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新疆和硕县包尔图一带红山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讨论

更新时间:2016-07-05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硕县东北部包尔图一带的大岩基红山岩体,以其岩性稳定,侵入体规模大(1 100 km2),浆混证据明显为特征。新疆第二区调队(1975)在进行1/20万包尔图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时,将其确定为华里西早期的产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将红山岩体划归为天山岩浆区天山南脉带,属异地侵入型二长花岗岩序列,形成时代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属陆壳改造型花岗岩。何国琦等[2]将红山岩体划归为S型花岗岩,形成时代为泥盆纪,属造山期花岗岩,构成了深成岩浆弧。张良臣等[3]同样将红山岩体划归为海西中期的S型花岗岩,属于古生代汇聚阶段花岗岩类。王行军等[4]认为红山岩体形成于石炭纪末-早二叠世早期同碰撞环境,LA-ICP-MS同位素测年结果为295.8+1.2Ma。前人虽然对红山岩体的成因进行了研究,但多基于同源岩浆演化的理论基础,认为其为岩浆分异的产物。王行军等对红山岩体进行了成因研究和同位素测年工作,虽已提到了红山岩体形成于岩浆混合作用,但没有对岩浆混合特征进行详细的论述。笔者在新疆和硕县包尔图一带进行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过程中,对红山岩体东部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研究,系统采集了各类样品,发现红山岩体的浆混证据明显,并且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亦说明其属壳幔混合源花岗岩,属于I型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造山环境,代表了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和塔里木—中朝板块的碰撞造山作用的峰期,对中天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有约束意义。

1 区域地质背景

研究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硕县东北部的包尔图一带,地处天山南麓,属阿尔沟山。研究区横跨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塔里木-中朝板块两大板块,包尔图-库米什大断裂和博罗科努-阿其克库都克深断裂呈近东西向横穿整个研究区(图1)。区内出露的地层有长城纪星星峡群、早志留世尼勒克河组、中泥盆世阿拉塔格组、早石炭世阿克沙克组、早侏罗世哈满沟组和渐新世-中新世克孜洛依组。区内侵入岩较为发育,按其时代、成因不同划分为新元古代、中奥陶世、晚泥盆世和早二叠世侵入岩。

此外,日常课程中采用网络教学平台收集过程性数据,包括平时测试分数、资料查阅情况以及教师发布内容完成情况等;在课堂中教师记录学生上课表现,工作台整理情况等,共占课程评价的30%。新的评价机制降低了最终考试成绩在总体成绩中所占的比例,更多的是综合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课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

图1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据参考文献[2]) Fig.1 Tectonic location of study area

2 岩体地质及岩石学特征

红山岩体属于早二叠世侵入岩,出露于塔里木-中朝板块的北缘,依据其岩性的不同进一步划分为粗中粒大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粗中粒似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粗中粒似斑状正长花岗岩和中粒含斑正长花岗岩四个岩类的侵入体,各类侵入体之间的侵入关系明显,侵入期次明晰;包尔图-库米什大断裂将红山岩体与长城纪星星峡群、新元古代侵入岩隔开,红山岩体侵入到中泥盆世阿拉塔格组中,被早侏罗世哈满沟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图2)。

按照侵入体之间的接触关系以及岩性、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的演化,红山岩体各岩类侵入体之间由老到新依次为粗中粒大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粗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粗中粒似斑状正长花岗岩和中粒含斑正长花岗岩。

钟自然强调,新时代的海岸带地质调查工作,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重要精神,落实自然资源部党组的决策部署,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紧扣海岸带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需求,聚焦海岸带重大资源、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制约这些问题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构建起跨地区、跨单位、跨专业协同攻关,多方协调联动,资料数据共享共用的新机制,分层次有序推进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着力加大海岸带地质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快完善海岸带地质调查保障体系,为海岸带综合管理提供地球系统科学解决方案,开创海岸带地质调查工作的新局面。

(1)粗中粒大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中南部,呈东西向展布,发育1个侵入体,面积约120.46 km2。侵入体与阿拉塔格组呈断层接触,与克孜洛依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与粗中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呈侵入关系。岩石以斑晶大、多,暗色矿物含量较高,钾化发育,深源包体发育为特征。

侵入体内包体发育,成分为细粒闪长岩,多呈浑圆形、不规则状,一般大小10~50 cm,小者为5 cm,大者可达100 cm。包体与寄主岩石界线多清晰、截然,部分渐变。

岩石呈肉红色,似斑状结构,基质粗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由钾长石、斜长石构成,粒度10~35 mm;钾长石为条纹长石、微斜条纹长石,呈半自形板状,可见格子双晶、卡钠复合双晶及细脉状钠质出溶条纹,粒内具环带状分布的斜长石小晶体,含量20%±;斜长石呈半自形板状,可见聚片双晶、卡钠复合双晶及肖钠双晶,局部略显环带,斜长石牌号An=28、29,含量15%±。基质由斜长石(20%~25%)、钾长石(15%~20%)、石英(20%±)、黑云母(5%±)构成,粒度2~6 mm。副矿物有磁铁矿、锆石、磷灰石及榍石。

