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论互联网+企业导师制——产教融合背景下会计实践教学改革

更新时间:2016-07-05

一、引言

在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之后,2017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以下简称《意见》)对该要求进行了具体化。《意见》提出,为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两张皮”问题,需要深化产教融合,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全面推行产教协同育人,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其实,在会计实践教学领域,校企合作早已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例如,温州商学院(原温州大学城市学院)通过“引企入校”,给每位学生配备企业导师,施行“双元制”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成效初显。但实践表明,实体企业进驻学校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其覆盖面毕竟有限,也不能充分解决企业导师制面临的一些现实困境。“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会计实践教学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改革机遇。

为此,本文试图运用“互联网+”的新技术和新思维,对现行的“双元制”会计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彻底的再思考、再设计,提出一种“互联网+企业导师制”(Internet Plus Enterprise Mentor,IPEM)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新理念,以期突破当前校企合作中企业导师制的现实困境,为“互联网+”时代的会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为深化会计领域的产教融合提供适应时代变革要求的新途径。

2.Put a cream ball on the body.Put the“hat”on the cream.

二、企业导师制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在人、财、物方面的全方位合作,这其中企业导师的作用无可替代。毕竟,会计实践教学所需的“财”和“物”并不多,一般学校都足以负担,学校真正缺的是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及其所能带来的真实现场体验和经验传授。因此,在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中,由学校聘请企业界专业人士担任学生的校外导师已成趋势,这些企业导师在产教协同育人中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但这种制度在实施中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

1.企业导师制的概念和作用。导师制指的是由学校安排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导制度,例如,课业导师、论文导师、思想导师、生活导师。企业导师制借鉴自企业新老员工“传帮带”制度,是让那些专业技能娴熟、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专业人士来担任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以发挥他们对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实践技能指导、职业精神传递和求职择业指导等方面的作用。

第一,专业兴趣培养。企业导师的首要作用就是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目前大多数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主要是参考家长、亲友或中介机构的建议,而非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毕竟专业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直接影响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效。虽然学校在大学一年级会开设专业导论课,但这类由校内专家、教授或专业负责人主讲的课程,主要是对本专业特点、知识体系及发展前景作的一个总体性的介绍,这种非亲身经历的二手知识传授,主讲人很难有激情,学生也不能真正被触动。企业导师则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企业导师是本专业职场中的优胜者,有着深厚的专业积累,在工作中收获了成就感,可以充分发挥榜样作用来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另一方面,企业导师深耕工作一线,对专业发展脉搏有精准的把握,通过向学生展示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让学生树立起对所学专业的信心。

第二,实践技能指导。对应用型高校而言,校内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积累和实践教学素材来源,是学校力推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直接原因。由于校内教师已长期习惯于对教材理论知识点的讲授,致使他们在会计专业长期施行的课程模拟实验和专业仿真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中,不由自主地会将会计业务处理方法按会计习题讲解方式进行传授,刻板地要求学生达成与答案相一致的结果。加之校内教师大多缺乏企业工作经历,无法切身体会实际工作的状态,导致无法在教学中让“模拟”和“仿真”的实践教学材料变得鲜活起来,课程作业量大且多为填填写写、抄抄算算的枯燥任务,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让学生学到多少实用的技能。企业导师虽然在理论性和抽象性知识教学上要略逊于校内教师,但他们更擅长操作性和实践性内容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观摩他们的日常业务处理,或是手把手地指导他们进行“真账实操”,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一线工作所需的实践技能。

第三,职业精神传递。企业导师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技能,更能给学生传递正能量的职业精神。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很多,特别是网络上经常披露财务欺诈案、会计人员贪污舞弊案,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渠道上对会计工作的消极抱怨等负面信息层出不穷,这不可避免地会给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带来误导,有些学生甚至边学习边想着转专业或是毕业后转行。校内教师虽然可以通过班会、沙龙、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的引导,但这种“空对空”的精神教化,学生往往不以为意。企业导师则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优秀企业,与企业家、企业中高管座谈等方式,让学生接受正能量的企业文化的熏陶;通过给学生举办主题沙龙、讲座,以及近距离地言传身教,让学生感受那些执着进取、踏实做人、勤恳做事的会计“前辈”的职业精神。这些方式能让学生从“众说纷纭”中厘清“是非曲直”,增加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和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信心,能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学习观。

