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当下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新趋势及问题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当下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成果

21世纪以来,艺术设计在中国有了全新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产生这样趋势的原因有五个:第一是社会的稳定、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和国际地位的攀升为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和一定程度的话语权保障;第二是国家制订了建立创新型国家和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且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家的支柱性产业;第三是国家不断加大对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重新发掘其价值和潜力,使之成为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创新的源头活水;第四是来自于国内优秀设计师、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去尝试探索设计的本质、原则方法、标准、民族性、地方性和可持续性 (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性)等,并且致力于摆脱国内设计对西方设计作品简单的效仿和抄袭;第五是伴随着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觉得到进一步加强,一般的民众想要通过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家具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装潢等)来寻求自身定义或彰显个性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的现代设计出现了许多新的面貌和特征,尤其是近年来中国艺术设计领域的新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扎根于传统文化、强调和推动多文化的共融共生,服务于现代国民的需求,与新的经济形态协同发展,积极加入国际设计组织并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类活动,传统手工艺产业展现新的生命力等方面。

(一)扎根于传统文化、强调多种文化共融共生的中国现代艺术设计

近年来,国内许多的设计师尝试突破西方固有的设计模式,将中国传统的设计观念和装饰风格与西方的现代设计做实验性的结合。尽管设计师的作品良莠不齐,但不难看出,很多优秀的设计师在探索中国现代设计功能与形式统一的过程当中,始终贯穿鲜明的民族立场,注重表现传统文化的灵活性、可适应性和延续性。越来越多的国内设计师能够理性地对待西方的设计准则和观念,能够用更为平等的和相对中立的态度来看待本国传统与西方现代文化,既不是偏激的西方至上主义,也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除了延续和更新优秀的传统文化外,和而不同、共融共通以及多种文化共生逐渐成为国内设计师和学者所追求的新目标和新精神。正是这种新的精神推动中国现代设计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2016中国杭州G20峰会的会标和2017年发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都能够充分体现出这一新的设计趋势——扎根传统、共融共生。G20的会标的主体是由20根形似光纤的青色线勾画出一座典型的中式古桥。具有东方特色的玄纹线、桥与倒影所形成的阴阳虚实的水天一色与含有诚信、守诺的隶书体印章相融合,形成了素雅、单纯的中式审美意象。同时,这20根光纤代表着20个与会的成员国,寓意着信息化时代跨文化跨地域的交流和互联;此时的光纤桥象征着开放、包容、理解和沟通,是一座连接东与西、建立多双边对话合作机制的精神之桥 《设计师解读G20杭州峰会会标:希望优雅而诗意地展示中国》,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16-08/24/c_1119448754.htm,2016-8-24。。另一例子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 “冬梦,”一般说来,奥运会会徽需要完成两个基本任务:1.凸显东道国或城市的特殊文化背景;2.展现出奥利匹克的运动精神。以汉字 “冬”为主体的冬奥会会徽出色地完成了这两个任务。书法 “冬”字的笔画被充满律动的线与面重构,滑冰运动员、滑雪运动员、滑道、山川和丝带等冰雪元素被简化成抽象的图形与“冬”的字形融为一体,渐变的奥运五色被杂糅在字的骨架里。整个作品构图严谨、主次分明,运用现代设计语言,不但强调了地方的文化特质,又提炼出全球冬奥会的精神内涵——力量、动感与合作。通过这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新时代的设计新趋势就是设计师在这个多元的、和而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同时,筛选并延续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用现代的设计语言重构本民族的特色,并使之与其他文化相融。

研究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可以影响土壤理化性质,深松耕和免耕方式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的黏粒含量,这与李友军等[16]研究结果一致。秸秆还田耕作方式减少了对土壤的扰动,有利于土壤形成良好的结构,提高土壤的孔隙连通度,较传统耕作具有更好的储水和抗侵蚀能力[17]。

