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国立艺专的中兴校长

更新时间:2009-03-28
 

潘天寿(1897-1971),原名天授,字大颐,号阿寿,别号寿者、雷婆头峰寿者,浙江海宁人。20世纪著名中国画家、美术理论家、教育家。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8年任杭州国立艺术院教授,1929年赴日本考察美术教育。全面抗战爆发后,跟随艺专由杭州到湖南沅陵、云南呈贡、重庆璧山。1944年夏起任国立艺专校长。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长期从事中国画的教学和创作活动,对继承和发扬民族美术事业作出了贡献。他的作品,敢于破常规,创新格,作画笔墨浓重豪放,色彩原纯,气势雄阔。传世作品有《雁荡山花图》《百丈岩古松图》《雨后千山铁铸成图》《红莲图》等。出版有《中国绘画史》《中国书法史》《潘天寿美术文集》《潘天寿书画集》(上、下)《潘天寿画册》等。

潘天寿是20世纪中国画的重要代表,堪称大师级画家。21世纪初,“百年中国画展艺委会”发起一个无记名投票选举,最终选出了20世纪13名杰出的中国画家,排名依次为:齐白石、傅抱石、黄宾虹、吴昌硕、林风眠、李可染、潘天寿、徐悲鸿、张大千、蒋兆和、刘海粟、石鲁、黄胄。

潘天寿出生在19世纪末,生活在20世纪,其艺术在21世纪依然闪烁耀眼的光芒,受到人们的尊敬。抗战时期,国立艺专西迁重庆,潘天寿随校来渝,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师生佳话

潘天寿,生于1897年3月14日。这一天是传统的百花节,后来,他刻了一枚“百花生日生”的印章,每遇画了得意之作,便要钤上这枚印。

潘天寿的爷爷、父亲都是秀才,算是书香人家。他在乡下读初小,在县城读高小。毕业后,父亲要他回乡谋事,他不从,想读书。听说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不要钱,父子俩就协商,如果潘天寿能考上一师就读,考不上就回家。结果,潘天寿以第二名的好成绩被录取。

为了给办学营造良好的环境,潘天寿不持偏见,不存派性,尽量避免各种矛盾。他最希望国立艺专是一个世外桃源,一个真正的象牙塔。潘天寿的时间很紧,但对于教学,却毫不吝啬时间。当时,在艺专一无老师、二无教材的情况下,他坚持开篆刻班。没有教师,他来讲课;没有教材,他自己编。这个篆刻班,可能是中国美术院校开设篆刻班之始。

浙江一师,是潘天寿一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里,他接触到了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著名知识分子。譬如民主主义教育家、书画家经亨颐,音乐、书法、戏剧皆有深厚造诣的李叔同,文学家、教育家夏丏尊,修辞学家、语言学家陈望道等。4人都曾留学日本,学养堪称一流。对于他们的品德和才学,潘天寿极为钦佩。尤其是他们希望通过教育来拯救中国的热情,对潘天寿人生观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其间,他目睹了才华横溢的李叔同避世出家,又眼看深孚众望的经亨颐因支持新文化运动而被免职,更由于五四运动浪潮的冲击,进一步坚定了他献身于民族艺术和教育事业的决心。他觉得自己“无干事之才,只有画画尚能胜任”,因而一心一意想通过振兴民族艺术来振兴民族精神。

潘天寿毕业后,经老师介绍,到上海民国女子学校任教。不久,通过朋友诸闻韵推荐,到上海美专兼任国画老师。诸还把他介绍给了吴昌硕。

当潘天寿听说杭州艺专在湖南沅陵与北平艺专合并后,只身一人赶往沅陵。他找到学校,租好住房,又掉头回到缙云,接一家老小上路。谁知千辛万苦赶到沅陵,没过多久,学校又要转移。潘天寿真是欲哭无泪。他决定把妻儿送回浙江老家,等一切稳定了再接来一起住。

此时的吴昌硕,名满天下,年近八十。潘天寿回忆说:

我在二十七岁的时候,到沪任教于上海美专。得老友诸闻韵的介绍,始和昌硕先生认识。那时候,吴昌硕的年龄已近八十了,身体虽稍清癯,而精神却很充沛。每日上午大概作画,下午大概休息。先生平易近人,喜谐语,在休息的时间中,很喜欢有朋友和他谈天。我与昌硕先生认识以后,以年龄的相差,自然以晚辈自居,态度恭敬,而先生却不以此而有距离,因此说诗论画,请益亦多。回想种种,如在眼前——一种深情古谊,淡而弥厚,清而弥永。真有不可语言形容之概。

有一天下午,我去看昌硕先生,正是他午睡初醒之后,精神甚好,就随便谈起诗和画来。谈论中,我的意见,颇和他的意趣相合,他很高兴。第二天就特地写成一副集古诗句的篆书对联送给我。对联的句子,上联是:“天惊地怪见落笔”,下联是:“巷语街谈总入诗”。昌硕先生看古今人的诗文书画,只说好,也往往不加评语,这是他平常的态度。他送给我的这副篆书集联,自然是奖励后进的一种办法,是昌硕先生平时所不常用的。尤其他所集的句子,虽原出于褒奖勉励,实觉得有些受不起,也更觉得郑重而可贵。

4.日本企业对创新战略重视不够。1998年,早稻田大学根据生产战略理论 ,设计了最新调查问卷以分析日本制造业企业未来竞争力状况。根据其研究,在日本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名列前茅的战略中竟然没有创新战略。六要素根据重要性的调查统计排序是:质量(1)、交货(2)、灵活性(3)、服务(4)、成本/价格(5)、创新(6)。这一调查结果一方面印证了本文的分析——日本企业缺乏灵活性和快速反应机制,更重要的是表达出企业对创新战略的忽视。其原因既可能是日本企业旧有“模仿、创新”战略的延续,也可能是日本企业对信息通信时代的一种异常反应。更深层次的原因仍需学术界继续探究。

有一次,我画成了一幅山水画,自己觉得还能满意,就拿去给昌硕先生看看。他看了以后,仍旧只是说好。但是当天晚上,却写成了一首长古,第二天早晨,就叫老友诸闻韵带交给我。诗里的内容,可说与平时不同,戒勉重于褒奖。在此也知道昌硕先生对于研究学术的态度,极重循序渐进,不主张冒险速成。

4.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很多小学中可以看到。例如,一部分教师仍然不管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或者是否能听懂,只是一味按照教学目标将一些英语知识强硬教给学生,对语法内容晦涩难懂的问题从来不去重视,这也是导致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差的重要原因。

吴翁想必从画中感觉到了潘天寿对“法度”的轻视,个别地方表现得太自由。大师的戒勉,无异于一声断喝,引起了潘的思考。渐渐的,他的画从野马似的任意挥洒,逐渐收敛,并注意向传统讨要笔墨。在上海5年,他的花鸟作品以学吴派风格为主,山水则主要受石涛、石溪的影响,作品从粗野迅速转向纯炼,笔墨、布局、意境都完全走上正路。

  

◇《小龙湫》

  

◇《枇杷》

  

◇《蜻蜓》

  

◇《菊花》

潘天寿与吴昌硕有如此一段画缘,不论是否拜师,他都应该被算作吴门弟子。最初,潘天寿学吴昌硕,几近临摹,而后从气韵上学,最后,从精神上学。吴昌硕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阿寿学我最像,跳开去又离开我最远,大器也。”

艰难办学

1928年初春,应杭州国立艺术院(1929年改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38年改名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之邀,潘天寿担任中国画教授兼书画研究会指导教师。1930年,潘天寿与学生何愔结婚。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逼近杭州,城中硝烟弥漫,人心惶惶。为此,杭州艺专师生向后方撤退。

