断距小于20m。此外,还有少量NE向小断裂在局部也有错断矿体现象,一般断距小于2m,对矿体延伸破坏不大。

镜下,半自形-他形辉铜矿、黄铜矿、黝铜矿相互不规则状嵌布于黄铁矿或脉石矿物间。黄铁矿被黄铜矿交代成残余状,黄铜矿又被斑铜矿、铜蓝交代。斑铜矿沿黄铜矿边部交代,形成包围黄铜矿的反应圈等现象。分析金属矿物结晶顺序为:磁铁矿、辉钼矿→黄铜矿、黝铜矿(黄铁矿Ⅰ)→辉铜矿、黄铁矿(Ⅱ)→镜铁矿、铅锌矿→铜蓝、孔雀石、褐铁矿。综合分析矿体中也形成上部镜铁矿、铅锌矿、黄铁矿、铜蓝、孔雀石和褐铁矿等组合,中部形成黄铁矿、黄铜矿、辉铜矿、黝铜矿、孔雀石和镜铁矿等组合,深部形成黄铜矿、辉铜矿、黄铁矿和黝铜矿等组合分带。

3 矿石特征

3.1 氧化带矿石

氧化带矿石主要有铅锌矿(图3d)、镜铁矿(图3e)、褐铁矿、蓝铜矿、孔雀石和少量黄铁矿、黄铜矿构成,有三种组合分布形态:其一为镜铁矿和少量铅锌矿、黄铁矿成团块状和不规则状分布,局部地段形成镜铁矿带,岩石结构比较致密;第二种为褐铁矿、蓝铜孔雀石和部分铅锌矿成片状,松散状分布在破碎带中,一般矿石破碎,断层泥质胶结明显,脉石为石英、粘土和同化的围岩等;第三种为黄铜矿、黄铁矿和少量铅锌矿多呈星点状或浸染状分布石英中,一般规模小,含量低,零散分布在氧化带中。第一种有时可独立构成铁或铅锌小矿体,其他两种主要分布在原生矿体的顶部。

3.2 原生矿石

因为合作-探究性学习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所以学期初就要确立合作学习小组。根据心理卫生学的课程实际和这几年的实践体会,小组组成的较好做法是:1.小组成员3-5人。小组成员太多不便管理,容易责任分散。太少难以形成合作氛围,不能有效完成学习任务。2.确立小组长1人。小组长由责任心强、专业成绩较好、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依次由个人自荐、小组成员推选或教师指派产生,如出现不能胜任的情况再用上述方式随时调整。3.小组成员异质搭配。实现性别、个性、学习态度和专业成绩等方面的差异化组合,力求成员间的相互带动和共同提高。小组成员可以被指定,也可以自由组合。自由组合的须说明组合理由及优势。

矿体垂向上可以分两层,上部近地表20~50m为氧化矿层,下部为原生铜矿层(图2)。

3.3 结构构造

原生矿石主要有块状构造、细脉-网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斑点-斑杂状构造等,风化后呈土状、蜂窝状、肠状、皮壳状、放射状、葡萄状构造等。矿石结构以他形为主,少量半自形。同时有交代残余结构(黄铁矿被黄铜矿交代成残余状,黄铜矿又被斑铜矿、铜蓝交代)、反应边结构(斑铜矿沿黄铜矿边部交代,形成包围黄铜矿的反应圈)、海绵陨铁结构(图3h)。还有少量叶片状结构、纤维羽毛状结构等。

3.4 矿石化学成分

采集研究区坑道中多个刻槽样品混合成2件矿石组合样品H1和H2,进行矿石化学成分和伴生金属元素测试(表1)。

  

图3 金秀北部铜矿床典型照片Fig.3 Typical photographs of copper deposit in North Jinxiua—控矿断层与矿洞隆口 b—矿体与烘烤边 c—铅锌铜地表露头 d—钻孔中控制的矿体 e—镜铁矿 f—斑铜矿与黄铜矿 g—辉铜矿 h—黄铜矿(正交偏光) i—黄铜矿电子探针照片

 

