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大断面硐室施工工艺探讨与应用

更新时间:2009-03-28

1 工程概述

山西新元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境内,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 Mt/a,井田内目前回采煤层为3#煤层,属石炭系煤层,煤层内含有夹矸,不稳定,煤层平均厚度为3.5 m;3#煤层直接顶主要以泥岩为主,岩石普氏系数f<3.0,直接顶平均厚度为4.2 m,基本顶主要以砂岩为主,岩石普氏系数f>4.0,平均厚度为11.7 m。3109工作面为盘区西翼,3109运输顺槽设计长度为1650 m,巷道皮带头位置断面规格为宽×高=5.3 m×5.2 m,剩余段巷道断面规格为宽×高=4.2 m×3.5 m。为确保运输顺槽后期配套设施安装,根据设计需在3109运输顺槽皮带头段施工一个移变硐室,移变硐室距皮带头距离为30 m,硐室断面规格为长×深×高=8 m×5 m×3.5 m,沿底留顶进行施工,初步设计中采用全断面爆破施工工艺,且顶板采用单锚杆、锚索进行支护,顶板每排布置8根单锚杆,共计四排,硐室内施工三根锚索,间距为3 m。由于硐室断面大,硐室在开口施工时顶板破碎严重,支护困难,对此新元煤矿通过技术研究,对该移变硐室施工难点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施工方法及支护措施。

2 大断面硐室施工难点

1)3109运输顺槽皮带头移变硐室高度为3.5 m,采用沿底留顶进行施工,根据新元矿地测科提供资料显示3109运输顺槽直接顶主要以炭质泥岩为主,岩石层脆性大、易破碎,该岩石层为移变硐室顶板,在全断面爆破施工过程中受震动影响,顶板岩石层很容易出现破碎、离层、垮落现象。

虽然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已经在我国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但是在少数民族连片特困乡村的范围内,因为其中缺乏相应的制度,所以相对于进行经济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显得十分不重要,也就导致我国当前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善。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和修订了诸多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起了更加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将其应用于少数民族连片特困乡村之中,促使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及时的保护,以对生态功能持续退化的情况进行有效遏制。

2)由于移变硐室宽度为8.0 m,采用全断面爆破施工时顶板空顶面积大,若支护不及时很会发生顶板局部漏顶事故,同时顶板采用单一的锚杆、锚索支护无法满足支护需求,很容易造成顶板支护失效现象。

以危险方法危害安全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主要是指侵犯了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安全,对于“不特定”和“多数”是否需要同时具备,存在争议。一种表述为不特定或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6]39另一种表述为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笔者认为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的成立,不要求行为同时具备对象的不特定性和对象数量的多数性。例如根据2000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形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交通肇事造成一人死亡的,即可构成犯罪。因此,笔者赞同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的方式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3 施工工艺优化

为确保小断面硐室在扩帮期间顶板安全稳定,小断面硐室仍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但支护与硐室面垂直布置,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2)每个炮孔内填装一卷矿用乳化炸药,药卷长度为300 mm,直径为60 mm,装药量为300 g,炮孔采用正向装药方式,炮孔药卷填装后在孔口处依次填装水带、炮土进行封孔。

1)移变硐室松动爆破大断面规格为宽×深×高=5 m×5 m×3.5 m,断面内施工松动炮孔数量为2个,每个炮孔深度为1.0 m,炮眼垂直煤壁布置。

3)炮孔装药后采用串联方式连接雷管脚线,每次爆破炮孔数量不得超过5个,当硐室全断面爆破施工后及时对顶板施工永久支护,然后进行下一个循环工序。

4)当移变硐室大断面施工到位后开始对小断面进行扩帮,扩帮时由硐口向里依次进行,采用松动爆破的方式进行扩帮,每次扩帮宽度不得超过0.8 m,扩帮后及时对顶板进行支护,见图1。

  

图1 3109运输顺槽头部移变硐室松动爆破及扩帮断面

4 支护工艺优化

4.1 大断面硐室内顶板支护

(2)大断面硐室内顶板采用“JW”型钢带长度为4.8 m,宽度为0.28 m,钢带间距为0.8 m,共计布置5根钢带,钢带平行布置。

考虑到不同国家(地区)的节假日以及各股票市场的停牌日期等不同而带来交易日上的差异,我们参考Hamao等(1990)的做法,剔除不完整数据及非同步交易数据,这也是学者们常用的一种处理方法,我们最终得到3341组观测值的收益率序列。

(3)顶板锚杆采用长度为3.0 m加长型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锚杆穿插在钢带内,每排施工5根加长锚杆,锚杆间距为1.1 m,排距为0.8 m。

