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正确处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大关系

更新时间:2016-07-05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1〕既区别于资本主义,又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独特之处。理解和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本质属性,深化发展就有了明确科学的理论和切实可行的方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科学认识并正确处理好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之间的关系、党的领导地位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之间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独立自主探索发展道路与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之间的关系,等等,不仅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意义重大,而且对进一步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与赋予鲜明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国情的统一。为什么偌大的中国一定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在中国能走多久?中国会获得多大的成功?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必须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从实践来看,历史一次又一次地证明,科学理论一旦与具体实践科学结合,对社会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化发展,首先要厘清的就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和赋予鲜明中国特色之间的关系。

总之,对耐药肺结核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临床效果肯定,对提高患者遵医性、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具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和借鉴。

(一)认真学习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

学习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务必对其理论观点认真学习,务必对其经典著作仔细研读,务必对其基本原理深入体察。一定程度上说,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制度、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未来发展走向等问题的相关论述。《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表述最为全面的一篇文章。19世纪40年代,欧洲各国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日益突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进步发展。无产阶级纷纷要求增加工资、提高待遇、减少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长,维护自身应有的权益。此时,反对资产阶级剥削的实践活动呼之欲出,亟需一种科学的理论进行指导,使反对资产阶级剥削的活动有组织、有领导、有方法、有成效。在此之前,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同时进行理论研究,尤其是发现了剩余价值理论,从主观上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为其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1847年6月,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成立。《共产党宣言》作为该组织的纲领性文件在大会上未加任何修改就获得批准通过,足以彰显其科学性。在文中,马克思恩格斯开篇就阐明了《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代特征,接下来就该文发表的必要性进行了阐释,认为“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2〕作者分别从“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以及“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等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最后用气势磅礴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句话来结束,对共产党人革命斗争提出明确的战略要求。《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和准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伟大构想得以形成并发展。为了引导人类社会达到“理想的彼岸”,马克思恩格斯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和创作。除了《共产党宣言》这部经典著作,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文章无不包含着他们系统而又丰富的伟大思想认知。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并且必须要做的就是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和基本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认真领悟,在实践中努力坚持。

(二)结合中国国情,打上中国烙印

理论的生命力见之于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基本理论上,而且体现在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源于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践行并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充分重视中国实际,尊重中国国情,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才能更好地发展。进入新时代,深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清醒认识、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的关系,把中国的、具体的、实际的国情摆在重要位置。

国情是实践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深深地打上了中国烙印,赋予其强大的生机和活力。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饱受西方列强侵略和凌辱。如何才能摆脱西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亟需解决的问题。林则徐、魏源、张之洞、梁启超、康有为等一些开明的士大夫虽然也采取了一系列实际行动,但仍未能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现象。通过辛亥革命,孙中山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他借鉴西方的资产阶级制度,试图使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仍是以失败而结束。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中国人民在试图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剥削的过程中几经尝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最终仍未取得成功。究其一点,失败的原因在于未能认真分析中国实际情况,未能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点,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就得到了改变。在深刻认识和把握国情的基础上,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压迫中国人民的“三座大山”彻底被推翻,中国人民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地位。经过30年的探索和调整,在总结经验和汲取教训的基础上,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在深刻回顾历史后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3〕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经验表明:唯有坚持中国实际,从中国实际出发,富有中国元素,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才能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越来越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我国仍将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情况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把握这些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的基础。当今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是一个机会与风险共生的时代。能否稳住阵脚、冷静分析形势,结合国内实际,是“两个百年”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

(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生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化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近几百年来,政党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登上舞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只有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之间的关系,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

坚定“四个自信”,是推动我国进一步发展的时代要求和理论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上天的赐予,不是某个人的决定,而是人民共同的选择。在近代中国,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资本主义制度都试图使中国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历史证明了这些都是行不通的。在历史关头,中国何去何从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做出选择的历史命题。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走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成立了新中国,继而把中国引向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进一步结合中国实际,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实现了自身的第二次飞跃。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在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党在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的科学判断,是在发展中不断探索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完全符合自身实际的正确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是历史的选择。在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急需一条道路引导中国走出被剥削、被压迫的境遇。马克思主义自从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就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使马克思主义具备了“中国元素”,不断推进其中国化进程。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新时代,新起点,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必须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莫大的勇气毅力继续前行。

