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福建打击非法采矿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

更新时间:2016-07-05

2012年以来,福建省开展打击非法违法采矿专项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个别矿种盗挖、盗采等非法开采现象。为了更好地保护矿产资源、维护矿山环境,及时发现非法违法采矿现象并实施有效监管,成为当前矿产资源开发和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往的矿产资源监测方法不仅耗费人才和财力,而且掌握矿产资源开发与管理情况不够及时、准确[1]。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GIS技术成为构建数字矿山的关键技术之一[2]。为了巩固“专项行动”成果,防止非法采矿行为的“死灰复燃”,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与矿产资源动态监测业务工作结合,是提高矿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打击非法采矿管理信息系统以矿权数据、矿产资源规划数据、非法采矿点数据、矿产资源卫片执法等数据为基础数据库,以管理需求为导向进行软件设计与开发工作。该系统可对全省历年来非法开采矿山(点、硐)建档、巡查、查处、警示等业务通过因特网进行网络化管理,实现巡查台账信息化、跟踪督查常态化、执法监察透明化,以及非法违法采矿动态监管全生命周期管理[3],确保非法违法采矿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及时查处已关闭矿山“死灰复燃”及新发生的非法采矿行为。

解 如图13,作FM∥BD且作FN∥CE且不妨将D,E看作动点,则FM,FN是D,E带给F的双重作用下的分解.因为所以以其构建平行四边形如图,即点F的运动轨迹为直线型,沿FP方向.同时,所以PF∥AG,且线段AG满足

由于1号线二期上林路站仅为标准站,车站规模有限,在接受较大换乘客流的同时,又要满足车站既有的客流,因而考虑在原有车站的南侧新增换乘厅,这样在提高了换乘效率的同时,也营造了合理的换乘空间。

1 系统需求分析

1.1 设计定位

打击非法采矿管理信息系统采用B/S架构,运行于因特网,实现了采矿点动态巡查、实地坐标采集、记录、报告、查处、短信预警等一体化功能,通过信息化手段辅助政府实现“互联网+非法采矿点动态监管”的管理模式。设计定位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实现对全省历年来非法开采矿山(点、硐)巡查、建档、查处等管理。

(2)建立省、市、县、乡镇的四级巡查网络管理体系,实现打击非法、违法采矿政府职能,实现巡查台账信息化、跟踪督查常态化、执法监察透明化效果。

(3)实时掌握非法、违法采矿情况,可根据同一位置非法开采次数自动通过短信对逐级行政管理人员进行预警,实现违法行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4)实现以最新的基础地质、基础地理和行政区划图为基础数据库,对已登记的矿业权、规划区、非法开采点、矿产资源卫片执法等空间数据进行叠加分析。通过巡查员移动端GPS接收设备在实地所获取矿点坐标,与基础数据库相互叠加分析,可及时发现问题并统计信息,供矿政管理部门决策使用。

1.2 业务流程

非法采矿信息采集要结合设计定位及实际调研需求,打击非法采矿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流程设计(图1)。

他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进,心里又产生了一种新的恐惧。这不是害怕他会束手无策地死于断粮的恐惧,而是害怕饥饿还没有耗尽他的最后一点求生力,他已经给凶残地摧毁了。这地方的狼很多。狼嗥的声音在荒原上飘来飘去,在空中交织成一片危险的罗网,好像伸手就可以摸到,吓得他不由举起双手,把它向后推去,仿佛它是给风刮紧了的帐篷。

图1 打击非法采矿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图 Fig.1 Business flow chart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combating illegal mining

以计算机软硬件环境与网络通信平台为依托,以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数据交换体系及安全体系为保障,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生态红线数据、矿权数据、矿产资源规划数据、非法采矿点数据、矿产资源卫片执法数据等作为基础数据库,采用B/S模式架构,基于ArcGIS、.NET技术平台进行二次开发构建系统。

(3)根据巡查记录台账处理时间超过规定处理时间的程度和同一非法采矿点累计非法开采次数,分别自动发送短信提醒巡查人员、乡镇国土所和人民政府相关人员、县国土资源局和县人民政府相关人员、市国土资源局和市人民政府相关人员、省国土资源厅相关管理部门人员。

(2)录入违法主体、非法开采矿种、非法开采时间、非法违法开采类型等非法开采属性信息,以及建档乡镇、建档时间、建档人、监管人、监管责任人等建档属性信息。

福建省打击非法违法采矿管理信息系统是集矿山动态巡查、记录、报告、查处、警示一体化管理的信息系统。系统首先能够实现非法采矿点空间信息数据管理。

2 系统实现

在操作系统方面,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均为Windows Server 2008 64位操作系统,用户端支持Windows 7,Windows XP,Windows 2003和Windows 2008操作系统。在应用软件方面,数据库服务器需配置Oracle 11g服务器端软件,应用服务器需配置Oracle 11g客户端、Arcgis10及以上版本、.net framework 4.0软件,用户端浏览器要求为IE7.0以上版本。

