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终端功率-信噪联合感知的5G网络信道退避算法

更新时间:2009-03-28

0 引 言

5G网络信道具有超密度部署特性,往往需要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同时并存与数据源密度相同的若干信道,且单条信道为多个数据源共享的情况经常出现,易导致严重的网络信道拥塞现象[1,2]。因此,在不降低网络信道时空密度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算法对信道进行合理退避,成为当前5G网络的研究热点。为此,诸多学者提出了相应的方案,如Rodrigo.R等[3]提出了信道维度矢量交错均衡机制的5G网络信道退避算法,通过单位时空采样点对存量信道进行功能矢量区分,分割为数据信道矢量和指令信道矢量,且在数据信道矢量及指令信道矢量间进行数据映射,但是,该算法需要通过高频率的时空采样方式来建立矢量区分及数据映射机制,当信道衰落强度较高时,易导致该算法出现退避失效现象。Chu.H.Q等[4]提出了预碰撞机制的5G网络信道退避算法,采取虚拟信道小区划分方式,将当前可能发生数据碰撞的信道进行归并处理,并引入超混沌平稳随机调控算法,采用随机分布数列对信道数据进行处理,从而降低了不同制式通信信道的碰撞概率。然而,该算法对信噪比控制因素考虑不足,当信道信噪比处于较低水平时,将由于窄带信道噪声的干扰而降低了数据传输准确程度低,使其难以适应复杂信道环境。Wang.H.H等[5]提出了基于AI智能学习方案的5G网络信道退避算法,将传输性能最好的一批节点作为种子节点,且采取学习二叉树进行种子处理,改善了信道数据冲突现象。然而,该算法仅对小区内部5G网络信道进行退避,一旦出现小区间信道跨区干涉,由于区域间存在频率漂移,导致信道退避困难,使其数据传输质量下降。

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终端功率-信噪联合感知机制的5G网络信道退避算法,根据5G信道退避特征频率特性,对信道载波进行正交处理;随后,根据信道信号强度-噪声强度映射关系来构建信噪比,并使用退避方式来消除信道数据传输的冗余信息。最后,使用MATLAB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由于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变迁,从而使得旅游业发展相关制度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为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对各种制度都进行主动性或被动性调整[1]。在乡村振兴分析方面,乡村振兴是全域城市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乡民城镇化、城镇生态化的生态文明新时期[2]。特色小镇建设特色性主要表现为产业上坚持特色产业、旅游产业两大发展架构;功能上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形成产城乡一体化功能聚集区;形态上具备独特的风格、风貌、风尚与风情;机制上是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创新模式。特色小镇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以特色小镇为载体,可加快乡村振兴进程[3]。

1 5G信道冲突问题

由于5G网络中信道载波存在超频率偏移的现象,频段一般被分割为独立的子传输频段,信号收发频段均在1.056 MGHZ 以上[6]。且在数据传输前,需要获取去信道载波频率。通常,5G节点是采用射频方式进行信道告知,其射频范围内的可用信道可为当前节点所感知;当感知过程开始时,小区基站进入感知过程,采用反向代理方式对信道载波频率进行提取,且将信道载波作为带通信号的传输载波,逆向与5G节点进行交互后,选择可用信道进行数据传输。

考虑到5G信道在小区内均呈现待命状态,且任意可用的5G信道均以密集态分布的方式进行数据接收与读取,如图1所示,一旦可用信道位于重合区域,则信道间可能产生严重的频率干涉现象,致使信道传输性能下降。

  

图1 信道作用区域覆盖

(1)工作区域内的信道干涉冲突

而当我们反思本次疫苗事件时不难发现,本次事件的成因有二。其一,疫苗厂家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职业道德,放松产品质量监管;其二,与此同时,政府职能部门不作为的问题也甚嚣尘上。面对以上的社会问题,站在儿童健康权法律保护的视角上,如何确认和保护少年儿童应有的权利,使之不受违法侵害,是一项值得我们研究和反思的法律课题。

由于工作区域内的可用信道均以近似频率的子载波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当多个可用信道均处于重合区域时,当小区基站a以相似频段子载波与信道1进行数据交互时,小区基站b也以相似频段子载波与信道2进行数据交互,如图2所示;由于信道1和信道2的频段近似,将导致信道1、2在向各自小区基站进行频率干涉时,彼此之间也将产生频率共振现象,致使两者均难以进行数据传输。

  

