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致敬与怀念,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 ——从纪录片《您一定不要错过》谈起

更新时间:2009-03-28

当影视艺术在人类艺术之林中破土而出时,它就记录着人类的文明与思想,镌刻着民族的文化与历史。从新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内蒙人民的胜利》提议开拍,到纪录片《您一定不要错过》诞生,内蒙古民族电影已走过70年的风雨历程。

凭借对一个时代文化的缅怀、对一个民族影像的回忆,国家一级导演麦丽丝执导的大型文献纪录片《您一定不要错过》作为我国民族电影纪录片的先河之作、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礼纪录片,以高科技全息技术为手段进行拍摄,以饱含深情的方式讲述着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来的发展历程、回忆着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的荣耀与梦想。

一、内蒙古民族电影的开端和镜像扫描

1947年5月1日, 在新中国还未成立之时,内蒙古自治政府在内蒙古的第一个电影院“乌兰浩特电影院”成立。[1]从此,电影艺术与内蒙古自治区紧密结合在一起,开启了70年历程的第一步:时任中共内蒙古工委书记、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乌兰夫亲自提议拍摄电影《内蒙春光》。乌兰夫高度重视这部影片的创作,为确保影片拍摄成功,乌兰夫向主创人员交代创作和拍摄意图,亲自主持讨论剧本,安排内蒙古文工团副团长布赫担任该片顾问,并要求内蒙古文工团把该片拍摄作为重点任务,在拍摄过程中还给有关盟市的领导人打电话,要他们全力支持,切实解决拍摄中的实际问题。[2]经历了多番修改,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审阅,最终,毛泽东主席将修改完毕的影片改名为《内蒙人民的胜利》。

从新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新中国第一部战斗故事影片、新中国第一部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审阅的影片、新中国第一部总理给予修改意见的影片、新中国第一部最高领导人定名的影片《内蒙人民的胜利》开始,内蒙古民族电影便开始了它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多个第一:广布道尔基是新中国第一位蒙古族电影导演,敖德斯尔是新中国第一位用蒙汉双语写作的编剧,恩和森是新中国第一位蒙古族电影演员,珠兰其其柯是新中国第一位集编剧、导演、演员、制片厂厂长为一身的电影艺术家,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第一个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电影制片厂……

比如,老版《梅葛》中,在讲到格滋天神造天造人时,金果造男人,男人再造天,金对应男人和天;而银果造女人,女人再造地,银对应女人和地。而新版《梅葛》,则刚好相反:银果对应男人,天;金果对应女人,地。这个差别,或许涉及到当地彝族的世界观,并不是一个小问题。笔者与郭晓炜核实,他认为确实是老版《梅葛》翻译错了。他说,梅葛演唱时,就是新版《梅葛》这样的表达,而且他强调,彝族的语言里,提到金银时,也通常是银在前金在后。

倘若说内蒙古民族电影是由于地缘上的原因诞生了众多第一,那么周恩来总理称赞新中国第一位蒙古族电影演员恩和森:“这个演员有希望,你们应该好好培养”;《内蒙人民的胜利》同时上映于莫斯科的18家电影院、获得捷克第七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编剧奖……便证明了内蒙古民族电影艺术家对艺术的追求。70年来,内蒙古民族电影在影视艺术商业化的喧嚣中,不低俗、不媚俗;在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票房、娱乐、金钱上时,独善其身,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停探索、向纵深开拓。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勉励他们继续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4]时至今日,内蒙古民族电影依旧坚守着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化责任,70年如一日,沿着历史的深层,纵深构建内蒙古民族的精神风骨。

二、植根70年电影历史根脉的“口述”

当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将电影艺术称之为“第七艺术”时,电影就已经成为沾满铜臭气息的商业。现如今,电影产业更是成为拉动GDP增长的工业。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突破500亿元大关,以核心价值观念打造艺术性、观赏性均具备的精品电影愈发的缺乏,相反,商业成功、艺术失落的电影却比比皆是。

在中国电影史上,难有一个民族的影片自始至终坚守着艺术品质。当试图对《您一定不要错过》这部纪录片的文化底蕴进行一个勾勒时,内蒙古民族影人对品质的坚守、内蒙古民族电影对内蒙古文化的用心刻画跃然心中。纪录片中的一个片段向观众展现了一部历史题材电影《东归英雄传》背后的故事:由于剧情需要,演员需要骑着骏马在吊桥中坠入河流中,这个场景没有任何特效特技,均为实景拍摄。拍摄过程中剧组先量水深再测流速、然后量河的宽度、最后摆正马的位置。当人骑着骏马跌入河中的情景拍摄完毕时,竟没有任何伤亡。新世纪以来,用视觉试验和技术探索制作出大片效果已经成为电影特效镜头拍摄的不二之选,然而,内蒙古民族影人为了保证影片真实的艺术性,依旧采用真人演绎、运用实景拍摄。内蒙古民族电影凭借70年如一日的品质,不沾染虚骄肤浅的商业气息,不做随波逐流的事情,其故事如此、演员演出如此、影片风格更是如此。[3]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促进各民族相互交流的“活态”形式,是增进民族大团结的重要纽带。[5]自内蒙古民族电影诞生之日起,它就铭记自身责任,既满足国家意识形态的需要,又兼具民族文化的艺术性表达,同时保证电影对受众的吸引。回顾内蒙古民族电影发展史不难发现,从新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电影《内蒙人民的胜利》荣获捷克第七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编剧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故事片纪念奖开始,内蒙古民族电影在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共中央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中都获得过重要奖项。在夏威夷国际电影节、德国科隆国际电影节、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罗马尼亚国际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等国际电影节上,内蒙古民族电影的身影时常可见,它不停地向西方展示东方景观。当大多数中国电影在追逐金钱效益时,内蒙古民族电影不低俗、不庸俗、不媚俗,依旧保持着自己的品质与精神风骨,深深植根于内蒙古民族文化,用摇曳且真实的镜头刻画民族文化情感、用真实的场景创造着家国一体的影视艺术,在商业需求与文化需求二者之间,占领文化的高地,诉说着民族的情怀。

