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凯恩斯《通论》中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的对立与统一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引言

1936年,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仍然挣扎于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所引致的大萧条的背景下,《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了行文方便,以下简称《通论》)这一经济学巨著应运而生,它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摆脱危机、恢复发展探索出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之所以说前所未有,一方面在于它颠覆了传统经济学的均衡是建立在供给本身创造需求这一理论基础上的充分就业均衡的观点,从而提出一种与传统的“自由经营论”共识截然不同的总需求管理的政府干预的经济运营模式;另一方面在于对经济危机病因的诊断上严格区别于马克思和西斯蒙第等关于经济危机源于生产过剩的观点,而认为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1]。《通论》一经问世,便迅速在西方掀起了一股“凯恩斯革命”的狂潮,其内含的政府干预的思想及相关政策主张被风雨飘摇中的西方国家视为救亡图存的圣经。在学术界,《通论》及其作者凯恩斯本人都被推到历史的风口浪尖,成为全球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自此,政府干预和市场经济的经济思想开始被世人有意识地割裂,成为一对似乎不可调和的矛盾。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张维迎与林毅夫之间关于是否需要产业政策的争辩:张维迎认为市场可以解决经济资源有效配置的问题,因此不需要政府干预;而林毅夫认为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两位教授各执己见,坚决否定对方观点,实则是对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的绝对割裂[2]。同时,由于两位教授社会影响力巨大,致使诸多学者和媒体纷纷站队,进而形成了所谓的“政府干预派”和“自由市场派”。但是,将政府干预和市场经济严格分裂开来,真的是凯恩斯撰写《通论》的初衷吗?《通论》中是否完全否定了市场经济的作用?

二、《通论》中的思想精髓:政府干预

(一)《通论》诞生的历史沿革

在《通论》及其所引发的“凯恩斯革命”问世之前,经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曾长期在西方世界占据主导地位。简单来说,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倡导自由市场机制、反对政府干预的经济思想及政策主张。而亚当·斯密被认为是经济自由主义的开山鼻祖,他在与《通论》《资本论》并称为经济学三大经典著作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通常简称《国富论》)中首次用“看不见的手”来形容自由市场机制,认为自由市场机制的核心——价格机制能够调节和驱动理性经济人的经济活动,最终实现经济均衡、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3]。此后,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亚当·斯密的理论,形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即经济自由主义[4]。最终,马歇尔使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发展到当时的顶峰。他在静态局部均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均衡价格论,并藉以论述工资、利息、利润、地租以及它们如何在竞争性市场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促使市场自动达到均衡。

但是,经济自由主义也并非永恒的真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逐渐累积,终于在1929年突破了临界点,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如期而至。此次大危机始于美国,之后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企业大批破产、工人大量失业、世界商品市场急剧萎缩,关税战、贸易战加剧、世界货币秩序遭到破坏,金本位制崩溃,整个世界陷入一片灰暗之中。传统的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大萧条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更不能为摆脱危机提供有效的对策[5]。凯恩斯对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因而为了帮助世界走出危机,凯恩斯潜心研究,在1936年发表了凝聚他毕生经济学思想精华——政府干预的巨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从此引发了经济学理论史上伟大的“凯恩斯革命”。

式(8)中:Δz为爬坡管段排高水头损失;Δpb为弯头1入口面平均压力与弯头2出口面平均压力之差;ρm为泥浆密度;Vm为输送速度。

(二)《通论》与政府干预

虽然《通论》被划分为六卷、二十四个章节,但事实上全书主要是围绕有效需求和就业理论、工资与物价理论、经济危机理论这三大理论展开的,而凯恩斯的政府干预思想在这三大经济理论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1.有效需求和就业理论中的政府干预思想。凯恩斯在《通论》中大力抨击传统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现经济均衡和充分就业的观点,认为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供求价格相等时的总需求水平,它包括投机需求和消费需求。而根据凯恩斯的分析,有效需求主要取决于货币数量以及边际消费倾向、流动性偏好和资本边际效率这三大心理规律,然而现实经济中存在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流动性陷阱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所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通常会因为有效需求不足而出现小于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均衡。因此,他在通论中指出:“因为要使消费倾向和投资引诱二者互相适应,因此政府机能不能不扩大,这从19世纪政论家看来,或从美国当代理财家看来,恐怕要被认为是对于个人主义之极大侵犯。然而我为之辩护,认为这是唯一切实办法,可以避免现行经济形态之全部毁灭;又是必要条件,可以让私人策动力有适当运用”。通俗来说,就是凯恩斯认为政府应当摒弃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主张采用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利用扩张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主动调节,从而刺激投资增加、消费增长,最终使经济重新趋于均衡。

