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小剧场话剧表演之我见

更新时间:2009-03-28

目前全国各地的小剧场演出呈现出一种繁荣的态势,以北京、上海为代表,几乎每天都有低成本、小体量的小剧场戏剧上演。虽然剧目质量良莠不齐,但由于其题材内容贴近现实生活以及演出形式新颖多变而深受年轻观众的喜爱。黑龙江省地处边陲,由于观念的滞后、戏剧市场体系的不健全以及经济环境的影响,小剧场演出起步较晚,各地市演出场次极少。但是,目前各地区和演出团体对这种灵活多变、适应市场的演出形式越来越重视。作为习惯了“镜框式”的大剧场表演的演员,在小剧场演出中难免会有些错误的认知。为了获得最佳的演出效果,该如何调整自己的表演方式和手段呢?笔者认为拿捏好表演的“度”,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镜框式”的大剧场观演关系中,由于观众席和舞台之间的空间距离较大,尤其需要考虑到座位较为靠后的观众的观剧效果,演员的表演势必会更为夸张、放大,台词的语气、力度也会相应加强。但对于微表情的处理却不必过分纠结,因为脸部表情细微的变化往往不能被大剧场的观众注意到、接收到,反而由于演员过分执着于细节的处理,会给观众节奏拖沓、情节断裂、情感中断的负面观剧体验。所以,大剧场的演出中,演员“演”的成分更多一些。但小剧场演出时,演员则要改变以往习惯的表演模式,尽可能地贴近生活的真实,刻意地减少“演”的成分。这并不是说演员就可以抛弃表演技巧,照搬生活中的真实,毕竟生活的真实不等于艺术的真实,而是要求演员拿捏好表演的“度”。因为小剧场演出空间小,与观众近距离接触,尤其是“浸没式”戏剧,演员的表演区也是观众的观演区,演员切不可用力过度,夸张的形体动作和台词语言对于近距离的观众来说,绝不是享受,过犹不及即是这个道理。而小剧场演出恰恰最能看出演员细腻的一面。2017年沈阳“啥”剧社在哈尔滨环球剧场的小剧场演出了话剧《静止》,男主演在观众席寻找女主演“小兰”一处,他提着油灯将一名女观众认作“小兰”,二人目光对视,无台词无背景音乐,只有一束追光定格在他们身上。近两分钟的静止中一滴眼泪顺着男主演的眼角慢慢滑落,而那名随机对戏的女观众竟也早已泪水涟涟。这,便是小剧场演出的魅力,也是演员在特定的观演关系中该有的表演。多一分便显造作,少一分便不够真诚,只有尽可能真实的表演,哪怕是轻声漫语式的独白,才能直击观众心灵,传达最准确的情感。

目前很多演员对小剧场演出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觉得小剧场演出更随意、不正规,因而在小剧场演出中对于表演技巧并不做过多的考究与功课,这显然是错误的。小剧场演出对演员的要求一点也不比大剧场演出低,相反,它既是提高演员表演能力的一个训练场,更是分辨好演员的一个检验所。因为小剧场演出的观演关系,决定了演员“我”除了要和饰演的角色进行交流、与其他对手角色进行交流外,更重要的还要与观众进行交流,而这种交流也并非仅指演出过程中与观众的互动。小剧场演出往往打破“第四堵墙”的限制,演员与观众进行直接交流,这种交流有时是以表演者进行叙述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表演者内心独白的形式呈现,有时是以表演者跳进跳出转换身份的手段实现。但无论是哪种,归根到底目的仍是依托演员的表演,将观众带入规定情境,在演员与观众之间建立起一种无形的联系,让观众更能深入剧情,理解主旨。这对演员的表演功力是有很高的要求的,演员必须要认真对待,仔细琢磨细节,用自己近乎真实、感觉不到表演痕迹的表演为观众营造观剧的幻觉,才有可能获得最好的演剧效果。

总之,黑龙江省的话剧表演者在小剧场演出的经验尚显不足。但为了能在未来的戏剧市场中站住脚,话剧演员一定要具有灵活切换表演方式的能力,将大剧场和小剧场的表演方式区分开来,拿捏好表演的“度”,不断锤炼自身本领,积累经验,来应对不同的观众和市场。

 
邢秋凯
《剧作家》 2018年第03期
《剧作家》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