2.1 总体技术方案

福建省打击非法违法采矿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等服务部署于Windows Server2008 64位操作系统中,采用ArcGIS平台统一生产、管理空间数据库,支持主流关系型数据库Oracle与SQL Server存储空间、非空间数据。基于SOA架构实现异构系统之间的通讯及数据交换,采用业务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基础服务层的三层架构(或多层)模式进行系统设计、开发,通过B/S结构模式进行数据生产、编辑等管理,同时也进行数据的查询与统计分析。

2.2 体系构架

(1)通过巡查员所携带的GPS接收设备进行非法采矿点信息采集。当新增信息时,若新增矿点区域与数据库中已有的矿点区域交叉(或接边),需提醒用户新增的矿点与库中的矿点是否为同一非法开采点。若用户确认为同一采矿点,则无需新增;若不为同一采矿点,则新增非法开采点。

系统实现打击非法违法采矿工作中信息采集、预警查处、备案分析等功能,同时为矿政管理相关应用提供服务接口,与已在运行的“福建省国土资源矿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有效衔接,保证基础数据的惟一性、实时更新性和共享性。系统以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数据交换体系及安全体系为保障,标准规范体系包括数据规范、服务规范和应用规范。交换体系则包括数据、应用和服务的综合交换。

图2 系统体系结构 Fig.2 System architecture structure

系统总体架构划分为网络层、数据层、平台层和应用层4个层次(图2)。网络层由硬件和网络基础设施组成。数据层由基础数据库、非法采矿数据库、地名地址数据库、运维数据库组成。平台层是基于关键软件技术平台对各类业务功能需求进行服务封装,并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应用层服务支撑和数据交互。应用层基于基础层进行业务应用的开发,应用范围包括打击非法采矿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矿政管理系统应用接口等。

2.3 运行环境要求

(1)非法采矿点数据管理模块为实现对非法采矿点编号、名称、位置(坐落)、矿种、违法类型、违法主体、非法开采方式和非法开采次数等信息的管理。

针对矿产资源管理中的非法违法采矿现象,基于基础地形、行政区划、矿产资源规划、矿产资源卫片执法、探矿权、采矿权等基础数据资源,通过ArcGIS、Oracle、数据动态更新等技术,设计开发了满足省、市、县三级非法采矿数据管理模式的打击非法采矿管理信息系统 [4-9]

3 系统功能与应用

图3 系统网络环境图 Fig.3 The chart of system network environment

3.1 系统功能

非法采矿管理系统功能划分为非法采矿点数据管理、巡查记录台账管理、图形叠加分析、查询统计分析、短信提醒预警、内外网数据交换和系统管理7个功能模块(图4), 具体实现功能如下。

图4 系统功能结构 Fig.4 System functional structure

省国土厅配置了交换机、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计算机软硬件基础设施,实现了政务内网的互联互通,省国土厅与县市局以及乡镇政府之间通过政务内网连通。打击非法采矿管理信息系统部署在互联网(Internet)采用防火墙技术或其他硬件技术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图3)。

(2) “巡查记录台账管理”模块为建立巡查台账制度,实现巡查人员对巡查时间、线路、矿山(点、硐)和发现的问题全程记录,并对巡查记录进行零申报。

一直以来,提问都是小学数学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但是有的教师却将提问看成是提醒学生回神的基本手段,而且也总是以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或者对数学问题本身提出了质疑,那么小学数学教师便会以“不符合标准答案”为由片面判定小学生的解题思路是错误的。长此以往,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将被限制在标准答案框架之中,出现“千人一面”的不良局面。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主动调整与优化数学问题质量,确保小学生能够真正在问题引导下展开积极思考。

(3)图形叠加分析模块为实现非法采矿点与矿业权数据、行政区划数据的叠加分析,从地图上展示非法采矿点的分布,并可根据图形显示必要的属性信息。

(4)查询统计分析模块为实现非法采矿数据查询统计分析功能,通过系统可随时查询非法采矿情况,为各级管理部门掌握当地非法采矿动态提供便利;通过实时通报各县(区)非法采矿情况,提高对违法违规行为监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通过系统生成用户所需的各种报表。

(5)短信提醒预警模块为建立面向乡(镇)政府、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四级短信预警机制,对非法采矿行为,由系统管理人员设置信息发送的内容、超时天数以及接收人员等,以短信形式定时发送,实行对非法采矿行为的四级短信预警。

(6)内外网数据交换模块为基础地质、基础地理、行政区划、矿权数据、矿产资源规划数据、矿产资源卫片执法数据由内网交换到外网,并在交换过程中通过使用加解密技术保证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

有一次,她坐在书店的角落里看书。翻页时,一不小心,只听到“嘶”的一声,好几页书纸都被撕破了。这时老板布尔走了过来,她吓得急忙合上了书。布尔将手中的新书放进书架后,回头朝她笑笑:“看累了吧?休息休息。”