图2 信道干涉冲突

(2)重合区域间的信号干涉冲突

历史视域中褒扬与异议“以诗为词”的论辩,是对不同视域下的“以诗为词”的综合研究,其能防止苏轼词研究的片面性,使我们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不断开创新的研发点。

当多条可用信道位于不同的重合区域时,如图3所示,若信道1处于小区基站a和小区基站b的覆盖范围内,则导致小区基站a和小区基站b同时进行资源竞争,由此带来了信道假死状态。若信道1与信道2、3、4工作频段相似,则将在产生频率共振现象的同时,也出现了基站间的数据干涉效应。

  

图3 信道干涉冲突

当某条可用信道获取式(5)的特征载波后,将该载波进行λ等间隔时空正交抽样,可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社区去,到学校、老年机构、市直机关去,向公众普及急救专业知识,提高急救意识和技能。一个天使团队,把爱洒满人间。

因此,在5G网络环境下,应该将信道本身的信号强度与噪声因素,以及网络性能进行综合考虑,从而缓解信道退避困难的问题。

2 本文5G网络信道退避算法

2.2.2 传输数据防碰撞准则

  

图4 本文算法机制

2.1 基于信道子载波预发射调制的信号特征载波正交化

由于传输信道中子载波均采用了预先调制的方式,且通过5G网络的共有频道实现信息交互,为了降低信号自干涉现象,本文采用1024位星座调制模式与采取512移相键控调制方式[8]进行信道子载波预发射过程。信道子载波在进行调制后,可分为k个独立分量进行传输,其子载波的瞬时时域信号响应H(k)(φ)为

 

(1)

其中,ε(φ)为单位时域冲激响应,为第k次信号调制过程中在第l个信道子载波空间中的矢量投影强度,φk表示信道子载波预发射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频率移动。

由式(13)可知,若要增强信道对整个工作区域的覆盖,降低不同信道间的碰撞概率,则网络中信号射频功率强度均需要增强。而受制于现有的电子芯片技术,当前信号发射终端的功率强度很难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且随着信号发射终端功率谱密度的增强,不同信道间的信道特征频率也将发生混叠现象。因此,当小区基站按式(9)、式(10)得到的信道信噪比满足模型(11)所示的条件时,整个网络区域覆盖程度也达到最优,信道间发生碰撞的可能性也将降到较低水平。

(5)碾压设备在施工时应保持速度的平稳,一般将速度保持在6km/h左右。两台设备同时进行作业时应保持好距离,前后的距离必须保持在3m以上,左右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1m以上。碾压设备在使用时一般采用卫星导航,通过卫星设备对速度和碾压的遍数进行实时监控。

Y(k)(φ)=F(k)(φ)+T(φ)H(k)(φ)

(2)

其中,Y(k)(φ)为第k路可用载波在小区基站频率空间中的投影;F(k)(φ)为该调制过程中信道窄带噪声,均值为1,标准差为0;T(φ)是第k路信道在进行512移相键控调制时的射频信号强度增益,其时域信号表达式T(t)为

 

(3)

其中,Ts表示预发射调制周期;Tc表示信道准备周期;Nc表示第k路可用信道子载波在Tc内的振动频率;bj为标准伪随机码序列,且满足bj∈{+1,-1};ai为进行512移相键控调制的单位能量初始化序列,且满足ai∈{+1,-1}。

此外,模型(3)中不同的参数之间满足

A(t)=e(1-4πt22)(-2πt22)

(4)

显然,在重合区域内的第k个可用信道上,其对应的特征载波均已实现正交化,即

由式(4),结合(2)可得

(5)

除了上述两种信道干涉冲突情况外,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小区基站密度及信道密度均呈现超密度混沌转移态势,即不同的可用信道的信道衰落、信道信噪比等均会随着密度的上升而出现复杂的随机波动[7];因此,其也会随着信号功率强度及信道噪声强度的变化而呈现相应的变化:若信号功率强度较低,一旦小区基站工作区域发送跃迁,则大量可用信道将随之出现衰退,导致信号难以通过信道进行传输;反之,若信号功率强度极高,则处于重合区域内的各条可用信道将由于传输信号而导致载波频率发生跃迁现象,如图2所示,一旦网络中多个重合区域内均发生跃迁现象,则网络整体将发生严重的抖动,导致信道资源处于空闲但不可利用的状态[8]

(6)

其中,Λ为标准N维三角平移矩阵[9]

Y(i)(φλ)*Y(j)(φλ)=0

(7)

