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告入缅将士电稿》撰拟前后

更新时间:2009-03-28
  

◇陈布雷撰拟的《告入缅将士电稿》

走进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展厅,在《巴蜀的怒吼——川渝儿女大抗战》陈列展中,有一份微微发黄的电稿特别引人注目。那是素有“蒋氏文胆”之称的陈布雷为蒋介石撰拟的《告入缅将士电稿》,上面虽然圈圈点点,有多处修改痕迹,但字迹依然清晰可见,字里行间向人们诉说着中国远征军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如果问一问和今天的教育相匹配的词语是“快乐”还是“沉重”,是“成长”还是“升学”,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是的,正是现行的教育,让无数个家庭、家长和孩子面临沉重的压力:择校压力、升学压力、考试压力、分数压力……并因此焦虑愁苦、忧心如焚。正是这样的教育,让社会上充斥着各种追名逐利的办学机构,培优班门庭若市,小考、中考、高考辅导班挤破脑袋……正是这样的教育,让学校里满是学生肩膀上轻不下来的书包,教师脸上挥之不去的愁容,校长心里落不下地的石头……显然,这样的教育,只会让无数人指责和诟病,呼吁和请求,不能让人满意。

抗战时期,陈布雷在重庆生活了8年,为蒋介石撰拟文稿不少,如《行的道理》《政治的道理》《三民主义之体系与实施程序》等。1939年7月,陈布雷为蒋介石撰拟并修改了《告全国军民书》《告友邦人士书》《告日本民众书》及激励将士的通电和若干对外函礼等。同时,他也写了多篇激扬民族志气的不朽文章。

文章情文并茂

1942年初,日本第十五军团司令官饭田祥二郎以4个师团及若干特种部队共十万之众,很快席卷东南亚。日军集结泰国,谋攻缅甸,以断绝中国的国际补给线。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占据缅甸,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

中国远征军的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

从3月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中国远征军取得了东吁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之后,中国远征军分别退至印度和滇西,重新加以组编,各自进行整训。

1942年2月,当杜、甘两位军长开始入缅时,蒋介石叫陈布雷撰写一份《告入缅将士电稿》。陈布雷接到命令后,热血沸腾,一篇情文并茂、激情昂扬的文字一气呵成,一挥而就。全文如下:

腊戍。林次长转杜军长、甘军长分转入缅各师官兵均鉴: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因子表法在形成和应用因子表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方程组元素本身的对称性。如果考虑这种对称性,则求解A(n-1)′阵时所采用的方式、求取A(n-1)′阵中元素的方式、对后续F阵元素的前代方式等,都将是简化因子表法的形成过程以及提高因子表法计算速度的关键。

我国军此次奉命开赴缅甸,协同友军,扫除敌寇,此实我中华民族近古未有之大事,亦为我国军队与盟邦在同一地区并肩作战之开始。我在缅前线虽尚未曾与倭寇作大规模之接触,而国际舆论对我军战斗精神与前途已备致热烈之赞扬与期望。我将士躬膺此自救救人神圣伟大之一役,宜引为人生无上之光荣,尤当兢兢业业、奋其忠勇,以无负党国所赋与之使命。关于粮械、器材、医药之供给与前后方运途联络之保持,统帅部已有充分筹划,并商同友邦就地协助。诸将士其专心杀敌,奋励无前,实行我总理军人精神教育之遣训,发扬我中国军人魂于域外,必能惩创狂暴之敌寇,造成辉煌之战绩。此本委员长与我全国袍泽所深信而殷盼者也。惟是军行所至,和洽为先。四年余抗战经验所昭示:凡能协同友军动作一致者无不成;凡能真正作到军民合作者,无不胜。中缅本属兄弟,情谊犹若一家。在反侵略共同目标之下,诸将士与外籍友军并肩作战于国境之外,而休戚相依,实与在本国战场上作战无异。举凡地利上一时之未能惯习,宜尽量辅之以人和。

1945年1月27日,中国驻印军与滇西远征军在中缅边境的畹町胜利会师。历时3个春秋,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屡挫敌锋。十万远征军伤亡过半,付出了重大代价,取得了援缅远征的最后胜利。1944年美国的《皇冠》杂志载文评论说,缅北反攻作战,“表现出中国军队忍受无限艰难的伟大,世界上任何军队都望尘莫及”。

  

◇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

我先民本有急难相扶之美德,更有不念旧恶之古训。今敌人方肆其邪说,以蛊惑我东亚各民族而离间其感情。吾人当前之急务,厥在化出畛域,共同一致,首先打倒此东亚败类之敌寇,而后乃能求得整个之平等与自由。若因国军入缅而我侨胞略存骄矜之心理,稍形于词色之间,即易招致反感而授敌奸以可乘之隙,此又必须我将士恭恕自持,以身作则,期收感应之效者也。总之,我国军出国御敌,此役实为嚆矢,成败荣辱,关系匪浅,务望振励奋发,矢敬矢慎,以建协同一致、杀敌致众之殊勋,造成反侵略战争之胜利,是所厚望。

