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一棵扎根彝乡大地的绿树——写在《金沙江文艺》创刊40周年之际

更新时间:2009-03-28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建州60年的喜庆日子里,《金沙江文艺》这个出生、成长在彝乡大地的文学期刊,也迎来了40周年的生日。

穹顶之下,大地版图苍茫辽阔;文学的浩海中,图书期刊百舸竞流,《金沙江文艺》只是其中渺渺一叶轻舟。然而,这仍然是令人喜悦、值得祝福的日子——40年来,《金沙江文艺》犹如彝州大地上的一棵绿树,它酝酿,它生长,它经历风雨,它开出美丽的花,结出甜蜜的果。它走到生命中的某一个段落,回顾来路时,可以看到坚实的脚印、真诚的热血而无怨无悔。无论是伟大还是平凡,这棵生长于斯、繁茂于斯的绿树,它真实地存在着,并从一开始就为楚雄、为世界贡献着自己的每一分光和热。

1978年11月,《金沙江文艺》创刊,成为云南省最早的文学期刊之一,就是在国内也属于创办时间较早的文学期刊。创刊时为季刊,1980年改为双月刊。2017年1月改为月刊。这一路走来,如苦行,也如旅途。或许,是在旅途中苦行苦修,其中经历多少风雨坎坷,多少酸甜苦辣,只有办刊人自己才体会得到。当然,一路也有收获和成果、安慰与喜悦。

“焉”具有代词和语气词两种性质,是一个兼词。[4]202上博楚简三篇中“焉”在句中和句末均有使用,有表示提示、强调和疑问的用例,这说明“焉”在当时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上博楚简中“焉”出现了8次。主要用法有:

坚守,坚守,再坚守。坚守文学,坚守文化,坚守初心,坚守办刊宗旨,《金沙江文艺》才有了这40年的一路向前,一路收获。它成为了楚雄的文化记忆,是楚雄文化名片和文化品牌。出生于50、60年代的人,至今大多对 《金沙江文艺》记忆犹新,感受亲切。到了全国各地,也经常听人们提起《金沙江文艺》。

《金沙江文艺》从季刊改为双月刊后,一直延用到2016年。终于,在2016年岁末,《金沙江文艺》又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楚雄州委州政府同意《金沙江文艺》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并提出要求,要把 《金沙江文艺》办成 “西南地区有重要影响的文学刊物”。这符合了两个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契机:一个是从中央到地方,党委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一个是当地文化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当然,这也意味着——多年的努力,有回报了;多年的期盼,有结果了。同时,压力增加了,责任更重大了。众所周知,今天全国期刊行业的大环境,已经不再是当年创刊时那个环境了。双月刊改月刊,可谓任重而道远。在今天看来,审时度势地寻求一个符合自身发展、符合行业规律的定位,是对办刊人的一大考验。回顾 《金沙江文艺》创刊时的办刊定位,我们发现,它依然适用于今天。这是因为我们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也因为我们身处这个蓬勃发展、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在这样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之下,人们渴望有一片天地,能用文学来表白理想、赞美时代;能把对人生、事业、爱情的一腔热情、万种感悟,用文学来加以表达和沟通。

由于创办时间早,中间从未因故停刊或休刊,《金沙江文艺》有着从容稳定的办刊特点。每一位楚雄本地作者,不论他现在是否还坚持创作,几乎都是从 《金沙江文艺》跨出发表作品的第一步。现在已经成长起来的本地作家不胜枚举。而许多著名作家,如省内的彭荆风、张永权、晓雪、黄尧、于坚、汤世杰,省外的吉狄马加、玛拉泌夫、冯牧、白桦、苏策、李瑛、汪曾祺等,早期也在 《金沙江文艺》发表过作品,还到楚雄为本地作者讲过课。《金沙江文艺》也因此而受到省、中宣部民族团结表彰,成为国内的重要期刊之一。

狂欢文化来自狂欢节这一民俗仪式。它本是以酒神崇拜为核心的民间节庆和游艺形式。自媒体时代所带来的新的传播手段和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后现代的生存思维与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巴赫金笔下具有颠覆性的“第二世界”。新兴媒体的传播特性也正与“狂欢”要求的要素相互契合。

就这样,一本属于楚雄,同时也属于全省、全国作者和读者的文学期刊问世了。 《金沙江文艺》创刊时,就确定了办刊的宗旨:以培养本地作者为主、发表作品题材以反映本地为主的 “二为主”宗旨,同时兼顾“感受时代脉搏、弘扬先进文化、突出民族特色、推重文学新人”的行业使命,为楚雄的文艺繁荣搭建了一座金桥。正如马荣春老部长在 “创刊号”的发刊词中所说:“《金沙江文艺》发刊了,它给我州广大文艺爱好者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一个可喜的信息:我们州的文艺工作者也跟上来了。”这个“跟上来”,今天看来有着“来之不易”的含义。当时国家正经历肃清 “四人帮”流毒、落实党的政策、拨乱反正的重大时期,虽然文艺已经意气风发,但尚有许多精神思想上的阻碍。因此,“创刊号”的另一个重大作用,就是让更多的文学工作者跟上来了,让人们的思想、观念跟上来了。这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这是多么重要的一个举措!

