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福从何来?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福乐智慧》

更新时间:2016-07-05

《福乐智慧》诞生于公元11至12世纪喀喇汗王朝的文化繁荣时期,如今早已成为一部公认的文学经典,其意义与价值也得到国内外诸多学者的研究与阐释。作为一首85个章节,共计13290的史诗,其内容包罗万象,自然、政治、文化、宗教等不一而足。作者尤素甫·哈斯哈吉甫(约1010-1092)在诗行中对书名做出如下阐释:“我给此书起名叫《福乐智慧》,愿读它的人幸福,得到帮助”(尤素甫,2016:3)如何获得幸福?就要靠“幸福的知识”,作者在诗中多次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而知识获得的最终目的是反过来造福于个人以及整个社会,是人类获得终极幸福的基石,这些知识或作者的观点所体现出来的健康积极的生态思想值得深思与关注。

本文以生态批评的基本理论框架为依据,阐释《福乐智慧》里体现的自然生态、社会文化生态以及精神生态思想。阅读距今已近千年的经典作品《福乐智慧》,以古观今,也是人类对如何发展自身以及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其他万物关系的一种积极有益的反思。

随着计算机领域的再次崛起,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人们将在很大程度上从对因果关系的追求中解脱出来,转而把注意力放在相关关系的发现和使用上.这恰好对于热舒适的研究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同时加上ZigBee无线网络控制技术的整合,便能更加方便快捷地调节空调系统,满足绝大多数人的热环境需求.

一、何为生态批评

生态批评(ecocriticism)是文学批评的一个派别,其产生的根源是全球化的生态危机,与其他诸多的文学批评理论不同,中国生态批评理论的发生和发展几乎与西方同步,中国文艺理论界对于生态理论与生态文学批评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距今已有近30个年头。在对西方生态批评理论不断的译介与借鉴中,结合中国独特的生态状况以及中国古人丰富朴素的生态观,中国的生态文学批评在不断地完善。这一理论在中西方几乎同步产生的现象表明,生态问题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和考验。

2015年以来,她在全市首创“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制度”,聘请了54名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充当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力量薄弱等问题,还将监管重心下移,将监管触角由区、乡向村延伸,实现了区、乡、村三级监管和信息网络。这项工作得到新华社等中央、省、市各大媒体的关注。2016年9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走基层”采访组,专门对仙女湖区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工作制度进行了深入采访和报道。

另外,诗中著名的“四素说”是维吾尔先民对自然界认知智慧的结晶,在后来诸多的评论中被多次提及。“四素”指“水,气,土,火”四种大自然的基本元素,四素构成世界,“它们原来互相敌对,犹如水火不容”,但又能“共同生存”,这种辩证的对立统一是自然生态存在与发展的哲学基础。在后面的章节中,作者还深刻意识到自然万物的重要性,如作者把森林比作水库,强调森林的重要性,这朴素的生态观直到今天依然意义非凡。

本文对生态批评的起源与发展,以及中西方生态批评在不同时空中的内涵和外延的差异不做追溯,而集中关注其批评的理论内核。总的来说,无论对于中方还是西方,生态批评的终极目的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怀,对自然、社会,对人类精神的关注,对真善美的关注。

二、诗意的栖居——《福乐智慧》里的自然生态

长诗对如何做一个伟大的君王,如何使一个国家井井有条,人民幸福,国家长治久安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反复强调贪得无厌、一意孤行、法度不明是导致暴君倒台的重要原因。整个社会就是一个相互牵涉和影响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环节都要处于一个稳定的、积极向上的状态,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财政大臣要廉洁,禁止挥霍无度,使臣不要贪杯,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用理性克制欲望,要尊敬代表真理的科学家,要保护好医生的权利……“觉醒”与“贤明”的谈话论述了诸多方面,除了如何做一个英明的国君,国君如何选贤用能,还论述了如何对待圣裔、诗人、农民、商人、牧民、工匠、穷人,以及男人如何娶妻,父母如何对待子女的教育等,涵盖不可谓不宽广。按照作者的意图,如果一个社会能够达到诗里所论述的程度,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和谐的,也必定是幸福的。

对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和工作的人来讲,调查方法通常都是需要掌握的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讲,方法甚至比知识还重要。方法是创造知识的工具,所以当我们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后,有必要学习并掌握创造知识的方法。社会科学领域使用的调查研究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创造知识的工具,社会科学研究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一个运用调查方法获取知识的过程,从中不难看出方法的重要性。

“生态批评”提倡“将文学和生态学结合起来”(Cheryll Glotfelty&Harlod Fromm,1996:114),早期的生态批评理论多关注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略显单一和单薄,随着时间的发展,生态批评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地扩大,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理论。中国许多学者对中西方生态批评理论的发生与发展做出了梳理,较有代表性的有王诺的《生态批评:发展与渊源》(2002)。接下来,王诺在2009年发表文章《生态批评:界定与任务》(2009),进一步对生态批评进行阐释与说明。在这篇文章中,王诺对生态批评的定义和意义有了更为清晰的界定,生态批评的外延也在扩大:“生态批评的对象不仅仅是生态文学,也不仅仅是描写自然景观的作品”(王诺,2009:130);生态批评的作用与意义为:“从生态主义和生态审美的角度重审和重评古往今来所有文学,特别是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经典作品”(王诺,2009:130);其意义何在呢?“丰富文学的生态含义、揭示文学的生态局限,从而推动人们建立生态的文学观念和生态的审美观念,促使人们形成并强化生态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王诺,2009:130)。可以说,王诺在此对生态批评的内涵与意义有了一个很清晰的界定,也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另外,较有代表性的生态批评的论文有朱新福的《美国生态文学批评述略》(2003),其在苏州大学的博士论文《美国生态文学研究》(2005)对美国的生态批评做了较为详尽的梳理;还有马治军的博士论文《道在途中——中国生态批评的理论生成》(2012),该文对中国生态文学批评的起源、发展、意义都有更为深入的描述。总之,生态文学批评在国内外受到的极大的关注,其内涵与外延的界定过程映照着人类社会的变迁,同时,这一理论展现的也是对人类生存困境深切关怀。

