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没有一面镜子能反映我:《阿莱夫》

更新时间:2009-03-28

博尔赫斯惯于和善于应用中国盒子式的结构来遮蔽他的故事主体,就像环绕堂屋的曲折回廊。《阿莱夫》也不例外。不过这次他的回廊是缠绵悱恻的爱情,而且是第一人称:“我”的心上人贝雅特丽齐·维特波1929年患乳癌逝世,于是每年的4月30日(贝雅特丽齐的生日),“我”都要去她家看看。“我一般在七点一刻到,坐二十多分钟;每年晚去一会儿,多坐一些时间。”1933年4月30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把“我”滞留在贝雅特丽齐家里,由此赢得了她的表兄卡洛斯·阿享蒂诺·达内里的信任。后者告诉“我”,他正在创作一部题为《大千世界》的长诗,试图用语言描述广大世界的每一样事物。十月的一天,卡洛斯突然气急败坏地打来电话,说有人要拆他的房子,那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为了完成那首长诗,房子必不可少。因为地下室的角落里有个阿莱夫……”至此,爱情的回廊绕到尽头,真正的核心凸现出来。阿莱夫是什么?“他解释说,阿莱夫是空间的一个包罗万象的点……从各种角度看到的、全世界各个地方所看到的一点。”

“我”出于好奇,来到卡洛斯的地下室,看到了阿莱夫,从阿莱夫中看到了一切。

在那了不起的时刻,我看到几百万愉快或者骇人的场面;最使我吃惊的是,所有场面在同一个地点,没有重叠,也不透明,我眼睛看到的事是同时发生的……阿莱夫的直径大约为两三厘米,但宇宙空间都包罗其中,体积没有按比例缩小。每一样事物(比如说镜子、玻璃)都是无穷的事物,因为我从宇宙的任何角度都清楚地看到。我看到浩瀚的海洋、黎明和黄昏,看到美洲的人群、一座黑金字塔中心一张银光闪闪的蜘蛛网,看到一个残破的迷宫(那是伦敦)……看到世界上所有的镜子,但没有一面能反映出我……我看到一串串的葡萄、白雪、烟叶、金属矿脉、蒸汽,看到隆起的赤道沙漠和每一颗沙粒……看到温室的地上羊齿类植物的斜影,看到老虎、活塞、美洲野牛、浪潮和军队,看到世界上所有的蚂蚁,看到一个古波斯的星盘……我看到爱的关联和死的变化,我看到阿莱夫,从各个角度在阿莱夫中看到世界,在世界中再一次看到阿莱夫,在阿莱夫中看到世界……一句话,“我”在阿莱夫中看到了整个宇宙。“我亲眼看到了那个名字屡屡被人盗用,但无人正视的秘密的、假设的东西:难以理解的宇宙。”

江苏“非遗”项目传承保护的法制环境也大为改观。2011年6月,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提出,依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各级政府的职责。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倡导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提供了保障。江苏省于2013年颁布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省内各地市相继出台了有关“非遗”传承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国家、省、市三级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成。“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工作走上了依法保护、依法管理、依法利用的良性发展轨道。

一般认为,《阿莱夫》谈论的是空间问题,但我认为它也包含了时间,谈论空间问题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实质上都不可能排除时间,不存在没有时间的空间,时间与空间只有通过彼此才得以呈现。圣奥古斯丁曾在《忏悔录》中这样说:“……我确信我知道:我知道如果没有任何事物逝去,则没有过去的时间;如果没有任何事物将要到来,则没有未来的时间;如果没有任何事物存在,则没有现在的时间。”时间与空间的总和即“永恒”,即“宇宙”;时间与空间都是“永恒”的同一个性质,是“永恒”同一性质的不同呈现方式——何况作者本人已在《阿莱夫》里明确地写道:“我在因弗内斯看到一个永远忘不了的女人,看到一头秀发、颀长的身体、乳癌……看到曾是美好的贝雅特丽齐的怵目的遗骸……”这就是说,“我”不仅看到了物象(空间)本身,同时也看到了时间对物象(空间)的描摹过程——从这个层面看,《阿莱夫》与作者的另外两篇作品《博闻强记的富内斯》和《永生》一样,探讨的实际上是同一个主题,即有关“永恒”的主题,或者“永恒”主题的一个派生主题:“当一个个体承担了全部(永恒)……”

《博闻强记的富内斯》中的伊雷内奥·富内斯,他承担永恒的方式是不会或者说无法遗忘:在被一匹淡青色的马从背上甩下来之后,富内斯获得了不可思议的记忆力,凡是看过一眼的事物就再也不会忘记,而从前再遥远、再细小的事物也都被毫厘不爽地回忆起来;历史上记忆力最好的人只能看到和记住事物的表象、起始和结果,看不到其间发生发展的过程,但富内斯能看到并记住火焰与灰烬之间无穷尽的变化,以及受潮和腐烂悄悄的进程,而且每一个视觉形象都无一例外地与肌肉、冷暖的感觉融合在一起……富内斯疲惫而不无自豪地说,他一个人的记忆抵得过开天辟地以来人类的全部记忆。