第四,求职择业引导。应用型高校办学的基本落脚点就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企业导师可以在学生求职择业方面发挥重要引导作用。第一,企业导师工作经历和社会经验较为丰富,他们可以运用自己的工作经历、社会经验,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第二,企业导师对社会上本专业人才需求的了解比较透彻,人脉资源丰富且掌握了大量的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可以为学生提供招聘信息和就业推荐;第三,企业导师可以一对一地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身的能力和发展潜力,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念,克服择业中好高骛远和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避免择业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第四,企业导师可以从企业招聘角度告知学生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偏好、人员招聘方法和程序,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做好求职准备;第五,一些导师本身就是带着为企业选拔和培养人才的目的来指导学生的,通过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最终通过导师考核的学生,毕业即可就业。

除了以上几方面的作用,企业导师还能帮助学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辅助校内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技能,与校内教师合作编写实验教材,为学校引入优质实践教学资源,等等。

2.企业导师制实施中的困境。企业导师制固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在实施中还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导师定位单一、激励力度不足、合格导师匮乏、导师安排随意、师生交流不够和考评机制缺位等方面。

He left the restaurant. The waiter gave the boy an ice cream. The boy ate it, and then stood up and walked to the door.

第二,激励力度不足。共赢是校企合作的基础。由于学校对企业和企业导师的付出缺乏应有的利益补偿,以往建立在“人情”或行政指令基础上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大都沦为摆设。对那些学生自己联系的企业导师,由于指导工作无法监管,学校一般不会给予相应的指导费。即便学校安排了一定数额的实习经费,但这些报酬相比系统指导一位学生的工作量付出,只不过是杯水车薪。激励力度不足直接导致企业导师热情不高,仅靠学生自己“找关系”“托门路”所建立的企业导师关系,最终也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第九,教学评价科学化。借助大数据技术的支持,IPEM模式将彻底摒弃传统会计实践教学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首先,IPEM使评价依据更加充分。网络教学平台全方位地采集了教学环境、教学个体和教学环境等方面的数据,为各种科学的评价模型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源,评价更客观、更全面。例如,我们不仅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进一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其次,在IPEM模式下,人人都可以成为评价主体,人人皆是被评价的对象。例如,学校可以对企业导师的指导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评;企业导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学生可以对企业导师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对企业导师的资源贡献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通过相互评价、监督来实现IPEM教学质量的多元共治,促进IPEM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再次,评价功能从总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拓展,尤其重视对教、学过程的细节性评价,让教师、学生发现教、学中的成效和不足,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进作用,为教学资源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依据,支持着教学服务定制化水平的提高。最后,评价更加智能化、实时化和可视化。IPEM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学习分析技术,可以一键式实时生成各种评价报告,并将报告通过可视化技术进行直观呈现,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提醒学生及时改进学习方法。

第三,合格导师匮乏。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许多学校都欲努力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企业导师队伍,对企业导师也有一套相应的选聘机制。例如,学校会对导师的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工作年限、实习资源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要求,但这种选聘机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沦为一纸空文。例如,排除经济激励因素,如果学校声誉较好,或与学校领导或教师私交甚笃,那些符合学校选聘标准的企业家、企业中高管或职员可能会以“混头衔”或“卖面子”的心态来“帮帮忙”,但这类导师数量毕竟极为有限。正因如此,一些学校即使将实际选聘标准一降再降,也难以建立起一支合格的企业导师队伍。

在强度问题中,许可应力=极限应力/强度安全系数;同样,在稳定性问题中,可以定义稳定许可应力=临界应力/稳定安全系数。由此,强度计算和稳定计算有了统一的形式:轴向压力/横截面面积≤许可应力。

