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昭州二题

更新时间:2009-03-28
 

夜昭州

当你打开地图,无论是中国地图还是世界地图,你会发现每个城市,也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几乎都依偎在一条条河流的怀抱。为什么城市要建在江河湖泊的边上?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人的生存也好生产也罢,都离不开一样东西——水。城市人口太多,光靠打井利用地下水解决不了问题,必须要靠江河湖泊等水资源来供众多人口消费和生产,这就是城市靠近水边的主要原因。我们的祖先逐水草而居是顺应自然的选择,现在的城市都是自然选择而形成,绝不是心血来潮建起的,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祖先的聪明和智慧。所以,平乐县城,也就建在了桂江边上。这是一条我们身边的江,悠悠的漓江、弯弯的荔江、清清的茶江,穿越悠远的时空而来,一起游至我们的古城平乐,便汇成了这条桂江。平乐,三国时建县。唐时南方一些地区战乱不止,大将军李靖,对,就是后来被民间作为门神贴在门上的那位,奉朝廷之命南下清剿,大获全胜后被朝廷封为“岭南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任职期间,李靖赴平乐老城实地视察后,向朝廷提出:鉴于平乐在军事、经济方面的重要交通枢纽地位,应提升平乐的行政级别,改“县”为“州”。唐武德四年(621年),这一建议得到认同,朝廷下旨“分始安郡置乐州,领平乐、沙亭等四县”。李靖在考察中,看到这座历经多年战火和被洪水摧残而显破败之相的老城后心情沉重,唐武德八年(625年),乐州刺史江齐贤在李靖支持下,将州府迁至下游漓、荔二江与茶江合流处的高地上;唐贞观八年(634年),因城西有昭岗潭,乐州更名为“昭州”。为纪念李靖,平乐的群众在茶江边修建了一座印山寺,寺中供有李靖塑像,平乐人习惯称之为令公庙。后来,据有关史料记载,因为“漓江之水入是地而平,汇乐水……”地名由此就变成“平乐”。也就是说,平乐,唐时始为昭州,为历代州府所在地,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昭州”即为今天的平乐。

平乐,作为国际旅游胜地桂林的十一县六城区其中之一,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漓江、荔江、茶江三江汇合处桂江的起源之地。优美的山水风景自然是毋庸赘言的,我也在自己写的两本书《故乡云水地》和《倚江小憩》里,描述和称颂过我们的“人文昭州、大美平乐”。但我还是觉得,一个再美好的地方,如果缺少了令人沉醉的夜景,那还是有着许多遗憾的。譬如说你到南京,除了白天去游览“六朝古都、十朝都会”那名闻遐迩的风景名胜,晚上你绝不会忘记去瞧瞧秦淮河——唐朝杜牧的《泊秦淮》写到:“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作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这里素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它的夜景是最迷人的部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灯火通明非常热闹,似一幅繁华的画卷,只有见识过了那灯火辉映的河面,你才可以说没有枉来一回“钟山风雨帝王城”。到平乐也一样,没有欣赏到夜昭州,你对平乐的美妙印象也是不完整的。

夜昭州,和秦淮河一样,也是围绕着水即“三江汇合”的桂江为主作的文章。白日里的桂江恬静、美丽,低柔的凤尾竹林使身边的江水温情脉脉,呈现天籁般的风情,旁边的一切皆在轻盈流动的静谧中沉醉,一望无际的天空,白云飘荡,似乎还带着无数野花的芳香,有一种无法言述的圣洁,也透着一种难以描绘的幸福与安详,“未识佳人寻桂水,水云先解傍壶觞。笋林次第添斑竹,雏鸟参差护锦囊。乳洞此时连越井,石楼何日到仙乡。如飞似堕皆青壁,画手不强元化强。”这是晚唐诗人曹松的诗作《桂江》。而到了晚上,两岸的灯光,让桂江和古昭州焕然翻新。