1 矿石化学成分和主要伴生金属含量Table 1 List of chemical contents and major associated metal contents of ore

  

名称SiO2Al2O3Fe2O3CuSO3K2ONa2OMgOBaMnTiO2CaOH164.04.9015.03.709.901.200.020.300.400.100.100.07H276.06.906.901.403.501.700.010.300.200.300.200.08名称P2O5PbZnMoCoSnNiWO3BiAsAuAgH10.060.0130.0260.0010.0030.000.0050.0010.0030.0200.14.8H20.100.010.060.010.0030.000.0070.0040.0000.0040.50.5

注:Au和Ag的量单位为10-6,其他为10-2

矿石中非金属以SiO2含量最高,其次为Al2O3和SO3,其中S主要在金属Cu和Fe的化合物中存在,较少Al和K以长英质形式存在,其他元素含量微小,这暗示了脉体主要以深部熔融物质为主,极少量熔融围岩成分。伴生金属种类很多,其中Au可以达到w(Au) 0.02×10-6~0.5×10-6,伴生w(Ag) 0.5×10-6~4.8×10-6,部分样品Mo可以达到w(Mo) 0.01%,As为w(As)0.02%。六定、寨宝和龙围矿体的平均品位为2.24%~3.82%,1.87%~4.73%和1.05%~4.95%。该区矿石具有高Cu、Fe和S特征,伴生Au和Ag等金属元素。

4 矿物学特征

综上分析,金秀北部石英脉型铜矿成矿元素来自地壳,经历了热液改造和充分的分馏作用。多个矿床矿体调查和勘查中,未发现有矿体相互穿插和切穿现象,显示成矿物质为一次充填近SN向裂隙形成,推测成矿物质为来自加里东之后深部隐伏的热液。

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贫困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议题。在心理学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了贫困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以及行为决策的重要影响(Kahneman & Deaton, 2010; Lund et al., 2010; Noble et al., 2015)。其中,大量研究发现贫困会带来短视行为(Carvalho, Meier, & Wang, 2016; Klemick & Yesuf, 2008)。

总体来看,破矿构造规模相对较小,一般延长小于100m,为逆断层。

悦来客栈的老板娘是个敏感又多疑的女人,我向她打听许春花的时候,她似笑非笑地盯着我,眼睛像一把锥子在我身上划来划去,让我浑身不自在。

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粘土矿物、白云石、方解石、重晶石等,主要部分为石英、长石和粘土类矿物。在矿体中上部位可见有大量围岩(砂岩和变质砂岩)残留块体在脉石中,深部则主要以石英和同融的围岩后呈浅灰色的硅质矿物为脉石主要成分。

5 矿床成因

5.1 成矿物质来源

研究区石英脉与围岩界线清晰,烘烤边厚2~10cm,围岩内无热水和蚀变痕迹(图3b),说明成矿铜元素主要为热液从深部带来,从围岩中萃取金属量极少,且时间晚于早泥盆世。

关于该区成矿物质来源一致存在争议。邓军等从成矿条件和地球化学分析角度出发,研究认为震旦—寒武系浊积岩层是该区域金铜矿的物质来源层,后经热液叠加改造在加里东、印支和燕山期成矿[19]。蔡明海等从区域成矿规律,秦亚等从花岗岩谱系定年和构造规律,分析认为大瑶山周边SN向断裂带中铜矿主要为的深部隐伏的燕山期花岗岩是提供成矿物质[20-21]。此外也有学者认为是深部热水带来[22]。罗永恩[5]采集周边同类矿床矿石,分析14件铅同位素年龄,其中9个模式年龄329~378Ma,3个模式年龄为429~452Ma,1个模式年龄202Ma,分析认为矿源层主要为地层,少量来自岩浆作用,在早泥盆世形成矿胚层,后经叠加改造于华力西—印支期形成矿床。