在线上,通过精品课、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微课等多元化可以使学员共享结构化、标准化课程。同时由于网络跨地域性、便捷性,使得学员可灵活根据自身具体条件自由学习。并可通过重复观看,反复消化吸收知识。教师同样可利用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开展课题讨论,也可利用在线课堂与学员交流。在线下,通过针对需要实操或现实互动性强的教学内容,加强训练。并通过翻转课堂 、智慧课堂等新型课堂形式,针对线上所学进行针对性答疑或深入讨论[14]。

【例3】(2018·福建中考·25)为研究温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研究小组设置6个不同温度,在密闭环境中进行实验。先持续光照12 h,测得光照下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CO2)的减少量;然后黑喑处理12 h,测得黑暗时密闭环境中CO2的增加量,实验结果见表4。下列对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

第六,考评机制缺位。建立指导工作量和指导效果的考评机制,确保企业导师“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是发挥企业导师制作用的制度保障。客观而言,对于学生自己联系的导师,由于学校没有提供报酬,也就没有对导师考核的必要;如果企业导师队伍庞大,来源广泛,却没有一个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无法为其考评提供客观依据的;在企业导师来源匮乏的情况下,学校也怕考评这一“紧箍咒”将导师“吓跑”。因此,只要没有出现重大教学事故,学校一般都默认企业导师考评合格。考评机制缺位,进一步弱化了企业导师制的作用。

企业导师制实施中上述困境的产生,主要源于人们的实践教学观念还停留在工业时代的现场实习模式,要么“引企入校”,要么“送生入企”,除此之外,似乎别无他法。在当前模式下,企业导师供求严重失衡,企业和企业导师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在缺乏充分的激励机制和市场竞争调节的情况下,上述困境无法从根本上得到缓解。虽然《意见》提出了支持产教融合的若干税收、财政和金融等方面政策措施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但这些宏观政策效应要传导到企业导师教学的微观层面,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过,《意见》提出的“鼓励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设市场化、专业化、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导师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因为会计实践教学有着与理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明显不同的特点,例如,它无需特殊的机器设备,也无需特殊材料,教学材料相对较为规范且可以电子化,业务内容也比较明确,这就降低了学生到企业现场实习的必要性,也为我们运用互联网技术来改革现行企业导师制创造了条件。

三、互联网+企业导师制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学习分析等技术正在与教育深度融合,推动教育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互联网+”带来的不仅是教育技术革新,更是对学习、教学、组织模式的冲击,给教育理念和体制带来了深层次影响。在此背景下,“互联网+企业导师制”(IPEM)借助“互联网+”的新技术和新思维,带来了产教融合背景下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一种全新理念,有望突破当前企业导师制的现实困境,充分发挥企业导师制的本原作用。

第五,师生交流不够。要充分发挥企业导师的作用,师生之间要有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由于师生之间的沟通记录和沟通质量没有纳入导师的考评范围,导师面授的积极性并不高。虽然目前的网络沟通渠道可以让师生之间通过QQ、微信等社交工具进行便捷的交流,但由于导师日常工作繁忙,学生通过网络提出的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回复,即便得到回复,也是只言片语,学生难以获得圆满的答案。长此以往,学生主动与导师沟通的积极性会大幅降低,师生关系日益虚化。

1.“互联网+企业导师制”的概念。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特别是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正在“+”各行各业,并以新技术为支撑,衍生出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关于互联网思维的内涵,目前众说纷纭,因应用背景不同而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要勇于打破过去的既有思维定势,不再墨守成规,只要技术上可行,凡事皆可尝试,一切皆有可能。这是因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下,互联网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连接”工具,而是通过万物互联,实现各连接对象间的“化学反应”,实现“无中生有”。

故此,本文以会计实践教学改革为背景,提出了IPEM这样一个在当前文献和实践中皆无从寻觅的概念。IPEM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运用互联网思维来对现行企业导师制进行彻底的再思考和根本性的重新设计,通过将互联网与企业导师制深度融合,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服务模式、学习方式和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革新,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教学生态系统,以期突破当前企业导师制的现实困境,为协调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矛盾寻找新的突破口,真正发挥企业导师制在产教融合中的作用。

