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冰区航行及安全对策

更新时间:2009-03-28

船舶在冰区航行,常常会进行特殊的操作。船舶在进入冰区前,一定要对冰况进行评估,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进入冰区后,按实际情况采取冰区船舶操纵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更大的损失。

由图7和图8中可知,ln(-lnMR)——lnt比-lnMR——t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故选取Page方程拟合高水分小麦干燥特性曲线[4,6]。令[7]

1 船舶在冰区航行中应避免的危害

船舶在冰区中航行,受到的危害较多,主要表现为:因撞冰开路、防止冰困等需要,船舶常常会进行冰区中特殊的操纵。船 经常会以一定的速度撞击冰块,破冰开道,再倒车退出冰缝,再加车前进撞冰;或者在前进中大幅度转向,摆动船身来加宽可航区域,以防止冰困。在操纵时,足够硬度的海冰对船体造成挤压,如果船边挤压力度过大,整个船舷会发生内陷,如内陷加剧,就造成船壳板受损、焊缝脱开、肋骨变形,出现渗漏或裂缝,以致船壳破损,甚至因倒车不当,螺旋桨、舵叶和舵杆遭受冰块冲击,造成桨叶受损、舵叶变形、舵杆弯曲等现象。

①由于第一次在水库涵洞中采用管道机器人进行检测,为确认检测效果,本次选择断面尺寸较大的涵洞,经人员进入水库涵洞进行复核,检测成果可用。

不同运行水温对支护结构温度场分布影响见表2,计算表明不同运行水温对温度场分布有一定影响,但总体影响不显著。运行水温提高同时意味着支护内表面温度也有相应的升高,如运行水温10℃条件下77 d表面温度为25.43℃,而水温5℃条件下的内表面温度为21.43℃,温度提高了4.0℃;运行水温10℃条件下100 d表面温度为22.22℃,而水温5℃条件下为17.81℃,温度提高了4.41℃。随着运行时间延长,两种水温运行条件下的表面温度差会越来越接近水温差。

船舶在密集的冰块区域航行时,船体两旁可能被堆积较厚的冰块紧紧贴住,增加船舶吃水,甚至出现“冰困”现象,会给船体增加压力,船壳破损,甚至出现冰挤压船体,将船体抬起的现象。如,1986年,中远集团一艘货轮,船 被冰抬起直至龙骨露出冰面,充分证明冰的挤压力之大令人惊异。该轮在破冰船的协助下才脱险。

航行时,如果遇到大面积海冰,船舶航行速度将会大幅度减慢,船 会偏向薄冰的一侧,造成航向无法稳定。吃水越小的船舶,这种影响越大。低速航行时,如再受到强流影响,船舶将很难操纵。谨慎选择航线,尽量避免大面积海冰的区域。船舶在河口,受影响更大,如丹东港的鸭绿江、营口港的辽河口、天津的大沽口、东营的黄河口等。如有横流伴随大面积海冰时,船舶所受威胁更大,严重时会失去控制,随流和冰漂移,导致搁浅触礁。营口港、仙人岛码头航道,流向与航道几乎垂直,有大量海冰时,船舶应避免在急流时进港。

冰区航行安全基本策略是采用推荐航线,尽量避开厚冰区绕道航行。在进入冰块较多的海域,根据经验,宜选择白天通过厚冰区,顺流通过流冰区。在冰量较少、冰块较薄的区域航行,或者在冰块裂缝中航行。辽东湾东部的浮冰区是沿水深-15.0m等深线向东范围内逐渐增多,冬季强西北风时,东侧浅水区易形成大面积坚冰区和浮冰堆积区,被冰困的船舶航行偏离推荐航线向东5.0 n mile左右。驶往鲅鱼圈的船舶应尽可能沿推荐航线航行,若因流冰多而致航行困难时,在确认禁航区无演习的情况下,可适当偏于推荐航线西侧贴近禁航区航行。航行中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有效安全措施。充分估计本船通过冰区的能力,争取各种有利条件,保持操纵自由,防止冰困。远离碍航物,避开冰脊、冰丘,船舶不能沿冰脊航行。驶离河口时,宜选择高潮后落流浮冰较松散时通过。

在船舶进入冰区前,船方应通过陆标、GPS等多种方法进行准确定位,确定船舶所处冰区的位置。夜间航行时,可使用强探照灯探测前方冰情,在接近冰区时,船舶减速慢行,降低船体与冰块的冲击,保持安全通过。

2 进入冰区前的准备

在进入冰区前,船舶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船方对冰情资料进行分析,设计出能够逃离重冰区的有效途径;考虑需要进行破冰的可能性,并积极与破冰船联系;根据冰区的情况,参考船舶自身的状况,确定是否能够在冰区航行。在进入冰区前,船方要充分利用驾驶台的资源了解冰情,并对接收到的气象资料和冰情报告进行细心整合及分析,警惕冰况发展。

对船舶的吃水和吃水差进行合理调整。为确保船舶安全,一般会适当增加船舶吃水,并保持船舶1.5m左右的吃水差(向 部倾斜),保证螺旋桨处于冰面以下,这对破冰能力的增加、航向稳定性的提高、对螺旋桨的保护等都有好处。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船舶主机、辅机的冷却水吸口被海冰堵塞,应该保持吸水口在浮冰下一定距离,至少1.0~1.5m,并且在进入冰区之后使用低位海底门。冰情特别严重时,主机、辅机的冷却水系统应改为内循环冷却或开启海底吸口加热系统,以防海水吸口被碎冰堵塞而发生主副机发热乃至停车。