(二)现代艺术设计服务于现代的国民需求

正如在上一个部分所提到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设计作品是借用西方的设计观念来构思、创作和生产的。其鲜明的商业化诉求取代了对产品的反复研磨和对整个国民性的解读,即没有进行什么样的设计或者产品更符合中国人的生活需求和审美、符合中国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实践。即便是现在,粗制滥造、照猫画虎、不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作品或者产品仍充斥市场,但也不乏新的趋势和亮点出现。一些高质量符合当前时代语境和国民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相继出现。以故宫文化创意产品为例,截至2016年底,故宫博物院共计推出9170种创意产品,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但创造了每年超过10亿的销售额,而且掀起了一阵阵全民故宫热。故宫的创意设计成为了“酷”和 “有趣”的代名词,获得了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而其成功的根本原因正如故宫博物院的院长单霁翔所言,故宫文化的创意产品从构思到生产,都是以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的。单馆长指出:“以往故宫文化产品注重历史性、知识性、艺术性,但是由于缺少趣味性、实用性、互动性而缺乏吸引力,与大量社会民众消费群体,特别是年轻人的购买诉求存在较大距离。同时,今日一般性的旅游纪念品已经很难满足博物馆观众不断增长的期望。因此,必须在注重产品文化属性的同时,强调创意性及功能性,通过观众期待与文化创意产业升级的互动,使人们真实感受和正确理解故宫博物院所传递的文化信息。” 李贞:《故宫文创为啥火:公众需求为导向文化创意是核心》,《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4月30日。从这些有趣、实用且富有文化气息的设计产品中不难看出,故宫的文创简化、日常化甚至是萌化 “萌”这个词发源于日本的二次元文化,通常用来形容人物或事物可爱、纯真、讨人喜欢。在本文中,萌化指的是将漫画、动画或卡通素材与文物或特定宫廷文化相结合,而使其变得可爱、逗趣。了文物本身复杂的历史信息和背景,使他们的产品直接与今天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时代历史语境以及流行文化产生关联,直接与他们的用户沟通和对话,最终使这些文物以及其衍生品 “活在”当下、为现代人所 “用”,而不是永久地封存在玻璃展柜中。如,为配合2017年 《千里江山》的年度大展,故宫博物院推出了因这幅传世名画而产生的灵感所设计的蓝、绿、金三色相间、简约抽象的现代珠宝首饰、茶具、桌垫、书签、青绿山水明信片和真丝团扇。再如,近日故宫淘宝店所主打的2018年新春日历,以宁寿宫庆寿堂潘祖荫的题联 “天上彩云移宝扇,春来瑞气满瑶池”为主题,日历内部每个月介绍一只故宫珍藏《兽谱》中的神兽,日历整体呈现粉色系梦幻风格,手绘的神兽灵动可爱,粉嫩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情趣。

(4)形容+名词:low-frequency低频率;main-wheel主轮;double-chamber双燃烧室。

轮滑运动中,学生往往忽略防护装备的重要性,经过对于轮滑爱好者的调查中能够发现,约有75 %的轮滑运动者未曾进行防护用具的使用,26 %的轮滑运动者佩戴头盔保护头部不会受到伤害;13 %的轮滑运动者佩戴护肘保护肘部,同时,调查发现佩戴防护用具的大部分是老年轮滑运动者,在青年轮滑运动者中无人佩戴防护用具,因此导致大部分因轮滑运动受伤的运动者都是青年人,以上调查现象能够表明,不使用防护用具能够加大受伤的几率。

从2008年起,通过成功举办一系列高质量、世界级的文化、经济、体育类盛事,使中国以及中国设计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的中国现代设计逐渐受到国内外设计和学术界的认可,这为中国设计打开了一扇融入世界现代设计的潮流,甚至是引领未来潮流的大门。尽管如此,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仍存在很多弊端主要体现在设计教育、设计史和设计理论等方面。众所周知,很多优秀的设计作品并不仅仅依靠设计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诞生,而是一整个设计系统的产物。设计教育、设计史和设计理论则是这个设计系统的中流砥柱。目前,我国的设计教育、设计史的梳理和设计理论建构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梳理,方可找到问题的症结,择善而从,为中国现代设计的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现代艺术设计与新的经济形态协同发展