陈布雷的《告入缅将士电稿》手稿,由其外甥翁植耘保存。在几十年的风雨中,手稿曾一度被劫,几经周折,才失而复得。

这篇《告入缅将士电稿》,言简意深,让青年读之热血沸腾,为之呼应。当时,很多青年在重庆报名参加了中国远征军。

赴缅英勇抗敌

1942年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仰光,滇缅公路的入口港被阻断,入缅中国军队正式组编为中国远征军。远征军以美国派来的史迪威任总指挥,罗卓英、杜聿明任正副司令长官。其所辖第5军(杜聿明)、第6军(甘丽初)和第66军(张轸)3军9个师,总计十万余人,经过长途跋涉,于3月中旬到达缅北前线作战。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一位女士提姆斯在修剪草坪时,无意间割破了一只小树蛙的头。她深感内疚,立刻给家人打电话求助。在家人的指导下,提姆斯为小树蛙清洗了伤口并用纱布包扎好,但是她仍然不放心。

  

◇陈布雷

  

◇《陈布雷回忆录》

1942年1月,日本进攻缅甸,英缅军队一路溃败。此时,盟军建议组织中国战区,以蒋介石为统帅,指挥中、泰、缅境内盟军作战,以美国的史迪威将军为中国战区联合参谋长。之后,中国开始组建远征军入缅作战。蒋介石派军令部次长林蔚兼任远征军参谋团团长,到缅甸参与指挥,并派杜聿明、甘丽初、张轸率3个军9个师入缅。

表6反映的是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的回归模型的变量逐个回归,其中城镇化率除了回归(2)其系数在10%的显著,其他几个回归中其变量系数为负值,符合理论预期,但都不显著;人均收入变量的引入,在回归(2)中其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其他回归其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但与理论预期不符合;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在几个回归中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都是显著的,且系数变化不大;城乡消费差距随着变量的加入最后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正,符合理论预期;随着税收的加入,其系数为负,在5%的水平上显著,符合前文假设;总抚养比和地区医院床位数的引入,其回归系数都为正,符合理论预期,但并不显著。

对于当地共同作战之英缅各友军以及缅甸人民,必须亲爱相处、推诚相与、敦睦友谊、鼓励同仇,庶能以相互感情之融洽,增进敌忾一致之精神。尤当礼让,持己谦和,艰险不辞,功成不居;补己之短,毋暴人之短;师人之长,毋夸己之长,则至诚感孚,必益增友邦对我之信用。至入境问俗,古今一揆。故对缅人向所尊信之佛教以及其生活习惯,尤必随时注意,特予尊重;勿因生活行动稍违习俗,引人误会。务求客主融融,亲如手足,精神共鸣,裨益戎机。我在缅侨胞,爱国助战,义声久著。诸将士今至缅境,允宜与侨胞随时随地密切联络,为之讲明此次战争之性质、我中国军民之任务,务使共知大义,对缅人与各友军益敦友好。

缅甸对于同盟国中的中国和英国来说,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并于同年12月23日,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1943年初,国民政府决定重振旗鼓,重建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后称滇西远征军。2月任命陈诚为司令长官,司令部在昆明设立了训练中心。退至印度的远征军残部,则改编为中国驻印军,由史迪威任总指挥,罗卓英(后调郑洞国)任副总指挥。随后国民党军委又陆续空运了一批有一定文化的青年军前往印度,将其合编成新六军,共5个师。

手稿失而复得

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践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实践组采取复方丹参滴丸与曲美他嗪联合应用治疗,分析对照组与实践组治疗效果。其中,实践组男16例、女17例,年龄45~90岁、平均(55.57±5.35)岁;对照组男16例、女17例,年龄46~88岁,平均(55.22±5.31)岁,孕周24~30周,平均孕周(27.63±1.33)周。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银纳米粒子溶液的合成 将100 mL超纯水配制的0.01% AgNO3溶液装入锥形瓶中,加入磁力搅拌子,置于恒温电磁搅拌器上加热,沸腾持续2 min后迅速加入2.5 mL质量分数为1%的柠檬酸三钠溶液,继续搅拌加热至溶液变为淡黄色,生成银纳米粒子,继续加热10 min后停止加热,搅拌使其冷却至室温,放置在4 ℃环境中贮存备用。

翁植耘,名泽永,宁波人。抗战爆发时,他刚从沪江大学毕业,即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冬,经杜国庠介绍,到郭沫若任厅长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到1945年抗战胜利,他一直在郭沫若身边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翁植耘曾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总秘书、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经济研究处科长。1951年在“三反”运动中,他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打成“大老虎”(大贪污犯)。1958年又被划为“右派”。接着,他被批斗、抄家,《告入缅将士电稿》等文物被抄走。

与他久未联系的郭沫若在得知情况后,立即亲自写了证明,才使翁植耘脱离困境。之后被抄走的物品返还了部分,其中《告入缅将士电稿》又重回他手中,得以保存。

此电稿为纸质,毛边纸,微黄,共两页,长140厘米,宽29厘米,边缘有4处裂口。页面为竖行红格,从右至左,黑色细毛笔行书,字迹清楚,有多处涂改印记。标题为“告入缅将士电稿三十一年二月”,右上角有“墨多抄一份”字样。第一页为373个字,第二页为534个字。

1985年,翁植耘将珍藏的《告入缅将士电稿》手稿捐献给了重庆市博物馆。1997年,经国家文物局鉴定组鉴定为一级文物,现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

 
牛瑞芳
《红岩春秋》 2018年第05期
《红岩春秋》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