图2 包尔图一带地质草图 Fig.2 Geological sketch of Baoertu area,Heshuo county,Xinjiang 1.第四系;2.渐新世-中新世桃树园组;3.早侏罗世哈满沟组;4.早石炭世阿克沙克组;5.中泥盆世阿拉塔格组;6.早志留世尼勒克河组;7.长城纪星星峡群;8.早二叠世中粒含斑正长花岗岩;9.早二叠世粗中粒斑状正长花岗岩;10.早二叠世粗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11.早二叠世粗中粒大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12.晚泥盆世细粒正长花岗岩;13.晚泥盆世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14.晚泥盆世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15.晚泥盆世中细粒石英二长闪长岩;16.晚泥盆世细粒石英闪长岩;17.中奥陶世变质辉石岩;18.新元古代变质中细粒正长花岗岩;19.新元古代变质中粒斑状二长花岗岩;20.新元古代变质中细粒石英二长闪长岩;21.一般地质界线;22.角度不整合接触界线;23.涌动型侵入界线;24.脉动型侵入界线;25.超动型侵入界线;26.一般断裂;27.深大断裂;28.同位素测年样以及分析结果

(2)粗中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该类侵入体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中部,呈东西向展布。区内发育有1个侵入体,面积约69.23 km2。该侵入体与阿拉塔格组呈侵入接触或断层接触,被中粒含斑正长花岗岩体侵入,与粗中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呈侵入接触关系。该岩类侵入体岩石以斑晶大、多,暗色矿物含量较高,钾化发育,深源包体发育,边部同化混染作用强烈为特征,与粗中粒大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区别仅在于后者斑晶略小。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域地质矿产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390-430.

侵入体内含较多的深源闪长质包体和阿拉塔格组捕虏体。闪长质包体多呈浑圆形、不规则状,一般大小10~50 cm,多数包体与寄主岩石界线清晰、截然,部分为过渡关系;捕虏体主要发育于侵入体的边部,大小不等,多呈不规则状、浑圆状,与寄主岩石界线清楚。

(3)岩石之中钾长石种属主要为条纹长石,微斜条纹长石次之;斜长石为更长石,牌号An=25~29;暗色矿物较为单一,为黑云母。主要造岩矿物的特征亦反映了 I型花岗岩的特征[5,6,8]

岩石呈肉红色,似斑状结构,基质粗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由钾长石和斜长石构成,粒度8~25 mm。斜长石呈半自形板柱状,常见聚片双晶、卡钠复合双晶,略显环带斜长石牌号An=27;含量15%±;钾长石为微斜条纹长石,半自形宽板状,可见格子双晶、钠质条纹,晶内常见环带状产出的半自形斜长石小晶体。基质由斜长石(15%~20%)、钾长石(25%~30%)、石英(20%)、黑云母(5%)构成,粒度2~6 mm;岩石中偶见角闪石,呈黄绿色,半自形柱状,粒度0.2~2 mm,局部被黑云母交代。副矿物种类较多,主要有磁铁矿、锆石、磷灰石、榍石及褐帘石。

4)如图6d所示情况,机体轴线与设计轴线发生偏移,且其运行趋势偏离设计轴线,此时需进行及时纠偏,控制掘进机的钻进路线。当偏移量过大,超过工程要求的最大限制值时,为防止出现工程事故,掘进机应停止工作,并派遣技术人员对偏斜因素进行详细排查。

(3)粗中粒似斑状正长花岗岩:该岩类侵入体分布于研究区的南部,区内发育有两个侵入体,面积约20.42 km2。该侵入体与阿拉塔格组呈侵入接触,与哈满沟组、克孜洛依组呈异岩不整合接触,局部与阿拉塔格组、哈满沟组、克孜洛依组呈断层接触。该岩类侵入体岩石以鲜艳的肉红色、斑晶较少、地貌上呈红色、球状风化强烈、钾化发育而与本序列其它岩类的侵入体相区分。

该岩类侵入体偶见闪长质包体,包体大小一般为10~30 mm,多呈浑圆状,与寄主岩石界线清晰、截然。

岩石呈肉红色,似斑状结构,基质粗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斑晶较少,由钾长石构成;钾长石为条纹长石,呈自形-半自形宽板状,粒度8~20 mm,含量10%~15%;晶内常见卡氏双晶、钠质条纹,可见少量斜长石包裹体。基质由斜长石(20%~25%)、钾长石(45%~50%)、石英(20%~25%)、黑云母(2%~3%)构成,粒度2~6 mm;斜长石呈常见聚片双晶、卡钠复合双晶,少见肖钠双晶,略显环带,斜长石牌号An=25。副矿物有磁铁矿、锆石、磷灰石。

