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从“刺猬的拥抱”看人际距离

更新时间:2016-07-05

刺猬,顾名思义,是一种有刺的小动物,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心理效应和它有关,被称为刺猬效应。关于刺猬效应还有一个经典的寓言故事:在寒冷的冬天,两只刺猬为了取暖而依偎在一起,开始因为距离太近,身上的刺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随后,它们拉开了适宜的距离,不但能够取暖,也不会伤害对方。叔本华在其哲学著作《人生的智慧》中讲述了这个故事,也提及了广为传诵的名言:“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刺猬效应主要出现在人际交互中,人们在社交中如何保持合适的距离的确是一门艺术。“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恰到好处是其中的真谛。那么,心理学家对于刺猬效应又有哪些见解?我们如何通过科学家的帮助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呢?

爱丁堡有一座标志性建筑——司各特纪念碑,纪念的是苏格兰著名诗人、“历史小说之父”司各特。他的代表作《艾凡赫》等开创了欧洲历史小说的先河。这座宏伟的纪念碑表达了人们对作家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切的怀念。

亲密关系中的刺猬效应

在亲密关系中,很多人认为配偶和情侣之间如胶似漆、亲子之间形影不离、朋友之间亲密无间是正确的处理方式,实际并非总是如此。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在空间和距离上存在倒U型关系,适当的空间和心理距离会使人舒服自在,过远或过近的距离会使人产生压抑、厌恶和疏离。

东安三村太小,有时玩不爽快,父亲就带我和堂妹去复兴公园。最刺激的是高处君临的激流勇进,只见堂妹手里捏紧门票,心情紧张地奔到栏杆口,等到栏杆的铁链松开,她扑通一声跳进船里,两手横握扶柄。父亲站在栏杆外吩咐“要当心”时,工作人员已按住开关,我们跳上船,往矮凳上一坐,即起航了。我们握着两只扶柄,按顺序坐好,一颠一簸,有露牙说笑的,有张嘴开口的,溪水合着节节敲打的拍子,在左右都是绿树丛林的画面里一颠一簸地流向远处去了。堂妹走出来,乐个不停:“这游戏不够惊险,我们玩过山车去,翻的转的都有,年轻人玩得很多,我以前尝试过。”那时,我并不知道公园里有这么稀奇的游戏,那可都是我往常不敢玩的。

处理夫妻和情侣之间的亲密关系是门复杂的学问。在亲密关系建立初期,双方都希望接近对方,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随着亲密关系升级,双方步入婚姻,炽热归于平淡,光环逐渐退去,差异和缺点日益显现。这时,适宜的距离则成为夫妻双方维持稳定关系的重要因素。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给双方足够的空间,个体可以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有自己的朋友圈,既能保持健康的身心和发展,整个家庭系统都能从中获益。

家庭系统,其实是一个包含各种亲密关系的大系统。就核心家庭系统来说,它是由父母亚系统、夫妻亚系统、亲子亚系统和同胞亚系统组成的。家庭系统理论的创始人默里·鲍文认为家庭内存在两股力量:一是寻求归属,即融合;另一个是寻求个体化,即分化。理想状态的家庭关系应处于这两股力量的平衡状态,正如刺猬效应一样,既亲近又有适宜的距离。各个亚系统之间的交互会影响整个家庭的功能结构。夫妻亚系统伴随家庭的形成而出现,双方相处需要亲密但不能形成桎梏。随着第一个孩子出生,父母亚系统和亲子亚系统就出现了。良好的父母亚系统应该形成界限,孩子既可以跨过界限接近父母,但又不能干扰夫妻亚系统的功能。有些母亲在孩子出生后,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忽略了孩子的父亲,长此以往,不但会影响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也不利于父亲参与孩子的教养。随着孩子长大,父母亚系统的界限会更具弹性,孩子既可以接近父母,也可以独立,父母既关心爱护子女,也有自己的空间。当第二个孩子出生时,会出现同胞亚系统,孩子们之间在互动中学会支持、合作、保护、竞争、反击以及协调。

如何教导一只“小刺猬”

在脑成像的研究中,人脑的腹内侧前额叶皮质较多参与“自我”的人格、外貌及母亲的人格的加工,但不包括母亲的外貌的加工。通过对有双重文化背景的被试者进行研究发现,西方文化背景的“自我”会有更强的腹内侧前额叶皮质和右侧纹外皮质的激活,而中国文化背景的被试者在加工“自我”、母亲和重要而无认同感的他人时,全脑都没有差异。换句话说,就是西方文化背景的被试者在脑区上的表现多数情况下是“你是你,我是我”,而中国文化背景的被试者在脑区上的表现多数情况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工作中要避免“空间侵犯”

由上述比较可知,白桦与落叶松对降雨再分配过程中的测定物质有不同的影响,并且数量改变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差异最大的是树干径流中含量变化明显,主要是树皮的差异造成,白桦树皮光滑、较薄、枯死树皮少,树干分泌产生有机酸和无机酸可以容易的穿过树皮与外界交换,在弱酸性环境下H+与反应产生H2O和CO2,造成含量下降明显;而落叶松树皮厚、枯死树皮多、条状开裂、两端翘起、表面粗糙,有机酸和无机酸很难穿透树皮进行交换,从而导致上述结果[4,12]。

