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我的彝乡我的家——楚雄州脱贫攻坚采访片段

更新时间:2009-03-28

“这几年,我们村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我做梦都想不到,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现在不但住上了小洋房,还当上了小老板,自从我家开了农家乐,每年都有20多万的收入。”在楚雄市紫溪彝村拍摄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专题片时,村民张志华由衷地对我们说。

走进楚雄市紫溪彝村,一排排宽敞明亮、具有民族特色的农家别墅,在阳光下分外美丽。人们很难把眼前这个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的村庄,同20年历经两次搬迁,集移民、少数民族、贫困山区为一体的彝族小山村联系起来。如今,84户人家的紫溪彝村,已有28户开起了农家乐,6户人家开起了乡村客栈,种植业、养殖业、彝族传统刺绣业、乡村旅游业红红火火。而紫溪彝村牌坊上 “二十载两搬迁越搬越好,一辈子跟党走无怨无悔,横批:饮水思源”的对联,不仅道出了村民们的心声,也折射出彝乡人民对富民政策的感激。而紫溪彝村,只是60年来,楚雄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①准备工作:出水管高度为1.1m,出水管周围0.5m2地面内要夯实、水平,预留的排水管道距离出水桩位置约30cm。准备5kg混凝土

自1958年成立自治州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楚雄州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创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文化繁荣进步、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新局面。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提出的殷切希望,也是楚雄州各级各部门一以贯之的工作主线,在采访中,我们不断感受着千里彝乡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变化。

罗爹爹说着向花丛中静躺着的遗体鞠了一躬,然后说:“巴嫂子,你放心走。阿东蛮懂事,晓得撑起家。阿里和老巴,你也莫操心,我们一屋的人都会相帮他们。你好生上路,到了那边过好点,再莫当老百姓。起码也混个科长处长当。过几年我们都会过来,还图你照应。”

我的老家,距离楚雄城117公里的楚雄市树苴乡马家村,曾经同众多的少数民族地区一样,交通不便,贫穷落后。如今,这个有着127户人家570人的回族聚居村,经济发展、宗教和顺。民族文化综合楼,民族文化广场,塑胶篮球场、综合停车场、太阳能路灯,应有尽有。每一次回老家,看着亲人们洋溢在脸上的幸福,听着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激,心里总是暖暖的。

本着“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目标,楚雄州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第一责任和最大的民心工程来抓,不断夯实发展基础,不断改善民生,全州经济呈现强劲、均衡、可持续、匹配性增长。2016年,楚雄州稳增长工作获国务院稳增长免督查表彰,成为全国受表彰的20个市州之一,也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和全省唯一受表彰的州市。

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生存环境尤为艰苦而被戏称为 “这里草帽大的地都算田,捧一把土来都算扶贫”的大姚县铁锁乡七棵树村,因建设金沙江观音岩水电站搬迁到大姚县赵家店镇紫丘移民新村后,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变化。

上述发现,构成了马克思在“强调自然”和“强调政治”“联盟”的意义上,接受费尔巴哈的重要原因。恩格斯后来回顾这段历史时曾经提到:“‘体系’被炸开并抛在一旁了,矛盾既然仅仅存在于想象之中,也就解决了。……我们一时都成为费尔巴哈派了。”(马克思、恩格斯,2012c:228)然而,并不为恩格斯所知晓的,或者说为马克思所刻意隐匿起来的是,后者一段失败了的费尔巴哈式的理论建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

莲池乡查利么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李云燕告诉我们:“通过发展产业,农民致富的路子宽了,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提高了,盖新房、买轿车的人也多了起来。”

8月的楚雄市吕合镇干田村委会,绿意盎然,硕果满枝,一片丰收的喜人景象。村委会主任起和坤告诉我们: “我们干田小组从九龙甸水库移民搬迁来这里以后,发展了红梨,种梨户达到了480多户,收入相当可观,我家一年红梨的收入有八万块钱左右,我们村里收入在三十多万的就有好几家,我们是真心感谢国家、感谢党,还有那些辛辛苦苦为我们着想,为我们办实事的干部。”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千富万富,希望百姓致富。