(4)中粒含斑正长花岗岩:该岩类侵入体出露局限,仅分布于研究区南部图边和中部,区内出露有4个侵入体,面积约8.69 km2;与阿拉塔格组呈断层接触或侵入接触。该岩类侵入岩以鲜艳的肉红色、斑晶小而少,球状风化强烈与其它岩类侵入体相区分。

稀土总量中等—较高,∑REE=129.39×10-6~316.81×10-6;LREE/HREE=11.30~17.43,(La/Yb)N=8.59~18.85,说明轻、重稀土分馏较强烈;(La/Sm)N=4.85~8.88,说明轻稀土分馏程度高,轻稀土富集特征较明显;(Gd/Yb)N=0.74~1.53,说明重稀土分馏程度低,重稀土亏损不明显;δEu=0.57~0.66,具中等铕负异常;δCe=0.92~0.98,具弱铈负异常、无铕异常。稀土配分模式曲线[9]为向右倾斜且斜率中等的“V”形曲线,部分曲线在尾部出现上翘现象(图3)。显示出I熔型花岗岩[5-10]的稀土元素特征。

[8]王季亮,李丙泽,周德星,等.河北省中酸性岩体地质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183-194.

3 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

作者在本次研究工作中,系统采集各类岩石的地球化学样品,共5件。样品选择在侵入体中心采集,岩性新鲜、无明显蚀变、无包体,代表性较强。岩石化学全分析样品由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研究所实验室分析测试,稀土全分析、微量元素分析样品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实验室分析测试。

*Wang Jin is an associate research professor at the Institute of American Studies,CICIR.

主量元素采用碱熔法制备样品,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议(XRF-1500)完成分析测试,分析精度高于5%。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分析采用酸溶法将样品制备好后,使用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ElementⅡ测试完成,分析精度总体优于10%。

4 分析结果

4.1 主微量元素特征

红山岩体各侵入体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见表1。

SiO2含量高,为69.44%~76.42%,属酸性岩;Al2O3含量较低,为12.32%~14.67%;Na2O、K2O含量较高,分别为3.27%~3.60%、4.36%~4.74%;K2O/Na2O比值高,为1.24~1.45;FeO、Fe2O3、CaO、MgO含量低,且表现为FeO>Fe2O3、CaO>MgO;铝饱合指数较大;A/NKC=1.00~1.03,属准铝型、弱过铝型;里特曼指数σ=2.02~2.45,属碱钙性系列,与I型花岗岩[5-8]特征一致。

Gastrectomy with D2 lymph node dissection (LND) has been the standard operation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AGC)[1,2]. Although the ef fi cacy of LND has been proven,patients with extensive nodal metastasis have a poor prognosis, even after R0 resection.

岩石呈肉红色,似斑状结构,基质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由钾长石构成,为条纹长石,呈半自形宽板状,边界不规则,可见卡氏双晶、钠质条纹,粒度8~15 mm,含量5%±。基质由斜长石(15%~20%)、钾长石(60%~65%)、石英(20%~25%)及黑云母(1%)构成,粒度2~4 mm,斜长石牌号An=25。副矿物主要有磁铁矿、锆石、磷灰石。

与维氏同类岩石微量元素丰度相比,Ba、Sr、Zr、V、Ti、P含量较低,Cs、Hf、Li、Th、U、Rb含量偏高,其它元素含量基本相当。特征参数Rb/Sr=1.09~3.58,明显高于陆壳平均值,这与岩浆混合作用的双向扩散作用中Sr优先进入先期结晶的混合岩浆单元有关[11]。Ba/Sr=1.78~2.97,K/Rb=140~288.7,Zr/Hf=24.42~30.87。微量元素反映出I型花岗岩的微量元素特征[5,6,8,12]

4.2 演化特征

(1)岩石学演化特征

(3) 野外调查证实务德断裂(F3)为一正断层,断层下盘地层较单一,灯影组地层上覆只有第四系和寒武系渔户村组保温性能差,水温较低,测井后水温在34 ℃。断层上盘(论证区东部),灯影组上覆有第四系冲洪积、残坡积粘土、砂、卵砾石,寒武系下统沧浪铺组(∈1c)页岩、粉砂岩,寒武系下统筇竹寺组(∈1q)泥质页岩夹粉砂岩岩层可作为良好的保温盖层,下寒武渔户村组(∈1y)白云岩、磷块岩地层可作为相对隔热隔水盖层,且在此处还存在一背斜构造,断层和背斜核部裂隙带一并导通深部热源,传送到灯影组(Zz2dn)地层里蕴藏起来,有条件形成一个很好的地下热库。