2.2 基于终端功率-信噪联合感知机制的信道退避机制

考虑当前信道退避算法仅使用退避时间窗口或信道功率受限方式,难以对信道中的误差进行有效过滤,且当前退避时间窗口均采用固定模式,为此,本文结合两者的优势,构建终端功率-信噪联合感知机制,主要由两个步骤组成:①信道信噪比的退避碰撞感知,该方式利用终端信号强度与信道噪声强度之间交互过程中产生的信道信噪比,来改善重合区域内的信道衰落,以及降低信道被不同终端同时占用的概率,改善信道传输性能;②传输数据防碰撞准则,该准则是基于超混沌平稳随机调控算法(hyperchaotic stationary stochastic control algorithm)[10]来定义的,有效改善工作区域的内信道稳定质量,最大程度提高网络信道的抗碰撞性能。

2.2.1 信道信噪比的退避碰撞感知机制

通过信道子载波预发射调制,实现了对信道子载波特征频率的正交化,且在正交化过程中采取了时空抽样的方式降低了不同特征频率子载波对信道的影响。然而,该机制未充分考虑信道信噪比等关键数据,且未考虑到工作区域的收缩-扩张对信道碰撞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对信道信噪比的性能控制,设计了基于信道信噪比的退避碰撞感知机制,对信道覆盖范围内的工作区域进行优化,降低工作区域与信道覆盖区域的干涉现象,如图5所示。

  

图5 基于信道信噪比的退避碰撞感知机制

a为网络中任意一条可用信道,其特征频率下的信道标准信噪比SI(a)满足

SI(a)=P(a)/I(a)

(8)

其中,P(a)与I(a)可由如下所示的过程获取

 

(9)

 

(10)

式中:P(a)表示进入信道的信号射频功率强度,I(a)表示处于信道特征频率下的子载波特征值对应的窄带信道噪声增益。

考虑到信号射频功率强度与窄带信道噪声增益感知过程极易发生碰撞,因此,通过式(8)所获取的信道标准信噪比需要大于理想条件下的信噪比SI(min)

SI(a)=P(a)/I(a)>SI(min)

(11)

根据式(10)~式(11)可知,若信道发生较大范围的衰落效应[10],则其工作区域半径Ract(a)与信道最大覆盖半径R(a)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p(0,i)表示第i次获取过程中得到的信道信噪比SI(a),SI表示第i次迭代时所获取的信噪比;β为标准信道衰落强度指数。

 

(12)

考虑到5G信道满足高斯超高频缓衰落信道条件[11],由式(10)~式(12)可知

Ract(a)/R(a)>ln(1+R(a))

(13)

由式(1)可知,重合区域内的第k路可用信道的特征载波为

牛皮糖这才站住,把肉仔左看右看半天,发现肉仔是真正服软投降了。牛皮糖这才拉长了声音说,我是个讲道理的人,你错了你得认错。

转录因子7类似物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铂类药物耐药性的关系…………………… 付翠群 丁西平 沈国栋 等(1)92

本文算法的过程如图4所示,共分为3个步骤:①信道子载波的预发射调制;②信道信噪比的退避碰撞感知;③传输数据防碰撞准则。通过信道子载波的预发射调制,将网络中可用信道资源进行独立化,避免信道在空闲状态下即发生干涉现象,防止出现严重的抖动;通过信道信噪比的退避碰撞感知,能够提升数据发射过程中对异常信道的感知灵敏度,降低信道窄带噪声对数据传输的影响;通过传输数据防碰撞准则,在降低信道发生碰撞概率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信道对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健壮性。

信道信噪比的退避碰撞感知机制能够调整信号发射终端功率及信道信噪比,从而改善信道接收数据时可能出现的碰撞现象,但是,由于该方式仅仅针对信号及信道射频层的频率进行交互改善,在数据层发送过程中,特别是信道发生复用现象时,依然存在传输数据碰撞的可能,因此,本文在完成信道信噪比的退避碰撞感知后,基于超混沌平稳随机调控算法(hyperchaotic stationary stochastic control algorithm)[11],构建传输数据防碰撞准则,有效解决信道碰撞过程中存在的数据碰撞难题。该准则由两个部分组成。

(1)信道信噪比序列递归。由式(8)获取标准信噪比SI(a),按如下规则进行赋值

p(0,i)=SI(min)

(14)

p(0,i+1)=p(0,i)exp(SI(min)-SI)β

(15)