随着传统经济结构的改革和新型经济模式——共享经济在中国的持续推进,与共享经济模式相配套的政策、机制、科技、设计观念和设计产品逐步地完善和升级。近年来,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日渐成熟,逐步与传统行业相融合, “互联网+”的新形态应运而生,并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共享经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和产生的,这种新的经济模式渗透到很多传统行业,从住宿、交通运输到食品、时尚、电子产品等,并且带来了新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企业运营模式 汤天波,吴晓隽:《共享经济:“互联网+”下的颠覆性经济模式》,《科学发展》2015年第85期。。英国 《金融时报》发表的一篇名为《共享经济时代的赢家和输家》的报道指出,“我们正进入一个新时代:消费者更重视使用而非拥有,更重视体验而非资产。” [英]布鲁克·马斯特斯:《共享经济时代的赢家和输家》,何黎译,《金融时报》2018年1月8日。 《金融时报》精准地定义了这个新时代的特性与趋势——共享而非占有,这种新趋势不仅促进更多的传统行业转型,还将会彻底改变消费者旧有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2017年,中国进入了共享经济发展升级的关键时期,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原部长、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提出中国共享经济已经从实物共享的共享经济1.0时代,进入更深层次的生态产业链共享的共享经济2.0时代 赵鹏:《共享经济正进入2.0时代》,《北京日报》2017年11月18日。。如今共享经济已经在我国覆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共享单车、汽车、充电宝、雨伞、健身仓再到网购二手交易、民宿等,共享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共享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催生出新的设计理念与设计产品,这些产品反过来助推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在中国飞速发展。摩拜共享单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17年9月8日,摩拜单车凭借推动绿色出行、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和减少碳排放 (自2016年2月推出以来,总共减少了6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入选 《财富》杂志所选出 “2017年50家改变世界的公司。” 《2017年50家改变世界的公司》, 《财富》http://www.fortunechina.com/rankings/c/2017-09/08/content_291275.htm,2017-9-8。在共享经济运营过程所诞生的智能共享单车——摩拜单车以独特的设计和构想,引导着一种新的绿色出行模式。在设计方面,摩拜单车采用的是无桩单车短途共享模式、智能锁、无链条、转动车铃、碟刹系统,外形简洁充满科技感,并且大量的投放有效地弥补了城市公共交通的盲区、有效地缓解了城市拥堵 《改变世界 近在咫尺:摩拜单车》,《财富》http://home.163.com/special/2017bjdesign/,2017-9-8。。在观念方面,共享单车引领了一种健康、快捷、低碳的生活方式,鼓励人们节能环保、低碳出行。不难看出,摩拜单车的设计结合了时下最新的材料、技术和理念,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出行的习惯,推进了创意城市、智慧城市和绿色城市的建设,最终推动了共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积极加入国际设计组织和举办国际设计类活动

艺术设计学科自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艺术学学科门类下的二级学科,除了具有其他艺术学科的共性以外,更重要的是还具有本学科独立的特征。艺术设计的分类是什么?本质是什么?目的是什么?研究方法是什么?艺术设计与纯艺术之间的关系、与商业之间的关系,以及艺术设计学这门学科的具体指导思想、教学方法和体系是什么?与西方的设计教育体系的异同是什么?都是一些急需解决的基本问题。尤其是以写实绘画为训练手段的欧式设计教育体系早已在西方世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解决社会问题、新的媒介与新的视觉交流形式、创意的过程和方法等是今天西方设计教育所关注的议题。其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的、创造性的思维。以英国为例,预科 (正式进入大学前的基础课程)班的学生已经开始广泛接触艺术设计的各个门类以及最新的媒介和材料,从传统的油画、丙烯画、染织到平面设计、3D设计再到新媒体的实践与创作。经过广泛的学习和接触之后,学生对自己感兴趣领域的相关技法、理论、概念、历史进行系统学习,为接下来的大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而我国大部分的艺术设计类学生从高一开始直到大一都在接受基础绘画的训练,在对自己所学专业茫然无知的情况下,开始了设计方面的 “创作”。暂且不去深究到底哪套教育系统更合理,单单只比较这两种学习模式,前者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动向会更加敏感,与之更“亲近”,在创作过程中更容易激荡出创新的火花。正如柳冠中教授所言:“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才是一种教育手段”。 柳冠中:《设计的目的:提升生命品质》,《设计》2015年第1期。因此,区分出我国设计教育与西方设计教育之间的异同,扬长补短,制定一个符合全球化时代背景以及社会需求的设计教育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为这个多元的新时代培养和输送更多的设计人才。

故宫博物院这种以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以人为中心的文化创意理念无疑将会在未来继续引领这一设计风潮,同时为其他设计领域中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转型、再利用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设计模式。如果说国际设计周是对外展示我们的创新能力与文化自信的话,那么这种服务于现代国民需求的艺术设计则是回应本土社会的需求、丰富国人的文化体验以及强化内在创新潜力的设计。