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科学体系,包含着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等多个维度。习近平曾明确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4〕深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处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国情的关系上,“四个自信”必须坚定不动摇。

(一)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5〕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保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从苏东剧变的历史惨痛教训中也能够得出,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将是死路一条,终会亡党亡国。

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就是充分发挥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一核多元,共同治理”。在各项事业面前,政府、社会组织、国际社会等各方力量都广泛参与,并担负着重要职责。然而,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在深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新时代,各种问题蜂拥而至、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能够清晰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制定措施,解决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自身能力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实践体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是停留在口头上和书本上的宣传语,是武装到头脑中、落实到行动中的重要思想。只有从根本上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脱离了内因,外因很难单独发挥作用,更不会起到决定作用。“独立自主是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12〕,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历史已经证明,现在和未来也将继续证明,只有在发展过程中把重心放在自身,用自己的力量去奋斗,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持走自己的路,才能在发展中体现中国特色、展现中国气派。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动摇

经济社会发展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力量。任何社会的发展都不是无源之水,而是由经济发展作支撑;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由经济社会进步来保障。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我国人民把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主要任务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从“一五计划”到现在进行的“十三五规划”,体现了党执政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社会建设,成为发展的基本原则。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中可以得出,脱离了经济社会发展这条主线,全面发展就很难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化发展,首先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关键是物质财富的积累和丰富。可以说,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坚实基础和重要引擎。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动摇是深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带领并团结人民群众艰苦奋斗,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成为当时困扰中国的主要难题。经过40年的探索和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人民的实践中得以孕育、形成。“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理想彼岸”的表述,是中国共产党追求的崇高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人民利益是否得到维系、人民需要能否得到满足是重要的衡量指标。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是否发生变化,主要看人民群众的阶段性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了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已然发生转变。这就要求新的发展必须体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忽视了人民需要的发展,从根本上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与以往各种社会形态无异,成为历史的退步。深化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摆在关键位置,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抑或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邓小平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6〕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7〕如果说共产党和其他资产阶级政党之间的区别在哪里,那么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依靠群众,是否为了群众。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群众创造伟业。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特征和坚实的群众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如何在工作中继续坚持群众路线,成为当时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两个务必”就党政治身份转变可能带来的问题提前敲响了警钟。然而,仍有一些党员干部在革命时期未曾掉队,却在建设时期变了质,滋生出“老爷”作风,蜕变为贪腐分子。对此,党进行了严厉的惩处,为纯洁党风提供了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部分党员干部加入了“拜物质教”,当起了官老爷,对人民群众颐指气使,高傲自大,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越来越疏远,越来越不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严重脱离了人民。全党必须牢记,“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8〕苏东剧变,尤其是苏联的解体已经给我们以警示:只有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了解并满足群众所需,一切工作为了人民,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否则,失去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必将导致亡党亡国。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那一年剩下的时间里,明尼一直待在湿地。第二年春天,它发现河水暴涨,砍倒了崖壁,并将它们重塑成岛屿。一些岛屿还留有树木,洪水掀起的冰块和木头将那些树木砸得伤痕累累,树干上裹着高达十英尺的泥浆,逐渐干硬时留下了一道道齐整水平的石灰线。洪水过后的灌木则是伸着骇人枝条的巨型鸟巢……

