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叠褶在服装造型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16-07-05

叠褶是当代服装设计中最活跃、应用最广泛的技法之一[1]。因其制作简单,集功能性与装饰性为一体等优点深受设计师与广大消费者青睐。近些年国际女装设计中,大量的叠褶被设计师运用在高级服装定制上,使其带有强烈的体积感、雕塑感和立体感,由此还衍生出了新的形态与面貌,叠褶作为传统的艺术形式仍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2]。业界专家注重对褶饰的设计手法及效果进行分析,设计师们更多地关注叠褶在设计中的应用表达效果,对叠褶构成的相关技术探求不多,对其创新性、规律性的研究甚少[3-4]。为此,本文重点探讨了规律性叠褶的构成技术与衍生形态,深入研究了不同形态叠褶变化与创新的思路方法,总结了叠褶用于服装上应该注意的工艺制作要点及其应用规律与技巧,以期为叠褶在服装造型中的应用与创新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及参考。

1 叠褶构成及特征

1.1 叠褶构成形式

叠褶俗称褶裥、折褶,是为适合体型及造型需求有规律地将部分衣料折叠或熨烫而成[5]。叠褶按其形成外观线型划分为直线、横线、斜线、曲线等,往往体现服装设计“线”的效果。叠褶基本形式按其表特征归纳为2种:一种是顺向叠褶(俗称刀褶),即沿着一个方向反复折叠;另一种是对向叠褶(俗称对裥),即方向相对折叠,因有中间向两侧折叠和两侧向中间折叠之分,故而称之为阳裥与阴裥。为讨论问题方便,将其凸起的部分称之为峰形,凹进部分称之为谷形[6],根据峰与谷的大小及顺序的变化,可以制作出多种叠褶效果。褶量的大小变化或渐变式层叠也可在某种程度上让服装更加显示出张力效果。

1.2 叠褶特征

第一,功能性,叠褶具有实用功能,如制作省缝及褶裥,可符合人体曲线及满足人体活动宽松量;叠褶具有装饰功能,其丰富多变的肌理形态和不同角度的光影折射效果,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可提升服装的立体装饰美感。第二,秩序性,叠褶有明显的秩序与规律性,叠褶可以按照一定的形式规律排列,如宽窄、方向、角度等变化,形成一定的秩序美感,产生不同的层次感、韵律感。第三,变形性,叠褶可通过曲直、旋转、扭曲等变形手法,将材料外观形态发生改变,将空间形态与人体运动及造型需求巧妙地结合,带来新奇的视觉效果。第四,二次设计性,叠褶可改变面料原有形态属性和面貌特征,在服装造型设计中具有特殊性、多样性以及不可替代性[7]

2 叠褶造型变化与创新

2.1 叠褶的形态变化

叠褶的形态变化主要是指在叠褶基本形式基础上,通过直曲、宽窄、放射等变化(即峰谷值大小与位置的变化),使其外观形式发生改变,通过实验与实证的方法说明,图1示出叠褶的多种形态变化。

图1 叠褶形态变化 Fig.1 Morphologic change of double pleat. (a) Double pleat in bigger valley shape; (b) Double pleat in bigger valley shape developed view; (c) Curved double pleat;(d) Curved double pleat developed view

2.1.1 叠褶的宽窄变化

可以由此计算对应于准静态压缩下的三种相对密度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如图12。由动态和准静态应力-应变曲线的比较可以看出,对于泡沫铝材料,相同密度下的准静态和动态的材料参数的变化趋势相似,且较低密度时的准静态的应变硬化参数值要稍高于动态值,但是随着密度变大,动态下的硬化参数增加得更快,且超过了准静态下的应变硬化参数。但是无论何种相对密度,动态下的初始压溃应力或者是平台应力均较准静态情形下要高,且动态与准静态的变形模式和模型参数均有较大差别,反映出泡沫铝是一种冲击速率敏感的材料。