本次采集龙围铜矿石,挑选粉碎50目以下的黄铁矿矿物送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实验室,采用Re-Os测年。计算出模式年龄为391.4~429.9Ma,未能拟合出合适的等时线年龄。在大瑶山地区加里东期侵入岩精确定年主要集中414~468.2Ma间[1,14],平均(444.8±2.5)Ma[21]。这些成矿模式年龄与早泥盆世地层形成时间近乎一致,甚至更早,晚于加里东期岩浆侵位时间。

以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得复方精油微胶囊的大小与分布,如图所示,A样品运用异丙醇为脱水剂,最佳配方的粒径为259.9±17.8 nm; B样品以冷冻真空干燥直接脱水,最佳配方的粒径为188.2±25.6 nm。后者粒径明显小于前者,分布更加均匀。

Re-Os同位素体系是很好的壳幔物质来源指示剂,在硫化物矿床中应用广泛。在原始地幔中Re和Os丰度为320×10-12和3400×10-12,而在地壳平均值为190×10-12和41×10-12。一般地幔Re/Os<0.13,地壳Re/Os>1,大陆地壳的Re/Os>4[26]。本次取新鲜矿石中黄铁矿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进行Re-Os同位素测试,测试结果显示Re和Os含量比较低,其中Re含量为871×10-12~7029.7×10-12,Os含量为24.6×10-12~52.1×10-12,Re/Os比值为35.41~86.04,显示为高Re低Os特征,远高于一般大陆地壳比值。187Os/188Os比值为1.473~4.3,平均2.61比大陆地壳平均值3.63略低。可见成矿元素来自地壳,并经历了充分的分馏作用。

研究表明大瑶山西部早古生代沉积地层中Cu的含量均低,其富集系数小于1[15],不能直接熔融形成数量众多、高品位的热液脉状矿床。该区含矿断裂带中黄铁矿中Ni/Co一般大于1,反应成矿经过了热液改造,本次对矿石中黄铁矿、黄铜矿和辉铜矿物进行电子探针(图3i)测试,其中Ni含量在0.001%~0.014%之间,Co含量则小于0.001%[11]

矿区矿石以铜矿为主,同时伴生多种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黄铁矿,次为镜铁矿、黝铜矿、铜蓝和孔雀石。以黄铜矿、辉铜矿、镍黄铜矿和斑铜矿为主要含铜矿矿物。具有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反应边结构和海绵陨铁结构等。

5.2 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

主要体现在:一是普遍存在信息化、现代化、自动化程度不高的现象,从而导致装卸效率低,进而导致联运效率低下,多式联运优势无法显现,整体竞争力较差,过于依赖客户,货源可持续性差。且各节点整体规模都不够大,缺乏规模化的区域性枢纽节点,联运规模无法实现。同时,各节点内道路建设还不够到位,无法实现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切换。

加里东期花岗岩类开启了地壳物质重熔为主的华南大花岗岩省的形成和发展,并最终导致燕山期大规模成矿[25]。在桂东北地区具有加里东岩体内发育燕山期小岩体,并在其周边或岩体内形成大量金属矿床的特征。如社洞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类中Cu含量为16×10-6~544×10-6,平均为132.97×10-6,而侵入其内的燕山期花岗岩中Cu含量为3.76×10-6~12.2×10-6,平均为6.11×10-6[2];姑婆山加里东期侵入岩Cu含量为3.18×10-6~54.410×10-6,平均为22.21×10-6,侵入其内的燕山期花岗岩中Cu含量为2.43×10-6~48.1×10-6,平均为13.73×10-6。笔者在测得大宁加里东期侵入岩Cu含量为7.66×10-6~37.15×10-6,平均为18.08×10-6,侵入其内的燕山期花岗岩Cu含量为5.53×10-6~18.63×10-6,平均为10.48×10-6;这些特征说明大瑶山地区加里东期侵入岩往往比燕山期有更高的Cu含量。结合南岭成矿带重熔型花岗岩特征,推测燕山期岩浆可能重熔了加里东期侵入岩,造成Cu等元素充分分馏进入热液体系,残留岩浆形成含Cu量较低的中酸性侵入岩。

