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山联蝶变

更新时间:2009-03-28
 

曾经是飞沙走石、尘土飞扬的采矿场,如今成鸟语花香、风景怡人的“中国美丽乡村”;曾经是无锡市出了名的“落后村”,如今成“江苏省康居村”“无锡幸福村”。2006年以来,山联村不断调结构促转型,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闯出一条山联特色的发展之路,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乡村”“中国特色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无锡市腾飞奖”等荣誉称号。

环境治理让生态好起来

2006年前的山联村产业以采矿为主,村边采石场成天炮声隆隆、尘土飞扬。因过度开采,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留下的是满目疮痍。近些年山联村对环境开展了全方位的清理整治,并结合区域特点打造绿色景观节点,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重塑了田园风光和山水美景。2017年山联有9个自然村被评为“省三星级康居乡村”。同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巩固综合治理成果,明确专职人员管理各自然村的环境卫生,有效提升了全村人居环境。

特色发展让产业旺起来

充分依据自身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实力不断提升。一是实施农业规模经营。集中规划、统一经营全村5000余亩耕地和1000余亩水面,打造出了农业产业四大板块,集中连片的3600亩土地用于发展红豆杉种植,整理近500多亩土地用于油菜、菊花茶的种植,开发500余亩土地进行特色养殖,零散分布的500多亩土地因地制宜用于水果蔬菜、花卉苗木的种植,形成了规模效应、集聚效应。二是打造农业特色品牌。近年来,山联村先后注册了“山前牌”“山联牌”等四个商标,包含小龙虾、大闸蟹、草鸡蛋、菊花茶等12大类产品,山联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三是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以2000多亩生态农业园、香山顶寺、山前嘉园、省内首家乡村动物园等载体为依托,围绕“农家休闲、客栈度假、生态体验、人文感悟、会务经济”五大项目,开展以“春赏花、夏耕耘、秋摘果、冬庆年”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生态休闲游,形成了山联特色乡村旅游模式。目前已形成农业观光区、农业养殖区、生态人居区、休闲运动区、服务配套区五大区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模式创新让村民富起来

山联村大胆尝试以农富农的生态模式,多措并举促进富民增收。一是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村集体组织成立山联富民合作社,注册成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运作平台吸收村民的资金、物资、房产、土地等要素入股,搭建市场化运作平台,开展规模化、多元化经营,村民分红收入逐年提高。积极探索“合作社+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支持农业种植大户、农家乐、采摘基地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实现合作共赢。二是盘活集体存量资产。对陈旧的村闲置房进行改造,建成创意酒店、休闲茶坊等旅游配套用房,用来接待游客以增加收入。三是引导农民创业就业。大力发展皇菊产业,鼓励村民种植、生产山联皇菊,提升菊花系列衍生产品的购物体验,初步形成了菊花饮料、菊花糕点、菊花白酒等综合产业链。鼓励村民将闲置房屋改造成民宿,开设餐饮服务、经营销售农产品。2017年村集体总收入126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3.2万元。

文化传播让乡风美起来

一是建载体。投入800多万元新建集“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互助服务、党建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构建了“一站式”服务平合。深入推进“百村康乐工程”和“农家书屋”建设,老年文体活动室、多媒体室、农村综合科普馆、戏曲文化室等一应俱全,有效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二是树新风。以道德讲堂、百姓书场、多媒体播放室为载体,弘扬“孝义崇善”传统文化精髓,强化对农村居民政策法规、村规民约的宣传,引导村民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文明新风。三是促和谐。开展“和谐社区”“文明户”“五好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营造“和谐睦邻文化”,提炼社区人文精神,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开展村综治站星级达标创建活动,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进一步提升“多位一体”综治站的工作实效,维护农村社会安定和谐。

基于制造业的特点,笔者建议制造业的产融结合方式可考虑参股金融机构,以参股、控股形式投资金融领域以获取高额回报。因为制造业的生产与升级必须依赖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周期长、投入高,需要强大且稳定的资金支持。制造业企业参股金融机构就能利用其在金融机构中的地位,向金融领域进行投资,或者作为投资者以及金融机构股东的获得经济回报。

1982年宪法是我国现行宪法,比以往几部宪法的结构更加合理,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提到“国家机构”之前,体现了对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视。但再好的宪法也不可能永远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1982年宪法颁布之后的20多年间,为了应对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变化,巩固改革开放成果,我国又于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进行了四次修宪。这个阶段的修宪才是真正意义上宪法适应性的体现。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山联村将以规划为引领,顺应城乡发展一体化发展趋势,突出地域特色,注重历史传承,体现乡村风貌,打造更具特色、更有魅力、更有影响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培育农业产业精品项目,适应市场需求持续开发特色产品,增加农业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强化生态绿地和景观节点建设,加快旅游观光线路改造提升,增设农业采摘园、农产品加工园、农家客栈等内容,在山联大道旁种植特色农作物、对游船航道两侧进行创意设计,做到陆路、水路各有千秋;将民俗、历史、传统等要素融入到乡村休闲旅游中,打造一批具有文化气息的精品农家民宿。□

 
姜瑾华
《江苏农村经济》 2018年第04期
《江苏农村经济》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