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食品加工电器化学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综述

更新时间:2009-03-28

1 前言

我国食品加工电器生产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食品加工电器产品种类以及市场进一步扩大,同时由于产品专业化分工的初步形成,产品零部件配套能力不断提高,极大地降低了食品加工电器产品行业的进入门槛。因此,众多的民营资本纷纷进入该行业。

食品加工电器(厨房机械)直接与食品接触,其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化学安全直接关系着消费者的人体健康。解决食品加工电器化学安全问题,保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建相应的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战略任务。

2 世界各地相关法律法规

欧盟在2003年1月27日欧盟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发布了2002/95/EC指令,即“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The Restriction of the use of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简称 RoHS指令)。RoHS指令规定2006年7月1日以后,欧盟市场上正式禁止铅(Pb)、镉(Cd)、汞(Hg)、六价铬(Cr6+)、多溴二苯醚(PBDE)和多溴联苯(PBB)6类物质含量超标的产品进行销售。RoHS指令涉及的产品范围相当广泛,其中就包括食品加工电器。此后,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欧盟理事会以及欧盟各成员国相继发布多个法规和指令,对食品接触材料进行规范。2004年 11月 13日,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发布(EC)No1935/2004法规,即“关于预期接触食品的材料和制品暨废除80/590/EEC和89/109/EEC指令”,目的是确保投放在欧盟市场的、预期直接或间接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制品的安全性。2006年12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EC)No2023/2006法规,即“关于预期接触食品的材料和制造的良好生产规范”,该法规制定了关于(EC)No1935/2004法规附录Ⅰ中所列的各类预期接触食品的材料与制品及其组合、或用于这些材料与制品的重复利用材料与制品的良好生产规范(GMP)的规则。2011年1月15日,欧盟委员会发布(EU)No10/2011法规,即“关于预期接触食品的塑料材料和制品法规”,对与食品接触的塑料材料和制品的生产与销售确定了特定要求;2011年12月 10 日,又发布(EU)No1282/2011 法规,即“对关于预期接触食品的塑料材料和制品的委员会(EU)No10/2011法规的修订和更正”,对(EU)No10/2011进行了修订和更正。

欧盟的一些成员国也制定了确保食品接触材料安全的规定。意大利卫生部早在1973年3月21日即颁布部长令:预期与食品或个人用品接触的包装、容器和用具的卫生控制,规定了由各种不同材料制造的、预期与食品或个人用品接触的制品的适用性控制和许可。其中“预期接触食品的包装和容器”的内容来源于1962年4月30日第283号法令第11条。2010年12月21日,意大利卫生部发布第258号指令,即“修订关于预期与食品或个人用品接触的包装、容器和用具的卫生控制的1973年3月21日部长令(限于不锈钢部分)”,修订关于预期与食品或个人用品接触的包装、容器和用具的卫生控制的1973年3月21日部长令(限于不锈钢部分),对不锈钢制品的符合性检验做出了规定。1992年3月20日芬兰贸工部发布268/1992号决议,即“贸工部关于预期接触食品材料中可溶性重金属元素的决定”,对预期接触食品材料中可溶性重金属元素的迁移量做出了规定。2007年5月10日,法国根据(EC)No1935/2004等法规发布关于实施与预期接触食品的材料和制品相关的消费品法的2007/766号指令,即“关于实施与预期接触食品的材料和制品相关的消费品法的指令”,该指令旨在保护人体免受因与材料和制品接触所引起的危害。

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每个学生在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在对课堂练习进行设计时要体现从教材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一般应由易到难、由基本练习到综合练习,循序渐进。

在一名意大利科学家的努力下,用3D打印机制造的素食牛排和鸡肉终于登上了巴塞罗那的餐厅菜单,不过这位科学家承认,目前这些食品的卖相欠佳,还需改进。来自米兰的研究人员朱塞佩·西昂提以大米或豌豆中提取的蛋白粉和海藻成分为原料研发出了这种素食。西昂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设计出一款程序,用注射器将这些食物产品注入3D打印机后,利用该程序将其拉成长长的微丝再压制成牛排的形状。这种产品的最初形态是“淡黄色的糊状物”,据说和真牛排的口感相近。西昂提还研发出了鸡肉替代品,用3D打印机制造出了他所谓的“基于纤维植物的鸡肉”。西昂提称,他已开始和餐馆老板洽谈向顾客出售自己的素食食品的事宜。

3 IEC相关标准

2009年,针对食品接触材料发布国家标准系列:GB/T 23296.(1-26)—2009, 这一系列标准分别制定了用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食品模拟物中对苯二甲酸、11-氨基十一酸、氯乙烯、三聚氰胺、4-羟基苯基、双酚A、乙二胺与己二胺、乙二醇与二甘醇、乙酸乙烯酯、己内酰胺及己内酰胺盐、顺丁烯二酸及顺丁烯二酸酐、1,3-丁二烯、1,1,1-三甲醇丙烷、1,2-苯二酚、1,3-苯二酚、1,4-苯二酚、4,4’-二羟二苯甲酮、4,4’-二羟联苯、1,3-苯二甲胺、甲醛和六亚甲基四胺、1-辛烯和四氢呋喃、2-(N,N-二甲基氨基) 乙醇、4-甲基-1-戊烯、丙烯腈、丙烯酰胺等20多种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制定了用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塑料中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氯乙烯单体、异氰酸酯、1,3-丁二烯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2015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卫计委”)发布GB 31604.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该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的通用要求。在借鉴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检测经验及法规的基础上,规定了食品模拟物的测试包括总迁移量和特定迁移量的基本要求,食品模拟物的选择、试验时间和温度的选择等。新标准彻底颠覆了现有食品包装材料的要求,规定依据材料和制品预期接触食品类型和接触条件来进行迁移试验,细化了食品模拟物和迁移试验条件,使测试更能真实地反应出材料和制品在实际使用中的状态和安全性,更加科学合理。2016年,继续发布系列标准GB 31604.(2-49)—2016,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重金属、双酚A、丁二烯、四氢呋喃、三聚氰胺、苯乙烯、丙烯晴、丙烯酰胺、己内酰胺、邻苯二甲酸酯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及其迁移量的测定方法。同年卫计委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GB 4806.(1-11)—2016系列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以及陶瓷、玻璃、塑料(树脂)、金属等材料制品9个产品标准。至此,基本形成了我国关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新国标体系。