中国传统手工艺史是中国艺术设计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着辉煌灿烂过去的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天和未来如何转型、升级、创新转化,一直是政府、企业和设计界所关注的焦点。此外,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交辉、呼应,加强并促进了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如何把传统手工艺的技艺以及它们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与新时代的语境相结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尽管如此,2017年以来传统手工艺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如,有论者所言,“如果说摸清家底,普及 ‘非遗’保护的全民意识,是‘非遗’及传统工艺保护的 ‘1.0时代’;确立 ‘非遗’四级保护名录,确立非遗传承人,并建立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和生态保护区,可称之为 ‘非遗’产保护的 ‘2.0时代’,那么着眼于未来人才培养,聚焦 ‘非遗’传承人群的能力建设,保证 ‘非遗’传承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引导鼓励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产业项目,将成为 ‘非遗’传承创新的‘3.0时代’” 薛帅:《浙江传统工艺传承发展迈入 “3.0时代”》,《中国文化报》2017年5月22日。。全国各地传统手工艺非遗保护项目以及相关产业正在积极迈入3.0时代。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2017年3月,政府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振兴制订了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并为其建立了各式各样的展示和交流平台,如2017年7月8日至16日在上海举办“2017全国手工艺产业博览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第二,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一种与当下网络用户相适应的信息传播方式来宣传和推动传统手工艺,例如手工匠人可以通过在线直播、网络课程、推出DIY商品、众筹、网上拍卖等方式使互联网受众进一步了解和喜爱传统工艺品以及其背后的技艺和历史;第三,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传统工艺品经过一番改良和再设计,重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观复博物馆推出的精良的珐琅彩茶具、北京故宫文创产品中的螺钿漆器和真丝团扇等。

(五)传统手工艺产业呈现新面貌

无论是加入国际艺术设计组织,还是举办或承办国际性的设计活动,除了增强国际的交流、建立城市间的文化产业合作平台外,另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增强中国在国际设计领域的话语权、引导力和影响力,逐渐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再到中国引领的蜕变。以2017年北京国际设计周为例,此次设计周旨在推动设计作为一种高效的手段和方法促进不同产业间的融合以及优化现代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具体表现在探讨设计在经济转型、城市发展、文化传承中所扮演的关键性的角色。显然,北京国际设计周采用了一个更宽广的全球视野,即设计如何解决人类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引领一次艺术设计领域的盛会。

二、当下艺术设计学科的主要问题

再论知识产权的性质——一种权利结构的视角 .................邓志红 余 翔 02.03

(一)在艺术教育方面,学科定义有待于加强,教育理念与指导思想应更加清晰

国内的艺术设计类院校和综合类大学积极加入国际艺术设计组织,参与国际设计事务以及举办国际艺术设计类活动。例如国际艺术、设计与媒体院校联盟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Art,Deign and Media)于1990年由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丹麦设计大学等共同成立的唯一的设计艺术和设计教育全球联盟。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经有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等16所大学加入该组织并承办活动。通过这个平台与世界各地的艺术设计高等教育机构合作与交流。例如,截至2017年11月,已经先后有四座中国的城市 (深圳2008、上海2010、北京2012、武汉2017)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 “设计之都”(City of Design)的称号。此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A类设计活动和设计周频繁在国内各大城市举行,并逐渐成了全球艺术设计、教育、产业及学术的交流平台,例如2017年度的中国设计红星奖、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时装周、第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海国际设计周、广州设计周、深圳国际设计周和厦门国际设计周等。尤其是北京国际设计周,从2009年起,北京设计周已经走过八个年头,每届设计周都会邀请不同的国际城市作为主宾城市:伦敦 (2011)、米兰 (2012)、阿姆斯特丹 (2013)、巴 塞 罗 那 (2014)、迪 拜(2015)、首尔 (2016)、柏林 (2017)。此外,设计周还吸引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师、学者、设计院校、设计机构和企业来华展示最新的设计成果并寻求合作的机会。北京国际设计周已经成为国际A类设计活动以及亚洲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周。 《关于设计周》,设计:http://www.bjdw.org/bjdws/bjdwsAboutBJDW.html。2017年的北京设计周更是不负众望,创造了41个分会场、1个网络分会场、800多万人现场参观、5000多万人线上互动等的新纪录。 周阳明:《北京国际设计周推动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建起城市创新平台》,《经济日报》2017年11月6日。