烤鸭红外蒸汽加工工艺参考叶树良(2012)[3]和郑海洲(2001)[27]等的方法,并进行适当修改。将整鸭样品于-20℃冷库中取出,4℃下解冻24h;解冻后的鸭坯用清水冲洗浸泡1h,漂去残血和污物,清洗内腔时,水由翼下切口进入,然后倒出,反复3次使白条鸭内外干净洁白;将鸭胚摆放整齐置于盘中;用100℃的沸水烫皮3次,每次3s,先烫刀口处的侧面,使皮肤紧缩,再浇淋其它部位,使鸭皮绷紧发光;烫皮的鸭子用洁布揩去水,趁热往鸭体上喷匀淡淡一层糖色(冰糖∶水=1∶5)3次;上糖色后鸭坯置于通风阴凉处4h。晾胚结束后将其放入红外蒸汽烤箱进行烤制,烤制结束后在常温下,冷却30min。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以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基础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指导伟大的实践。十八大以来,在总结经验和规律的基础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作为一个科学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0〕,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在八个“明确”中,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11〕,这既是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同时是对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有力支撑。在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的同时,党还十分重视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以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决定发展方向。人民群众除了有物质丰富和社会和谐的需求外,在政治昌明、文化繁荣和生态文明等方面都有着强烈的内在需求。在满足了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向人类更高层次的需求提供保障。昌明的政治能够使政府发挥应有的作用,保障人民的权利;繁荣的文化能够使人民在思想上得到提高,精神上得以愉悦;文明的生态环境能够使人民在享受金山银山这些物质的同时,得到绿水青山这些自然的满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发展构想的实现,也是人的需求得到满足的保障。从人的需求、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每一次的人类进步都是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革新为主要表现的经济发展推动的。无论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还是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从根本上说都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在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起着重要作用。凿木取火、农奴制的发展、土地所有制的变更、殖民地原材料的掠夺和资源的开采等等粗放经济的发展,虽然也在一定时期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然而是以牺牲资源为代价的。在经历了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之后,集约型的发展模式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工业革命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直至现在进行着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的创新和进步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经济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到20世纪70、80年代,面对日益匮乏的自然资源,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探寻可持续发展道路。直至1992年6月,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联合国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为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提供制度保障。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政策,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随后,中国将新形势下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较高的增长速度推动国家整体快速发展。这些都为社会主义深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经济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历史的选择,又是中国人民的选择。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十分丰富,其每个方面均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特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认为随着社会的变革,未来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个联合体,而“自由发展”是这个联合体的最显著特征。每个人的发展都是自由,劳动、读书、思考等都按着人的自由意志进行,正常的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一定程度上,由于人的需求多层次性和多样性,这里面的“自由”发展也包含着“全面”的涵义。从这个角度说,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存在着内在的契合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而努力。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化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发展要“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9〕,归根到底是把人民群众的需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水平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基础和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按照经济发展的程度分为五种形态。其中,社会主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级形态,表现为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劳动不再成为谋生的手段,而是成为自愿自觉的生活需要。在深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仍将把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基础。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改变。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起着基础作用,影响着整体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实现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评判共产主义是否实现的根本因素。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缺少了任何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都难以维继,更不能继续深化。

独立自主探索发展道路与借鉴人类文明成果

人类文明的形成是多种文明共同交织的结果,世界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文明之间的交融互汇。无论是中华文明还是印度文明,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在多种场合呼吁人类反思“世界怎么了”,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文明的永续发展提供人类智慧。任何一国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中国在立足自身实际、独立自主地探索发展道路的同时,也要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推动中国进一步发展。

(一)独立自主探索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发展的基础

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就是反对西方各种敌对势力、错误思潮的渗透。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在觊觎着中国的发展并试图进行压制。中国能否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对这些来自外部的压力,能否一如既往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自觉抵制西方敌对势力,成为摆在我国发展道路上亟需解答的时代命题。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发展最根本的法宝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积极同各种敌对势力作斗争。面对西方思潮,要认清它们的本质,对于披着人道主义外衣干涉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要勇于揭露,有力反驳,引导人民共同反对,防止其对中国发展造成损害。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党和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形成了璀璨的文化。中国人民是勤奋的,是坚强的,是独立自主的。在近代中国,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疯狂的侵略,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不满,纷纷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也应运而生。在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以适应这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的具体国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以及改革开放一系列成果涌现,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独立自主奋斗和探索的实践体现。不可否认,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也在错误思想的影响下走了一些弯路。比如,中共成立初期,由于过度依赖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中国革命遇到了诸多挫折。然而,风雨之后的彩虹更显珍贵。随着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成长和毛泽东思想的逐渐形成,党能够及时认识到错误,并根据中国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发动广大群众,共同为革命的胜利推进而奋斗,防止最终沦为苏联的影子。