从早期侵入体到晚期侵入体,斑晶含量依次递减,斑晶直径依次变小,钾长石含量逐渐增高;斜长石含量逐渐变低,牌号呈降低的趋势;黑云母含量逐渐降低,显示由二长花岗岩向正长花岗岩演化的特征。岩性变化范围较宽,反映了I型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5,6,8]

(2)地球化学演化特征

由早期侵入体到晚期侵入体,SiO2含量依次递增,Al2O3含量逐渐降低,MgO、FeO、TiO2含量逐渐降低;分异指数(DI)增高;结晶指数(SI)减小;显示出随着岩石酸度和碱度的增加,岩浆结晶分异程度逐渐增高的特征,反映了I型花岗岩的岩石化学特征[5,6,8]。由早期侵入体到晚期侵入体,显示轻稀土分馏程度呈增强的趋势,显示重稀土分馏程度呈减弱的趋势。稀土配分模式曲线非常相似,均呈大致平行的“V”形曲线(图3),显示出I型花岗岩的稀土元素特征[5,6,8]。由早到晚,该序列侵入岩的Hf、Th、Zr、V、Ti、P等元素表现为逐渐降低,而U元素含量增高;Rb/Sr、K/Rb、Zr/Hf等比值表现总体呈变小的趋势。

表1 红山岩体各岩类侵入体岩石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分析结果 Tab.1 Major element,trance element and lanthanon element content in the intrusives of Hongshan pluton,in Baoertu area,Heshuo county,Xinjiang

注:主量元素分析由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实验室完成,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分析测试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实验室完成

∑序号Al2O3 12.51 12.32 12.99 13.57 14.67 TiO2 0.13 0.18 0.22 0.39 0.49岩性中粒含斑正长花岗岩粗中粒斑状正长花岗岩粗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粗中粒大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性中粒含斑正长花岗岩粗中粒斑状正长花岗岩粗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粗中粒大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性中粒含斑正长花岗岩粗中粒斑状正长花岗岩粗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粗中粒大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样号P14YQ1 P16YQ1 P14YQ2 P12YQ1 P12YQ2样号P14XT1 P16XT1 P14XT2 P12XT1 P12XT2样号P14WL1 P16WL1 P14WL2 P12WL1 P12WL2 5 4 3 2 1 序Fe2O3 0.78 0.78 0.93 0.77 0.92 FeO 0.31 0.31 0.55 1.27 1.63 MgO 0.36 0.39 0.57 0.85 1.00 CaO 0.97 0.88 1.35 1.77 2.15 Na2O 3.43 3.30 3.24 3.28 3.60 K2O 4.69 4.78 4.69 4.36 4.45 MnO 0.03 0.02 0.03 0.03 0.04 P2O5 0.05 0.09 0.10 0.24 0.28 Los 0.37 0.36 0.50 0.42 0.78 99.67 99.84 99.53 99.73 99.45号5 4 3 2 1序Ce 52.1 73.8 69.2 131.7 101.8 Pr 5.0 6.9 7.2 13.7 11.0 Nd 15.0 20.6 23 43.5 38.2 Sm 2.38 3.09 3.83 6.98 6.8 Eu 0.43 0.77 0.54 1.26 1.18 Gd 2.04 2.55 3.17 5.69 5.48 Tb 0.33 0.37 0.49 0.90 0.86 Dy 1.99 1.94 2.80 4.90 4.70 Ho 0.43 0.37 0.55 0.93 0.85 Er 1.49 1.24 1.79 2.81 2.49 Tm 0.29 0.22 0.32 0.47 0.39 Yb 2.22 1.56 2.39 2.93 2.56 Lu 0.39 0.27 0.41 0.44 0.4 Y 15.7 12.1 18.2 27.7 25.6号 5 4 3 2 1氧化 物含量W(B)%SiO2 76.04 76.42 74.36 72.78 69.44稀 土 元 素 含 量(10-6)La 29.6 43.6 39.2 72.9 52.0微 量 元 素 含 量(10-6)Cs 8.81 14.34 7.14 3.26 9.57 Hf 4.30 4.64 4.32 6.69 6.78 Li 38.46 23.32 39.41 21.99 49.76 Nb 22.81 16.73 20.51 18.42 19.26 Ta 2.62 1.61 2.34 1.86 2.14 Th 29.08 36.06 31.79 33.93 34.26 U V Zr 105 122.9 118.1 205.7 209.3 Ba 168 246 473 704 547 Rb 335 255 302 151 232 Sr 94.6 88.4 181 237 212 Ti 639 978 1312 2112 2420 P F 6.31 6.64 5.69 3.25 3.73 4.3 9.2 15.7 28.7 35.7 213 290 447 828 1075 504 409 620 504 831

图3 红山岩体侵入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曲线图(球粒陨石值据Boynton,1984[9];序号同表1) Fig.3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 for the normalized intrusive rocks of Hongshan pluton,in Baoertu area,Heshuo county,Xinjiang

