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硬厚岩浆岩下采动地表沉陷规律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工作面的推进会引起煤层上覆岩层的弯曲、下沉、破断,且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不断向上发育,当发育到硬厚岩浆岩时,由于硬厚岩浆岩短悬跨距离内变形量极小且不会发生破断,引起岩层移动的暂时性屏蔽。由于岩浆岩的屏蔽作用,会导致地表移动的改变。硬厚岩层破断后极易诱发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矿震、支架压架和地表斑裂等动力灾害[1-4]。为了充分了解硬厚岩浆岩作为主关键层对地表沉陷的影响,本文对硬厚岩浆岩引起的地表移动进行数值模拟,以期从模拟结果中得出硬厚岩浆岩赋存时地表移动的规律,为煤矿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地质概况

华丰煤矿为煤层群开采,故采用分组联合,双翼上山方式布置采区,分组下行式开采。前组采区开采4、6层煤,后组采区开采11、13、15、16层煤。采区走向长度为1 100~1 500 m,阶段垂高为80~100 m,工作面斜长为140~160 m。区域内可采煤层有6层,其中第4、6、11、16煤层为稳定煤层,第13、15煤层为较稳定煤层。目前主要开采6煤层。第6煤层煤厚为5.8~6.1 m,平均6 m,6煤层为全区大部可采、结构简单的稳定煤层,煤层赋存标高为-650~-630 m,平均埋深为624 m。顶板一般为粉砂岩或细砂岩,厚为1.60~4.35 m,平均3.25 m;底板为粉砂岩或细砂岩,厚为1.90~14.85 m,平均10.99 m;上距煤层顶板80 m处存在一层硬厚岩浆岩,厚度为60 m,开采过程中对工作面影响较大。

2 数值模型建立

模型设定为水平煤层,模型煤层埋深为624 m,煤层开采厚度为6 m,开采煤层距离硬厚岩浆岩80 m,硬厚岩浆岩的厚度为60 m,模型长度为1 600 m,高度为660 m,建立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数值分析力学模型

模型选用的煤岩体力学参数参照华丰煤矿相关数据,所选用的煤岩体力学参数见表1。

 

1 主要岩石力学参数

  

岩性密度/(kg·m-3)体积模量/GPa剪切模量/GPa内聚力/MPa内摩擦角/(°)抗拉强度/MPa砂岩2 60013.09.04.4354.03煤1 3005.02.31.0280.52泥岩2 3008.04.82.3352.13细砂岩2 34012.38.15.2373.59岩浆岩3 00017.516.046.0436.25粉砂岩2 57014.810.25.0352.36

模型的数值计算采用莫尔-库仑准则的围岩本构关系,应力-位移混合边界,模型上边界采用自由边界条件,模型上表面为地表表土层;模型的下边界、左边界、右边界采用零位移边界条件,具体约束如下。

2) 模型的下边界采用全约束边界,在竖直和水平方向上均固定,即Vy=0,Ux=0,Vx=0。

1) 模型的左右边界为水平位移约束边界,取Ux=0,Vx=0 (即水平方向的位移和速度矢量均为0)。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到,由于岩浆岩具有厚度大、岩层坚硬、整体性好的特点,岩浆岩破断前只发生弯曲下沉,下沉量极小;巨厚岩浆岩在破断时其下沉量具有突变性,在短的推进距离内从几十厘米上升为几米,变化幅度巨大;硬厚岩浆岩破断后,由于岩浆岩下部岩层空隙的压实,岩浆岩缓慢下沉,直至稳定。该模型岩浆岩的变化可分为弯曲下沉(工作面推进到250 m以前)、断裂下沉(工作面推进到250~260 m期间)和压实下沉(工作面推进到260~600 m期间)三个阶段。

岩浆岩破断前后下沉量对比曲线如图3所示,图3中工作面推进到250 m时,岩浆岩下沉量曲线代表岩浆岩破断前其下沉量趋势,地表下沉量曲线代表岩浆岩破断前地表下沉量趋势;工作面推进到260 m时,岩浆岩下沉量曲线代表岩浆岩破断时其下沉量趋势,地表下沉量曲线代表岩浆岩破断时地表下沉量趋势。由图3可知,无论岩浆岩破断前,还是岩浆岩破断后,地表的下沉量趋势与岩浆岩下沉量趋势相同,两者同步变化。岩浆岩破断前,由开采引起的地表下沉量较小;当岩浆岩破断后,由开采引起的地表下沉量出现跳跃式增加。地表下沉量随岩浆岩变化而变化,岩浆岩作为主关键层控制着地表的下沉量,且在岩浆岩破断时,地表下沉量出现跳跃式增加。