虽然在学界中,似乎大多数学者有意将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政府干预思想和以亚当·斯密、马歇尔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割裂为两个水火不相容的对立面。但事实上,早期的凯恩斯深受他的导师马歇尔以及亚当·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的影响,因此,在撰写《通论》的过程中,很难完全摆脱传统经济学思想的枷锁。这在他《通论》的原序中有所体现,他写道:“本书之作,对于作者是个长时期的挣扎,以求摆脱传统的想法和说法。”然而,他是否真的做到完全摆脱了传统经济学的束缚呢?他提出的政府干预真的是对经济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全盘否定吗?答案都是否定的。凯恩斯的政府干预主义并未完全否定市场经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也并非完全放任自由。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往往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二者事实上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双方既斗争又统一,合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2.各国的政策抉择: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时至今日凯恩斯的政府干预主义仍然被许多国家奉为应对经济危机、缓解经济衰退的圣经。无论是1973年石油危机、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10年欧债危机等,各国政府干预无不大行其道,充当了挽救经济颓势的有力抓手。然而,从浩瀚的经济发展历史来看,一方面,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是相伴而行、互相补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另一方面,政府干预和市场经济又是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周期分别占据主流地位。如在经济稳定期,经济矛盾并不突出,无需对经济过多干预,此时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而在经济波动期,经济矛盾突出,只有政府的介入才能弥补市场的不足、维持经济稳定,此时政府干预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三、《通论》中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的对立与统一

2.工资与物价理论中的政府干预思想。传统经济学中的就业理论认为,无需对市场进行干预,仅凭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工资率变动,就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但凯恩斯否认了这一观点,他的工资理论认为:工资水平的下降虽然在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预期生产成本,从而扩大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然而在另一方面,货币工资的全面减少又会对社会的总需求水平产生影响,导致其按同比例下降,从而导致生产相对过剩。此外,凯恩斯物价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正因为受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流动性陷阱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三大规律的制约,经济小于充分就业下的均衡水平成为一种常态,而实现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均衡只是小概率事件。在经济小于充分就业的条件下,货币的扩张或收缩能够通过利率—投资—国民收入—就业这一传导路径最终影响到物价。而一旦经济达到充分就业这一特殊状态,货币的变动只会引起物价同方向变化[6]。基于此,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实行刚性的工资政策,短期内物价的稳定将与避免就业量的波动联系在一起”,此外,增加货币数量,刺激有效需求,从而提高物价,这就成了凯恩斯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政府干预和市场经济的力度和发展程度也各不相同。以美国、英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由于配套制度体系的健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优越,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得到充分发展的沃土,市场化程度遥遥领先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因此,他们对经济的干预相对较少。而对于发展中国家,因为制度体系的不完善、经济基础的落后和资源的稀缺,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因而,政府不得不对经济进行适当的干预,以将有限的资源合理的利用。

(一)《通论》中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的对立

1.自由市场比政府干预更为高效。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以无形之手——价格为引导信号,以人的私利性为前提的通过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自动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体制。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主要基于其五大优越性:从法律上确立了私有产权保护制度;从交换和利润追逐中所形成的专业化分工和技术进步;竞争性市场中灵活迅捷的信号传递;市场机制中分散决策驱使个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竞争性市场中优胜劣汰机制的激励[8]。而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魅力所在除了这五大优越性所激发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以外,还弥补了政府本身的失灵。在市场经济中,由于缺乏竞争、成本约束弱化、监督困难、政府寻租、特殊利益集团操纵、理性预期和政策的时滞等问题的存在,出于弥补市场机制缺陷初衷的政府干预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和问题,从而导致经济效率的低下和社会福利的损失,这就是政府失灵现象[7]。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极大地避免了这些问题。同时,事实证明,在大多数领域,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的确比政府干预更加迅捷高效。

目前来看,我国核电发展的技术路线是采用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的方针,根据我国当前的技术水平,目前国内以压水堆为主的热堆核电技术仍是我国核电的主导产业[9]。

2.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逻辑起点。诚然,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在大多数情况下比政府干预经济更为高效,但是,市场经济并非万能的。由于公共物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垄断和委托代理问题等市场经济缺陷的存在,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往往会偏离完全竞争的条件,致使资源配置难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社会福利也受到一定的损害,也就是出现市场失灵。而正因为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这种市场失灵的天然缺陷,政府的介入就顺理成章、有理可寻了。因此,凯恩斯提出政府干预的初衷并不是政府比市场更加经济高效、更有优越性,而是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纠正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的逻辑起点。即使政府干预会由于种种原因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但至少在目前来看,经济政策终究存在长期和短期利弊分化、效率与公平相违背等矛盾。有时为了解决当下的突发状况,即使经济政策会对未来不利,也只能舍远求近;即使会对一部分群体或行业、地区不利,也只能“抓大放小”,实现损失的最小化。此外,宏观经济政策永远是追寻次优解,或者当期可行的均衡解,而非最优解。凯恩斯主义可能不是宏观经济的最优解,却是一个现行的次优均衡解,即使将来可能被替代。