5 讨论

5.1 岩浆混合特征

红山岩体早期侵入体内富含暗色包体,包体显示出明显的岩浆混合证据。

暗色包体成分为细粒闪长岩,呈灰黑色、深灰色,具细粒半自形结构、细粒斑状结构,由斜长石(半自形柱状,粒度0.2~1 mm,含量60%~65%)、角闪石(自形柱状,粒度0.1~0.4 mm,含量30%~35%)、黑云母(鳞片状,粒度0.1~0.3 mm,含量5%)组成。

包体呈浑圆形、不规则状。浑圆状的形态显示出了明显的塑性流变的特点,部分包体呈拉长定向状态,但是内部未见任何变形,反映基性岩浆在注入酸性岩浆时为液态或塑性流态[13-18](图4a);部分包体与寄主岩石呈锯齿状、雾迷状过渡关系,说明岩浆混合作用的不均一性且局部混合作用均一化程度较高[13](图4b);暗色包体与寄主岩的界线通常是清晰、截然的,往往发育宽约2~10 mm的细粒边,说明基性岩浆与酸性岩浆温压条件有一定差异(图4c);包体内多含有寄主岩石的钾长石捕虏晶,大小2~10 mm,具熔蚀特征,多呈眼球状,反映出基性岩浆注入酸性岩并发生混合,流动搅伴后分散在寄主岩浆中的细小基性岩浆团块固结而成[16,18](图4d);在红山岩体早期侵入体之中,黑云母呈不均匀分布,这说明寄主岩石的基质是由部分被打碎、搅拌的包体参与形成,不仅是花岗质岩浆熔融结晶的产物,具有基性与酸性岩浆混合形成的特征[17](图4e);部分暗色包体的边界被寄主岩石的粗大斑晶斜切,显示出基性与酸性岩浆混合时存在较大的温压条件差,基性岩浆较冷(图4f)。

5.2 岩石成因

(1)红山岩体早期侵入体中富含深源包体,包体显示出明显的岩浆混合特征,说明其物质来源较多,属壳幔混合源型花岗岩。

(2)红山岩体各侵入体由老到新,岩性由粗中粒大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演化为中粒含斑正长花岗岩;由酸性岩向酸偏碱性岩演化,演化特征较明显;岩性变化范围较宽,反映了 I型花岗岩的特征[5,6,8]

其中,coordError、iouError和 classError分别代表预测数据与真实数据之间的坐标误差、IOU误差和分类误差,计算公式如下(5)(6)(7)所示。

(4)SiO2含量变化范围较宽,为69.44%~76.42%;K2O/Na2O较大,为1.24~1.45;铝饱合指数A/CNK小于1.10,为0.99~1.03;CIPW标准矿物之中,刚玉含量均低于1%,为0.14~0.75。岩石化学分析结果和特征参数说明红山岩体各侵入体属于 I型花岗岩[5,6,8]

(5)稀土元素含量较高,稀土总量为129.39~316.81×10-6;轻重稀土分馏程度中等,LREE/HREE=11.38~17.43,(La/Yb)N=8.99~18.85;δEu=0.57~0.66,具中等铕负异常。稀土配分曲线为向左倾斜且斜率中等的“V”字形曲线。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出较为明显的 I型花岗岩的特征[5,6,8]

[10]王中刚,于学元,赵振华等.稀土元素地球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212-225.

(7)在R1-R2图解中,成分点均落入同期碰撞区域及其附近[19-20](图5);在Rb-Yb+Nb和Rb-Yb+Ta图解中,仅有粗中粒大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入体样品(2号样品)成分点落入火山弧花岗岩中,其余成分点均落入同碰撞花岗岩区[12,21-22](图6)。

图4 暗色矿物包体与寄主花岗岩野外照片 Fig.4 Field photos of the dark mineral inclusion and host granite a.拉长定向的暗色矿物包体;b.暗色矿物包体与寄主岩石锯齿状接触关系;c.暗色矿物包体的细粒边;d.暗色矿物包体中眼球状钾长石捕虏晶;e.粗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暗色矿物的不均匀分布;f.寄主岩石中的钾长石斑晶斜切暗色矿物包体的界线

(8)在微量元素对洋中脊花岗岩标准化曲线呈向右陡倾的曲线,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大离子亲石元素Ba和高场强元素Nb、Ta亏损,显示出同碰撞花岗岩的特征[4,21,23](图7)。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上,红山岩体侵入岩表现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U、Th、K)、轻稀土元素,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Sr、P和Ti),相对于Rb和Th亏损Ba(图8),与高分异I型花岗特征一致[24-25]