一个村庄可以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沉浮,一个民族可以反映出一个村庄的兴衰。

其一,要凸显“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其电子技术的特点,做好财务信息的整合,对下属组织的财务状况加以监管,以便节约成本,减少浪费;其二,加强非结构化的财务管理,财务数据可以证实,及时为支持服务器,并自动传输到财务信息系统,可以方便的进行相关的测试工作,促进了财务集中管理、闲置资金的灵活应用,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资本平衡和资金调度能力,进行集中财务控制。

“种一山坡,收一土锅”,这是永仁县莲池乡大多数村民小组几年前的真实写照。如今,当我们走进永仁县莲池乡,却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近年来,莲池乡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金丝小枣、芒果、葡萄、油橄榄等产业,有效促进了群众的增收致富。

在一片长势喜人的蔬菜地里,村民杨永祥难以掩饰内心的喜悦,他跟我们侃侃而谈:“我们一家是2014年从铁锁七棵树那里搬迁到赵家店团塘村委会的,在七棵树那里,任凭我们怎样从早到晚辛辛苦苦没日没夜地干,还是穷得一石头打进去都砸不到一个破土锅,现在可好了,来这里后我租了一百多亩土地,主要种植绿色蔬菜,成立了紫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年的产值在七十万左右,实际收入也有十多万。”

村民李香美告诉我们:“我们从七棵树村搬出来以后,各方面的条件比原来好多了,政府还帮我们盖了一个粉丝加工厂,我们40多个妇女就来粉丝厂里扎粉丝,在家门前打工,又可以照顾老人还能赚钱,心里实在是高兴。”

国强千秋盛,家和万事兴。无论山野乡村,还是繁华都市,我们随处可感受彝乡楚雄的发展变化,也能感受到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名列全省第二位,楚雄州两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连续5次荣获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州(市)”称号,连续3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最高荣誉奖 “长安杯”,涌现出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

武定县西和村是一个有着1100户人家、4800多人的大村,居住着回、汉、彝、苗、傈僳、傣六个民族。在采访中,西和村党总支书记聂开向我们娓娓道来:“我们这个村,过去回族与汉族因为山林土地纠纷,引发了民族矛盾,对立情绪很严重,两个民族互相不来往,这些年,县委政府以及各级民宗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回族与汉族和睦相处,由过去的不来往,到现在的相互通婚,相互帮助,很是和谐。”

牟定县腊湾村委会白沙河村与姚安县新民村委会大平地村,山水相连,隔河相望。可从清朝起,因田地、山林、水源等纠纷,导致两村互不往来,互不通婚。通过各级各部门长期政策宣传,矛盾调处,历经百年纷争的两村村民,如今亲如一家。从1992年起,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成了两个村的特殊节日——“民族团结日”。如今,双方轮流主办,已连续25年组织举办了 “民族团结日”活动,并建起了一座民族团结桥,成为民族关系和谐,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见证。

筚路蓝缕六十年,砥砺奋进一甲子。一项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一个个数字的不断刷新,一张张笑脸的幸福绽放,折射出彝乡楚雄60年来的辉煌巨变。

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拍片,无论在高原还是河谷采访,我们处处能感受到千里彝乡的勃勃生机和老百姓在勤勉的劳作中,心有所依,劳有所获的喜悦,也常常听到百姓的由衷赞叹与感激。我们尽可能用一次次变焦,一个个直抵内心的故事,记录下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昂扬向上的力量和喜人的变化,在光影交错的路上,传递那一份份温暖。

努力使工程施工形成可视化记录。对隐蔽工程的每道工序的验收,进行拍摄,形成图片档案;在水泥搅拌桩的施工中,我们分别在钻机的前后声安装了两个摄像头,做到了相关管理人员不在现场就能随时检查工程施工情况,以及关键后期的检查;项目部还利用无人机进行巡航拍摄,以记录工地当时的整个现场情况。

站在时间的节点,当历史的刻度记录彝州新的光亮,楚雄26个民族273.9万各族人民,在彝乡这个美丽的家园,分享这份光亮,续写崭新篇章。

进了放映厅,找到座位,还没等心情平静下来,柔软的坐椅就让人享受到家的舒适,环绕立体的低音炮、超清数字画面、3D特效无不吸人眼球。一部电影流畅地观赏完,再不会出现烧片的现象了。高科技的电影技术,再一次激起我对电影的热爱。

 
马忠芬
《金沙江文艺》 2018年第04期
《金沙江文艺》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