在道路与桥梁路线设计中,考虑到施工建设的覆盖范围较广,而且地理条件可能十分复杂,因此设计人员必须贯彻执行因地制宜的原则,同时考虑道路桥梁的耐受性和安全性问题。具体来讲,设计人员必须基于基本情况制定了多套方案,通过对比分析以及数据计算选择出最合适的一套方案。

大瑶山地区寒武系和泥盆系碎屑岩锆石显示在印支期(251Ma)和燕山期(84~105Ma)有显著热事件,其中燕山期更为明显[23]。这暗示了加里东期岩浆活动之后在印支和燕山该区深部有两次热液活动,热液成矿事件可能是其活动的产物,多次的岩浆活动使金属元素逐渐浓集到热液,参与岩浆中金属元素发生亏损。

为此,《意见》提出了全面实施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确定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的重点领域、建立领跑者评估机制、发布企业标准排行榜、形成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建立企业标准“领跑者”动态调整机制6项任务;提出了完善激励政策、创新监管模式、培育发展标准化服务业、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4方面保障措施。

5.3 断裂构造与成矿规律

区域上,桂东主要经历了加里东和燕山两个时期的大构造运动。以挤压性质为主的加里东时期经历了从拉张裂解到挤压闭合的完整过程[1],其成矿体和侵入体主要受控于EW向和NE断裂构造,在区域上多形成中小型的金矿[19]。燕山期经历了碰撞、转化和伸展三个阶段,在燕山早中期主要形成NW断裂,晚期由于伸展作用,在桂东地区形成了大量近SN向张性断裂控矿现象[20]

在金秀地区,主要有NE、SN、NW和少量EW向断裂。加里东期的NE向逆断裂发育,北侧形成荔浦—平乐大断裂,南部出露地表的三个小岩珠整体具有NE向展布的特点。燕山晚期的SN向断裂是区内重要的容矿断裂,由于局部地段的构造作用,形成部分NNE和少量NE向的小含矿断裂,其规模一般都比较小。喜山运动在该区形成了NW和少量EW向破矿小断裂,这些断裂主要具有左行走滑的特征。

5.4 成矿过程分析

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该区石英脉中包裹体主要为纯液相和气液相,气液相比1∶2~1∶5[24],显示热液上升距离远,气液分离显著,这与该区早古生代地层覆盖厚,侵入岩体出露成岩珠岩墙特征一致。

金秀地区在早古生代时,加里东岩体沿NE向断裂侵位,熔融了该区基底地层,使得金属铜、铅、锌等发生了初步分馏富集。在印支和燕山晚期深部再次熔融,导致金属元素从岩浆中充分分馏进入热液流体,成矿流体主要沿着近SN向燕山晚期的张性断裂上升。由于上覆早古生代地层厚,成矿热液中金属元素在断裂带内分馏,形成浅部铅锌铁、中部铜铁、深部铜钼等金属分带聚集现象,在水平延伸上形成了下部稳定,上部串珠状分布的特征。部分热液矿体顶部冷凝形成重晶石“帽子”。喜山运动时,NW向和少量EW向断裂左行走滑错断矿脉,形成金秀地区广泛沿断裂分布的石英脉型热液矿床。这些矿床是区域地质构造和岩浆氧化的结果,对其地质作用形成响应。

6 结论

(1)金秀地区石英脉型铜矿体主要沿近SN向断裂充填,NW和NE向破矿断裂。水平延伸在地表具有串珠状和在深部具有连续分布的特征。垂向上形成氧化和原生矿的双层结构。金属矿物整体上形成垂向上形成分带现象。

(2)金秀北地区铜矿的是大瑶山西北部区域构造演化过程中,岩浆、构造和动力学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区域地质构造运动演化的响应。

新技术革命是从粗放式创新转变为可持续创新,以往的技术革命是人类对物质、能量、信息的利用与控制能力的跃升,技术创新大多也是粗放式创新,粗放式创新是指只考虑或只主要考虑经济收益的创新,不考虑或不优先考虑创新风险和创新负面效应(考虑的也是投资的财务风险),不考虑外部性,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创新[4]238。即将发生的新技术革命则体现为对技术本身的控制能力的跃升,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安全与可持续创新。受控技术主要指技术种类、技术进程、技术应用是受控的,利用上述的科技总体安全观和科技底线伦理为指导。

参考文献

[1] 陈懋弘,李忠阳,李青,等.初论广西大瑶山地区多期次花岗质岩浆活动与成矿系列[J].地学前缘,2015,22(2):41-53.