如何正确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李宜英(1.36)

大面积流冰损坏养殖场网具,网具随流冰漂移,对船舶航行造成极大的威胁。渤海沿岸养殖场较多,尤其是辽东湾秦皇岛、绥中、锦州港等沿线,在冬季存在大面积浮冰时,航行船舶需要密切注意,尤其是浅吃水船舶,防止随流冰一起漂移的网具等缠绕螺旋桨,造成船舶失去动力,在冰区陷入困境。

船员应谨慎操纵船舶,最好选择下风区域缓慢靠近,需要保证船 直对冰区边缘,形成直角航行。一旦船 四周与冰接触,加大主机转速,挤压冰块,达到降低船体与冰的冲击力。在船舶驶入冰区后,需要保持低速航行,避免停车,并根据情况适当增速,保证船舶航向和航速的可控性。在黄渤海冰区航行遇风时,宜从下风一侧通过大面积流冰区。因上风侧风浪大,冰块紧密,上下波动摩擦船体,而下风侧涌浪小,冰块松散。在流冰群中航行宜顺流通过,以减少阻力。在冰区航行转向避让时,使用小舵角根本起不到作用,必须使用大舵角同时增加主机转速才能起到转头效果。倒车时,先观察船 冰块情况,保持正舵,以免冰块砸坏舵叶、舵杆,损坏车叶。

本研究根据感知价值理论的相关文献,在以前研究者采用的调查问卷基础上结合无现金支付自身的特征,归纳消费者使用无现金支付的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变量作为问卷设计的依据,最后形成了消费者无现金支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量表。量表的所有题项均采用Likert 5级量表,用1-5表示不同意到非常同意5个选项。

全面检查船舶设备,尤其是主机和操作系统,使船舶各种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清空污水井,检查污水泵是否正常,排放甲板消防管路、液货船加温管路的残水。室外消防栓微开,室外灭火机加裹保暖层或移至室内,汽笛放尽残水,磁罗经做好保暖,打开内照明增加温度。双锚应送出少许,一般10~30cm,太长会发生锚爪打击船壳造成损坏,以免船 结冰把锚冻住,无法应急用锚。船舶液压设备如绞缆机、锚机等需慢车运转,防止液压油管冻裂。电气设备可视情况常开或落实保暖措施,以防意外。

3 冰区航行的安全策略

冬季来临,航道浮标改设为冬季冰标(立柱型浮标),浮标在流冰的作用下,会移位、漂走或被冰块压在冰层下,失去对船舶的导航功能,船舶被误导后会搁浅;船舶驶过时,压在冰层下的浮标突然弹出,冲击船体,螺旋桨、舵叶等受损。

压载航行的船舶在调整吃水时,要注意高边水舱的压载水量,应保持在舱容的85%以下;低压载水舱保持在舱容的90%以下,避免压载水结冰冻裂水舱,损坏船体。同时要考虑自由液面对船舶稳性的影响。检查压载舱空气管、测量管是否畅通,防止冻裂。

在冰区航行时,应加强船舶定位。采取多种手段进行不间断定位,保证定位的准确度。接近航道并有大片流冰时,航道的航标(冬季北方港口改设立柱型冰标)可能被流冰损坏或造成移位或压至冰面下面,尤其在航道与流向有较大夹角时,应结合陆标、卫星导航、航标、交管站的船位信息和电子海图等多方面的资料核实船位,防止驶出航道后搁浅。

加强瞭望与避让。在冰区航行的过程中, 瞭望和雷达监测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及时发现冰区的障碍物,防止对船体损坏。因受浮冰阻力影响,避让时机应比平时更早,转向角度应比平时更大,安全会遇距离应比平常更远。

船舶在冰区通过浅滩时,选择高潮或高潮前1小时,保证有充裕的水深。否则,如发生搁浅极易造成冰困。同时充分利用先进的导航设备,雷达、电子海图接入GPS数据,并将电子海图航线导入雷达,驾驶人员可以直观地在雷达上看到船位偏离航线的程度,及时修正航向,尤其在视线不佳时,效果更为明显。在航行时,尤其接近转向点时更应核对船位,采取多种方法定位,保证船位的正确性,确保船舶安全。

船舶抵离港要正确掌握进出港计划,尽最大可能减少船舶在冰区的逗留时间,短航线船舶需要在上一港开航前主动与沿线、抵达港代理或港口调度联系,了解冰区情况。譬如,大连去鲅鱼圈航线,船舶在大连开航前了解鲅鱼圈港区及港外的冰况;抵达辽宁西部长兴岛附近海域时,再次联系,了解情况;抵达鲅鱼圈报告线之前,通过甚高频联系泊位计划和引水情况,确认上引水时间地点后,适时驶入报告线,以免盲目驶入报告线内的厚冰区,尽量缩短在冰区的等候时间,并及时了解其他进出港船舶信息,避免在厚冰区中交会。船舶应选择厚冰区外漂泊或锚泊,以策安全。

4 结束语

船舶收到冰况报告,即将进入冰区前,要对船舶状况、海区冰况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船舶进入冰区后,要按实际情况进行船舶操纵和落实冰区航行的措施,保证船舶冰区航行安全。

 
张宝新
《航海》 2018年第02期
《航海》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