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访江西农业大学首席教授黄国勤

更新时间:2016-07-05

2017年4月,黄国勤参加湖南农村考察调研

春回大地,万物萌发。广袤的乡村正迎来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恰如田野上生机勃勃的春草,于春风得意中日渐兴盛。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描绘了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乡村振兴”也是高频词汇……“乡村振兴”的时代呼声犹如响鼓重锤般深深印在了“农人”黄国勤的心里。

按照实验方法测定4个V-4Cr-4Ti合金样品中Al、As、Co、Cu、Fe、Mg、Mn、Ni、P、K、Na,进行加标回收试验,见表4。

黄国勤,江西省二级教授,江西农业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84年农学专业毕业留校至今,不忘初心,始终从事着“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尤其是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着。

“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提醒我们要幸福就要奋斗。在乡村振兴领域,这亦是颠扑不破的铁律。数十年来,黄国勤用实际的逐梦行动诠释着这一铁律。

作为一位农业大学的教师,黄国勤更是深谙其理,他说:“只要有了人,资金、项目等自然会随之而来,乡村振兴指日可待。”

埋头苦干于乡村

为将上述理论研究成果公之于世,黄国勤先后在《中国农学通报》《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科学中国人》《农学学报》《社科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并独著或主编《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家生态旅游百问百答》《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工程技术与实践》3部著作。

1984~1986年,刚刚大学毕业留校的黄国勤,因参加“鄱阳湖区耕作制度调查与试验”科研课题,进驻进贤县南台乡、钟陵乡,南昌县向塘镇“蹲点”—组织、带领当地农民参加耕作制度的调查与田间试验研究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黄国勤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查研究,并写出多份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供当地领导部门参考。

二是成果推广。黄国勤善于将科学研究、科技成果推广与培训农村干部、群众结合起来。他将自己主持完成的“赣南可持续农业关键技术研究”“江西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及机理研究”“长江中下游江西省双季稻保护性耕作技术集成示范”“江南丘陵区双季稻田周年多作复合共生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粮食安全下的稻田轮作系统研究”等科研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及时在兴国、信丰、于都、安义、新建、永修、进贤、新余、分宜等县(市)推广应用,通过推广应用,带动当地干部、群众科技文化素质的提升。

从2000年9月开始,江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现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专家组对全省8个“江西现代农业生态示范村”进行实地指导建设,黄国勤任专家组组长,在他的带领下,示范村建设成效显著: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良好,主导产业兴旺,科技发达,文化氛围浓厚,不仅取得了预期效果,而且对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乡村发展离不开人才。要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培育新主体和新农民,通过各种政策,把外出的能人引回来,把城里的人才引下来,通过国家、企业、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共同付出,促使人才在乡村扎根,服务基层,担负起乡村振兴的重担。

十年磨一剑。深入农村、扎根农村的黄国勤,先后作为江西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特聘专家、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专家、江西省科技厅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园区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江西省科技特派员等,几乎“跑”遍了江西广大农村,“踏”遍了江西山山水水,为全省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尽了一份力。2013年3月,在“百名科技专家和致富能手赣南苏区行”科技下乡活动中,因成绩突出,黄国勤获得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颁发的荣誉证书。

一是招收农村在职研究生,提升农村人才学历层次。统计数据显示,近20多年来,黄国勤作为导师指导培养的农村在职硕士研究生约有20余人,其中有的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导或中坚力量。

跟随时光的指针回到1984年,那是黄国勤与“农”结缘的开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向下深深扎根,才能向上快速生长,黄国勤深入田间地头,多角度、全方位锻炼自己,让“向下的根”更发达,为射出更远的箭拉上“满弓”。

人才培养须先行

有效生成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最佳策略。教学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而这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的发生,常常是学生在老师的某种启迪之下的顿悟或另类思考,是学生灵感的迸发和创新思维的展现,只要教师有意地引导生成,娴熟地应对学生的生成,就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按照十八大报告健全反腐败法律体系的要求,一方面应清理已经过时、重复、操作性弱等的反腐败法律法规规定,另一方面应该重点制定制定出台如下若干关键性反腐败单行法规与配套法规。

名人名句及故事更容易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既学习了化学知识,又扩展了学科视角。如借助《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设置问题情境:诗中描述的是什么化学物质?其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怀?

针对乡村振兴中人才缺失的瓶颈,经过多年探寻,黄国勤开出了一剂“自我造血”的良方,且“引凤筑巢”成效显著。

实践出真知。埋首乡村多年的黄国勤,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对农村资源、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进入21世纪,他开展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探索,主持完成的“中部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科研项目,从理论上剖析了农村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征,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基本原则和方法途径等。近年来,黄国勤开展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工程理论研究,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工程学理论体系,他认为该理论体系由乡村生态学、乡村景观生态工程学、乡村生态工程建筑学、乡村生态工程植物学等组成,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的学科基础和理论依据。

黄国勤与鄱阳湖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1989~1991年,他又因参加“鄱阳湖区冬季农业开发的研究”科研课题,在永修县梅棠乡东坪村等地“蹲点”,指导当地农民种植绿肥紫云英,发展免耕直播油菜,以及开展绿肥青贮养猪,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黄国勤也因此于1991年3月被中共永修县委、永修县人民政府授予“鄱阳湖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先进工作者”称号。

三是建立科技服务站。黄国勤是江西省生态经济学会理事长,他在省科协、省财政厅的支持下,带领该学会分别于2014年11月、2015年12月在万年县、余江县建立“江西省生态经济学会万年科技服务站”“江西省生态经济学会余江科技服务站”,依托“两站”开展成果示范、科技服务和人才培训,促进了当地干部、群众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质量管理主要由质量管理部门及生产车间联合管理,质量管理部门侧重制丝、卷包质量的综合管理与控制,以抽检、理化检验及车间数采报告为主要检验方式;车间质量管理主要由工艺质量员进行,侧重本车间过程质量检验,同时配合质量管理部门完成计量仪器校准及质量采集数据上报等任务。

四是实地培训。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黄国勤先后应邀到江西全省各地,以及福建、山东、青海、广西等省(区),为当地农村干部、群众授课,传授农村致富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据不完全统计,他累计授课共达上百场,受培训的干部、群众在3万人以上,培训内容涉及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农业结构调整、轮作休耕、耕作制度改革、冬季农业开发、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农民增收、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等多方面内容,为提高农村干部和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加他们的现代农业知识、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是风险意识不足,风险管理不当。长时间以来,我国公立高等院校的办学经费都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学校考虑的只是招生就业、教育教学、科研及学术研究等工作,几乎不关注管理及财务风险。然而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增多,涉及的业务也趋复杂,内外部风险增加,财务风险和管理风险并存。部分高校虽已建立起基本的风险评估体系,或形成风险清单,确定了风险的应对策略和方法,但由于教职员工普遍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对风险管控的认识停留在过去的层面,使得在执行风险管理措施时常常力不从心。

因培训农村人才业绩突出,2013年5月,黄国勤获得江西省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授予的“2012年度全省农函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独行者快,众行者远。”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黄国勤及其影响下的团队正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共同奋斗,让承载着农民群众梦想的巨轮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黄雷
《创新时代》 2018年第10期
《创新时代》2018年第10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