(9)前人研究表明,花岗岩中的暗色包体来源于富集地幔或幔源熔体结晶分异,经过底侵作用与下地壳岩浆混合形成不同成分的岩浆[26-36]。本区暗色包体为闪长质包体,岩石学、岩相学特征以及与寄主岩石的接触关系与前人发现的暗色包体特征基本一致,因此可以确定本区暗色包体来源于地幔。红山岩体同样是幔源岩浆与壳源岩浆混合的产物。

综上所述,红山岩体侵入岩在岩石学特征、矿物学特征、岩石化学特征、稀土元素特征、微量元素特征及副矿物特征等方面均与I型花岗岩的特征相同或相近。结合图解判别,可以确定其岩石成因类型属I型花岗岩,其岩浆来源于多源,既有下地壳或上地幔物质,壳源物质,属于混合岩浆。区域上,中天山地区处于中亚造山带的中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和塔里木板块已经碰撞在一起[4,23-24]

地球化学特征和地球化学投图结果表明,红山岩体侵入岩形成于挤压环境,显示了同碰撞花岗岩的特征。

图5 红山岩体侵入岩R1-R2图解(据参考文献[19];序号同表1) Fig.5 R1-R2 diagrams from the intrusive rocks of Hongshan pluton in Baoertu area Ⅰ.地幔分离的;Ⅱ.板块碰撞前的;Ⅲ.碰撞后的抬升;Ⅳ.造山晚期的;Ⅴ.非造山的;Ⅵ.同碰撞期的;Ⅶ.造山期后的

5.3 时代讨论

王行军等(2012)在粗中粒似斑状正长花岗岩采集1件U-Pb锆石同位素测年样品,测试结果为295.8±1.2 Ma[4]。根据同位素测年资料,综合区域资料,分析确定红山岩体形成时代为早二叠世。

5.4 地质意义

图6 红山岩体侵入岩Rb-Yb+Nb和Rb-Yb+Ta图解(据Pearce et al,1984[21];序号同表1) Fig.6 Rb-Yb+Nb and Rb-Yb+Ta diagrams from the intrusive rocks of Hongshan pluton,in Baoertu area,Heshuo county,Xinjiang(after Pearce et al,1984[21];Sequence number being same as table 1) ORG.洋脊花岗岩;WPG.板内花岗岩;VAG.火山弧花岗岩;COLG.同碰撞花岗岩

图7 红山岩体侵入岩微量元素对洋中脊花岗岩标准化曲线(据参考文献[21]) Fig.7 ORG normalized trace element pattern of the intrusive rocks of Hongshan pluton

天山是横跨中亚的一条巨型纬向古生代碰撞造山带,其内花岗岩发育,花岗岩记录从奥陶纪[23-25,37]、志留纪、泥盆纪[38-41]至石炭纪、二叠纪[42-46],各个时代均有,但是不同的研究者对各时代花岗岩构造属性研究的结果不同,特别是对南、北天山洋的构造发展史及南、北天山洋的最终封闭时限存在很大的分歧,但这却说明了天山是一条复杂的晚古生代造山带,可能存在着多次的俯冲碰撞过程[4]

图8 红山岩体侵入岩微量元素对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据参考文献[24]) Fig.8 Primitive mantle-normalized spidergrams for trace element pattern of the intrusive rocks of Hongshan pluton

新疆和硕县包尔图一带横跨南天山、中天山、北天山,古亚洲洋形成、发展、消亡的地质记录保存较为完整[4]。研究区南部发育中泥盆世阿拉塔格组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半深海相碎屑岩、硅质岩,其形成于大洋发展阶段;形成大洋消亡阶段的早二叠世酸性侵入岩—红山岩体,其岩浆混合特征明显。其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为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中朝板块两大板块碰撞造山的产物。研究区南部还发育陆内发展阶段的早侏罗世哈满沟组含煤碎屑岩系和渐新世-中新世克孜洛依组红色含膏盐碎屑岩沉积。

6 结论

(1)红山岩体侵入岩中暗色包体发育,说明岩浆来源较深,主要来源于地壳,同时亦有地幔物质的加入,属壳幔混合源花岗岩。

(2)红山岩体侵入岩属I型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环境。

把容易的问题安排给后进生答,这样可以激发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而对于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教师要给他们提供一些稍微有些难度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努力思考可以得出答案。同时,老师在提出问题后,还要相机点拨,为学生的思考“架桥”,降低问题的坡度,以利于学生逐步接近“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使得班内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3)红山岩体是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塔里木—中朝板块两大坂块同碰撞的产物,表明两大板块在早二叠世已经碰撞在一起。

在传统印象中,校园内交通空间只用来连接上下层或各单元,常常以封闭型的交通空间形式呈现,典型表现为走廊和封闭楼梯间组成水平交通与垂直交通。但在密集的城市环境中,校园交通空间汲取了城市动态发展与多功能集聚的倾向,渐渐被赋予更多的功能。尤其是在用地面积有限的校园空间中,多种功能空间是与交通空间相互兼容并有机结合,使交通空间不仅仅只是连接区域,而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多要素的动态开放系统。因此教育建筑内交通空间的交往性设计、教学性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12]。