在进行造林之后需要进行及时的验收,但是在实际的验收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对需要验收的项目没有进行及时的自查验收,没有进行建档工作。第二,一些验收工作只是在表面上进行,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第三,验收图纸和实际的情况存在一定才差距。

(2)退避周期时隙调整

由图6所示,通过信道碰撞探测获取信道退避周期的时隙Time(即相邻信道在发生碰撞过程中的时间差),按如下方式获取最佳信噪比下的信道时隙TIOT

TIOT=ln(μ+e)Time

(16)

其中,e为自然对数,μ为调节参量;当信道为标准高斯信道时μ取0,此时,信道时隙TIOT与信号发射周期相同。若信道中存在严重的信道窄带噪声干扰,则μ取1,此时信道将有ln(1+e)Time-TIOT的时隙用于防止碰撞现象,通过式(16)可得,若获取过程满足充分性要求,即获取周期要小于信道的时空采样周期,则信道信噪比也将处于较低的水平,且信号干涉强度增益也较低,从而能够在迭代过程中调整退避周期时隙。

通过对2-3年生实生核桃树采用5月上中旬嫩枝嫁接及6月中下旬的2-3年生枝条上的方块芽接,5月上中旬核桃嫩枝嫁接成活率可达90%以上,6月中下旬核桃2-3年生枝条方块芽接成活率可达95%以上。由此可知,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可有效延长核桃夏季嫁接时间,嫁接成活新梢的生长期长,生长量大,嫁接品种的新梢枝条完全成熟,越冬性好;通过适时摘心,核桃嫁接第2年即可获得产量。

随着全世界对气候和经济矛盾问题的关注,电能替代成为解决该类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依据国家下达相关政策和学者研究,梳理南方某区域共存在19项潜在的电能替代技术,并创新性地根据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评估体系,最后进行测算得出11项需重点发展电能替代技术,为地区后期发展电能替代相关项目提供依据与方向。

语文是小学教育体系的基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有着促进作用。传统教育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于传统和单一,学生缺乏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微课技术的出现和应用,能够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鲜活力,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图6 传输数据防碰撞准则

3 仿真实验与分析

为验证本文算法的有效性,使用MATLAB仿真软件[12],与超混沌高斯一体化机制(hyperchaotic Gauss integration mechanism,HGI)[13]、莱斯窄带子载波防碰撞机制(narrow band carrier collision,NBCC机制)[14]进行对比,信号发射源采用1024位星座调制模式,且采取512移相键控调制方式,信号增益使用标准OFDM方式;信道信噪比不低于52.6 dB;射频增益指数不低于10-8;小区基站最低覆盖范围不低于24 m。仿真指标采用5G网络中常用的信道碰撞次数、小区功率谱密度、信道碰撞能量强度3个指标,用来模拟信号发射过程中由于信号频率漂移发生的碰撞等常见的传输故障。其中,相关定义如下:

随着运营时间的增加,杂散电流逐渐增加,当杂散电流累计到一定程度,且没有一个良好的电气通路及时回到变电所负极时,就会造成杂散电流四散流至轨道交通主体结构、附属结构以及公共设施管道,从而对其造成一定程度的腐蚀。

(1)信道碰撞次数:在同一个数据传输周期内,信号预发射过程中发生信道冲突的次数。不妨设数据传输周期为T,待发射的子信号按照模型(3)完成信号调制之后,将信号发生频率漂移后与传输子信道的频率发生冲突的次数称为信道碰撞次数。发生信道碰撞后,该子信号的发射过程将会受到抑制,导致数据传受阻。

(2)小区功率谱密度:信号预发射结束后,按模型(6)所示的时域信号进行完傅里叶变换所形成的频谱波形;该频谱波形是经过模型(6)进行傅里叶变换后的时域波形

 

(17)

其中,mr为待发射子信号能量的分布均值,σr为的待发射子信号能量标准差,表示卡方分布函数。

在不同的信噪比环境下,通过模型(17)计算得到的数值即为小区功率谱密度,该密度反应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抗噪性能,密度越大表示子信号在背景噪声中的强度值越大,该子信号的传输性能也就越好。

(3)信道碰撞能量强度:在同一个数据传输周期内,信号预发射过程中出现信道冲突时,按模型(6)所示的间隙进行信道退避后,信号波形在下一时刻被重新发射时的能量损失;设t1时刻发生碰撞时的小区功率谱密度为f1(t),再次发射时刻t2对应的小区功率谱密度为f2(t);其中f1(t)和f2(t)均由模型(17)获取,两者的差值即为信道碰撞能量强度Δ