2)再循环比例。A厂烟气再循环比例最大值设计为30%,B厂设计再循环比例为20%,2个厂实际运行时,烟气再循环比例控制在15%~20%,可达到良好的脱硝效果,同时增加蒸发量。且运行对比发现,烟气再循环比例大于20%时,炉温较难控制,炉内含氧量过低,蒸发量也趋于降低,不利于稳定燃烧。因此,烟气再循环比例控制在20%以下较为合理。

第四,导师安排随意。由于合格导师匮乏,导致企业导师队伍水平良莠不齐,他们在专业能力、业务素质、沟通能力和责任心等方面千差万别,这就导致一些声誉卓著的导师“门生爆棚”,而声誉不佳的导师“门庭冷落”。在导师稀缺的情况下,学校在给学生安排企业导师时,只能用“和稀泥”的方式,按班级或学号顺序给学生随机分配,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以“秒杀”的方式“抢”导师。这种随机性将导师和学生置于“被选择”和“被安排”的境地,师生之间无法双向选择,影响后续指导效果。

2.“互联网+企业导师制”的特点。IPEM从教学时空、供给、资源、对象、需求、服务、过程、方法、评价和管理等十个方面对企业导师制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改革,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实践教学模式。

第一,教学时空开放化。在传统企业导师制会计实践教学模式下,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到企业现场或校内实验室接受导师的指导。“互联网+”带来了教育时空的开放化,突破了传统教育固定、封闭的时空局限,使在线会计实践教学成为可能,大量的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可以搬到线上。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推进,教学基础设施、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活动等方面都在进行着深度的数字化改造,并通过互联网构建起线上线下相互补充、信息无缝衔接、智能化管理的实践教学生态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智能化、个性化的网络教学平台。例如,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联合开发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平台edX,不仅提供视频课程和教学论坛,还设有模拟实验室。导师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网上录制教学视频、发布教学材料,学生也无须进入企业或实验室,即可利用电脑或手机APP登录网络教学平台,随时、随地、随性获取导师提供的教学材料,完成导师安排的任务,并与导师进行便捷的沟通。导师可以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答问题,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于一些不能在线上实现的指导工作,可以安排时间和地点,在线下予以完成。

第二,教学供给多元化。当前企业导师制所面临的合格导师匮乏问题将在IPEM模式下迎刃而解。如果说企业导师服务是一个市场,那么,当前这个市场的供需是严重失衡的。企业导师服务供给侧严重不足、需求侧过快膨胀,企业导师要学校去“请”,而不是由学校来“选”。由于过去会计实践教学“引企入校”或“送生入企”的思维固化,致使企业导师服务市场难以建立。IPEM模式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市场化教学供给理念。借助互联网为企业导师服务提供的网络化供给和市场化定价平台,企业、学校和社会团体,以及一些拥有丰富会计实践的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优质企业导师服务的供给主体,这些主体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在慕课(MOOC)平台上发布课程,并收取合理的费用。当然,这些主体也可以基于宣传企业、个人营销、社会公益或行业人才培养抑或是纯粹的网络分享目的来免费提供课程。学校可以在对这些网络课程进行筛选、评价的基础上进行采购,学生学习后可获得相应的职业培训证书。随着企业导师服务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教育供给会趋于多元化,优胜劣汰机制的作用也会带来服务质量的不断改进。

(4)招标文件。招标文件的内容条款设置,既决定招标的公平性,又能筛选掉资质经验不满足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和设备供应商。所以应重视各部分条款内容设置和分数占比,同时可委托第三方的法律咨询,保证招标文件的合法合规合理。