3 硬厚岩浆岩下采动地表下沉量研究

将工作面不同推进距离内,硬厚岩浆岩的下沉曲线绘于图2。由图2可以看出,硬厚岩浆岩在破断前(工作面推进到260 m以前),硬厚岩浆岩下沉量较小;硬厚岩浆岩的下沉曲线基本对称,而且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岩浆岩的下沉量不断增大,硬厚岩浆岩最大下沉点随工作面的推进不断向前向下移动。由于岩浆岩厚度大(60 m)、强度高、短推进距离内不发生破断,导致当工作面推进到200 m时,岩浆岩最大下沉量仅为0.358 m。工作面继续推进到240 m,岩浆岩最大下沉量仅为0.512 m,工作面推进了40 m,岩浆岩的最大下沉量仅增加0.154 m,如图2(a)所示。工作面继续向前推进到250 m,岩浆岩的最大下沉量达0.885 m,工作面推进了10 m,岩浆岩下沉量增加了0.373 m,岩浆岩下沉量增幅开始加大。当工作面继续向前推进到260 m时,岩浆岩的最大下沉量急剧增加到4.159 m,如图2(b)所示,岩浆岩发生破断。由图2(c)及图2(b)可以看出,岩浆岩破断后,随着岩浆岩下部岩层空隙被压实,岩浆岩下沉量缓慢增加,当工作面推进到320 m时,岩浆岩的最大下沉量达到4.754 m,此时岩浆岩的下沉量达到最大。

 
 
  

图2 不同推进距离的岩浆岩下沉量

运用经典的蠕虫状链模型来描述DNA等刚性分子已很普遍[5-8],持续长度也可以用计算机进行模拟[9-10],投影长度对分子链形态的描述也有其独到之处[11-12].随着高分子科学向生命物质的不断渗透,采用蠕虫状链模型来处理分子链形态与构象关系将越来越多[13-15].为此,更正一些不当的处理过程,发展计算机模拟方法,将使蠕虫状链模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补充.

  

图3 岩浆岩破断前后下沉量对比

3) 模型的上边界采用自由边界,计算模型上边界的覆岩为地表表土层。

4 工程实例验证

Menkes病1例………………………………………………………………………………… 刘芳,汤继宏 319

华丰煤矿在开采过程中,由于覆岩古近系砾岩厚度大、岩层坚硬、整体性好,且表土层薄(0~8 m),地表除产生明显的连续性移动外,还出现了严重的非连续变形斑裂现象。地面塌陷及斑裂已严重地损害了农田,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与变形引起的地面损害对村庄房屋造成破坏,给矿井生产和村庄安全带来一系列困难。斑裂约在工作面推采400~600 m时,下山方向地表就有所展现,在一采区上方共出现多条较大斑裂,如图4所示。在开采4煤一分层后,斑裂在地表就有发展,其宽度在0.1~0.35 m,随着二、三分层的开采,裂缝逐渐加宽,最宽约1.5~2.5 m。

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岩浆岩破断后伴随着强有力的拉应力,导致地表出现班裂,进而导致地表水平移动出现跳跃式上升,硬厚岩层初次破断后,地表水平移动出现跳跃式上升,与模拟结果相吻合。

将消费者图片评估水光感的结果与专家视觉评估性能、仪器测试各生理参数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3~表6。

在全面的组织框架及完善制度的基础上,以总务处为代表的医院后勤团队发挥着能源管理组织和实施的功能。总务处下设办公室、维修中心、动力科、电力科等科室,同时搭建能源管理平台(运行机制见下页图示),针对能源管理专题开展工作和研究。能源管理平台的建立,促使能源管理工作与医院各部门的联动更加密切,充分发挥了医院能源管理这支队伍的能力和作用。该平台负责人袁星向记者介绍,平台自运行以来,以不同能源主题的项目为切入点,推动医院节能工作更加持续有效地开展。

  

图4 地表斑裂

5 结 语

地表的下沉量与下沉速度在岩浆岩未破断时其值较小;当岩浆岩破断时,地表下沉量出现跳跃式增加。岩浆岩作为主关键层控制着地表下沉量与变化,即岩浆岩对地表动态下沉起关键控制作用。华丰矿煤层巨厚砾岩的破断会导致地表水平移动出现跳跃式上升,从而产生了地表斑裂。

参考文献:

[1] 王 利,张修峰.巨厚覆岩下开采地表沉陷特征及其与采矿灾害的相关性[J].煤炭学报,2009(8):1 048-1 051.

[2] 王神虎,任智敏,窦志荣,等.煤矿采空区地表沉陷产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39(6):68-69.

[3] 赵德深,范学理,刘文生.采煤区覆岩与地表沉陷控制技术研究及展望[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8(3):51-54.

[4] 蒋金泉,代 进,王 普,等.上覆硬厚岩层破断运动及断顶控制[J].岩土力学, 2014(S1):264-270.

 
薛彦超,解庆鑫,周少良
《煤》 2018年第05期
《煤》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