夜晚即将降临了,视线开始模糊了,环抱着江水的群山已经显得虚无缥缈、若隐若现。当美丽的暮色渐渐掩去时,桂江两岸的灯火突然亮了起来,南洲大桥、茶江大桥上的那一片灯光,倒映在清澈宽阔的江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泛起粼粼波光;再映入眼帘的,则是周围河堤上闪闪发光的线条,在缓缓地奇妙地变换着,一会儿是红黄交错,一会儿是淡蓝色,一会儿又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颜色,这是一幅流动的画,一帧立体的景,又是一曲迷人的交响乐。江水悠悠,水天一色,眼前一片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五彩之光,是一片灯的海洋,交相辉映,簇簇璀璨,焕发出了在夜色里的无限动感与生机;霓虹在江面倒映,车船在星河流彩,与撩人遐思的梦幻般的夜景相得益彰,给美丽的山水添加了一个绝妙的注脚。而沿江两岸的建筑物金碧辉煌、流光溢彩,造就了静谧而浓郁的朦胧美;高低起伏、曲直相映,造就了异彩纷呈和错落有致的节奏美,确实令人心动夺人心魄。这是昭州的夜景,这是平乐的灯火,只觉得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火树银花合,明月逐人来,令人仿佛进入到仙境一般:“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南洲大桥头,明亮的射灯之下,梅挚的诗《十爱亭》非常抢眼:“我爱昭州水,湘漓共一源。本无污泥滓,去有棹歌喧……”有友人好奇地问我:“李商隐不是在平乐待过吗?好像他也写了几首有关平乐的诗,在文学方面,他的名气和成就可是比梅挚大多了啊,为什么在平乐却见不到他的那些诗印挂出来?”这个问题倒是问得刁钻呢,我也只能揣测着瞎说一下了。前面提到平乐的历史,话说李靖姓李,但这个李大将军被神化了,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而且他是名武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两个姓李的人不得不提,一个是诗仙李白,另一个就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记得那是2013年8月的一天,在祖国的西部边陲新疆,我迎着骄阳站在天山天池边上,心中有无限的感慨,也有着无比的亲切,因为我看到这里的介绍中有李商隐——当年面对天山天池周穆王和王母娘娘的神话传说,李商隐曾作诗:“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那亲切之故又何来?因为李商隐也在我们平乐写过《昭州》:“桂水春犹早,昭川日正西。虎当官道斗,猿上驿楼啼。绳烂金沙井,松干乳洞梯。乡音殊可骇,仍有醉如泥。”唐宋时期,岭南一带被朝廷作为谪贬官员的流放之地。广西自古被称之为“瘴疠之乡”,平乐是岭南瘴气最肆虐的地方。古文献记载,广西“天气炎热,地气卑湿,结为瘴疠,危害不小”,“岭外毒瘴,又以昭州为甚”。昭州被“士大夫指以为大法场,言杀人之多也”。但也正是此段时期,如同世人所谓的“为有李梅双郡守,人间始觉重昭州”。这其中的“李”,就是指李商隐,他曾到昭州短暂地任过代理郡守。李商隐到平乐后,本想一展抱负,无奈他身处唐朝由昌盛走向衰落时期,又夹在牛党和李党之争中,虽有满腹才华,治国妙点,终不能施展。昭州当时的自然和社会环境都很恶劣,桂江两岸,疟疾流行,面对此情,李商隐不禁感慨万千,写下《昭州》和《异俗二首》诗篇,对后世研究昭州当时的地方历史和民情等有重大的参考价值,但客观地说,这里面恐怕也包含了他太多的愤慨,所以难免有着许多的夸张吧?从上面他的那首《瑶池》也可以看出所使用的写作手法。而“梅”,则是世称“梅公”的北宋政治家、诗人梅挚。他也曾在北宋景祐初年(1034年)被下放到了瘴气最重的昭州任知府。梅挚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与观察,发现所谓的“瘴气致死”并非传说中的那么可怕,倒是另一种“瘴气”对社会世风危害极大,于是写下了针砭时弊的《五瘴说》。此文借喻南方瘴气来抨击当时贪官污吏的丑恶行为,对官场中的腐败风气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梅挚在昭州做官,他热爱昭州的这片热土,所以又写下了五律《十爱诗》十首。总体来说,梅挚政治家的成分要远大过他的诗人成分的。在某些方面,政治家比诗人要靠谱些,最起码的,受当时情绪的感染恐怕不会那么大。——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了。