第三,教学资源共享化。校企合作会计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学校教学资源的获取能力。一般来说,社会声誉好、地理位置佳、产学研基础雄厚的学校比较容易获得优质教学资源,这就带来了国家、地区和校际教学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拉大了“好学校”和“差学校”间的差距。始于21世纪初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方兴未艾。互联网作为实现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的最佳载体,在IPEM模式下,企业导师来源不再受地理位置限制,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企业、学校和社会团体,以及那些拥有丰富会计实践的个人,都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中注册成为企业导师,并在平台中共建、共享教学资源。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还可以通过教学平台的互动功能,就使用、改进教学资源的心得体会进行交流,甚至共商改进方案,以实现教学资源质量的不断优化。“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些网络教学平台整合的优质企业导师及相关的教学资源,解决了学校间会计实践教学资源的低质量重复建设、来源不足等问题,“好学校”和“差学校”的学生均可平等共享,弥合了国家、地区和校际教学资源配置的差距,扩大了优质教学资源的覆盖面,可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资源均等化。

第四,教学对象规模化。在教育领域,规模和质量是一对永恒的矛盾。特别是对会计实践教学而言,我们的经验是,要保证教学质量,一个企业导师同一批次能带的学生不宜超过3人。“互联网+”则为高质量的规模学习提供了可能。在IPEM模式下,企业导师不再需要向学生现场演示、手把手指导,而是通过网络课程和网络实验室等形式,让学生可以就某一实践环节进行反复学习、反复实践,所有实验都以电子化形式完成,无需提供纸质的实验材料,这就使同一个导师能指导的学生数量实现规模化。例如,斯坦福大学开设的“人工智能”MOOC课程,选课者就有16万人之多。在IPEM模式下,由于师从同一导师的人数众多,这为“同门”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收藏、点评、答疑和投票等社交化的学习功能,大家可以共同解决学习和实践中的难题,还可以让“学习达人”脱颖而出,吸引大量学生的关注和追随,从而起到学生间相互学习的作用。

第五,教学需求个性化。当前由学校给学生随机安排企业导师或是企业导师批量指导学生的情况,是与“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的。在网络时代,会计实务边界不断拓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再是标准化的会计核算和管理人员,而是知识、能力和素质多维复合的应用型人才,学生的教学需求个性化也日渐彰显。IPEM模式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它要求企业导师主动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为终极目标。随着教学供给多元化和教学资源共享化程度的提高,会计实践教学企业导师服务供给日益丰富,学校和学生的可选择余地越来越大,教学需求的个性化开始张扬。例如,学生可能要求将企业会计实验课程按照不同的难易层级进行划分,或是将不同的会计业务环节进行碎片化的专题讲解,有的学生还要求老师在指导企业会计实验时,附带融入会计制度设计和审计的相关知识。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导师(可以多选)和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自己安排学习时间、控制学习节奏。在个性化需求下,SPOC(小规模私人在线课程)将成为网络课程的主要形式。SPOC仅对满足选课条件的学生完全开放,对其他条件不符的学生仅部分开放。

第六,教学服务定制化。教学需求的个性化要求有与之配套的定制化教学服务。当前职业教育领域流行的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其实就是一种定制化教学服务,只不过这还是一种面向大规模学生的批量定制化教学服务,不能精细到学生个体。IPEM模式下的定制化教学服务是在大数据支持下,针对学生个体特定的学习目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和学习风格而专门提供的指导教师和教学内容。在IPEM发展的初级阶段,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手段获取学生个人偏好信息,为其推送相应的教学服务。但这种方式所采集的学生学习特征数据量太少,难以做到精准定制。随着智慧校园的建成、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和用户数量的增加,通过过程检测技术、可穿戴设备和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技术广泛采集的学生心理检测数据、学习过程数据、学习环境动态检测数据、社交网络数据,都可以被全面归集,然后运用大数据技术支持的学习分析方法来实现精准定制。通过描述性分析,可以让导师准确把握学生的个体特征,学习状态、规律、模式和倾向,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诊断性分析,可以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通过预测性分析,帮助导师预测学生下一阶段的教学服务需求,做好定制化教学服务的准备。