致谢:本文是区调项目的集体成果,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的徐旭明、程洲、孟宪峰参加了野外工作,在野外地质调查工作过程之中得到了新疆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今年秋天,新品种示范与籽粒玉米种植相比取得明显成效,在德江县平原镇上堰村罗中贵农户,紫苏籽实收平均亩产82.50公斤;在思南县香坝镇背流坝村,紫苏籽实收平均亩产90.00公斤等。贵州油研纯香生态粮油科技有限公司对示范和推广应用的紫苏籽实施16.00元/公斤保底回收,2018年11月完成安顺、黔西、思南、德江等地收购,山区农户种植紫苏籽亩产值是同期种植玉米亩产值的2倍,极大的激励了山区农户积极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种植农户纷纷与公司订下订单,预计2019年示范推广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

[2]何国琦,成守德,徐新,等.中国新疆及邻区大地构造图(1/2 500 000)及说明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1-56.[3]张良臣,刘德权,王有标,等.中国新疆优势金属矿产成矿规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11-48.

[4]王行军,王根厚,专少鹏,等.新疆和硕县包尔图一带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通报,2012,31(8):1251-1266.

[5]徐克勤,孙鼐,王德滋,等.华南花岗岩成因与成矿[A].徐克勤、涂光炽.花岗岩地质与成矿关系[C].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1-20.

[6]刘昌实,朱金初.华南四种成因类型花岗岩类岩石化学特征对比[J].岩石学报,1989,(2):38-47.

[7]Chappell B W,Whilte A J R.澳大利亚东南部莱克兰褶皱带的I型和S型花岗岩[A],徐克勤、涂光炽.花岗岩地质与成矿关系[C].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58-68.

该岩类侵入体之中,闪长质包体稀少,包体大小一般为5~30 mm,多呈浑圆状,与寄主岩石界线清晰、截然。

[9]Boynton W V.Geochemistry of the rare earth element:meteorite studies[A].In:Henderson P.(ed.),Rare earth element geochemistry[C].Elservier,1984,66-114.

(6)微量元素Ba、Sr、V、Ti等元素含量偏低,而Sc、Hf、Th等元素含量偏高;U元素含量小于10×10-6;K/Rb比值高,为140.0~288.7;K/Cs比值高,为 2 715~11 101;Rb/Cs比值较高,为24.2~46.3;Rb/Li比值较高,为4.7~11.0。微量元素特征与I型花岗岩较为相似[5,12]

[11]李永军,赵仁夫,李注苍,等.岩浆混合花岗岩微量元素成因图解尝试—以西秦岭温泉岩体为例[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25(3):7-15.

[12]高秉璋,洪大卫,郑基俭,等.花岗岩类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11-37.

[13]肖庆辉,邓晋福,马大铨,等.花岗岩研究思维与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53-70.

[14]赵寒冬,韩振哲,赵海滨,等.内蒙古东北部激流河花岗岩中包体的特征及成因[J].地质通报,2005,24(9):841-847.

[15]朱金初,张佩华,谢才富,等.桂东北里松花岗岩中暗色包体的岩浆混合成因[J].地球化学,2006,35(5):506-516.[16]韩振哲,赵海滨,苏士杰,等.小兴安岭东南金山屯一带晚三叠世二长花岗成因及其地质意义[J].现代地质,2008,22(2):197-206.

[17]韩振哲,赵海玲,郎海涛,等.小兴安岭东南端晚石炭世大岭环斑花岗岩成因[J].中国地质,2008,35(3):399-409.

[18]章永梅,张华锋,周志广,等.内蒙古四子王旗大庙岩体的成因与构造意义[J].矿物岩石,2008,28(2):28-38.

[19]Batchelor R.A.and Bowden P.Petrogenetic interpretation of granitoid rock series using multr-cationic parameters Chem[J].Geol.,1985,48:43-55.

[20]邱家骧,林景仟.岩石化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119-210.

[21]Preace J.A.,Harris N.B.,Tindle A.G.Trace element discrimination diagrams for the tectonic interpretation of granite rock[J].Journal of Petrology,1984,25:956-983.

[22]李昌年.火成岩微量元素岩石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2,74-125.

“意之所之玄之又玄”即是气要追求的境界。而此意是道之意,是远之意,也是琴之意。这就像是投石击水,水波泛起了层层涟漪。琴者的演奏虽然已经停止但是琴韵悠远,琴心已经翻越了千山万山,来到了一片广阔之地。因而是“求之弦中有不足,求之弦外则有余也”。

[23]王行军,王根厚,专少鹏,等.中天山晚奥陶世碰撞造山:来自变质花岗岩地球化学及年代学证据[J].岩石学报,2011,27(7):2203-2212.