(7)系统管理模块用于系统用户权限管理与系统参数设置。

3.2 应用效果

(4)当各级人员通过系统预警发现非法采矿信息后,通知有关部门对相关违法主体进行处罚,取缔并关闭非法采矿点,并记录查处时间、查处部门、查处人员、处罚情况等查处信息。

1.2 排除标准 ①其他心血管疾病。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③肿瘤。④1个月内使用过抗凝药物、降血脂药物及性激素类药物。⑤血液病。⑥急、慢性感染。

秀容川提着盗墓贼,跑了十几里,在一个草坡停下。盗墓贼坐在地上,放下尸骨,抓了两把泥塞在伤口,血水把泥冲开,他又塞了一把,血就不怎么流了。

(1)系统调用“天地图·福建”的底图服务,直观展示非法采矿点的分布,并可根据图形显示必要的属性信息。用户也可以通过地理查询定位、图属互查、点选和圈选图形等功能实现非法采矿点的位置查询。

(2)实现以基础地形、地名地址、行政区划为基础数据,矿权数据、矿产资源规划数据、非法采矿点、矿产资源卫片执法等数据的叠加分析功能。

翻译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对原语的解码并提取意义,然后用目标语言进行编码的过程。方梦之也认为“翻译过程中译者受多种心理机制的作用,译者的心理状态对转换行为产生直接影响”。[1]“翻译心理学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把“误译”分为“有意识误译”和“无意识误译”。“无意识误译”源自于译者的无意识误读,这不属于翻译心理学研究的范畴。而“有意识误译”是指译者翻译时故意误读;译者的故意误读受控于译者的文化心理因素,如译者的本土文化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态度)[2]24,有意识误译实际上就是归化的表现。

(3)建立健全非法违法采矿档案制度、巡查台账制度,提供巡查记录新增、修改、删除功能。发现非法开采信息后,巡查人员把非法采矿点名称、坐落、开采矿种、巡查时间、发现的问题等信息全程记录,确保巡查到位。系统同时还建立了短信预警机制,发现非法采矿行为及时提醒相关人员。

(4)系统实现非法采矿点位置分布情况、重点区域、热点矿种、案件查处情况等统计分析,结果以图表综合显示,为矿产资源规划、动态监管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系统具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管理网络化、实时化,执法监察常态化、透明化,矿山动态巡查、记录、报告、查处、警示一体化的应用效果。

4 结论

(1)随着福建省做为生态省战略目标的明确,对于如何及时发现非法违法采矿现象并实施有效动态监管工作尤为重要。在我省严厉打击非法采矿点“死灰复燃”背景下,根据日常政府管理工作中非法采矿区(点)动态监管需求,基于我省矿产资源规划、矿权、非法采矿点、矿产资源卫片执法等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开发实现了满足省、市、县、乡镇的四级非法采矿数据管理需求的打击非法采矿管理信息系统。

(2)通过系统建设,实现了打击非法违法采矿业务的在线管理,进一步完善了非法违法采矿预防和发现机制,完善了打击非法违法采矿联动机制,促进管理行为优质、规范、高效,实现了矿山动态巡查、记录、报告、查处、警示一体化管理,达到了巡查台账信息化、跟踪督查常态化、执法监察透明化、掌握打击非法违法采矿情况实时化的应用效果。系统可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非法采矿执法监管中及时、准确、客观、高效作用,为持续巩固“打击非法违法采矿专项行动”成果提供技术支撑,具有类似项目的推广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王琼杰. 非法采矿屡禁不止的背后.资源国土,2015,(8).

2 田飞.WebGIS空间数据表达模型及其地质应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09.

3 刘思禹, 吴玉徳.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相关问题研究.测绘通报,2016,(8).

4 康高峰, 卢中正,等. 遥感技术在煤炭资源开发状况监督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煤炭地质, 2008,20(1).

5 胡庆武, 林春峰,等. 多维GIS矿产评价数据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地球科学进展,2010,25(9).

6 刘琼, 聂洪峰,等. 矿产资源开发状况遥感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国土资源遥感,2005,(1).

7 乔玉良, 连胤卓, 邬明权. 基于遥感与GIS数据融合的煤矿资源开发动态分析.煤炭学报, 2008,33(9).

8 李海峰, 郭科. 面向县域矿产资源规划与管理的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金属矿山,2010,(2).

9 王新春, 杨东来.矿产资源调查数据处理与综合分析子系统设计.地质科技情报,2008,27(5).

国内生鲜产品基本上还是以农村地区为主,扣除掉农民的日常消费,大部分生鲜产品都会向乡镇城市运输,使得农产品最终成为商品,所以,在产销过程中一定要通过中间商过渡,除了之前已经签了合同签订的以外,大部分农产品都是借助于中间商分散流向的各个地区。生鲜产品的季节性与地域性特征十分明显,完成从生产地到餐桌上的过度离不开庞大的物流网络。国内的生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在路径方面有了很大的优化,一些城市的产品批发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但同综合性冷链物流园对比依然差距很大。

王余沛
《福建地质》 2018年第01期
《福建地质》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