1943年初冬,教育部电令潘天寿出任国立艺专校长,并汇去交通费。他坚辞不就,并退回交通费。一方坚持请,一方坚持辞,僵持了数月。结果,艺专学生一份联名电报,让潘天寿彻底改变了心意:“为全国惟一的艺术最高学府的前途着想,先生,我们日夜盼望着您的到来。救救孩子!”1944年初夏,他同意就任国立艺专校长,开始动身从浙江赶往重庆江北盘溪。到达重庆的时间,大约是6月下旬。

何愔身体不好,上路后便生起病来,他们不得不在建德停留两个月。不久听说日本鬼子距离建德不远了,只得仓皇起程,逃往缙云。

所谓资质标,其指的是对施工单位在进行装配式建筑工程时的财务能力、施工经验、过往的业绩信用等进行评价,其评标的重点是施工单位是否具备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能力、管理水平、施工单位的团队的稳定性和人才素质以及企业的信誉度等。

  

◇潘天寿书法作品

安顿好一家人后,潘天寿接到消息,学校已经迁到了昆明市区。于是,他和张振铎上路。战争年代,交通艰难,他们先是乘坐火车到桂林,敌机一来,全车人都要下来躲敌机;敌机飞走了,再上火车……走走停停,好不容易到了桂林,铁路断了,他们就搭乘汽车往南,不能乘坐了,走路也行。他们经柳州、南宁,然后经睦南关,进入越南,又从河口搭乘列车沿滇越铁路赶到昆明。

学校师生在昆明市区没呆多久,因惧怕敌机轰炸,又迁到安江村。不久,日军从南疆进攻中国,加之继任校长吕凤子希望把学校迁往重庆璧山,于是国立艺专又长途迁徙,搬往重庆璧山。

在艺专,潘天寿担任着教务长职务,由于他与吕凤子的教学方法不同,二人发生了矛盾,互不相让。有人说,潘天寿平时待人接物非常随和,而在教学观点上却固执得像一头牛。适逢教育部出台教授休假规定,凡连续担任教授7年以上,成绩卓著者,可带薪休假进修一年。1941年,潘天寿便请假一年回到浙江。第二年,他打算回校上课,行至上饶,生病了,不得不折回缙云。1942年冬天,他到东南联合大学任教,后东南联合大学并入英士大学,学校迁到浙江云和,潘天寿便把家搬到了云和。

作为艺术家的潘天寿,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他尤善画鹰、八哥、蔬果及松、梅等。他的画构图诡奇,画面灵动,引人入胜;结构险中求平衡,其形精简而意远,勾石方长起菱角,墨韵浓、重、焦、淡相渗叠,线条中显出用笔凝练和沉健。他的书法独树一帜,非一般书家可比。他的指画也可谓别具一格,成就极为突出。这类作品,数量大,气魄大,如指墨花卉《晴霞》《朱荷》《新放》等,画的均为“映日荷花”。他以泼墨指染,以掌抹作荷叶,以指尖勾线,生动之气韵,非笔力所能达。

此时,潘天寿膝下已有二男一女,仓促中,他们只带了随身衣物,其余的家什,包括潘天寿十几年积存下来的字画、诗文、书稿、信札、书籍、印章等都留在住所。为了安全,潘天寿用厚实的木板将门窗钉死。然而,待他流亡归来,一切珍贵的资料皆丧失殆尽,让他心痛不已。

由于加拿大天然气主要买家的美国已经由天然气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对加拿大天然气的需求大幅下降,加拿大通过管道出口到美国的天然气将继续减少,而通过LNG出口其他国家/地区的天然气将增大。由此,LNG将是未来加拿大天然气出口的主要形式。

潘天寿上任后,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学校办好。为了请到好的老师,他要么亲笔写信,要么亲自登门。潘天寿主政期间,国立艺专聘用了许多好的老师,比如林风眠、倪贻德、谢海燕、吴茀之、吕霞光、李可染等,都是这一时期入校的。

吴翁勉励后进,有褒奖也有告诫。潘天寿深有感触地说:

总而言之,体育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关键因素。针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学生主动参与不足等问题,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结合影响学生主动参与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既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又要丰富教学内容,还要创新教学模式,以此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据说,潘天寿讲课魅力十足,不仅吸引了本校西画系的学生来听课,连嘉陵江对岸中央大学艺术系的学生也被吸引前来。