“互联网+”正在与教育领域深度融合,会计实践教学领域也不例外。本文在“双元制”实践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为充分应对企业导师制在实施中面临的困境,运用“互联网+”的新技术和新思维,勾画出了IPEM这一校企合作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新模式,为深化会计领域的产教融合提供了适应时代变革要求的新路径。IPEM有望实现会计实践教学时空开放化、供给多元化、资源共享化、对象规模化、需求个性化、服务定制化、过程协同化、方法混合化、评价科学化和管理精细化,是突破当前企业导师制面临的导师定位单一、激励力度不足、合格导师匮乏、导师安排随意、师生交流不够和考评机制缺位等诸多现实困境的有效途径。

第八,教学方法混合化。教学方法混合化就是在IPEM模式下,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网络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线上和线下、课内和课外以及跨学科教学相融合,既要坚持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引导、启发和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也要充分激发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混合教学方式下,导师不能简单地录制一个视频来讲解某个会计工作环节应该如何操作,而是要适应网络教学的特点,充分融入传统教学的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将这些方法与先进的网络教学技术(如增强现实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设计出具有吸引力的教学资源和创新性的教学方式,甚至还可以与网游公司合作开发会计实践教学网络游戏,创设极具吸引力的游戏化学习情境,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导师要充分认识到与学生进行沟通的重要性,不能将教学资源放到网络上后就放任不管,而应在课后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及时答疑解惑,获取反馈意见,完善教学资源和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导师也要认识到网络教学的固有局限性,在条件具备时可以合理安排面授时间,或是带领学生进驻企业现场参观、指导,还可以与校内教师配合,让校内教师辅助完成一些线下实践教学活动。

2011年2月,《刑法修正案(八)》增设罪名,将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等行为纳入刑法规制范畴。《刑法修正案(八)》发布之前,我国各地对非法买卖人体器官行为曾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值得思考的是,非法经营罪属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刑罚较轻,与买卖人体器官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不相适应,不利于有效打击买卖器官相关犯罪。

第十,教学管理精细化。IPEM模式下,会计实践教学管理将从粗放转为精细。教学评价科学化是教学管理精细化的基础,通过智能、实时和可视化的评价,教学管理部门可以对IPEM会计实践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动态预测与分析,及时发现教学中的异常点和风险苗头,并向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发送预警报告,同时还可智能化生成问题处置行动建议清单,教学管理人员及时进行干预或调整,从而将事后的教学管理转移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以及时改进教学服务、防控教学风险、保障教学质量。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对企业导师的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效果进行准确统计,为“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提供依据。进一步分析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和学习质量,还可以决定是否继续选聘该企业导师。网络教学平台中留存的学生完整的学习档案,是学生成绩评定和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这也是将来实施跨平台、跨学校学分累计、认证和转换制度的重要基础。其实,只有真正实现学分认证机制,才能破除教学供给多元化的体制性障碍,充分激活网上企业导师服务市场的活力;只有市场足够大,才会形成“企业导师服务网上超市”式的教学供给,通过教学服务定制化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教学需求方能有保障。

第一,导师定位单一。在会计实践教学中,校企合作本是双方在人、财、物三方面的全面合作,而由于诸多现实原因,校企合作普遍流于形式。一些学校在很多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但在授牌之后再无下文,更谈不上让企业安排导师了。大多数学校实际开展的企业导师制仅体现在暑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环节,通常是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和实习导师,然后由实习导师对其业务技能进行指导和评价。在这些环节中,导师还是简单定位为实践技能的指导者,没有发挥更深层次的作用。

