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通讯信息诈骗防范打击治理思考

更新时间:2009-03-28

0 前言

通讯信息诈骗是伴随着国内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快速发展,犯罪分子借助短信、电话、互联网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网银技术,采取远程非接触方式,通过虚构事实诱使受害人往指定账号打款或转账,骗取财物的一种犯罪行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2017**+年通讯信息诈骗防范打击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全国通讯信**+息诈骗发案数、群众财产损失数同比实现“双下降”,但违法犯罪形势依然严峻,诈骗手法不断翻新,专业化、智能化、集团化特点给防范打击治理工作带来新问题、新挑战,持续纵深推进防范打击治理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1 通讯信息诈骗的现状

通讯信息诈骗最早源于上世纪90年代中国台湾,犯罪分子利用发放传单和使用冒名申请电话卡等方式要求被害人汇钱。近年来,通讯信息诈骗由境外向内地蔓延,由沿海向全国蔓延,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当前通讯信息诈骗的突出特点是台湾籍犯罪嫌疑人跨海峡两岸组织策划诈骗,为逃避打击逐渐将将犯罪窝点设到境外东南亚、非洲等国家。与此同时,国内部分犯罪分子通过学习、效仿诈骗手法,或自我创新、自成体系,形成了一些带有明显地域特征的犯罪群体,如近几年被专项打击的广西宾阳“QQ诈骗”、广东电白“猜猜我是谁”、海南澹州“中奖”、“机票改签”诈骗、湖南双峰“PS照片诈骗”等。随着犯罪手法不断演变,通讯信息诈骗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

断扩大,包括为实施诈骗而买卖公民个人信息、开贩银行卡,使用伪基站发送诈骗信息,诈骗洗钱、制作木马病毒恶意程序等,也可归为通讯信息诈骗范畴。

通讯信息诈骗按照使用媒介的不同,可以分为电话类诈骗、短信类诈骗、网络类诈骗、传统媒介类诈骗。电话类诈骗是近几年犯罪分子使用最多、也是造成群众损失最大的诈骗类型,犯罪分子主要通过拨打被害人的手机或固定电话进行诈骗。在境外,诈骗分子通过网络改号电话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冒充公检法等机关实施跨境诈骗。2016年1月27日,公安部官方微博公开48种常见诈骗犯罪案件,其中使用电话类的占63.3%,使用短信类的占14.8%,使用网络类的占19.6%。随着互联网加速向社会生产生活的不断渗透,网络诈骗犯罪案件数量呈现明显上升态势,网络购物、网络投资、网络刷单等各种网络诈骗层出不穷。2017年10月6日,“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官方微博更新发布60种常见诈骗手法,其中近半数以上涉及网络诈骗,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八种类型:一是仿冒身份型欺诈,如冒充亲友诈骗等;二是购物类欺诈,如低价购物诈骗等;三是活动类欺诈,如点赞诈骗等;四是利诱类欺诈,如二维码诈骗等;五是虚构险情诈骗,如虚构车祸诈骗等;六是日常生活消费类欺诈,如冒充房东短信诈骗等;七是钓鱼、木马病毒类欺诈,如伪基站诈骗等;八是其他新型违法类诈骗,如校讯通短信链接诈骗、账户有资金异常变动等。

2 通讯信息诈骗的突出特点

通讯信息诈骗涉及面广、群众损失大,扰乱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据有关部门统计,仅2013年至2015年,全国共发生被骗千万元以上的网络诈骗案件94起,百万元以上的案件2085起。当前通讯信息诈骗犯罪手段的日趋专业化、智能化、集团化,犯罪手法不断翻新,给防范打击治理工作带来诸多新问题、新挑战。犯罪分子从最初的打电话、发短信,发展到网络改号、盗取QQ号、微信号作案,从境内雇佣马仔提取赃款发展到网上转账、跨境消费、境外提现,形成完整犯罪产业链。突出表现为以下四个特点:

近年来,在工信部、公安部、央行、高法、高检、银监会、基础企业等多方联动下,通过及时出台司法解释为依法打击提供法律支撑(“三个一律”,一律依法快捕快诉,一律组成专班集中办理,对重点整治地区一律加大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升级打击力度、创新打击手法、加强监管手段建设等举措,深入开展通讯信息诈骗源头治理与综合治理,防范打击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1.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性。以殷宝庆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时代下、新常态下的必然要求[3]。提升社会经济总量水平、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社会经济产出的质量和数量等都需要一批高职业素养的产业工人作为支撑。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必然导致结构性失业的产生,进而影响经济发展并导致因失业等引起的社会不稳定情况。教育的供给体系对解决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起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供给作用。