富内斯的结局是不堪重负,年仅二十一岁就死于肺充血。设计这样一个结果也许是因为博尔赫斯认同了英国神秘学家威廉·布莱克的一句断言:如果被赋予了全部存在……这个存在就会胜似世界,胜似宇宙,如果有朝一日它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就会死去,就会毁灭,就会化为乌有。

接下来是《永生》中的马可·弗拉米尼奥·鲁福,他承担永恒的方式是不会或者说无法死亡:鲁福是古罗马军团的一个指挥官,因为没有建立功勋的机会而萌生了寻找永生之河的念头,他带领大批人马出发,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在濒死之际找到永生之河,品尝了永生之河的水,成为永生者。故事的结局是鲁福重新出发,再次踏上寻找之路。不过这次他寻找的是能消除永生的河,因为他领悟到永生使生黯淡无光,领悟到永生就是穷尽所有的事物,穷尽全部的时间和空间,永生使永生者成为每一个人和全部的人,最终成为柏拉图式的“人”的虚幻理念,不再成其为个体的人,不成其为他自己——历经一千年的艰苦跋涉之后,鲁福找到了那条河,解除了永生之苦,幸福地死去。

这个故事中悲惨的遭遇到底是什么道理?我认为有一个解释,这是唯一有价值的解释,那就是:但丁感到尤利西斯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他自己。

…………

《神曲》某节的三韵句中说:谁也不能被允许知道天意。我们也不能提前知道天意,谁也不能知道谁将被罚,谁将被救。但是他竟然妄为地以诗歌的方式提前泄露天意。他向我们显示了谁被罚又显示了谁被救。他应该知道这样做是很危险的;他不可能不知道他在提前觉察不可预知的天意。

(二)财务管理关键环节管控不到位。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在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突出重点。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关键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预算管理不到位,一些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的可操作性不强,预算执行落实不到位,造成了预算未能发挥对财务活动的规划约束作用。另一方面,资金管控不到位,在资金的使用管理中程序审批不严格,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相对较为突出。

博尔赫斯1943年3月1日在《阿莱夫》的后记中这样解释阿莱夫:“阿莱夫是希伯来语字母表中的第一个字母。用它来做我啰唆的故事的标题并不是信手拈来的。在犹太神秘哲学中,这个字母指无限的、纯真的神明;据说它的形状是一个指天指地的人,说明下面的世界是一面镜子,是上面世界的地图……”另外,作者1941年初版的小说集《小径分岔的花园》中收录了一个奇特的、有关本体论的故事《圆形废墟》。它描述一个梦见别人的人最后发现自己也是别人的一个梦,“他宽慰地、惭愧地、害怕地知道他自己也是一个幻影,另一个人梦中的幻影”。《圆形废墟》还摘引了英国作家卡罗尔《镜中世界》中的一句话作为题记:“假若他不再梦到你……”除此之外,1952年出版的《探讨别集·时间与J.W.邓恩》中,作者写道:“神学家们把永恒定义为同时地、清醒地拥有所有的时间瞬间,并宣称这是神的特性之一。邓恩令人吃惊地假设说,永恒已经是我们人类的,并且有每天晚上的梦为证。据他说,在梦中,直接的过去和直接的未来相汇合。清醒时,我们以同样的速度经历着连续的时间,在睡梦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极其广阔的区域。做梦就是把所看到的一个个镜头协调起来,用它们纺织一部历史或一系列的历史……对明天我们将认识的人,我们给他安上黄昏时看过我的一张脸上的嘴巴……(叔本华说过,生活和梦都是同一本书上的书页,按顺序去读就是生活,浏览这些书页就是做梦。)”

如果我们相信一个人的全部作品其实就是一部作品,相信每一部作品又都是作者本人的“阿莱夫”,一个“诸点汇合的另一点”,那么,《阿莱夫》中的“我”所悲哀的就不仅仅是窥见了永恒之后的了无生趣的生活,还有自身的存在实则只是虚妄的真相。因为“阿莱夫”如果确是绝对真实的呈现,而“我”又不包含其中,那么“我”就只可能是一个虚像,与《圆形废墟》中的“他”一样,只是别人梦中的一个幻影,一个没有“原型”的虚像;一个虚幻的人当然不可能在绝对的真实中看到自己。倘若有一天,梦见他的那个东西(上帝、造物、绝对理念或者某个人)不再梦见他,他就会消失,就会化为乌有——反过来说,如果“我”的存在是一种真实,那么,“我”所看到的“阿莱夫”就可能只是“我”之所梦,是一件虚妄之物。虚妄之物中的一面镜子自然也是虚妄,不可能反映一个真实的“我”——但由此导致的结论并不能减轻“我”的悲哀:“我”也许是真实的,却生活在虚妄里,生活在自己的梦中,这虚妄不仅包含“我”自身,也包含“我”所厌恶的卡洛斯,包含“我”所深爱的贝雅特丽齐,包含“我”的全部生活……