获得第十九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的于洋、金鸡百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斯琴高娃、国家一级演员腾格尔、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女主角艾丽娅、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女主角娜仁花、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原厂长葛根塔娜……一个个从事内蒙古民族电影工作的英雄影人归来了,一个个把毕生献给了内蒙古民族电影事业、撑起内蒙古民族电影光荣与梦想的英雄归来了,他们通过讲述自身经历,将我们带入那个时代,感受内蒙古民族电影。影片中的一个片段让观众几度哽咽:《悲情布鲁克》男演员巴音决定骑上马匹,完成从70米悬崖骑马坠崖的镜头。导演麦丽丝说:“我当场就制止了,那么高的悬崖,万一出什么事怎么办,可是他还是接过绳子,拍了那场戏。”从他们的口述中,观众看到了内蒙古民族电影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看到了内蒙古民族电影人对艺术的坚守。

纪录片《您一定不要错过》通过对不同年代的怀旧,复活了大众对过去历史的回忆,看到了70年来内蒙古民族影人对艺术品质的追求、精神趣味的诉求。70年发展的脉络,汇集成一部充满底气99分钟的纪录片,向众人默默讲述着与国脉相通的电影故事。

三、“边缘”背景下的品质坚守

作为一部“口述”历史纪录片,《您一定不要错过》涉及老中青三代民族电影艺术家117人。一人即一史,通过一位位内蒙古民族电影艺术家的回忆,内蒙古民族电影重要的历史节点一个个浮现出来,勾勒出一幅气壮山河的艺术图景。这些电影艺术家的局部记忆,让内蒙古民族电影鲜活起来,大量的文化内涵与时代底蕴重现于今天,被时代所解读。

智媛并不是唯一的醒悟者,现在越来越多的女生剪短发、抛弃化妆品。对她们来说,漂亮不是唯一重要的事,获得更多的知识,开拓更多的技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才是更加重要的事情。

70年来,在内蒙古民族电影发展的浪潮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导演、编剧,他们是内蒙古民族电影的见证者、是活历史,他们的口述是内蒙古民族电影的光影记忆,是内蒙古民族电影历史的鲜活铭文。

四、用实力证明内蒙古民族电影的底气

小学数学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通常会利用小组教学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受到各种约束条件的阻碍,导致小组学习开展的效果欠佳,形式化严重。小组成员分配不科学现象常常存在在课堂上,通常许多教师利用前后座关系对学生们进行分组,导致学生们的组员分配不均匀,没有按照学生们的需要和学习成绩进行合理分配,导致小组学习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甚至不少学生会利用小组讨论和学习的时间做其他的事情或者聊天等,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起到了反作用,还影响了其他的同学。

从《内蒙人民的胜利》开始,《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天上草原》《季风中的马》《鄂尔多斯风暴》一部部内蒙古民族电影的画卷映入眼帘,70年磅礴的历史风云重现于观众眼前。

参照GB/T 27404-2008的有关精密度的规定,选择6个参与测试的人员在相同实验室,按照同一方法,采用不同设备,检测相同样品,进行重复性验证。本研究选取了三个水平的标准物质作为待测样品,三种方法的变异系数与标准方法的比较见表2。

(2)环太湖体育圈。江苏的环太湖地区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景,苏州、无锡、常州(简称苏锡常)作为传统意义上的苏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末,苏锡常三市人均GDP分别为136 702元、130 938元、112 221元,国内旅游收入共计3 803.39亿元。

五、结语

纪录片以展现真实为本质,用真实引发人们的思考。《您一定不要错过》并未一味地夸赞内蒙古民族电影,而是用真实的纪录和冷静的观察,折射出一种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作为一部文献纪录片,《您一定不要错过》并非是首屈一指的作品,它的讲述方式、拍摄手法也并非白圭无玷。但是,它的确是一部在内容与思想上独树一帜、让人振聋发聩的作品,它以独特的影像风格让人过目不忘,它对内蒙古民族电影历史的奔与写,让大众为内蒙古电影人的执着与坚守鼓与呼。没有矫情无稽,没有哗众取宠,没有无病呻吟,有的只是一代又一代电影人对影像的思考。

纪录片展现的是一个时代的浮光掠影,在99分钟的银幕上,看到的仅是内蒙古民族电影发展的冰山一角,但它依旧凭借独有的影像美学风格,映衬着内蒙古民族电影的美学旨趣,唤醒着一代人的文化记忆,让内蒙古民族电影的历史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可以触摸的人生印记。

70年的历史长河中,民族思想、民族灵魂、民族气魄的血液流淌在每一部内蒙古民族电影之中,是它以流动的图像坚守着民族文化、给予电影观众以精神需要。

参考文献:

[1]胡谱忠.骏马飞驰 光影永驻 内蒙古民族电影70年[J].中国民族,2017(07).

[2]朱安平.《内蒙春光》影片风波[J].炎黄春秋,2011(11).

[3]赵军.为了忘却的纪念[N].中国电影报,2018-07-04.

[4] 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J]. 实践(党的教育版 ), 2017(12).

[5]肖静芳.用电影讲述民族故事[N].中国民族报,2014-04-15.

 
周祥东
《内蒙古艺术》 2018年第04期
《内蒙古艺术》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