叠褶的聚集是指将多个单一叠褶以不同方式、不同位置固定在一起,创造一个紧密有序的叠褶群而形成线、面、体的变化。以往人们使用最多是在叠褶群的一端固定,而另一端自然散开,如百褶裙、对裥裙等。当固定的位置与方式发生变化时,则会产生别样的新奇效果。图2示出叠褶的聚集变化。图2(a)、(b)中采用了中间窄,两边宽的形式,通过叠褶呈现出边缘阶梯状的花边,创造了富有动感和层次感的“面”造型;图2(c)、(d)中选用长边宽,短边窄的形式,长度为结合部位弧长的3.5~4倍的面料,采取峰形折叠,形成了一种与拉夫领相似的立体花边,使造型更具厚度与量感。

2.1.2 叠褶的直曲变化

2.1.3 叠褶的放射变化

图3给出了m取值为3~8时在不同误比特率下完成识别所需的数据量.可以看出,在相同数据量下,m越小,误码适应能力越好;在相同误比特率下,m越小,识别所需数据量越小.

叠褶以直线变化较多,形态走势整体呈平行状,表现出温和而内敛的视觉张力[8]。叠褶曲线变化应用相对较少,因用一块面料表现出曲线效果在技术与工艺上有一定的难度,图1(c)、(d)示出胸部曲线叠褶实验,既要表达出曲线的委婉效果,又要符合胸部造型需要。利用斜丝绺面料的伸缩性和柔韧性[9],采取无规律叠褶设计,从展开图看出,胸部凸起部位,峰形值加大,而逐渐到收腰部位,谷形值加大。

叠褶组合范围广泛,不仅可多种叠褶组合,也可与各种装饰手法(缝饰、褶饰、编饰、缀饰等)组合,还可与不同材料组合等,这为设计者提供了广阔的思维与创新空间。应用组合法造型时,注意与形式美的统一,与面料性能的结合[10]。图5示出多种叠褶组合款式。图5(a)为不同方向与角度排列的叠褶的组合,腰部有不对称的花边装饰,清新可爱;图5(b)为叠褶与缝饰的组合,强调了不同肌理的对比效果;图5(c)中叠褶与不同材料组合,左右不同方向的叠褶和弯曲缠绕在身上的鱼骨营造出丰富生动的视觉效果;图5(d)中叠褶上缝缀着金属饰带,凸显出质感变化与粗犷风格。

叠褶的扭曲是指人为施力改变叠褶的方向而创造出有趣的、运动的视觉效果。图3示出有规律的叠褶扭曲变化。以图3(a)为例,独立叠褶改变了折叠方向,形成了线的立体转向效果,这种形式需要在叠褶的两端固定,故一般与分割线组合使用;在图3(b)形式中,叠褶聚集后部分或整体改变方向,在叠褶一侧边缘上固定后,另一侧进行扭转后,沿S形曲线轮廓装饰在服装上,以此表达了一种蜿蜒起伏的柔美意境;在图3(c)中,叠褶通过整体的弯曲、展放,形成了动与静、疏与密、韵律与节奏的变化。

2.2 叠褶的聚集变化

叠褶宽窄变化是通过改变峰形、谷形二者数值大小而产生的变化。在服装造型中一般峰形值大于等于谷形值的实例屡见不鲜,而峰形值小于谷形值的情形一般为强调或夸张的造型选用。图1(a)、(b)示出有规律叠褶,从长裙展开图看出,谷形值远远大于峰形值,实际效果大大增加了裙子的厚度,产生了宽大深厚的体积感、质量感。

图2 叠褶聚集变化 Fig.2 Aggregation change of double pleat. (a) Surface aggregation of double pleat; (b) Surface aggregation of double pleat developed view; (c) 3-D aggregation of double pleat; (d) 3-D aggregation of double pleat developed view

2.3 叠褶的扭曲变化

综上所述,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诊断准确率极高,并具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可以反复操作的特点,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图3 叠褶扭曲变化 Fig.3 Torsion change of double pleat. (a) Independent double pleat twisting; (b) Partial distortion of double pleat group; (c) Integrated double pleat group