[2] 蒋兴洲,康志强,许继峰,等.广西大瑶山隆起宝山铜矿区斑岩体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5,35(4):766-773.

[3] 赵义来,张青伟,胡荣国,等.桂东大瑶山成矿带戴屋金矿三维地质建模及控矿要素分析[J].矿产与地质,2017,31(2):408-413.

[4] 黄惠民,和志军,崔彬.广西大瑶山地区花岗岩成矿系列[J].地质与勘探,2003,39(4):12-16.

[5] 罗永恩.广西大瑶山西侧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的控矿因素与矿床成因[J].地质找矿论丛,2009,24(1):56-72.

[6] 鲁家庆,刘星,周辉.广西象州县妙皇矿区铜多金属矿矿床特征及控矿因素[J].矿产与地质,2016,30(3):362-370.

[7] 徐恒,崔银亮,张苗红,等.广西大乐铜多金属矿床找矿方向及EH4电磁测深证据[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30):1-7.

[8] 邓军.桂东大瑶山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J].地质与资源,2012,21(6):552-556.

[9] 韦明,杜英泉.广西金秀罗丹铜钴矿成矿地质特征[J].南方国土资源,2012,(5):38-40.

[10] 何际高.广西金秀县雅当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6,35(8):66-69.

[11] 李社宏.广西金秀龙围铜矿详查报告[R].2013.

[12] 余勇.广西金秀寨宝铜矿详查报告[R].2014.

[13]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普查大队.1∶20万荔浦幅地质图、矿产图说明书[R].1965.

[14] 李欢,刘云华,李真,等.广西大瑶山大进花岗岩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9(1):29-37.

[15] 张善民,吕新标,唐小春,等.广西大瑶山西侧综合地质异常与控矿分析[J].地质与勘探,2010,46(2):314-322.

[16] 罗明,张迁,罗尊骅.浅谈数字城市建设大比例尺彩色正射影像图制作方法[J].安徽地质,2012,22(4):308-309,317.

[17] 张雪亮,吴荣华,赵延朋,等.大瑶山北侧铜多金属矿成矿及构造地球化学找矿[J].云南地质,2013,32(1)56-59.

[18] 吴继炜.大瑶山—大桂山南缘金矿成矿带遥感信息综合找矿预测[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5,35(4):823-833.

[19] 邓军.桂东大瑶山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J].地质与资源,2012,21(6):552-556.

[20] 蔡明海,彭松柏,孟祥金,等.桂东—粤西地区中生代成矿规律及动力学机制探讨[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1(2):36-42.

[21] 秦亚,张青伟,康志强,等.桂东大瑶山成矿带花岗岩类岩石年代学格架的厘定[J].吉林大学学报,2015,45(6):1735-1756.

[22] 蒙义峰,翟裕生,崔彬,等.广西大瑶山—西大明山地区寒武纪黄铁矿成分标型特征[J].矿床地质,2002,21(增刊1):910-913.

[23] 李青,段瑞春,凌文黎,等.桂东早古生代地层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对华夏陆块加里东期构造事件性质的约束[J].地球科学,2009,34(1):189-202.

[24] 吴荣华,庞保成,黄淑娟,等.广西金秀龙围铜矿矿床成因[J].云南地质,2012(1):121-124.

[25] 华仁民,张文兰,陈培荣,等.初论华南加里东花岗岩与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关系[J].高校地质学报,2013,19(1):1-11.

[26] 杜安道,屈文俊,李超,等.铼-锇同位素定年方法及分析测试技术的进展[J].岩矿测试,2009,28(3):288-304.

 
李社宏,粟阳扬,严松,丁安军,廖红为,韦龙明
《矿产与地质》 2018年第01期
《矿产与地质》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