Δ=|f1(t)-f2(t)|

(18)

信道碰撞能量强度Δ反映了信号预发射过程中因发生信道碰撞后导致信号能量的损失情况,即能够反映信号发射受阻后,下一时刻的小区功率谱密度的损益情况,该数值越大,表示信号发射过程中能量损失情况越严重,传输过程中因噪声能量的干扰而发生误码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1 信道碰撞次数

图7(a)~图7(c)显示了随着信道信噪比性能的不断改善,本文算法与HGI机制及NBCC机制在信道碰撞次数上的仿真对比。由图可知,随着信道信噪比的不断增强,3种算法的信道碰撞次数均出现下降的趋势,其中,在普通信道衰落条件下,本文算法与HGI机制、NBCC机制的性能较为接近,优势不是很明显,其信道碰撞次数普遍最大降低了8000次*h*dB-1;在中、高衰落信道条件下,本文算法对信道碰撞的退避效果更为明显,其碰撞次数至少降低1200次以上,最大幅度达到3500次*h*dB-1。总体而言,HGI机制及NBCC机制均出现了信道碰撞次数始终要高于本文算法;这是由于对于5G信道而言,随着信道信噪比的不断增强,虽然其信号接收质量也会随之增强。不过随着信道信噪比的提高,小区基站的覆盖范围也随之扩大,工作区域所占的区域比重也将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如图1、图2所示);本文算法由于采取了信道子载波预发射调制措施,能够有效规避可用信道间出现区域重叠现象,因而信道碰撞次数要低于对照组算法;HGI机制虽然采用了简单带通滤波方式,然而由于信道子载波未能进行正交化,当网络信道处于超密度部署状态时(如5G网络环境),则极易发生频率混叠现象,且随着信道信噪比的改善,该现象出现的可能性也随之提高;NBCC机制仅对小区基站功率进行自适应控制,当各个小区基站均呈现相似的信道子载波频率时,将由于干涉现象的发生导致信道出现严重的碰撞现象。因此,HGI机制及NBCC机制的信道碰撞性能要低于本文算法。

  

图7 3种算法的信道碰撞次数测试

3.2 小区功率谱密度

  

图8 3种算法的小区功率谱密度测试

图8显示了随着信道信噪比的不断增加,本文算法与HGI机制及NBCC机制在小区功率谱密度性能上的测试对比结果。由图8可知,本文算法随着信道信噪比的不断增加,小区功率谱密度也呈现相应的不断增加趋势,在普通衰落信道条件下,本文算法的功率谱密度要略高于HGI机制及NBCC机制,提高了5 dB-1*J-1*rad-1~7 dB-1*J-1*rad-1,但是在高衰落信道条件,所提算法的优势更加突出,提高幅度至少12 dB-1*J-1*rad-1,如在信道噪声比为40 dB/J时,本文算法要比NBCC、HGI机制分别提高46.26%、23.76%。这是由于本文采取了终端功率-信噪联合感知机制,在信道信噪比不断增强过程中不同的信道始终能够通过调节最佳信道信噪比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此外通过传输数据防碰撞准则,当信道发生数据碰撞时,能够通过调节信令数据的方式降低信道中冗余数据传输令,进一步改善因数据碰撞而导致的信道碰撞问题;HGI机制仅采用简单窄带滤波方式对信道噪声进行处理,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道噪声对传输过程的影响,然而由于该算法未采取任何传输数据防碰撞机制,一旦数据出现碰撞,则需要通过一定的等待周期进行信道退避,从而影响了小区功率谱密度的提高;NBCC机制虽然对数据传输过程采取了基于性能的调度处理,然而该算法仅能对标准无干扰OFDM信号进行自适应匹配,因而信道数据发生干涉现象的概率要高于本文算法,在信道发生干涉效应时,整个小区信道将均处于拥塞空闲状态,导致小区功率谱密度出现剧烈波动,且功率谱密度也要始终低于本文算法。

3.3 信道碰撞能量强度

图9(a)~图9(c)显示了随着网络节点密度的不断增加,本文算法与HGI机制及NBCC机制在信道碰撞能量强度上的仿真测试结果。由图可知本文算法的信道碰撞能量强度在3种信道条件下均要低于对照组机制,尤其是中、高衰落信道条件下,本文算法的信道碰撞能量强度优势更大,如图9(c)所示,当信道噪声比为40 dB/J时,本文算法的信道碰撞能量强度为667 mJ-1*dB-1*S-1,而