四、总结与展望

第七,教学过程协同化。教学过程协同化是以协同论为指导,将整个教学过程视为由教师、学生、教学资源等各子系统构成的开放动态系统,各系统之间通过内部协同作用,有序实现教学目标。在IPEM模式下,首先要实现各子系统内部的协同。网络教学平台上的企业导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实践特长和优势,形成独特的课程特色和指导风格,导师之间不应同质化,而应各有所长,以利于形成优势互补的关系。企业导师也应与线下的校内教师协同,企业导师侧重实践教学,校内教师则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但不能过于泾渭分明、画地为牢,两者之间应紧密配合、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建立起一种“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双师型”教师队伍。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应形成学习小组,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相互促进,学生之间研习的效果往往要比向老师请教而直接获得答案要好一些。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不仅应在资源类别、资源内容、难易程度等方面互补,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各子系统之间也要实现协同,教师创建教学资源,学生使用教学资源并在教学资源使用过程中与教师进行互动,实现教学资源的不断优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实,IPEM的价值并不局限于从微观层面改造和提升企业导师制,促进教学质量提高。IPEM更宏观的价值在于,通过互联网平台(以慕课、微课、私播课为代表)实现优质实践教学资源的开放和共享,解决地区间、校际间实践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均衡等问题,中西部偏远地区的高校、地方应用型高校、技术技能型高校可以和“双一流”高校、世界名校平等地享有同一实践教学资源。同时,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作用会让优质的IPEM课程“强者恒强”,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边际成本,实现规模经济。这将有效地激励IPEM课程供给方的投入,降低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本,从而有助于解决学校实践教学资源投入不充分、效率低等问题。

从IPEM的产业化来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8年1月31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72亿人,其中,手机网民占97.5%。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55亿人,其中,手机在线教育课程用户规模为1.19亿人。显然,在线教育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教育形式。特别是随着终身学习观念日渐深入人心,IPEM课程需求不仅来自学校,更多的来自在职会计人员、拟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及对会计工作感兴趣的人员。这一巨大的市场需求必然会引起产业资本的关注,从而在未来有可能催生出一个“企业导师服务网上超市”。这个“超市”将成为产教融合背景下会计实践教学改革实施的有效载体。不同地域、不同教学层次、不同人才培养目标的学校都可以在“超市”中选购所需的会计实践教学产品,该“超市”还能贴心地为其“顾客”(学校或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教学服务。在此背景下,企业及企业导师作为“双元制”教学中的一元,开始转移到网络上,过去苦于找不到理想校企合作伙伴的学校,都可以推行各种形式的“双元制”会计实践教学。

主要参考文献:

应里孟,阳杰,谢健等.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元制”会计实践教学模式——以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为例[J].财会月刊,2016(6).

剑三官方小说《万花六记》即将上市,后三记《裟椤记》、《刑天记》、《桃园记》将与各位读者见面,获取图书上市详情,请关注剑三官网及次元书馆官方微博。

张宝贤,唐建荣.“互联网+”下会计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J].财会月刊,2017(36).

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

刘邦奇.为学习服务:“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观念、模式及实现途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7(8).

养殖生产实践证明,青虾与小龙虾混养是可行的。在饲养期间要注意以下的问题:①要合理控制青虾与小龙虾的放养密度,密度过大时小龙虾可能摄食青虾,青虾也可以摄食小龙虾。②混养池塘水体的溶解氧应当保持在5.0mg/L以上,最低也不能低于3.0mg/L。③要保证充足的饲料供应,以防青虾与小龙虾之间,或青虾内部间,或小龙虾内部间相互残杀。④青虾与小龙虾一旦达到商品规格,即捕捞出售。

陈廷柱,齐明明.开放教育资源运动:高等教育的变革与挑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5).

余胜泉,王阿习.“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

张韵.“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学习方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7(1).

余亮,陈时见,赵彤.大数据背景下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内涵、特征和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7(4).

杨银付.“互联网+教育”带来的教育变迁与政策响应[J].教育研究,2016(6).

用户负荷具有区域性、时变性、外部气象环境敏感性等特点,配变重过载、低电压等异动状态导致的停运故障时有发生,影响用户用电体验,且由于配网监测终端数据传输的滞后性,故障处理只能采用事后抢修手段,无法消除配网设备异常对客户服务已造成影响事实。

阳杰,应里孟,谢健
《财会月刊》 2018年第10期
《财会月刊》2018年第10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