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途径探索

更新时间:2009-03-28
  

滨海县以鼎泰鹅业为龙头推动养鹅业的快速发展,全县年累计出售成鹅近千万只,有效地促进了禽业产业化发展。图为鼎泰鹅业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精心管护刚孵出的苗鹅。 陈其龙/摄

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传统的畜禽产品供给已不能满足需要。畜牧业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途径,推进结构调整,提高畜牧业供给对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因势利导,不断调优结构。调整区域结构,生猪养殖应逐步向玉米主产地、纳污能力强的大东北地区转移,西南地区也是生猪发展的潜力增长区,应实施生猪北上和西进战备转移。蛋价南高北低明显,应实施蛋鸡南下战略,向中南部地区转移。牛羊养殖应逐步向秸秆资源丰富的农区、半农半牧区转移,减轻草原压力,缩短产销距离。调整产品结构,猪、禽肉产品长时间处于饱和状态,应适当调减;加快发展农区、半农区牛羊生产;扩大奶牛养殖,提高乳品单产和质量;加快发展优质猪肉、优质禽、优质蛋的生产,满足人们对中高档畜产品的需求。此外,可根据市场行情,适当增加牛羊肉、乳制品等产品进口量,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

强化监管,保障质量安全。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定期开展对畜牧业投入品安全风险性评估,及时调整和修订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安全使用规范,增强操作性和执行力。加强宣传教育,普及质量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养殖者质量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投入品安全使用规定,把住养殖环节第一关。加快推进畜产品从生产、运输、加工、经营等环节的可追溯体系建设,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落地生根。加强对畜牧业投入品和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环节的监管,重点查处使用违禁物品、超范围、超量使用兽药等行为,严格实施生猪定点屠宰制度,加快推进牛羊禽集中屠宰、检疫制度,杜绝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创新科技,提升养殖水平。新时代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着眼于未来发展需要,加强源头创新和关键技术研究,全面提升畜牧业科技进步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撑能力。建立现代畜禽种业体系,按照高效、优质的要求开展品种创新培育、高效繁殖技术的研究应用,加快畜禽新品种、新品系的推广应用和更新换代,畜禽品种逐步实现由引进为主向自主培育为主的转变。着力推进规范化、标准化、清洁化生产,按照生态养殖要求,研究开发新型饲料配方。推进养殖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提高畜牧业生产管理水平,加快推进“互联网+”养殖的开发应用,提高饲料饲养、质量追溯、预警预报等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生产管理由粗放向精准的转变。

总而言之,当前在面向现代柔性工业机器人的高精度控制方法中,基于运动学模型的评估和补偿方式是较为简单且技术成熟的一种,但是其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如模型的不定性、机器人在工作环境中不能够对某些防伪进行有效的补偿。而实现对外部测量设备的精度提高方式则能够有效的发挥工业机器人当前的设计制造特性,按照机器人的制造的设计原理对其定位误差的分布规律等进行摸索排查。因而说在实现工业机器人的高精度控制方法要求能够综合展开上述三种方式的协调统一,避免出现某一技术方式短板所带来的精度不精准的问题。

重视疫控,保障健康发展。抓好顶层设计,科学开展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策略的评估,分区域、分病种确定动物疫病防控方案,制订切实可行的动物疫病消灭、净化、区域性净化、免疫防控的计划,对近期内难以消灭和净化的疫病,全面实施免疫防控。落实防疫责任,防疫的责任主体应逐步由防疫员向养殖者转移。加强规模养殖场兽医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指导,积极培育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规模养殖者主动购买服务,解决防疫责任主体错位的问题。全面抓好重大疫病的防治,落实各项综合防疫措施,加强免疫效果的监测和评估,确保免疫密度。完善应急机制和预案,积极应对动物疫病的突发事件。深入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农业部制定动物疫病净化指导意见,省、市、县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净化方案,推进动物疫病从有效控制到逐步净化和消灭的转变。积极指导符合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创建无疫区(小区),由点到面、逐步扩大。同时强化人畜共患病的防治。

项目式教学课程内容的安排要以项目为中心,突出对学生综合技能、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要依据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目标来进行,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基础理论知识、职业技能的要求,精心选取项目式课程教学内容,确定课程的能力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认知性学习目标)和素质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1]。

强调循环,发展生态畜牧业。认真落实禁养区政策,《畜牧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对禁养区作出了原则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法律、法规,按照保障供给和致富农民的需要,科学合理划定禁养区域和范围,禁止在禁养区养殖畜禽。推进种养对接循环利用,养殖粪肥以综合利用为主导,以地定养,就地消纳利用。按照农业部《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确定区域养殖数量,做好畜地平衡,探索猪-沼-菜、猪-肥-粮等农牧循环模式,做到养生态畜、产有机肥、种有机粮、结有机果。因地制宜,科学选择利用方式,按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畜禽养殖单位应创新和探索综合利用技术,选用适宜的工艺,建设相应的雨污分流、畜禽粪污的贮存、有机肥加工、沼渣沼液输送等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并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杜绝粪污外排、直排。实施扶持补助和惩处措施并重,继续支持养殖企业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扩大有机肥使用补助范围。加强养殖污染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在禁养区建设畜禽养殖场,未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或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粪肥超出土地消纳能力造成环境污染、粪污直排等行为进行查处。

延伸链条,助力产业升级。目前我国畜牧业产业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企业产加销一体化型,向上下游拓展,拉长产业链,减少各环节的市场风险;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型,即公司+基地+农户,以温氏集团为例,公司建设育种场、繁殖场、饲料厂,农户负责养殖,公司负责技术服务,组织产品销售;三是主导产业带动型,即一地一品,如蛋鸡产业带、肉牛产业带,具有很大的辐射效应,带动种业、饲料、服务、产品加工、经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完善的主导产业链;四是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主要为合作社+社员、协会组织+会员或中介组织+企业+农户等,由产业链中的成员自发组织的经济联合体,分工协作,解决生产过程中问题。在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中,应坚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有效的运行约束机制。一是创新思维,以市场需要和产销矛盾为导向,及时应对市场变化,减少供给侧的不平衡;二是积极引导大资本、大集团投资畜牧业,建设龙头企业,开发优质、特色、高附价值畜产品,发挥好产业化中的龙头作用;三是增强畜产品加工创新能力,开展产品开发、加工、储运保鲜等方面技术研究应用,实现畜产品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四是建立和完善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产业链内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五是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业营销体系;六是大力支持合作社等组织与农牧户形成产、供、销利益联结机制。□

 
钱海宁,严建刚,华绪川
《江苏农村经济》 2018年第04期
《江苏农村经济》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