除此之外,我还想尝试另一种解释的可能性,是“贝雅特丽齐”这个名字让我产生了这样的联想,因为贝雅特丽齐这个名字同时也是《神曲》中三个主角人物之一的名字。《阿莱夫》中的贝雅特丽齐是“我”所深爱和崇拜的女人,《神曲》中的贝雅特丽齐也是但丁深爱和崇拜的女人。有论者甚至认为但丁构筑他的“天国”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他所崇拜的贝雅特丽齐建立一个王国。联系博尔赫斯对《神曲》的无上推崇(“我认为文学及一切书籍的顶峰就是《神曲》……不读这本书就是剥夺了我们享用文学所能给予我们最高礼物的权利,就是让我们承受一种古怪的禁欲主义。”——博尔赫斯),我不认为他给女主角取名“贝雅特丽齐”是一个偶然,就像他以“阿莱夫”作为故事的题目并非信手拈来一样,也许确有深意。当然,仅仅一个相同的名字不足以说明问题,但博尔赫斯有一次关于《神曲》的演讲,或许能支持我把《阿莱夫》与《神曲》联系在一起的想法。

该类型铀矿化与钠交代体密切相关,矿体形态一般较为简单。如芨岭矿床[13],含矿主要钠交代角砾岩体呈不规则的小岩筒状,矿体形态为大脉状(板状)、透镜状,构造错动小,破坏程度中等常常受断裂控制,数和矿体呈平行雁列式排列分布。赵如意等[14]对芨岭岩体成矿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碱交代型铀矿化的实质是隐爆角砾岩型铀矿。典型矿床有芨岭矿床、新水井矿床(图4)和20号、26号及墩子沟矿点。

从这个意义上说,《阿莱夫》不仅跟《博闻强记的富内斯》和《永生》一样,是谈论“永恒”主题的作品,同时也与《圆形废墟》一样,是谈论本体论的作品。对本体论的痴迷不仅只发生在博尔赫斯或者某个人身上,实际上也发生在我们所有人身上,其根本的冲动或许源自对死亡的本能恐惧——但可怕而自相矛盾的结果仍然不可避免:如果生是虚妄,那么死自然无可惧,但生如果虚妄,生又何欢?真正的“无限的悲哀”或许正在这里……

在题为“奇妙神曲”的演讲中,博尔赫斯认为第二十六歌,即关于尤利西斯的故事,是整个《神曲》的最高潮,也是《神曲》中最令人费解的故事。博尔赫斯先是援引了但丁创造的有关尤利西斯的神话,并认为它超越了《奥德赛》和《埃涅阿斯纪》的全部含义,也超越了另一部讲到尤利西斯的书,即《一千零一夜》中的《辛巴达航海历险记》。尤利西斯(奥德修斯)告别爱妻佩涅洛佩后,召集他的人马,向他们提出了一项崇高的事业,即翻越赫拉克勒斯大山,横跨浩瀚的大海去认识南半球。他说他们是人,而不是畜生;他们是为着勇气、为着知识而出生的,生来就是想认识、想理解事物。就这样大家跟着他出发了……他们航行了五个月,最后终于看到了陆地。但他们看到的是炼狱山,于是旋风从地上刮起来,刮沉了船,溺死了包括尤利西斯在内的全部人员,尤利西斯由此身堕地狱,承受永恒的地狱之火的煎熬……接下来,博尔赫斯这样说道:

因为尤利西斯就是但丁的镜子,因为但丁感到也许是他应该受到这种惩罚。

…………

《阿莱夫》中的“我”承担永恒的方式与前两者不同,不是通过记忆或者永生,而是通过“阿莱夫”,但结果大同小异:“我”在看到“永恒”时哭了,感到无限的崇敬和悲哀。崇敬是因为“我”窥见了“难以理解的宇宙”,窥见了肃穆而冷漠的“永恒”的秘密;悲哀是因为“在街上,在宪法大街的梯级上,在地下铁道,我觉得每一张脸都是熟悉的。我担心没有一张脸会使我感到惊奇……”这就是说——与《永生》的题旨几乎一样——因为承担了“永恒”,承担了全部,个体的生活于是变得毫无意义……与此同时,故事的结尾又与《博闻强记的富内斯》类同,再次提到了记忆:“我”看到阿莱夫后,“担心回来的印象永远不会消退。幸运的是,经过几个不眠之夜后,遗忘再一次在我身上起了作用”。从这个角度看,《阿莱夫》中的“我”是一个因遗忘而得以救赎的富内斯,而“遗忘”则是《永生》中那条能够消除永生之苦的河……