4 我国相关标准

4.1 食品加工电器安全卫生标准

此外,学科结构性短缺的现象,在农村学校的建设中也普遍存在,例如急缺音乐、体育、美术、以及卫生等专业技术人员。

1997年,我国发布 GB 16798—1997《食品机械安全卫生》,规定了食品机械的材料选用、设计、制造的安全卫生要求,防止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受到有毒有害物质和微生物病菌等的污染。

日本于1947年12月24日发布1947年第233号法律,即《食品卫生法》,对食品和添加剂、器具、容器和包装进行了规定,并于2009年3月31日更新。韩国食品药品管理厅于2012年4月3日发布“食品用器具、容器和包装的标准与规范”,对直接用于盛装食品的器具中有可能进入食品的危害物质进行相关规范,以保护国民健康,确保消费者安全。2015年4月24日,第二十一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公布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取代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同样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4.2 食品接触材料标准

2013年,国际电工组织发布 IEC 62321-2013系列标准,英国发布BS EN 62321-2013,欧洲发布EN 62321-2013,2014年德国发布 DIN EN 62321-2014,简介和概述电工制品中特定物质的测定。IEC 62321是系列标准,即“电子产品中某些有害物质的测定”,其中IEC 62321-1为 “简介和概述”,IEC 62321-2为 “样品的拆卸、拆解和机械拆分”,IEC 62321-3-1为“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电子产品中的铅、汞、镉、总铬和总溴进行筛选”,IEC 62321-3-2为“使用C-IC对聚合物和电子产品中的总溴进行筛选”,IEC 62321-4 为“使用 CV-AAS、CV-AFS、ICP-OES和ICP-MS测定聚合物、金属和电子材料中的汞”,IEC 62321-5 为“使用 AAS、AFS、ICP-OES和ICP-MS确定聚合物和电子材料中的镉、铅和铬,以及金属中的镉和铅”。该系列规定了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冷原子吸收光谱法、冷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方法筛选电工制品中的铅、汞、镉、总铬和总溴量以及测定聚合物、金属和电子材料中的汞等有害物质。

4.3 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标准

2007年,为应对RoHS指令,发布GB/Z 21274—2007、GB/Z 21275—2007、GB/Z 21276—2007,这3个指导性国家标准分别规定了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检测方法;GB/Z 21277—2007则规定了铅、汞、铬、镉和溴的快速筛选方法。2011年,我国发布 GB/T 26572—2011《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同年发布 GB/T 26125—2011《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该标准等同采用国际电工组织IEC 62321-2008标准,制定了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筛选,用冷蒸汽原子吸收光谱法、冷蒸汽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方法对金属材料、聚合物、电子件中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含量进行测定。该标准的发布,为电子电气行业提供了全球一致的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检测方法。2006年之后,陆续发布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系列标准,如SN/T 2003系列标准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定性(定量)筛选法、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定性(定量)筛选法对电子电气产品中铅、汞、铬、镉和溴进行测定;SN/T 2005系列标准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方法对电子电气产品中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进行测定;SN/T 2591系列标准采用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对电子电气产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进行测定;SN/T 2592系列标准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筛选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筛选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等方法对电子电气产品中有机锡化合物进行测定。

5 食品加工电器中有毒有害物质检验方法亟待开发

食品加工电器的特点是结构复杂,兼具搅拌、切割、加热等功能,其主要部件如刀片、内胆、密封材料等都与被加工食品有接触,所用材质品种也较多,这些都决定了对食品加工电器产品的检验与普通食品接触材料不同。以检测不锈钢中重金属含量为例:欧盟RoHS指令和GB/T 26572—2011《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规定构成电子电气产品的各均质材料中6种限用物质的含量铅、汞、六价铬、多溴联苯及多溴二苯醚的含量不得超过0.1%,镉的含量不得超过0.01%,现有标准为GB 31604.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食品模拟物中重金属的测定》、GB/T 26125—2011《电子电气产品 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SN/T 2829—2011《食品接触材料 金属材料 食品模拟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GB/Z 21274—2007《电子电器产品中限用物质铅、汞、镉检测方法》,但是现有的这些标准主要是针对重金属总量测定和食品包装材料模拟物中重金属含量测定,缺少家用电器中重金属迁移量测定方法。而且对于食品加工电器来讲,它还有对食品进行切割、加热、搅拌等加工功能,实验中如何模拟这个过程也是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因此,需要根据食品加工电器的特点,研究其与食品接触的主要部件中有毒有害物质迁移量的检验方法。

于清晨对所有纳入研究对象进行静脉采血,并在4℃环境下,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1,25(OH)2 D3水平。

6 结论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关系到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食品加工电器与食品直接接触,其化学安全已成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急需研究食品加工电器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验方法,特别是迁移量检验方法,从而保障消费者人身健康。

参考文献(略)

 
白虹,肖海清,陶自强,王宏伟,付艳玲
《检验检疫学刊》 2018年第02期
《检验检疫学刊》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