2.4 叠褶的旋转变化

孔径分布和截留相对分子量采用一系列的PEG截留率结果并通过Matlab软件采用下述对数正态分布方程模拟计算得到[15]:

图4 叠褶旋转变化 Fig.4 Rotation change of double pleat. (a) Rectangular peak shape folding; (b) Circular valley folding; (c) Rectangular valley folding

3 叠褶造型应用与创新

3.1 组合法

叠褶的放射变化是由峰形(谷形)值逐渐加大或缩小而产生的变化。图1(a)、(b)为谷形值逐渐缩小的实例,腰部谷形值大于底摆谷形值,使其呈扇形廓型,有序中呈现出平静与内敛的扩张感,强调廓型特征,增强视觉韵律感。

叠褶的旋转是指改变折叠线的角度,并按其折叠而形成变化,旋转变化改变了叠褶的平面特征,创造了三维空间生动效果,图4示出有规律的叠褶旋转变化。图4(a)为长方形峰形折叠的实验,宽为5 cm,长为36 cm,分成6等分,外围呈六边形,内部呈花饰状;图4(b)为圆形谷形折叠实验,宽为5.5 cm,外弧长为6 cm×7,内弧长为1.5 cm×7,形成内外2层的花瓣状;图4(c)为长方形峰形折叠实验,长64 cm,宽14 cm,单独叠褶宽2 cm,沿叠褶群的一端固定后,自由进行旋转,可形成多种多样优美的空间形态。

图5 叠褶组合实例 Fig.5 Examples of double pleat group. (a) Multiway double pleat group; (b) Double pleat and appliqu; (c) Double pleat and different materials; (d) Double pleat stitch metal accessories

3.2 叠加法

叠加法是指将单一或多种叠褶以层叠、排列、重复等方式集合与应用,表现一种强化、强调、重叠的量感。应用叠加法造型时,注意层次的变化与分量的均衡。图6示出多种叠褶叠加款式。图6(a)示出肩部叠褶多层排列,形成了漂亮的花卉,强化了肩部的造型效果;图6(b)示出胸部及裙摆以层叠的方式叠加,突出服装的层次感和韵律感,结构上达到平衡的同时,造型上也不失现代感;图6(c)中礼服长裙以明裥为装饰元素巧妙而有序的摆放,塑造了女性的优雅线条,使其更具艺术感染力;图6(d)示出以规律的带式叠褶为设计元素,通过叠加、重复、排列等造型手法,营造出独特、韵律及浪漫的艺术效果。

图6 叠褶叠加实例 Fig.6 Examples of double pleat superposition. (a) Shoulders double pleat superposition; (b) Chest double pleat superposition;(c) Maxiskit double pleat superposition; (d) Entirety double pleat superposition

3.3 缀饰法

缀饰法是指按照服装设计效果的需要,在服装面料上附加一些相同或不同材料的叠褶花边、花饰等,使服装的外观视觉感受更加强烈,色彩和材质更加丰富,服装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应用缀饰法造型时注意缀饰的布局、大小要与整体相协调。图7示出多种叠褶缀饰款式组合。图7(a)示出将扭曲叠褶制作的花卉缀饰在肩部,形成与衣身花瓣渐变、呼应的艺术效果;图7(b)示出以叠褶制作的结饰缀饰在前身,具有视觉导向的作用;图7(c)示出将叠褶装饰带以几何图案缝缀在裙身上,更具立体感的肌理效果;图7(d)示出多条立体褶饰花边缝缀于裙身,形成蓬松舒展、量感十足的球形裙。

图7 叠褶缀饰实例 Fig.7 Examples of double pleat decoration. (a) Double pleat floriation decoration; (b) Double pleat knot decoration;(c) Double pleat pattern decoration; (d) Multiple double pleat decoration