COPD 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个体之间发病易感性差异较大。吸烟已被证实为 COPD 发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但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仅有 10%~20% 的吸烟者发展为具有临床症状的COPD[9],并且 COPD 和肺功能受损具有家族聚集倾向,另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 COPD 的发病率也不同[10]。随着基因组学的深入研究及人类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从基因水平分析疾病发病机制及遗传易感性、揭示遗传因素与疾病的相关性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研究旨在通过对 apoM 基因 SNP的研究,进一步探索 COPD 患者的遗传背景,为早期识别社区风险群体和发展新的个体化的治疗靶点提供依据。

岩溶干旱石山区往往地表蓄水条件差,且地下水埋藏深度大,难以开发利用,故易于导致岩溶干旱缺水,造成大面积农田无水灌溉。据统计该区干旱面积约达333hm2(见表1)。

坚持独立自主,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13〕中国是一个特殊国家,人口众多、历史悠久,这就要求中国的发展必须体现中国特色。纵观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完全依靠外部力量实现了民族的复兴,反而是要么沦为别国的附庸,要么以惨痛失败为结局。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又体现民族特色,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符合本国利益,进行对外交往,既不结盟,也不搞小团体,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用在我国发展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外部保证。坚定党核心领导地位,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集体力量,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必将向前推进。

农村发展和振兴工作既是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有长远的战略规划,脚踏实地抓好每一项工作,落实好每一项举措,为制度改革和农村进步带来显著变革。同时,要找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弊端,充分利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教育上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城市农村教育资源共享,用现代化的教育,转变农民认识上的老旧观念,澄清理论理解上的误区,使农民从思想上接受改革,享受改革带来的成果,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不断将农村振兴战略推向更高的阶段。

(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一定程度上在于它的开放性。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没有宣称自己是绝对的、普遍的真理,而是要求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人类文明成果的借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化发展紧密联系,它不仅丰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内涵,而且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历史无数次证明,闭关锁国是行不通的,只有死路一条。历史上的中国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文明,除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外,还和中华民族的开放、包容等优点密不可分。无论是在隋唐时期,还是在两宋时期,中国一直是世界文明的中心。究其原因,广泛的国际交往、吸取外来优秀成果是其共同之处。值得对比的是,在无论是日本明治维新前的幕府统治时期,还是中国的清朝末期,无一不受到外来力量的冲击。闭塞的环境使外来文明很难融入中国,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在外来挑战面前显得不堪一击。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中国人民开始积极探求救亡图存的活动。魏源的《海国图志》作为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为近代中国人民开眼望世界提供了支持。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积极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企图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然而最终在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下灰飞烟灭。戊戌变法运动由于受到封建统治的阻挠,只持续了103天而惨淡告终。孙中山领导的一批仁人志士进行辛亥革命,试图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来复兴中华,虽然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但革命成果却被袁世凯窃取。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向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结合中国实际,才换来了革命的最终胜利、建设的顺利开展。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向西方学习的历史,就是一部借鉴人类文明成果而不断内化的历史。

林毅峰[3]等人通过对东海大桥海上风场风机基础进行分析,认为风机基础结构节点位置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且在风浪联合作用下,这些节点存在明显的疲劳问题。

大都会博物馆转心瓶解说词链接:https://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48764;

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是新形势下深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正如习近平所言,“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14〕虽然中国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到70年的时间取得了西方国家一百多年、甚至几百年的成绩。然而,我们还要看到国际国内面临着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我们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实现深化发展任重道远。西方国家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其他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深远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国际交往,积极对待世界其他人类文明成果,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对其中的优秀部分要认真学习,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积极借鉴,不断加以改造,融入到发展过程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发展注入新血液,增添新动力。

参考文献

〔1〕〔7〕〔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6,44-45,1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1.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5〕〔9〕中国共产党章程〔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8.

〔6〕〔8〕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8.

〔10〕施雪华.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J〕.人民论坛,2017,(S2).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29.

〔13〕习近平.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3-10-04.

〔14〕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

王国龙,张士海
《党政研究》 2018年第03期
《党政研究》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