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城乡一体化的成都探索与经验——评《向成都学习:中国的城乡发展统筹》

更新时间:2009-03-28

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城乡统筹,即如何处理城乡差异、城乡发展、农民、农业、农民工(或城市、工业新移民)、城市化等事务,是它们在走向富强、民主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要面对和解决的、具有共性的重大问题。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的伟大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在解决以上问题时,闯出了一条自己的、值得自豪和世人称赞的新路。对于这条新路,我们作为学者该如何总结?它对于中国之外的读者,又能提供怎样的启示?如何把这些启示转化为能够使最多人理解和获益的理论和知识?中国人民大学的叶裕民教授和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的理查德·勒盖茨(Richard LeGates)教授合著的这本专著《向成都学习:中国的城乡发展统筹》(Coordinat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Learning from Chengdu)特别值得推荐。笔者认为主要理由有三:一是这本书的案例选取、结构安排和写作手法;二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三是这本书提出或使用的新的视角或素材。

1 本书的案例、结构和写作

本书在城乡统筹理论介绍和讨论之外,对于理论的解释和应用,大量使用了成都作为案例。成都是中国中央政府于2007年最先确定的两个国家级的、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实验区的试点城市之一。作为试点,成都相比于其他城市获得了国家更多的政策、资金和智力支持,也被赋予了更大的自主权,尝试了中国其他非试点城市只能想,甚至是不能想的做法和实验,比如取消农村户口、加大财政转移、大幅度提高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以及重新明确和划分农村土地产权。这些成都的做法和实验,无论是对于中国其他非试点城市的读者,还是对于外国城市的读者,只要关注城乡关系,都是有价值的。成都的经验,特别是成功经验,可能让他们所在或所关注的城市少走弯路。这也和两位作者在本书前言里提到的一样:放眼当今的地球,如果我们能在夜间飞到空中鸟瞰,城市会变成无数的亮点,它们是人类在地球表面活动最密集、最闪亮的地方。但城市并非无中生有,它们是城市化的结果和功绩,又会回过头来促进城市化。然而,城市化给各国、各地区带来的除了机遇,更多的则是挑战。从机遇上讲,乡村人口进入城市会给企事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劳动力使得生产扩大,消费群体和总量增长,进而提升城市的经济实力。从挑战上讲,城市容纳新移民,不是没有成本的;新、旧移民之间也经常存在矛盾、冲突;还有就是一轮轮的产业转型和升级,人力成本偏低的新移民也会受到较大冲击等等。想处理好这些挑战,城市除了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寻找和学习已有城市的成功经验和案例。成都,按照作者的说法,作为一个已经有十余年国家级试点经历的城市,会有很多得失成败的经验和案例。这些经验和案例,对力图做好城乡统筹和城市化工作的人们而言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结合既有文献梳理,作者把各国、各地区面临的共性化的城市化、城乡统筹的重点工作和挑战归结为以下11个方面:

由表5可见,在土壤全氮养分地球化学等级中,一级土壤面积所占比率非常小,仅为2.94%,全氮含量为2.675 g/kg;二级土壤面积占调查区面积的20.59%,全氮在1.514~1.968 g/kg;三级土壤面积占调查区面积的44.12%,全氮在1.033~1.50 g/kg;四级土壤面积占调查区面积的32.35%,全氮在0.818~0.991 g/kg。由此可知,本区土壤全氮多半处于中等至较丰富状态。

●城乡发展的密度,尤其是人口、产业的密度如何考虑和安排;

●财政和城市化的相互关系如何处理;

●城乡用地、人口总量如何管控;

●城乡各自安排哪些产业及其原因;

(二)区域合作机制缺乏。渝黔边界地区合作缺乏省级层面的议事和合作机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土地利用、水利、产业等各自为政,缺乏规划协调和指引。重大项目建设机制、跨区域重点领域互通的规范机制、跨区域协调联动机制以及区域内良性互动的合作机制尚未建立。

●交通与土地利用如何配合;

●人地关系怎样协调,即建成环境和自然环境如何协调;

整流子点焊机广泛应用于微型电机行业,它主要用于将不同规格的微型电机转子整流子换向片与漆包线绕组引线(不必去除表面绝缘层)进行焊接[1],本文着重介绍了基于可编程步进专用控制器的全数控整流子点焊机控制系统及其程序设计,并且给出了不带衰减和带衰减功能的整流子焊接程序实例,该系统能够自动完成电枢夹紧、预热、焊接、分度及松开的全过程。

●城乡的用地布局和结构怎样优化;

●物权对于城市化的意义;

初识国威,了解其产品主要为切纸机,应用范围覆盖纸张、塑料薄片、金属箔片、皮革、包装布等材料,除在国内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外,还销售到法国、意大利、美国、西班牙等70余个国家;深入了解国威,发现其主攻切纸机,成立25年来从未“移情别恋”, 只是随时代发展以“切纸机”为主题不断衍生出程控切纸机、液压切纸机等产品,可谓“真爱”。

●管治如何在解决城乡问题中发挥最大作用;

对制备的试件进行预损伤和自修复养护,含有微裂纹的试件进行养护后,进行抗压试验,得出抗压强度,按照公式(6)计算微胶囊对含微裂纹的相似试件的强度修复率。强度修复率ηS公式:

●美学如何渗透到城乡建设和管理当中;

从大的结构上看,全书的核心章节(第3章—第9章)对于成都如何应对城乡统筹这一难题进行了探讨。这些章节尽管并未与以上有普遍意义的挑战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但大体是按照这些挑战进行组织的。因此,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即使只对城乡统筹、城市化等重要课题的某一方面感兴趣,仍可以从书中找到相关内容。对于每一章节,在具体介绍和解释成都如何应对不同的城市化挑战之前,作者还会对有关的国际国内文献进行高屋建瓴的梳理,并点出成都的具体经验和做法,及其如何与文献发生联系,或者丰富既有文献。这无疑为不熟悉成都或有关文献的读者提供了便利,他们可以从成都案例推到理论,反之亦然。

●社区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2)加强管理。目前,煤炭建设项目在控制和激励体制方面还不够完善。由于控制不足,导致设计方案和工程造价质量不高,因此,需要建立健全一套严格的标准来控制其质量。另外,还需要有良好的激励制度,以调动设计人员和造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达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2 本书的核心内容

本书的核心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作者从全球、全国和本地视角,审视城乡发展(城市化和城乡统筹是核心)、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与之相关的有关概念、经验和做法。对于读者而言,这一板块中最精彩、最有新意和最有借鉴意义的内容,也许是成都视角下的城乡发展、工业化和现代化。作者在书中的第3章对这些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讨论,认为成都自2003年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实践之后,对于城乡发展、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认识和推进,可以按照时间和工作重点划分为三个阶段。作者在每个阶段都梳理了成都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以及背后的原因或启示。如果读者没有时间通读,第3章的3.1表格高度浓缩了第3章的内容;同时这个表格也是第二板块内容的一个快照,即提纲挈领的表达。

第二板块,可以总结为成都为了做好城乡统筹,在各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各个子领域所做的探索和取得的成绩。这些子领域可以和上文提及的各国、各地区所面临的城市化主要挑战相互呼应。同时,作者侧重介绍了这座城市最成功的一些地方。在第二板块的子领域里,作者虽然没有穷尽地讨论城市化的种种挑战,但提到了成都在管治、城乡规划和发展、公共服务、基层民主、功能区和经济发展、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市场等方面碰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有关问题,至少对于中国或者关注中国的读者而言,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不同的读者,尤其是关注中国城乡发展的读者,即使各自的关注点不同,仍然可以从这个板块的阅读中获益。例如笔者对于基层民主和城乡发展一直饶有兴趣,于是特别详细地阅读了这一板块中有关基层民主的内容,即本书第7章。在这一章里,两位作者开宗明义地点明了基层民主的重大意义:只有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敏感,我们才可能设计和落实好各自城乡统筹的做法,尽可能公平地分享发展带来的风险和果实。然后作者选取了成都的具体村镇,用真实案例介绍了村镇如何决定集体土地转让所带来的收益,以及如何花掉上一级政府的一笔拨款。这些案例,活灵活现地为读者展现了突出的本地化城乡统筹的地点、事件和人物。

第三板块,是中国城市化经验,尤其是成都城乡统筹经验,如何能给予读者启示的小结。其实,在阅读完前两个板块之后,读者对于有关启示应该已经见仁见智。作者额外再进行小结,其实是给读者的想法提供了另外的参考;也是给那些在读完前两个板块之后思考不够系统深入的读者提了一个醒。对于成都经验,作者指出它最成功之处在于:整体性、长效性的规划;区域性的规划;全面性的政府、经济、行政和城乡规划制度的改革。有关的改革,实现了物质形态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整合,促进了以逻辑和数据为引导的科学规划,减少了主观臆想引导的规划。

3 本书的新视角或素材

中国社会、经济在过去30余年的发展,大江南北的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为海内外的城市研究者带来了许多新鲜的案例和材料。部分研究者也努力从这些案例和材料当中总结经验和教训,通过著书立说,在国际上传播中国“好声音”。例如,卡迪夫大学的于立教授、伦敦大学学院的吴缚龙教授、布朗大学的约翰·洛根(John Logan)教授等,都是上述研究中的杰出代表。国内作者,很大程度因为英语水平而非学术水平的限制,很少能很顺畅地向国际学界传播最新、或者仍在进行中的许多工作的中国“好声音”。本书选取了成都案例,并从特定的视角,例如管治、城乡规划制度改革、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产权调整和基层民主等切入案例,这在笔者所了解的众多介绍中国城乡规划、城市化的英文资料当中是独树一帜的。同时,由于本书作者亲自参与了成都城乡统筹的部分研究工作,因此掌握了不少本地素材。这些素材贯穿在书中,给本书增色不少。例如富士康公司进入时成都如何选择用地;成都某村如何通过将一枚公章切割为几部分分发给不同代表,尽量减少一言堂的做法。这些都对读者理解城乡统筹需要面对和解决的许多具体问题提供了真实和详细的案例。这些案例,显然不是每本书的作者都能够给出的。

 
周江评,韩涛
《国际城市规划》 2018年第02期
《国际城市规划》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