根据工信部网站统计数据,2017年组织实施拦截非法“+86”国际来话、删除通用号码、清除网上改号软件、拦截不规范主叫号码等4项技术防范措施,截至2017年11月底累计拦截非法国际来话3373万余次,屏蔽网上改号软件搜索结果3亿余条,清除下载和链接信息69.5万余条,下架改号APP 2060个;建设完成全国诈骗电话防范系统,形成涵盖部省、企业的多层次、立体化技术防范体系,累计处置涉嫌诈骗电话近1.78亿次,为数亿电话用户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截至2017年10月底,12321举报受理中心接报诈骗电话总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6%,全国通讯信息诈骗发案数、群众财产损失数同比实现“双下降”,分别下降5.3%和27.22%。

四是犯罪手法不断变换,群众防范意识差。犯罪分子紧跟社会热点,精心设计骗术,针对不同群体量体裁衣、步步设套,使人防不胜防。

三是跨国、跨境、跨专业成为常态,打击破案难度大。犯罪分子借助发达的现代通讯、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科技手段,将拨打诈骗电话窝点、网络诈骗平台窝点、地下钱庄窝点藏匿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空间上轻易地实现了跨国、跨境、跨专业的大范围大跨度犯罪。由于远程非接触诈骗,作案电子证据易于销毁,溯源难、取证难、破案难,导致犯罪分子有恃无恐。

3 防范打击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一是作案成本低,使用电脑、手机、互联网等简单工具即可施骗,且大面积“广撒网”。

根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全国共破获相关网络诈骗案件7.8万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4.7万名,同比分别上升55.2%、50.77%;共收缴赃款、赃物价值人民币13.6亿元,止付、冻结涉案资金103.8亿元,阻截、清理涉案银行账户28.5万个,关停涉案号码37.1万个;共立案53.7万起、造成群众经济损失120.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1%、29.1%。初步实现了查处违法犯罪嫌疑人数量明显上升、破案数明显上升、发案数明显下降、人民群众财产损失明显下降“两升两降”的目标。

二是犯罪集团化、高科技化,资金流向复杂。犯罪产业链往往涉及买卖公民个人信息、开贩银行卡、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POS机套现、为诈骗团伙提供线路、开发网络改号平台、网上吸号、分析工具软件、制作手机木马程序等一系列相对独立、互不相识、时分时合的职业团伙。

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室间隔肥厚为主的非梗阻21例,占43.75%,室间隔肥厚为主梗阻5例,占10.42%,单纯游离壁肥厚10例,占20.83%,弥漫性肥厚6例,占12.5%,单纯心尖部肥厚6例,占12.5%。

4 纵深推进防范打击治理工作任重道远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在法治、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新要求。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服务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广大人民不可或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新平台、新空间、新环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比以往更迫切、更强烈。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等八项重点工作,特别明确要“着力解决网上虚假信息诈骗、倒卖个人信息等突出问题”。

展示盒四周以及顶部都是由玻璃制成,方便多角度观察DNA分子结构,而且通过旋转顶端的控制旋钮,还可以清晰的观察到DNA分子的结构层次:脱氧核糖核苷酸、多核苷酸单链、双链平面结构、双螺旋空间结构,有助于学生理解富兰克林的DNA衍射图谱。

防范打击治理通讯信息诈骗的根本目的是保护人民利益,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的重要举措。刚刚召开的2018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要统筹发展、管理与安全,全面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开展多部门联合专项行动,提升骚扰电话防范和溯源能力,疏堵结合综合治理;深入清理网上改号软件、打击虚假号码诈骗电话;实现对境外虚假“86+移动号码”的全面拦截以及公检法号码的重点监测防范;严格规范主叫号码传送,加强用户提醒;加强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范网络数据采集、使用等行为;纵深推进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发挥全国诈骗电话防范系统联防联动作用,积极研究应对网上虚假信息诈骗等新问题,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应该看到,通讯信息诈骗已经形成完整高科技犯罪产业链,多部门共管共治共享的业务监管与联动模式,不断提升防范打击治理能力形成治理合力是治理关键,清理虚假银行账户、加强金融部门联动、做好用户个人信息保护、保持对通讯信息诈骗打击的高压态势都是重要举措。应该看到,通讯信息诈骗防范打击治理工作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的切实提高,定期不定期、集中非集中的通过网站、电视、电台、展览等多种渠道和形式,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增强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是新时期人民群众支持打击通讯信息诈骗的最有力武器,更是最终彻底赢得通讯信息诈骗防范打击治理工作的基本保障。

Furthermore, the evolutions with different LIECF values are analyzed. The phase difference between odd and even modes varies with LIECF, and the generated optical field can be described as

参考文献

[1] 明宇:论电信诈骗案件的侦查难点及对策,《云南警官学院学报》总第84期.

[2] 黄晓亮.王忠诚:论电信诈骗犯罪惩治与防范的国际合作—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贵州社会科学》2016年 第2期

[3] 华列兵,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打击处理的难点和对策,2016年

[4] 许子先.柳青,如何以技术手段防范通讯信息诈骗,2016-09-24

[5]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2018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报道

[6] 法制日报:公安部2017年超千名电信网络诈骗嫌犯被押解回国,2017年12月25日.

 
王超
《江西通信科技》 2018年第01期
《江西通信科技》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