(二)对中国设计史的梳理和设计理论研究仍显不足

中国设计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中国设计史与传统工艺美术史的关系是什么?中国设计史在亚洲以及国际设计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如上问题还没有被清晰地阐述和回答。同中国艺术史所面临的问题类似,在西方的世界设计史以及相关的学术活动中,中国设计史的影响力非常小,也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因此,在各种艺术设计概念梳理清楚的前提下,理应探讨并理清古代、近现代以及现代中国设计史的源流、历史发展以及现状,并与亚洲其他国家的设计史进行系统的连接和比较,重点探讨中国设计史在世界设计史中的地位、作用和未来的角色。尽管中国现代设计,无论是从理念、形式、技术等方面来看,都还处在努力寻求自身定义和逻辑的初级发展阶段;但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不但影响了很多亚洲国家的手工艺文化,甚至漂洋过海通过手工艺品的出口影响到了欧洲手工艺品的审美和设计。从早在16世纪初期,葡萄牙商人把高岭土的样本带回欧洲,到17世纪中国风情席卷整个欧洲,就是最好的佐证。这股具有穿透力的陶瓷风、丝绸风、漆器风影响了当时欧洲的各个艺术和设计门类,表现在绘画、服装、壁纸、建筑等方面尤为突出,一些特殊的工艺例如漆工艺对欧洲家具设计的影响甚至延续至今 李冰,陈秋荣:《17-18世纪欧洲漆器与瓷器互相影响的研究》,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2015年。。这使得我们更认定了欧洲工艺美术与中国文化之间深厚的渊源关系。而这种渊源关系不仅可以追溯到十七、十八世纪的中国风,即便在一些现代的西方设计、绘画作品中,依然能够看到它们的影子。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术曾经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文化基因,随着国际贸易的繁荣,流通于世界各种文明之间,影响、渗透并催化出新的文化杂交。因此,中国设计史在世界设计史上的地位是不应该被轻视的,一种从多角度 (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经济等)来梳理和阐述中国设计史的研究方法是中国设计史撰写工作中所急需的。

此外,在我国设计理论体系中,有关设计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涵的理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除了基本的实用和审美价值以外,设计还具有强大的社会和文化价值。通过优秀的设计方案、理念和实践,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变得更加和谐一致,城市空间会变得更宜人,社会变得更加有秩序、自由和平等,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也能够被进一步的提升。其实,我国在这方面的尝试日渐增多,比如之前提到的北京国际设计周和中国设计红星奖,许多的获奖作品都与改善民生、服务一般民众、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绿色出行相关。以红星奖为例,24%的原创作品将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应用于人们日常用品的设计,如无人驾驶车、机器人行李箱、智能老人拐杖、老人马桶升降辅助器等 《2017中国设计红星奖原创作品征集创历届新高》,http://www.redstaraward.org/content/details32_5421.html,2017-7-14。,让设计更贴近和服务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正如柳冠中教授所强调的,设计不仅仅只是商业、商品、经济和销售所需,而是在 “创造人类健康、合理的生存方式。” 柳冠中:《设计的目的:提升生命品质》,《设计》2015年第1期。不难看出,越来越多前沿的设计技术和设计理念已经开始在中国崭露头角,开始介入中国人的生活与消费中,并发挥着巨大的社会的影响力,但是与之相匹配的、系统性的设计理论还没有完全形成。当谈到日本设计理论的时候,日本现代设计教父田中一兴认为:“……由于日本文化太偏重感性而不够理论化,所以很难发展出系统性的思想和主义……日本本土产生的思想和主义由于未形成体系,所以明明有很好的艺术却不能推向全世界,反倒是后发的欧美艺术被率先纳入历史。如果我们早些创造出理论的话,就不会被说成是模仿别人了。”显然,我们也正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而我们所需要的就是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追本溯源——挖掘和梳理早期的本土设计思想,积极平衡现代设计的各种作用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强化和拓展设计的社会和文化功能,最终产生更合乎时宜的设计理论和更有力度的原创设计。

 
孔令旗
《民族艺术研究》 2018年第02期
《民族艺术研究》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