(二)《通论》中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的统一

1.市场机制是政府干预的土壤。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政府干预经济政策实施和效果实现离不开市场经济。以凯恩斯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例,他认为市场上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能够有效降低利息率,利息率的下降将直接影响人们对未来资本投资回报率的预期,如果预计未来资本回报率会上升,理性人就会出于逐利目的而扩大投资,从而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但是,政策效果良好实现的前提条件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确实改变了人们的预期,但是政策的调整只能影响预期,决定预期的仍然是市场。财政政策亦是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继承者约翰·希克斯和汉森在汲取了凯恩斯《通论》精华的基础上,以此为理论基础,创立了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同时实现均衡的IS-LM曲线,这一曲线很快便成为各国运用凯恩斯主义思想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和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但是,无论是扩张性还是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其对经济的影响仍然是与货币政策一致,是通过利率这一中介变量来传导的,因此,仍然不能脱离市场机制的作用。

鲍照的诗“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魂”(《南齐书·文学传》),敖陶孙《诗评》说他“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这种奇幻多变、扣人心弦的艺术风格,只有李白才充分地把它继承下来,并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飘逸洒脱的风格。

3.经济危机理论中的政府干预思想。凯恩斯《通论》的中心问题和主要部分就是从理论上论证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7]。而有效需求不足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逻辑起点。因此,决定有效需求的流动性偏好、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这三大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在根源。流动性偏好是人们出于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而在手头上持有更多货币的意愿,这也反映了为什么现实中消费和投资不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表明人们的消费水平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费水平增加的比例没有收入增加的比例大,所以当人们在对未来收入预期悲观的形势下,边际消费倾向的降低加剧了经济的恶化。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是指预期从投资中获得的利润率将因增添的资产设备成本提高和生产出来的资本数量的扩大而趋于下降。当经济不景气时,企业家预计资本投资的利润率会呈现下降趋势,因而投资将进一步萎缩。那么如何摆脱这种萧条状态呢?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经济繁荣的补救措施并不是实行较高的利息率,而是实行较低的利息率。因为较低的利息率可以使繁荣持续下去。经济周期最好的补救措施不是取消经济繁荣,从而使我们永远保持半衰退的状态;而是要消除衰退的状态,从而使我们永远保持半繁荣的状态。”显然,凯恩斯主张经济应当适度发展,避免盲目冒进,而使经济发展永远保持半繁荣状态需要货币政策的引导。

不过艺术家本人表示,其作品与当代诸多问题之间的相似点,可以说只是出于偶然。她试图阻止作品意义变得狭隘,争辩道:“如果政治是开放而非封闭的,艺术家的作品则会适应这种环境。”

此外,各国的经济政策中也蕴含了政府干预和自由市场这一对矛盾的综合体。20世纪80年代,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为使英国和美国的经济走出滞涨的局面,不约而同地践行了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从而使“撒切尔新政”和“里根革命”风靡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供给学派的核心观点是复活“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力主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干预;通过减税刺激投资增加供给;重视智力资本,反对过多社会福利;主张控制货币,反对通货膨胀等。虽然供给学派是新自由主义学派之一,其政策主张的初衷也是尽可能释放市场“无形之手”的力量,抑制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但是其政策的本身仍然是通过政府干预来达到的,无论是国有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供应,还是削减社会福利、降低企业税负等,都是政府的“有形之手”在发挥效用。确实,按照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英国和美国的经济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得到提高,但是真的能一劳永逸了吗?政府干预真的能退出历史的舞台了吗?当然不能,现实是仍然出现了新的经济矛盾的累积,从而爆发了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和2010年的欧债危机。

三、结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凯恩斯在《通论》中虽然提出政府干预对维持经济准繁荣状态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他从未否定过市场经济。一是因为政府干预只是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即市场失灵;二是因为政府干预经济政策的效果实现需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而由于政府失灵情况所引致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福利的损失,使纯粹的政府干预也成为不可能事件。因此,虽然凯恩斯并未直接表述,但《通论》中实际上暗含了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二者之间相互包容、相辅相成,没有绝对自由的市场经济,也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政府干预。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政府干预和市场经济的强弱程度也大不相同。而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今面临产能过剩、高杠杆、环境污染、资本脱实向虚、金融乱象丛生等顽疾,在政府干预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这二者中应该如何抉择呢?

