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浅谈高压辊磨闭路流程的优化

更新时间:2009-03-28

0 引言

高压辊磨机具有单台处理量大、能耗低、作业率高、占地面积小和产品粒度细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铁矿石粉碎工艺流程中,如马钢集团南山矿业有限公司凹山铁矿、首钢集团曹妃甸选矿厂、河北钢铁集团研山铁矿、抚顺罕王矿业集团傲牛选矿厂、攀枝花地区白马铁矿等几十个选矿厂相继采用了高压辊磨工艺。但在一些选矿厂破碎系统中引入高压辊磨工艺后,出现了高压辊磨机排料粒度粗、处理量低、稳定性差等问题。但高压辊磨机存在边缘效应比较严重的问题,辊面两边物料发生逃逸,导致压力在辊面宽度上分布呈中间大,两头小的趋势,物料在辊面两边发生相对滑动,加剧了辊面两边的磨损,导致辊面两边物料碎磨不足。因此,在一些选矿厂破碎系统中引入高压辊磨工艺后,出现了高压辊磨机排料粒度粗、处理量低、稳定性差等情况。笔者通过对不同现场高压辊磨工艺流程的对比研究,总结出了高压辊磨机在破碎系统中的较适合的工艺流程。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民营企业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的原则来处理。近期司法部、最高检、最高法等部门负责人均表示要加强民营企业产权保护,最高法强调充分运用司法手段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最高检明确了规范办理涉民营企业案件执法司法标准,而司法部在出台支持政策的同时,还决定对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等。当前我国民营企业产权保护情况如何?您对引导和规范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守法经营有何建议?

1 破碎系统中高压辊磨基本流程

1.1 基本流程介绍

当高压辊磨代替传统破碎作业中的细碎作为第三段破碎时,高压辊磨机给料粒度为0~60 mm左右,排料粒度要求为约-12 mm。为了保证磨矿作业的正常进行,高压辊磨要求对粒度进行严格控制,组成闭路循环流程。目前,大部分选厂采用的基本流程是边路循环闭路流程,如图1。

矿石在经过粗破碎、中破碎两段连续开路破碎后,粒度在0~60 mm左右,然后进入高压辊磨进行细破碎,选取一定比例边料作为循环量重新返回高压辊磨机进行破碎,中间排料进入磨矿系统。

  

图1 高压辊磨边路循环工艺流程

1.2 边路循环闭路流程存在的问题

上述流程中,中碎后矿石粒度组成的波动,以及高压辊磨的长时间使用,使得辊面发生相应的磨损,造成高压辊磨排料粒度发生改变,由于没有进行定量的分离高压辊磨的排料粒度,只能定性的选定边料返回的比例。这造成了高压辊磨中间料的粒度发生很大变化,影响了后续磨矿作业的生产。

某选厂采用高压辊磨边料返回流程,循环负荷C=150%左右,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高压辊磨中间料较粗,造成进入球磨机的最大粒度偏大,甚至有少量40~50 mm粒级的大块,从而导致球磨机无法对这部分矿石进行处理,只得从球磨机端部绞龙排出,产生“吐矿”现象,需要专门的工人对这部分大块矿石进行收集倒运,降低了球磨机的磨矿效率,增加了选矿厂生产管理的负担。

所以,虽然边路循环闭路流程工艺简单,减少了振动筛的布置,前期投资较少,但是流程稳定性较差,产品粒度波动较大。

截至2017年12月31日,矿井保有资源储量21565.3万吨,其中丙、丁和戊组煤层10384.9万吨,己组和庚组11180.4万吨;深部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21081.4万吨。全矿井合计保有资源储量42646.7万吨。

2 高压辊磨流程优化

上述出现生产问题的选矿厂,取消了边料返回的工艺布置,增加振动筛进行检查筛分,振动筛筛孔尺寸为14 mm,保证了去磨矿的高压辊磨破碎产品粒度为-12 mm,振动筛筛上产品返回高压辊磨再次进行破碎。通过这样改造,进入磨矿流程的产品粒度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球磨机“吐矿”的现象得到了完美的解决,提高了球磨机的磨矿效率,使整个选矿厂的工艺流程更加顺畅,产品质量得到了更好的保证。

  

图2 高压辊磨闭路筛分工艺流程

经过粗破碎以及中破碎后的矿石,进入高压辊磨进行细破碎,高压辊磨排料产品全部进入振动筛进行检查筛分(振动筛筛孔尺寸根据后续磨矿流程进行确定),不符合要求的筛上产品全部返回高压辊磨重新进行破碎,符合要求的筛下产品进入磨矿流程。高压辊磨破碎后物料采用闭路筛分循环,对产品的粒度进行了定量的检查,严格控制了高压辊磨产品粒度,避免了过大块进入球磨作业带来的流程波动,从而提高了球磨机的磨矿效率。

为解决上述选厂问题,考虑在高压辊磨后加一段筛分作业,见图2。

3 结语

高压辊磨机以其高效节能的粉碎性能在冶金矿山中应用越来越广,在众多的新建或改扩建选矿厂中,高压辊磨工艺已成为优先比较的方案。随着采用高压辊磨工艺选矿厂的长时间运营,高压辊磨工艺的优缺点会慢慢的显现出来。对比上述两种破碎系统中高压辊磨的工艺可看出,高压辊磨闭路筛分流程更适合现阶段选厂的生产及管理要求,这为以后进行高压辊磨的工艺设计及生产改造提供了借鉴。

在设计条件下,在常规的定风量系统中,不考虑管路损失,将送风温度控制在14 ℃,每个双人外舱为保证带走1 100 W的热量,计算送风量为330 m3/h。在四人内舱中,为保证同时满足热负荷要求和人均新风量要求,送风量必须是240 m3/h,而240 m3/h的14 ℃空气送入舱室会造成舱室内的温度过低,因此在该系统设计下,内舱需打开电加热以提高送风温度,每个房间需500 W的电加热。由此,在定风量系统中,这层系统配置需包括1台空气处理单元,送风量为10 440 m3/h,制冷量为142 kW。此外,还需配备16个500 W的电加热装置。这些制冷能耗和风机能耗及电加热能耗是固定不变的。

 
张斌,冯丹
《矿业工程》 2018年第02期
《矿业工程》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