巨大的古榕给了我一种悠远的暗示。望向榕津街内,它没有都市那些俗不可耐的喧嚣,也没有某些所谓旅游胜地新修殿堂的狐假虎威的气势。没有金属。没有人工大理石和到处涂抹的耀眼的金黄。这些都没有。

广西平乐县古名昭州,境内山清水秀,名胜甚多。偶有空闲,便驱车出县城,十里农田,连空气里都带着清新的泥土味,一路牧歌,道路两旁的田野已是一片丰收景象,金黄的稻谷,满山遍野的果树,看上去如同油画般美丽。

榕津写意

无论如何,平乐是美的,而如今的夜昭州,夜平乐,为平乐的大美又增添了一笔浓墨重彩,这是绚丽迷人的,也是让人非常欢欣的,真可谓——灯火初上三江口,光彩璀璨夜未央。旖旎平乐美风景,夺目昭州醉华章。

榕津有古榕,和阳朔大榕树同有相仿的魅力,但在人们不断的描绘与传闻中,似乎阳朔的大榕树更多一层文化上的媚意。站在榕津老街头,三棵巨大古榕连成一体,枝蔓直刺苍穹,蔚为壮观,覆盖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如虬龙相缠的气根形成了三道奇特天然拱门,是中国绝无仅有的奇特景观,被誉为“华夏第一榕”。

离县城25公里左右有一座距今约1000多年的古村镇。这里古榕成群,塘泽星罗棋布,有“十榕八桂九井十三塘,一渡两河三上岸”之称,因此而得有“榕津”美名。

3.严格执行《条例》规定的选拔程序。《条例》规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经过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等基本程序,突出了民主推荐、考察和讨论决定三个关键程序,规定的程序具有现实针对性,缺一不可。在干部选拔中,要严格执行规定程序,做到“坚持程序一步不缺,履行程序一步不错,执行程序一步到位”。在履行程序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程序的监督和保障作用,真正履行程序的内容,防止内容和形式相分离的形式主义,杜绝走程序变成走形式现象。

该护坡工程模袋采用国内某公司生产的模袋;细骨料采用当地产砂;粗骨料采用当地产碎石,规格为5~20 mm,级配为5~10 mm的占30%,10~20 mm的占70%;选用P.O42.5水泥;外加剂选用某高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外加剂;掺和料采用当地某电厂Ⅱ级粉煤灰

宽度对视觉舒适度的影响随视差幅度而变化,当视差一定时,双眼融合时间随着宽度的减小而增加.也就是说,当宽度减小时,造成视觉压力增大,调节聚光系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解决视觉压力.当视差较大且对象宽度较小时,双眼融合困难可能增加视网膜图像融合的压力,导致融合失败,即复视.

我将视线收回来。我的目光又转向街头的一棵古榕。这是棵巨大的榕树,几乎掩住了一个篮球场,其主干估计需十多人方能合抱。深褐色的树干,还有着数不清的枝丫,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进了泥土。此刻榕树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览了出来,那么多的叶子,一簇堆在一簇的上面,明亮地在我的眼前闪耀,似乎每片树叶上都有一个小小的生命在颤动。