黄名选 男,1966年出生于广西乐业县,工学硕士,现为广西财经学院计算机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信息检索、机器学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完成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3项,获2011年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60 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被期刊EI 收录4篇,ISTP 收录1 篇,授权的发明专利9 件.

1.坚定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发展不动摇。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任务和宏伟目标,而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实际上,在推动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政府干预和市场经济是内在统一的。政府干预的根本目的只是在市场失灵、偏离正确路径的情况下引导市场回归健康发展道路,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服务的。推进市场经济趋于完善,关键在于加快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市场经济体制。首先,应当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全力培育一批在国际具有主导权、引领力的名牌企业。其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使供给结构和消费结构良性互动。要大力完善刺激消费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服务于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安排。再次,必须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信心与动力;全面破除阻碍要素流动和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从而构建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参考文献:

2.必须认识到政府干预“二重性”的客观实在性。即认清政府干预既是对市场经济的违背,又是对市场经济的补充的客观现实。尤其避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完全割裂的错误思潮。因为这一错误思潮的影响,我国出现了把“产能过剩”完全归因于政府干预;把“僵尸企业”直接等同于国有企业;把“降成本”直接等同于“减税+降低工人的工资和福利”等极端情绪[9]。所以,社会各界有必要厘清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只有认清这个基本问题,才能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改善政府干预的效率,使“有为政府”更好地在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中发挥作用。因而,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局来看,政府对这一进程的干预和引导不能操之过急,需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由中央到地方,从大局到细节,从产业到企业,摸着石头过河,步步为营,层层递进,探索政府干预的合理范围,厘清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的正确边界。

3.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简单通过经济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来实现。张维迎教授关于我国应当全面实施市场化、私有化的观点虽然逻辑清晰、语言中肯,但是却只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摇旗呐喊,而忽略了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的国情。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欠发达以及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的现实使得市场在起步阶段就面临了失灵的风险,因此,试图以西方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来促进我国经济的繁荣至少在当前阶段难以实现。所以,政府干预成为我国当下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政府干预必须稳健适度,要让市场这一“无形之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的作用一方面在于为市场机制的有效发挥提供一系列财税、金融、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和制定有益于市场机制健康运营的制度规则;另一方面,在市场失灵的领域中作出及时的补充。

又是一声鹰啸,岩鹰在空中一个折转,从他的背后再度狠扑而来。他此时再难抵挡,不由得心中一凉:看来今天注定难逃鹰爪!又转念一想,与其丧在鹰爪下,还不如跳下深渊,临死体验一次“飞翔”也好。他想到此处,正要松手,忽听身后岩鹰发出一声惨叫,翅膀扑啦啦乱抖,竟忽地远离了自己。他一愣,扭头一望,见岩鹰的胸脯处,插着一枚绿色的竹叶镖。

从图3可见,含钛高炉渣的杂质CaO、MgO、Fe、Al2O3脱除率随着盐酸浓度的提高不断升高,但盐酸浓度超过18%提高不明显;TiO2损失率随着盐酸浓度的提高也逐渐增大,在盐酸浓度为19%时,TiO2损失率达到了5%以上。盐酸浓度低,杂质溶解不完全,酸度高后期废酸处理成本高,因此合适的盐酸酸度为18%。

[1]刘涤源.凯恩斯革命的内涵与真谛[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71-78.

[2]戴国强.我们是否曲解了凯恩斯理论?[J].南风窗,2016(26):68-69.

[3]刘灿.从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的纷争与现实看市场经济模式[J].中国经济问题,2010(1):38-45.

[4]林可全.经济自由主义的发展与新趋势——基于演化的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11,33(1):24-28.

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实现多项突破。云南省在全国首批试点个人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有效便利了边境地区个体商户贸易结算。跨境人民币双向贷款试点实现零突破,全省19家企业累计从境外借入了合同金额为54.69亿元的人民币贷款。成功启动跨国企业集团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为省内9家企业搭建跨境人民币资金池金额达690.6亿元,为我省企业实现了全球统筹调配资金提供了支撑。

[5]【美】保罗·克鲁格曼.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M].刘波,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6]刘锡良.评凯恩斯的物价理论[J].财经科学,1988(5):24-29.

[7]张昌廷.马克思与凯恩斯经济危机理论之比较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32(4):27-34.

[8]鲁国强.论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J].当代经济管理,2012,34(1):1-6.

[9]鲁保林.“里根革命”与“撒切尔新政”的供给主义批判与反思——基于马克思经济学劳资关系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16(6):35-42,97.

[10]【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余飞,黄瑞玲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