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共享农业”让农民农忙不“忙”

更新时间:2009-03-28

种了45年地的湖南省益阳市农民孙学元怎么也没想到,年龄大了,体力衰减了,自己种的田却越来越多了。“30多岁时,我家种十几亩田,一年到头累得不轻;现在65岁了,我种300亩田,轻松得很。”

观察组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首先需要选择仰卧位治疗体位,并给予患者全身麻醉。以经椎弓根中心点进行切口,然后将穿刺针传入椎弓根并将针内芯取出,通过导丝控制将征管取出,并对手术治疗区域进行观察。为了防止椎弓根导丝出现多余情况,术者需要在攻丝结束后移除所有攻丝与扩张器,然后通过导丝与X线透视辅助与椎弓根拧入万向螺钉。在螺钉安装操作时,术者必须对患者需求利用置棒器确定螺钉位置,然后将手柄紧锁[1]。两组患者治疗后需要进行为期10个月的随访活动,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和螺钉松动进行观察记录。

春耕时节记者走访洞庭湖平原,看到“共享农业”悄然兴起,农业技术、农业机械、生产劳动力正越来越多被“共享”,维持了上千年的传统农业模式正悄然变化,农忙时节农民不“忙”。

通常,在有钱人的大脑中会先有预想的结果,然后再从结果去逆向思考“目前应该要做的事”;但是普通人的脑中大多是顺向思考,从现在思考到未来,尽可能向前进。所以他们不会知道结果是什么,只是一味紧张地迎接即将到来的结果。

农技共享半夜查看种子成历史

孙学元住在赫山区兰溪镇槐花堤村,每年到南方水稻浸种催芽的时候,最为伤身伤神。按传统方法,水稻浸种后,在室内用稻草、棉被盖起来,保温催芽。其间每晚都要起来一两次查看温度,一旦没有及时散热,就可能造成种子被高温灼伤、缺氧,影响发芽。他感叹:“反正这个时候没得好觉睡。”

来到野象谷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工作人员一起打扫大象的“宿舍”。之后就可以和大象亲密接触了,听说可以给它们洗澡,还可以给它们喂食。我兴奋极了,可是转念一想,如果大象生气了,会不会用鼻子把我卷起来呢?我的期待中又夹杂了一丝担忧。正当我犹豫的时候,一位工作人员牵着一头母象走了过来,而另外一位工作人员则拿起一根橡胶管子开始给大象洗澡。工作人员一边冲,一边告诉我们,不能冲到大象的眼睛,并且如果要冲洗身体另一侧的话,要从它的身前走,不能从身后走。我们记住了工作人员的话,开始给大象冲啊冲,刷啊刷,顺利完成了任务!

  

技术人员操作无人机为梨花进行液体授粉

“这些大家伙一天能耕40亩左右,速度很快,再也不担心耽误农时。”站在田埂上,匡勇立神情轻松,“100到120元钱一亩,价格也实惠。”

农机共享更快捷更实惠

马上要耕地了,家住常德鼎城谢家铺镇的种粮大户匡勇立登录微信,在微信群里打了几行字,等着他的“帮手”过来。

附近30多名种粮大户与老匡有着一样的烦恼。2013年,鼎城区农机局一方面扶持农机合作社壮大队伍,一方面建了一个微信群,把农机专家、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社经营者拉进群里。

匡勇立5年前种了200亩田,那时候农机不好找,一到春耕农忙时节,就要到处求人。实在来不及,怕误了农时,只能雇人用小型农耕机耕地,费用高不说,还容易错过最佳耕地时间。

第二天,他来到谢家铺镇匡家桥村的300多亩连片稻田,三台旋耕机正在开足马力翻耕。老匡说,在城里,手机一刷,能约共享汽车;在田里,手机一刷,约共享农机也很方便。

不过今年孙学元倒是睡得格外安心,当起了“甩手掌柜”。他神秘地笑了笑:“因为有人帮我们干这个活了,干得比我们好。”

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后,对护理非常满意的患者有12例,基本满意的患者有29例,不满意的患者有9例,总体的护理满意度为82%,实验组在护理中运用需要层析论后,对护理非常满意的患者有30例,基本满意的患者有18例,不满意的患者有2例,总体护理满意度为96%,组间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 1,P=0.025 2)。

如今,一旦农忙时节,成员们就会在群里发布供求信息,可以实现即时预约,及时到位。在“农机共享”模式下,过去闲置的农机被充分利用,找不到农机也成为历史。

按他的指引,记者来到不远处的赫山区惠民专业合作社。100多平方米的育秧工厂里,浸种池、消毒池、吊车、秧盘传送带等设施一应俱全。负责人刘创业边指挥工人搬运秧苗边说:“我们的育秧厂实现智能化控制,恒温恒湿,催芽效果好,种子发芽率高。”据孙学元介绍,周围90%的农户都选择到这里催芽育秧,费用实惠,不再为此劳力费神。刘创业说,通过打造“共享”模式,将技术为大家所用,集约化生产,成本不高效果好。这种“农技共享”,从催芽育秧、测土配方到统防统治各个环节都在推开,得到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

劳动力共享用工荒不再是难题

岳阳市华容县梅田湖镇友谊村的农业生产“娘子军”又开始了忙碌。这支由张安德、周丽霞两名农村妇女组织本地剩余劳动力发起的农业生产组织,人数已经发展到近50人。每年农忙时节,摘菜薹、砍芥菜、插秧、割稻子,她们都能干,哪里缺田间劳力,“娘子军”们就到哪里。

位于洞庭湖腹地的华容县,有着丰富的“留守劳动力”,近年来当地涌现出一批劳动力“经纪人”,他们将剩余劳动力有效组织起来,为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解决了用工荒的燃眉之急。

用工荒过去让种粮大户们叫苦不迭。洞庭湖平原上有名的“全国种粮标兵”卢青年感叹,大户们的种粮规模越来越大,动辄上千亩,尽管农机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但还是要不少劳动力。过去,一到农忙季节,请不到人,误了农时,损失不小。

“这两年,共享农业发展起来了,技术、农机、劳动力的供应越来越充足,种田越来越轻松。”卢青年说。

 
张春保,周楠
《农民文摘》 2018年第05期
《农民文摘》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