从宋代开始,就有福建、广东等地的客商到榕津古镇经商,他们信奉妈祖,在榕津古镇修建妈祖庙,妈祖文化渗透到了榕津的各个角落。在古镇众多的古文化建筑中,粤东会馆最为宏大,也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整个会馆有大小厅堂40余个,其中最壮观的是妈祖祠堂。这座明清建筑占地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00平方米,内设雨亭、画廊、天井、后正宫等,各建筑物错落有致,工艺精湛。走进堂内,只见重檐门楼,巍峨壮观,那栩栩如生的妈祖像,形象地再现了妈祖生前济世扶贫的慈爱仁心。传说妈祖(太婆)于宋建隆元年(910年)出生在福建浦田县湄州岛,有姐妹六人,她排行最小,取名默,自幼聪慧,8岁启蒙读书,16岁得神灵点化而获神奇的理念。她心地慈善,一生济贫,受历代君王封赐。榕津人把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二日定为纪念日。这天,家家户户做年糕,杀鸡宰鸭,招待亲朋好友,并将“妈祖”塑像从庙中请出,抬上街游拜,龙狮队、花篮队、花伞队和秧歌队等20多支队伍载歌载舞,一路相随,称为“太婆出游”。榕津还是中国四大剧种之一的桂剧发祥地,素有“桂剧之乡”之称,戏剧界一直有着“中国桂剧在桂林,桂林桂剧自平乐,平乐桂剧源榕津”的说法,如今这里还保存着一面“广西第一锣”,所以这天古戏台上也是日夜唱戏,好不热闹。

进街去吧。我对自己说。三纵两横的街道,把全镇民居划分六大块。主街内建有四座闸门,其他各小巷共有闸门五道。走进古镇,但见长街深巷,店铺林立,民居青砖黛瓦,飞檐画栋,至今尚存有宋、明、清和民国建筑遗风。这便是南方老街的风范吧,这是别致恬静的古街古巷:长长的,瘦瘦的,弯弯曲曲,整洁幽深;青石路面,风霜打过,阵雨洗过,光滑、闪亮。

在我们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真正高贵的不是华美的建筑,而是榕树。时间是一把忠实的剪刀,毫不留情地在剪一些静止的枝条。任何材料建成的宫殿都注定在劫难逃,不管它的主人曾经何等辉煌,不管昔日的香车宝马绝色美女何等光鲜亮丽。宫殿终将倒塌。美女已成白骨。而榕树不会。千年的榕树每年都为自己找到一大片一大片新的叶子。

老街不长,我又转回到古榕树下。我停下来,久久注视着树脚下几块闪着幽幽光泽,显然年代已经非常久远的青石板。没有导游解说,也没有名人题写的石碑,表明这是什么贵人来巡游时的小憩之处,或者某个绝代佳人曾在此补过妆。万幸!这几块平凡的青石板。它们极可能是历代农夫做完农活后休息的地方,或许,在某个年代,某一次庙会歌节,曾有几对普通的山里小伙和姑娘在这旁边对唱过好听的情歌……

这时候,我忽然看到村里有一个老人领着两个孩子来到榕树的脚下。老人表情庄严,三支香为一炷,点燃,插下,青烟起处,朦朦胧胧,孩子们也点香,眼里却宁静澄明,没有忧虑或不安。他们点香。在千年古榕前,任何一代人都会心存一丝敬畏。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祈祷,生命之水从不间断,而又在各自的流域里闪烁。我们已一次次地放弃了纯属个人心灵的祈祷,还是让那些善意的祈祷存在吧。任何外在的形式都无法长久,但普普通通的人们热爱生活、热爱未来的心态却是永恒的。

采用消音速流管件与螺旋消音管配套可降低排水水流噪声和改善排水水力工况的高层和多层民用建筑的小卫生间。并根据设计要求,结合材料的本身结构构造,可减少专用通气管,从而节省了相应的人材机。

榕津,这些都是你想要告诉我的吗?你古朴灵秀的老街,你浓郁肃穆的古榕,以及在静立中所传递给我的永久的宽厚的沉默……

利用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考察湿热处理对大米淀粉颗粒半结晶层状结构的影响。两种大米淀粉湿热处理前后的小角 X射线散射曲线和特征参数分别如图1a和表3所示。由图可见,YF和YJ分别在q=0.06542 Å-1和q=0.06807 Å-1处有明显的散射峰,根据布拉格公式[9]:dBragg=2π/q,可以计算淀粉颗粒半结晶层厚度(dBragg),也叫Bragg层间距。由表3可知,经湿热处理后,YF和YJ的半结晶层状厚度dBragg均增加,且YJ增加的程度更为显著。

 
 
李忠
《南方文学》 2018年第03期
《南方文学》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