  

图9 不同衰落信道条件下的3种算法的信道碰撞能量测试

NBCC机制、HGI机制分别为1278、1037 mJ-1*dB-1*S-1,降低幅度将近为50%左右。这是由于本文算法能够通过感知功率的方式,避免信道出现数据碰撞的情况,且采取了传输数据防碰撞准则,特别是在高衰落信道环境下能够更有效避免信道发生碰撞,因此整体的信道碰撞能量强度较低;HGI机制虽然能够通过窄带滤波方式降低信道噪声的处理,然而其信道子载波均未进行正交化处理,因而导致信道传输能力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现象,难以随着信道衰落的强度变化而进行碰撞自适应,使得信道退避效果较差;NBCC机制虽然对数据传输过程采取了基于性能的调度处理,然而未在射频层通过自适应的方式降低信号发生干涉现象的概率,因而导致该算法因频率干涉而出现信道碰撞的可能性要高于本文算法。

4 结束语

为改善当前5G信道控制技术中遇到的信道退避难题,且不同小区间的频率干涉现象的发生频率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终端功率-信噪联合感知机制的5G网络信道退避算法。分别通过信道子载波预发射调制、信道信噪比的退避碰撞感知机制、传输数据防碰撞准则,在减缓不同信道衰落条件影响的同时,有效避免信道发生碰撞,提高信道退避过程中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与超混沌高斯一体化机制HGI、莱斯窄带子载波防碰撞机制NBCC相比,本文算法具有更低的信道碰撞现象与更高的小区功率谱密度强度。

下一步,将针对本文算法对高速移动状态下的5G网络适应情况不好的问题,通过引入超带宽线性补偿机制,优化信道传输过程中不同子载波间的干涉性数据,改善信道传输质量,进一步增强本文算法的适用性能。

1.4.4 提取次数对树舌灵芝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准确称取6份质量相同的5 g灵芝干粉末,按液料比45∶1加入蒸馏水,设置提取次数分别为1、2、3、4次,在70 ℃条件下浸提2 h。根据所测吸光度考察提取次数对树舌灵芝粗多糖得率的影响。

参考文献

[1]Wang honghui,Tuo Xiaoguo,Zhang Guiyu.Panzhihua airport landslide and an emergency monitoring and warning system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J].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2013,10(5):873-884.

[2]Li HT,Xing JS,Ma JF.A high-assurance trust model for digital community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J].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2016,11(1):29-36.

[3]Rodrigo R,Zhou JY,Javie L.On the features and challenges of security and privacy in distributed internet of things[J].Computer Networks,2013,12(10):277-292.

[4]Chu HQ,Wu GM.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self-powere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tags for mobile temperature monitoring[J].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3,56(1):1-7.

[5]Wang HH,Tuo ZG.Panzhihua airport landslide and an emergency monitoring and warning system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J].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2013,12(5):873-884.

[6]Ali Alnoman,Alagan Anpalagan.Towards the fulfillment of 5G network requirements:Technologies and challenges[J].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2017,65(1):101-116.

[7]HUANG Min,LI Bingbing.Joint channel estimation and OFDM signal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total least squares[J].Journa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2014,12(6):1448-1453(in Chinese).[黄敏,李兵兵.基于整体最小二乘的联合信道估计及OFDM信号检测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12(6):1448-1453.]

[8]Wang Q.Coopertive secret key generation from phase estimation in narrowband fading channels[J].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2013,30(9):1666-1674.

[9]Ouyang A.Parallel hybrid PSO with CUDA for heat conduction equation[J].Computer & Fluids,2015,110(1):198-1210.

[10]Yuan H,Li JG.Simulation research on encryption algorithm of wireless network security communication[J].Computer Simulation,2015,34(3):331-334.

[11]Li XW,Luo J.LTE system DCI format dete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DSCH transmission scheme[J].TV Technology,2013,17(12):204-208.

[12]Ning HS,Liu H.Cyber-physical-social-thinking space bas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amework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J].Science China,2015,12(3):17-35.

[13]Cha CX,Pan LY,Xuan GW.QoS-based service selection with lightweight description for large-scale service-oriented internet of things[J].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5,8(4):336-347.

[14]Jiang T,Li C.Simple alternative multisequences for PARA reduction without side information in SFBC MIMO-OFDM systems[J].IEEE Trans Vehicular Technology,2012,61(7):3311-3315.

 
何春燕,高飞,费莉,刘薇宁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