艺术胸襟

抗战胜利后,学校由重庆迁往杭州。为了专心绘事,潘天寿申请辞职。于是他又回到了画室,回到了创作中去,甚至于有时间琢磨起指画来。

2.1 随访证实结果 3 920例孕妇经引产或出生后证实为胎儿畸形的有128例(畸形处166处),分别为颜面部畸形34处(20.48%),中枢神经系统畸形39处(23.49%),泌尿系统畸形10处(6.02%),四肢骨骼系统畸形32处(19.28%),心脏畸形14处(8.43%),消化系统畸形7处(4.22%),胸腹腔异常15处(9.04%),皮肤异常15处(9.04%)。

潘天寿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他在“有常必有变”的思想指导下,取诸家之长,成自家之体。他的画材为平凡题材,但经他入手的画,却能产生出不平凡的艺术感染力。

3D打印是一种快速成形技术,根据所设计的3D模型,通过3D打印设备逐层增加材料来制造三维产品[1-7]。3D打印综合了机电控制、数字建模、信息、材料科学与化学等诸多领域的前沿技术,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8-11]。由于3D打印具有快速成型、高度灵活、节约成本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航空航天、食品产业、建筑及医疗等领域[12]。医疗行业目前是3D打印技术扩张最为迅猛的行业,应用包括医学模型制造、组织器官再生、肢体修复、骨骼重建等,在个性化解决方案方面,比较典型的应用有3D手术规划模型、3D打印植入物以及假肢矫形器等康复辅具。

1949年以后,潘天寿的个人创作曾一度陷入尴尬。

第一,不明确给予其定位。《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或者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免费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颁发组织证明书,具体工作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虽然给予颁发证书,但是不明确定位其主体地位,该规定回避了这个问题。

有人提出:“中国画不能反映现实,不能作大画,必然淘汰,将来是有世界性的绘画出来。油画反映现实,能作大画,是有世界性的。”潘天寿想,中国画一千多年来都受中国人喜爱,怎么会有这么多毛病呢?北宋的《清明上河图》不就是写实的,那么长,也应该算作大画吧?

更让潘天寿困惑的是,学校有的年轻教师也开始批判他的艺术思想,“是封建社会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光玩弄笔墨趣味,对革命斗争抱旁观态度”。紧接着,学院的中国画系与西画系合并为绘画系。再后来,他被冷落了,与吴茀之等人被分配到“民族美术研究室”。

在落寞中,潘天寿没有停止思考与绘画。也许是迫于形势的压力,也许是为了证明,他画了《踊跃争缴农业税》《丰收图》《喜报丰收图》等,这些作品都是非常写实的,甚至就是宣传画。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对他就像养分一样。比如说因为做了某件事情被老师罚站,孩子就会印象深刻,知道这事后面有一个秩序,要遵守游戏规则,不遵守就要受到惩罚,这样的经验很重要。

“文革”中,潘天寿成了浙江美院第一批被揪斗的对象。在没日没夜的折磨下,这位体质强健的老人,身体渐渐地垮了下去。

1971年5月,专案组派人向重病在床的潘天寿宣读了定性材料,即定案为“反动学术权威、为敌我矛盾”。潘天寿气愤之极,当晚大量尿血,昏迷不醒。9月5日凌晨,他突然气喘得厉害,双腿剧烈地抖动,汗如雨下。他用最后的意志努力控制自己的双腿,嘴里还喃喃地说:“我想叫它不抖……不成功,……我想……让它……不要抖……”最后,他在挣扎中合上了双眼。

1979年,潘天寿被平反,然而一切都来得那么迟。这位中国现代美术史上重量级的画家和教育家,其艺术生命过早地凋零,令人扼腕叹息。

WANG Xiang-yun, CHEN Qian, SUN Ya-hong, BAI Chong, SHANG Yan

 
姜孝德
《红岩春秋》 2018年第05期
《红岩春秋》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