人际距离那些事儿

高解释水平表征,即用主要、核心、本质、去背景化的特征来表征事物,例如把钱表征为文字。低解释水平表征,即用次要、辅助、非本质、边缘化、细节化、背景化的特征来表征事物,例如把钱表征为图片。

除上述亲密关系之外,我们还有上下级、同事、朋友,甚至陌生人需要相处。在职场中,领导者要做好工作,需要与被管理者保持“亲密有间”的关系。这是一种不远不近、恰当的合作关系,领导者既要有亲和力,也要与被管理者保持心理距离,做到“疏者密之,密者疏之”。美学上有句名言:距离产生美。人与人之间如果想和谐相处,也需要保持一定的人际空间距离。一般来说,陌生人之间会保持一米以上的空间距离,这样才会让彼此感觉轻松自在。靠得太近,容易给彼此造成威胁,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空间侵犯”。相互交往时空间距离的远近,是交往双方之间是否亲近、是否喜欢、是否友好的重要标志。人们在交往时,选择正确的距离是至关重要的。

心理学家在研究人际距离过程中首先发现了“自我参照效应”。通过实验发现,在比较字形和语义的人脑加工过程中,和自身有关联的加工过程会获得更优秀的记忆成绩,比如被试者自己的名字。当加入“亲密他人”,比如父母、配偶或朋友作为参照对象时,自我参照效应会被减弱,当所引入的参照对象是远距离的公众人物时,自我参照效应则显著增强。随后,研究者又发现了朋友参照效应、恋人参照效应、母亲参照效应等,这些都被称为“他人参照效应”。

什么是解释水平

解释水平是指人们对于事物表征的不同抽象水平,这一抽象水平有高有低。

刺猬效应强调的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人际距离则是心理距离的一种。那么,科学家在研究人际距离的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呢?

在心理学研究中,人际距离代表他人在“自我”方面的包含度、在“自我”心目中的位置。“自我包含他人”是人际距离的重要衡量指标,指个体通过建立亲密关系将他人包括进“自我”的形式,表现为“自我”和“亲密他人”具有较多的相似表征。

在家庭系统中,亲子关系是令很多父母头疼的问题。在探讨与孩子有效沟通和亲密相处的著作《如何拥抱一只刺猬》中,作者一开始就提到了现在的孩子很难沟通,他们就像身上长满刺的小刺猬。你想拥抱那只小刺猬但也不想受伤害,怎样做才好呢?给孩子空间,爱而不宠,给自己空间,严而有度。在心理学和教育学中,都有“做父母的黄金十年”和“儿童可接受教育的黄金十年”的说法。“黄金十年”是指孩子0~10岁这段时间,年幼的孩子会愿意接受父母的建议,可以利用这一时期和父母一起养成好习惯。在孩子的儿童时期,父母会手把手教孩子学习生活技能,一旦学会之后,父母就应该放手,给孩子留出发展空间,而不是继续替他们完成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情。受到过多关注的孩子可能很难形成自己的主见,长大之后容易形成依赖型人格。即使在“黄金十年”中,父母也要与儿童保持一定的距离,使他们有自己发展的空间。10岁之后,儿童发展为青少年,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想法,这时父母的教育逐渐不那么容易影响他们了,朋友、师长在青少年心目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如果在10岁之前已经建立了好习惯,这些习惯在10岁之后会引导和约束孩子,父母不必过于强行闯入孩子的世界。双方保持亲密而适宜的距离,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同时有自己的空间;父母感到与孩子可以良好沟通,建议被接受采纳,同时也有空间处理夫妻和其他家庭系统关系。

在做决策时,人际距离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例如,某人买了某股票并同时建议自己的

人际距离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影响

与自己人际距离远的“笼统他人”相比,男性会为人际距离近的“具体他人”做出更加冒险的决策,而女性会为人际距离近的“具体他人”做出更加谨慎的决策。但是,当加入 “是否和本人相似”这一条件后,男性和女性的决策便没有区别了——与“心理距离较近的相似他人”相比,人们更愿意为“心理距离远的不相似他人”做出更为冒险的决策。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和自己一点都不像的陌生人,人们更愿意让其冒险。叔叔购买了该股票,最终没有获得预期收益。在对收益进行后悔评分后发现,人际距离越近,后悔评分越高,也就是说在自己未能获益的情况下,体验到的后悔更加强烈。这说明人际距离越近,对决策事件的解释水平越低,随后在获得负性结果反馈时体验到的后悔就越强烈。

有首歌名为《刺猬的拥抱》,其中有句歌词是:“谁知道刺猬都怎样拥抱,才不会痛到放掉;我的自尊和你的骄傲,能不能和好。”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留出空间,保持适宜的距离,让彼此的自尊和骄傲都不再无处安放,这样才能在生活中感受更多的愉悦和幸福。

地域文学和文化引入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和提炼升华经济发展和传统文化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因素,促进推动21世纪我国的经济腾飞和文化繁荣。如我们研究江西文学既要分析江西文化对江西文学的滋润与养成,探索江西文学的文化特征及审美形态,探究江西文化与江西文学的形成史、发展史,更要寻绎江西文学中蕴蓄的丰厚的“文学兴赣”、“文化兴赣”之积极因素,发掘古代江西文学兴旺之成因及其与当代江西文学兴起的密切关联,并由此为起点探析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启示,为全国文学、文化的发展提供借鉴。

郝芳
《百科知识》 2018年第9期
《百科知识》2018年第9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