2.3.5 地瓜的收获:地瓜没有明显的成熟标准和收获期,一般都在10月中旬,初霜前收获,注意不要刨伤地瓜,小心运输,不要碰破皮,选出受伤的地瓜,以免影响贮存。

但是,“我”在阿莱夫中看到了一切,包括“世界上所有的镜子”,却“没有一面能反映出我”。为什么“我”看到了整个宇宙,而这个宇宙却不包括“我”?这个问题或许不易觉察,但并非无关紧要。

…………

就这样,我们到了这个可怕的时刻,我们问为什么尤利西斯要受惩罚。显然不是因为特洛伊木马的阴谋,因为那是他生命的高峰。但丁所认为的、我们所认为的(原因)乃是另一个,即那个无私无畏的事业和渴望认识被禁止且不可能事物的企图。

贵州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有大量奇山秀水的自然资源,而且有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这些丰富且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时期,将会给贵州地区的经济带来飞跃式发展。贵州省应结合当地实际特点和问题,制定合理的旅游开发战略。“古苗疆走廊”沿线民族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要突出发展自己的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发展旅游业。“古苗疆走廊”沿线在发展旅游业中要坚定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坚定自己的文化传统习俗。

在此节之前,博尔赫斯还提到了赫尔曼·梅尔维尔,认为《白鲸》完全符合《神曲》的结局——大海在他们的头顶上封了起来;认为梅尔维尔在创作《白鲸》时模仿了但丁,“在这一点上梅尔维尔不得不追忆《神曲》”。

帷幕灌浆施工技术在大坝基础防渗加固处理中的应用…………………………………………………… 李昌友(111-54)

既然尤利西斯是但丁的镜子,但丁是梅尔维尔的镜子,那为什么不能把博尔赫斯看成但丁的镜子呢?或者博尔赫斯也不过是尤利西斯的镜子?

尤利西斯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东西:“他们看到的是一座因为遥远而显棕褐色的大山,比他们所见过的山都要高……这座山就是炼狱山。”于是“欢呼声变成了哭喊声,因为从地上刮来一阵旋风,船沉了”。而但丁“以诗歌的方式提前泄露天意……显示了谁被罚又显示了谁被救……”所以也将跟尤利西斯一样受到惩罚。那么,《阿莱夫》中的“我”呢?“我”窥见了整个宇宙和永恒的奥秘,与尤利西斯、但丁一样,“正在触犯黑夜、上帝和神性深奥的戒律”,又将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呢?

惩罚之一也许就是存在被消弭于绝对的真实之中。“没有一面镜子能反映出我。”

在《帕斯卡圆球》一文中,博尔赫斯说世界历史或许就是几个隐喻的历史,他援引了许多有关球体的言论:古希腊的赫诺法内斯给希腊人提出了单一的上帝,一个永恒的圆球;柏拉图在《提美奥》中指出圆球形是最完美、最整齐划一的图形,因为从球面上的所有点到圆心都是等距的;奥洛夫·齐贡在《希腊哲学溯源》中也认为“上帝是个球状体,因为这种形状是最好的,或最好不过用来代替神灵的形状”;巴门尼德又一次重复了这个比喻,“本体就像一个非常圆的球状的质量团,从圆心向任何方向的力都是恒定的”;等等。——也许“阿莱夫”就是这些圆球体和希伯来神秘哲学中的第一个字母、无限纯真的神明、指天指地的人、镜子、地图等的混合物。

此外,博尔赫斯在《阿莱夫》的后记中认为加拉伊街的“阿莱夫”是假的。我想这是因为“阿莱夫”实际上无处不在(局部就是整体,每一样事物就是全部事物),“我看到所有的事物时是不是也看到了它?”所以“阿莱夫”本身不可能有具体的实存的形象——但作为宇宙和永恒的一个象征或隐喻,作为不可言说的言说,它也是真的,是本真的一面镜子,或者镜子的镜子。

从大纲来看,该课程的作业设计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两项关键性任务要求学生先分别和英语学习者(ELL)以及英语学习者的家长做三小时以上的面对面访谈。然后要对该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从教学方式、授课环境、课外活动、学科和课堂管理等方面对美国学校教育和英语学习者母国的学校教育进行比较,还要从书写体系、语音、词法、句法、语义、语用学、深层文化等角度对两种不同语言和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和家长找出差异,尽快适应所在地区的学校学习,快速提升英语水平。

(本文选自《穿过博尔赫斯的阴影》)

 
戴冰
《南方文学》 2018年第03期
《南方文学》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