3.4 扭转法

扭转法是指将各种扭曲、扭转的叠褶或叠褶群装饰在服装上,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扭转属于三维空间操作,为防止聚焦折转处过厚而影响效果,适用质地轻薄的丝绸面料制作。图8示出多种叠褶扭转与扭曲款式实例。图8(a)示出通过肩部和胸部不同方向的叠褶固定,形成前胸环荡扭曲的效果,委婉而生动;图8(b)示出通过2种色彩面料的叠褶与不同位置的固定,形成灵动而鲜明的对比效果;图8(c)示出将面料通过叠褶的手法制作成装饰带,将其旋转翻折后固定于衣身,形成优雅流畅的韵律美感;图8(d)示出将压细褶的两色渐变面料连续扭曲翻转成立体花饰,聚集错落显示出强烈的形式美感。

图8 叠褶扭转与扭曲实例 Fig.8 Examples of double pleat torsion and rotation. (a) Chest to sleeves torsion; (b) Skirt torsion; (c) Plastron rotation; (d) 3-dimensional floriation rotation

4 结束语

叠褶作为一种重要的立体造型手法,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衍生力及创造力,既可满足服装的多项功能性需求,又可呈现多样化服装外观效果。本文通过对叠褶的构成与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叠褶具有丰富的形态及聚集、扭曲、旋转等造型变化。通过实例应用组合、叠加、缀饰、扭转等方法,将其运用到服装立体造型中,进一步拓展了服装立体造型的设计思维,推进了工艺实践方法的应用,因此,从造型设计中不断地概括、提炼、延伸叠褶的形态变化,拓展褶饰的应用规律与技巧,可推进服装立体造型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高校官网是以高校为主题,面向全社会,以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以网络教学、信息沟通、教学管理和对外宣传为基本使命的工作平台,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必经阶段。[1]高校网站体现的是高校主体的意志,其主要服务对象是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同时高校网站也是面向全社会的窗口,在全球化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各大高校希望能与国际接轨,高校网站正是向国际社会展示自身的最简便也最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 邹平. 展开变化原理在裙装褶饰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4(2):80-83.

ZOU Ping. Application of expansion and variation rule in structure design of skirt ruche[J].Liaodong University Journal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7, 14(2): 80-83.

[2] 保罗·杰克逊. 从平面到立体:设计师必备的折叠技巧[M].朱海辰,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2:14-18.

PAUL Jackson. Folding Techniques for Designers from Sheet to Form[M].ZHU Haichen, Translating.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s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 2012: 14-18.

[3] 王秀芝,李敬华.服装设计中分割线的应用[ J].四川纺织科技, 2003(4):47-48.

WANG Xiuzhi,LI Jinghua. The application of dividing line in clothing design[J]. Sichuan Text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3(4):47-48.

[4] 张文斌.服装立体裁剪[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1:13.

ZHANG Wenbin.Apparel Drape-Shaping[M].Shanghai: Donghua University Press,2011:13.

[5] 邹平. 折裥立体裁剪技术在女装中的应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34(6):174-178.

ZOU Ping. Fold-making three-dimensional cutting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women′s garments[J].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9, 34(6): 174-178.

[6] 邹平.放射状分割立体裁剪技术在女装中的应用[J]. 纺织学报,2008,29(6): 96-99.

ZOU Ping. Application of draping technology of radial separation to suit-dress[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08,29(6): 96-99.

[7] 苏洁. 对服装褶皱类型及工艺表现方法的探讨[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05, 22(1):39-42.

SU Jie. Creative fashion design science [J]. Hangzhou: Southwest University Press, 2005, 22(1): 39-42.

[8] 施静. 服装褶饰设计的视觉扩张[J].纺织学报, 2010, 31(6): 110-113.

SHI Jing. Visual expansion as brought about by pleated effect of clothing[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 2010, 31(6): 110-113.

[9] 宋永莉,王学.服装造型设计中“斜裁法”的研究[J]. 山东纺织经济,2010(10):53-54.

SONG Yongli, WANG Xue. The research on the technique of bias cut of fashion modeling design[J].Journal of Shandong Textile Economy,2010(10):53-54.

[10] 孙云. 褶皱在服装造型设计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0(11): 65-66.

SUN Yun. Fold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lothing modelling design[J]. Grand Stage, 2010(11): 65-66.

陈莹,魏静,马俊淑
《纺织学报》 2018年第05期
《纺织学报》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