无论时代怎样发展,环境如何改变,我们都需要诗意地感激脚下生养自己的这片土地,人文地抒发自己的民族情怀。时代越文明,我们就越需要一个美学的上升空间。双月刊改月刊是历史性的一笔,也必将对推进当地文化建设、繁荣当地文学事业,有着积极而重要的贡献。历经40年的风雨和彩虹, 《金沙江文艺》循序渐进,已经成长为一本稳定的、有自身特色的文学期刊。40年来,《金沙江文艺》发表了约三千多名作者的稿件,约500万字。没有人会忘记它的成长,都是历届主编和所有编辑们辛苦劳动、用心经营的结果。

1979年,楚雄州文联成立,《金沙江文艺》正式归并文联管理,但主席和主编,也都是宣传部长兼任。1981年,楚雄文化界的老前辈芮增瑞老师调到《金沙江文艺》主持工作,将季刊改为双月刊。到1986年,芮老师正式接手了州文联主席、《金沙江文艺》主编一职,又扩大 《金沙江文艺》的编辑队伍,调入杨继中、黄晓萍、熊望平、卜其明、罗有能、张学康、杨志伟等人。这一批人,不仅文字素养好,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文学事业、对 《金沙江文艺》的热情和挚爱。有了他们的共同努力, 《金沙江文艺》曾创下最高发行量5万的成绩。一大批热爱、渴望文学的作者和读者,迅速地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的这片独具特色的文学阵地里成长起来。这历史性的一笔,对形成当地良好的文化氛围、推进当地文化建设、繁荣本地文学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自20世纪50年代起,云南开始自觉地重视地域特色文学,关注、保护和发展地方知识文化。楚雄大地历史悠久,文化多元,1958年自治州正式成立后,对地方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也悄然兴起、逐步加温。1978年8月,楚雄州召开了“楚雄州文艺创作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当时的州长普联和到会讲话,说 “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我州文艺界代表性最广、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州各条战线、各个民族的专业和业余文学艺术工作者,有中央省属企业和驻军单位的特邀代表。”可见,当时楚雄州的文学艺术事业,正处在一个方兴未艾、风生水起的大环境里。州长普联和在这次会议上,提到 “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而奋斗”“贯彻双百方针”“创作要上去,作者要下去”“恢复和发展民族民间文艺遗产的发掘和整理工作,发展我州各民族的社会主义新文艺”。这些对楚雄文艺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是 《金沙江文艺》得以顺利创办的基础因素之一。

回顾 《金沙江文艺》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这棵绿树之所以能够根植于彝乡大地茁壮成长,与脚下这片土壤提供的条件、给予的关怀息息相关。

2017年10月18~20日,第十六届中国玩具展(CTE)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作为亚洲一流规模的玩具、幼教展,共吸引了近30个国家和地区知名品牌集体亮相。本次展会上,深受广大家长喜爱的知名早教玩具品牌火火兔现身参展,不仅带来众多创意新品,还发布了思维训练新品类计划,引起了众多行业内人士的关注。

1978年11月,在楚雄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金沙江文艺》创刊,出版了创刊号。省委宣传部于1980年1月批准了 《金沙江文艺》的公开出版物刊号。创刊伊始,《金沙江文艺》编辑部是设在州文化局里的一个科室,那时还没有成立文联。主编由宣传部长马荣春兼任,副主编田良耕是北大毕业的上海人,之前是新华社的一名记者。除了主编、副主编,编辑只有复旦大学毕业的黄恩泽一人,但文化局的朱炳、刘村邦也参与编辑工作,后来又调来一名编辑,名叫毛忠祥。毛忠祥同时也是一位诗人。诗人、作家的加入,让这本刊物具有了更多的诗意。

回顾创刊号的发刊词:“我们要用加倍的劳动,把白白逝去的时间夺回来。”“让我们全州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加强团结,艰苦奋斗,共同努力,使《金沙江文艺》成为我州文艺百花园里一季又一季丰收的记录,一定争取有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问世。”这就是创刊的初心,这就是一个园丁将 《金沙江文艺》这棵绿苗根植于彝乡大地时的理想。这,也是今天 《金沙江文艺》能够继续昂首前行的力量支撑。“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当地文化信息量的文学平台,为楚雄的作家、为楚雄的读者、为楚雄的文化,建造一个能与时俱进地联通世界的文学桥梁。”仍然是我们办刊的主导思想。

习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我们已进入新时代,《金沙江文艺》要承担新的使命,为滇中楚雄跨越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文艺为人民服务,文艺的根和魂都在人民群众里。办刊原点如此,我们不忘初心。

大地静默无言,它长出大树来为自己建立与天空、太阳、风雨的连接。大树也并不走动,它扎根在大地之上,汲取养份,枝繁叶茂,它招来百鸟为自己和脚下的土地传递世界的声音。这或许就是彝乡大地与 《金沙江文艺》的关系,就是 《金沙江文艺》与读者、作者、与世界的关系。当有一天我们走出很远的路,回头望一望——那片文学梦的故土上,这棵大树依然郁郁葱葱,百鸟争鸣,生机勃勃。

传说有一年他去村头肉凳上买肉,他拿到屠夫递过来的肉以后,没有像旁人那样举得高高的掂量掂量,而是迅速从怀里摸出一个弹簧秤,勾住扎肉的草绳提了提,指针是没有完全满足那个想要的数字,当然也差不太远,准确点说,指针在那个数字上有些微的晃动。牛皮糖说,肉仔,你缺斤短两。

 
李夏
《金沙江文艺》 2018年第04期
《金沙江文艺》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