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论话剧舞台表演的紧张感与松弛感的平衡

更新时间:2009-03-28

每一位接受过正规专业训练的话剧演员,一定对初学表演时老师布置的“解放天性”的作业记忆犹新。表演课老师让学生扮演各种动物,学生们则凭借平时对生活的积累和对所要饰演动物的再次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对动物进行模仿。这虽是教学课程的一项内容,但这样的作业更像是游戏。所以,很多老师在授课时也常将这项训练当作游戏教学,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和紧张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动物神态和动作的模仿上,忘掉自己。经过此项训练后,学生往往能卸下包袱,做到在舞台上不怯场,达到身体放松和心理放松的状态,完成表演任务。由此可见,放松是演员的第一课。

话剧表演首先强调的就是要松弛。松弛是演员进行表演和塑造人物的基础。话剧演员在经过专业的训练后,具备了一定的舞台表演能力,掌握了应有的表演技巧,对所要扮演的人物也具有了驾驭的能力,但最终可以在舞台上准确地诠释人物,通过自己的外部动作将角色的内心准确地表达出来,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松弛。只有演员心理达到了松弛的状态,才能保证外部行动自然、不僵硬,保证表演的收放自如、合理适度。我们常常在舞台上看到,有些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表现出极为兴奋的状态,舞台动作较为夸张,台词的语气和力度也有些令人不适,而演员却并不自知。其实,这就是演员在上台前的状态没有调整好,没能够让自己放松下来,结果走上舞台就陷入了相对紧张的状态。在心理紧张的状态下,演员会将排练过程中曾经用心体验角色的感受全部忘掉,而仅仅只是完成说台词、做动作的任务。这种表演只是技术的运用,却忽略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忽视了人物与观众之间的交流沟通。不松弛的表演直接导致了舞台上人物带给观众的不真实感,这样的角色是无法走入观众内心的,也就谈不上引起观众的共鸣了。大多数演员经过专业的训练后,是能够克服紧张状态的。但我们注意到,在一些重大比赛的舞台上,或是有重要领导观看的场次中,演员往往会出现紧张的状态。而且这种紧张的表演状态不只出现在那些经验尚浅的年轻演员身上,有些资历较老的演员也会有此类情形出现。那是因为他们对演出的效果过于重视,不自觉地提高了对自身表演能力的要求,力求完美,反而始终无法将状态调整放松,最终造成了舞台上表演的僵硬和节奏的杂乱。如何克服这种紧张情绪呢?这就要求话剧演员要有一颗平常心,要摆正心态,做到心里只有角色,眼里只有观众。对角色负责,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演绎,自然会让角色更真实,进而也会赢得观众的认可。

但另一方面演员也要注意,松弛也是要有一定的度的。即放松并不等于松懈,还是要有一定的紧张感在其中,也就是表演中所说的控制。之所以强调松弛是有控制的松弛,是因为如果完全松弛,演员就会将表演过于生活化,忘记表演技巧的使用,甚至演员自己会出戏,表达的情感也会远离人物。比如,笔者2017年在哈尔滨大剧院看过的《酗酒者莫非》,2018年3月30日又在大剧院重温了一次。同样的剧目,同样的剧场,但2018年当天的演出却让我感到没有2017年演出时精彩,很多观众也有同感。个人感觉,主演王学兵在前一个小时的表演中基本没进入角色,过于松懈,对自身的表演缺乏应有的控制力。这种缺少控制,表现在他说台词时出现几处含混不清的状况,舞台动作也很不到位,给人一种随意的感觉,和2017年的那次演出有很大的不同。虽然都是在表现剧中人物莫非的颓废、失意和绝望,但此次的表演还是由于其过于松弛的状态造成了效果的不尽完美。当然,在第一次中场休息后,他的状态逐渐回归,表演渐入佳境。

总的来说,话剧演员要平衡松弛与控制的比重。松弛是一切表演的基础,只有内心的放松才能保证表演的真实,才能将人物刻画得更生动。但也不能失去对表演状态的控制,有控制的松弛才是最佳的状态,才能让表演真正地感染观众。

 
樊星
《剧作家》 2018年第03期
《剧作家》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