从公式(2)可以退出,熔体温度越高,熔体的粘度越小。而熔体粘度小表示熔体的表面张力变小。再根据公式(1),金属熔体表面张力变小,在其余条件不变的条件下,雾化粉体的平均粒径D也随之减小,表现出来的结果熔体破碎充分,细粉率提高。但是熔体温度的提高意味着雾化能耗提高,同时温度过高易造成金属熔体氧化及损失。

通过技术研究对松动爆破大断面硐室内采用加长锚杆、锚索、JW型钢带以及超前锚杆联合支护,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硐室开口前首先在硐室设计顶板处施工一组超前支护,每组超前支护由长度为4.0 m锚杆组成,锚杆间距为1.0 m,共计施工超前锚杆5根,锚杆垂直煤壁布置,见图2。

(4)顶板锚索采用长度为8.0 m预应力钢绞线,在硐室开口处顶板施工三根锚索且配套一根长度为4.5 m钢梁进行锁口,在距硐室口3.0 m处施工一排单锚索,锚索间距为2 m。

  

图2 3109运输顺槽头部移变硐室支护断面

4.2 小断面硐室内顶板支护

通过技术研究采用传统的全断面一次性爆破施工工艺无法保证硐室施工安全,决定采用大断面松动爆破、小断面扩帮的施工方法,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当硐室扩帮宽度达1.0 m时及时对扩帮处顶板施工永久支护,扩帮处顶板共施工三根“JW”,钢带垂直硐室面布置,钢带长度为4.8 m(5眼)。

(2)在第二根钢带的第一个、第三个、第五个眼孔内施工三根锚索,锚索间距为2.2 m,锚索长度为8.0 m,每根锚索下端安装一个长度为0.6 m 11#工字钢梁,钢梁与钢带垂直布置见图2。

引理1 (Blundon不等式)[3]设a,b,c,s,r,R分别是△ABC的边长、半周长、内接圆半径与外接圆半径,则

(3)由于扩帮处第一根钢带与松动爆破处顶板支护间距为1.3 m,为加强此处顶板安全稳定在空顶处施工两组组合锚索,每组组合锚索由一块规格为长×宽=0.5 m×0.5 m钢托板及五根长度为8.0 m锚索组成,第一组组合锚索施工在距硐口1.5 m,第二组组合锚索与第一组组合锚索间距为2.0 m。

4.3 硐室护帮支护

(1)硐室内护帮采用单锚杆支护,锚杆采用长度为2.0 m,直径为22 mm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共施工三排护帮,护帮排距为1.1 m,间距为0.8 m,第一排护帮距顶板距离为0.6 m。

受WTO规则的制约,我国通过贸易保护来维护本国粮食安全的政策选择空间有限,同时受到国内日益稀缺的土地和水资源等因素的制约,继续实施现有统计口径下95%的粮食自给率目标的经济和环境成本将大幅度提高。⑥粮食安全新战略将“粮食基本自给”调整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并将“适度进口”作为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拓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途径。因此,粮食统计口径的调整应着眼于维持核心品种的产量稳定,缓解整体粮食品种的增产压力,为提升“食物自给能力”留足实施空间。

(2)由于硐室内侧煤壁长度为8.0 m,为确保护帮支护效果内侧煤壁采用交错式支护设计,具体施工方法如下:① 硐室内侧煤壁第一排护帮施工在距顶板0.6 m位置,锚杆间距为1.0 m;② 第二排护帮与第一排护帮间距为1.1 m,且第二排第一根护帮施工在第一排第一根与第二根护帮之间,交错距离为0.5 m;③ 第三排护帮与第二排间距为1.1 m,第三排护帮施工工艺与第二排相同,且与第二排交错距离为0.5 m。

5 结语

新元煤矿在施工3109顺槽皮带头移变硐室时通过技术研究,采用大断面松动爆破施工以及小断面扩帮施工工艺,彻底解决了了大断面硐室一次性全断面爆破施工时巷道顶板难以预留、支护困难、硐室成型差等难题,大大提高了大断面硐室施工效率,同时对硐室顶板及巷帮采取合理有效的支护措施,提高了大断面硐室支护效果,避免了支护失效造成顶板垮落、煤壁片帮等事故发生,取得了显著的安全、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文龙.大断面硐室锚杆支护设计研究[J].煤炭工程,2013(S2):89-90.

〔2〕温路军.大断面硐室的支护设计优化应用[J].煤,2013(1):44-45.

〔3〕孙立田.大断面硐室支护设计优化[J].山东煤炭科技,2014(7):56-57.

〔4〕资应祥.大断面硐室施工工艺及实践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8):76-77.

〔5〕陈晓春.塔山矿大断面硐室施工工艺[J].现代矿业,2016(3):95-98.

 
于明
《江西煤炭科技》 2018年第01期
《江西煤炭科技》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