“人工智能的法律人格”问题也可以类似的思路看待。如果我们承认人工智能的“近人”性,并因此将其纳入“人”的视角而观照之,那人工智能的法律人格问题也可以理解为:人工智能在本质上具有法律人格,只不过到“类人”阶段,人工智能的法律人格才表现得难以否认或接近完全,在此之前,其法律人格则较少体现出来或需受限制—在某种程度上,这和未成年人的法律人格问题有相似之处。“人工智能的法律人格”问题的新颖性,只在于人工智能的法律人格表现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差异—特别是在“类人”阶段之前被掩盖在了工具性之下;而人工智能本质上的有无,在人工智能的“近人性”中其实已被决定。

[24]龙灵利,高俊,熊贤明,等.新疆中天山南缘比开(地区)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年代学研究[J].岩石学报,2007,23(4):719-732.

[25]胡霭琴,韦刚键,张积斌,等.天山东段天湖片麻状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构造演化意义[J].岩石学报,2007,23(8):1795-1802.

社区教育部门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线上与线下混合式、体验式的网络直播、远程讲堂与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学校等多种方式,如下表。

[26]王超,刘良,张安达,等.阿尔金造山带南缘岩浆混合作用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岩体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J].岩石学报,2008,24(12):2809-2819.

[27]陈斌,贺敬博,马星华.北太行山燕山期中酸性岩体中暗色包体的成因: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Hf-O同位素证据[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39(7):922-934.

[28]郭春丽,毛景文,陈毓川.赣南营前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Sr-Nd-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10,26(3):919-937.

[29]付强,葛文胜,温长顺,等.广西米场花岗岩及其暗色微粒包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分析[J].地球学报,2011,32(3):293-303.

[30]郭晓东,牛翠祎,王治华,等.滇西马厂箐岩体及其中深源包体地球化学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41(增刊1):141-153.

[31]郭晓东,葛良胜,王梁,等.云南马厂箐岩体中深源包体特征及其锆石LA-ICP-MS U-Pb年龄[J].岩石学报,2012,28(05):1413-1424.

[32]王梁,郭晓东,贾丽琼,等.滇西马厂箐岩体暗色包体成因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2,31(5):479-488.

[33]陈广俊,孙丰月,李碧乐,等.东昆仑沟里地区暗色包体及其寄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4,44(3):892-904.

[34]高永宝,李侃,钱兵,等.东昆仑卡而却卡铜矿区花岗闪长岩及其暗色微粒包体成因: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证据[J].中国地质,2015,42(3):646-662.

[35]张广宁,邓军,叶锦华等.滇西马厂箐复式岩体岩浆混合作用:岩石学与地球化学证据[J].地质与勘探,2015,51(4):599-609.

[36]关义立,袁超,龙晓平,等.华南早古生代花岗岩中暗色包体的成因: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年代学证据[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6,40(1):109-124.

[37]李伍平,王涛,李金宝,等.东天山红柳河地区晚加里东期花岗岩类岩石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地球学报,2001,22(3):231-235.

[38]安芳,朱永峰.西北天山吐拉盆地火山岩SHRIMP年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J].岩石学报,2008,24(12):2741-2748.

[39]朱志新,王克卓,郑玉洁,等.新疆伊犁地块南缘志留纪和泥盆纪花岗质侵入体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形成时构造背景的初步探讨[J].岩石学报,2006,22(5):1193-1200.

[40]杨天南,李锦轶,孙桂华,等.中天山早泥盆世陆弧:来自花岗质糜棱岩地球化学及SHRIMP-U/Pb定年的证据[J].岩石学报,2006,22(1):41-48.

[41]徐学义,马中平,夏祖春,等.天山中西段古生代花岗岩TMS法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西北地质,2006,39(1):50-75.

[42]吴昌志,张遵忠,Khin Zaw,等.东天山觉罗塔格红云滩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06,22(5):1121-1134.

[43]王超,刘良,罗金海,等.西南天山晚古生代后碰撞岩浆作用:以阔克萨彦岭地区巴雷公花岗岩为例[J].岩石学报,2007,23(8):1830-1840.

[44]宋安江,朱志新,石莹,等.东天山阿其克库都克断裂西段土古土布拉克组锆石SHRIMP U-Pb测年[J].地质通报,2006,25(8):953-956.

[45]王志良,毛景文,杨建民,等.新疆巴音布鲁克乔霍特铜矿区钾长花岗岩中钾长石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4,23(1):12-18.

[46]朱宝清,冯益民,杨军录,等.新疆中天山干沟一带蛇绿混杂岩和志留纪前陆盆地的发现及其意义[J].新疆地质,2002,20(4):326-330.

王梓桐,王行军,刘海鹏,王根厚,张正平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8年第01期
《地质调查与研究》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