“物种、生态系统等同样具有道德地位,人类对它们负有直接的义务”(朱新福,2003:137)。在大自然被过度开发、众多物种灭绝的今天,人类也经受了大自然的惩罚,环境污染,疾病丛生,在此情况下审视《福乐智慧》里朴素的自然生态观,不也是维吾尔先民从千年前给予我们的警示吗?

三、和谐的诉求——《福乐智慧》里的社会文化生态

诗歌开放大气,兼容并蓄,体现出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生态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尊重生命”、“天人合一”观念和谐统一。生态危机的起因是多方面的,比起生态系统自身,文化系统以及“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更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生态批评批判人类对资源的无限索取,以及现代人消费主义至上、人人唯利是图的世风。在《福乐智慧》这首长诗中,多次提到对道德和良善的追求,对重利轻义的批判。日出王与大臣月圆论述公正时提到诚实公正是王位的根基,公正也能给人带来幸福。月圆在临终之时告诫自己的儿子贤明不要为今世的财富而心伤,而“优良的品行是最宝贵的财富,有优良品行福乐无穷”(尤素甫,2016:93)。

盐酸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脑血流动力学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 贺 丹等(4):534

社会的和谐离不开个人、家庭的良好发展,其中,作者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阐述令读者感受颇深: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单一专业的设备正在被多专业的综合技术所开发的设备所替代。电气专业点检员为能胜任现代设备点检的要求,需要了解其他专业的知识,就电气专业本身,其技术也在飞速发展,点检员也必须努力学习新技术。

父亲的心血浇灌了儿子,

儿子一定品行端正。

1220 若是儿子得不到严教,

莫指望他成材,会成废品。

在“对春天和伟大的布格拉汗的赞颂”一章里,作者对大自然做出了以下饱含欣喜和幸福的描述:“春天的和风赶走了寒冬,明媚的春天又调好了幸福之弦”(尤素甫,2016:12);接下来,作者细致入微地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万物和谐、生机勃勃的图景:换上新装的枯树,开满鲜花的山谷、平原,自由翱翔天空的大雁、克勒鸟,呼唤伴侣的山鸡,高声欢笑的鹧鸪,柔声啼叫的杜鹃……在如斯美景中,还穿行着契丹的商队和从西方送来的美丽的侍女等。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伟大的布格拉汗服务的,世界也因可汗而更美好,因为“世界安定法制公正,他执法非常严明”,在如斯世界,“谁来寻求正义和幸福,都将满意而归”(尤素甫,2016:17)。作者把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对君王的赞美糅合在一起,以万物为本,“正义和幸福”的获得离不开英明的君主,更离不开万物和谐的大自然。

1223 谁人的儿女若娇生惯养,

他就会泪水不干,忧患无穷。1

11世纪的喀喇汗王朝虽取得很大的进步,但也面临着分裂和政治、思想等方面混乱的社会现实。美国生态批评家斯科特·斯洛维克曾说:“作家看来是人类这个物种之中最敏感、对外界变化最先知晓的那部分人。这无疑给了作家很高的评价,但另一方面也对作家提出要求,表明了作家肩负的艰巨责任和义务,因为一旦作家麻木不仁了,整个人类机体必然要受到伤害”(斯科特·斯洛维克,2010:252-253)。作为学者与诗人的优素甫,时刻感受到时代的危机以及自己的使命,结合自己的知识、智慧、经历,于晚年写下这首传世长诗,献给布格拉汗。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福乐智慧》也是一部献给国君、帮助国君巩固其统治,稳定其地位,平衡及调和各方面社会关系的计策。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健康发展是社会文化和谐发展的基础,父母传授给儿女的是品德和技艺,而不仅仅是财富。同时,作者还不忘告诫世人莫贪杯,“因杯酒耽延了多少好事,杯酒招致了多少劣行”(1495行)。

你看的也许是表象。苏楠说,既然你母亲性格这么好,当初为什么离婚?我这话可能很冒昧,你想一想,有没有道理。离婚的时候,你母亲是在农村还是在城里?

文化生态涵盖范围较广,无论是社会伦理还是宗教信仰等,社会的各方面都属于文化生态的范畴。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在《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当代价值》一文中指出,“生态批评亦可从生态文化角度重新阐释阅读传统文学经典,从中解读出被遮蔽的生态文化意义和生态美学意义,并重新建立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大地的诗意审美关系”(王岳川,2009:138)。作为经典的《福乐智慧》,其受到的关注与影响力都远远超出了维吾尔这一个民族的界限,作品里朴素真切的话语历久弥新,照耀千古,体现出的生态文化和生态美学意义值得探究和关注。诗中大臣月圆,月圆之子贤明,贤明亲属觉醒均对日出王献言献策,阐释怎样打造一个和谐有序,有益于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的文化生态链。

新疆远离海洋,其独特的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与大自然的关系显得尤为严峻,同时也尤为亲密。在这块大地上生活的民族对大自然既有敬畏、崇拜,又有恐慌,恐慌人类渺小的力量抵抗不了大自然带来的灾害,因此,大自然对于维吾尔先民来说需要崇敬,不能破坏。在《福乐智慧》第五章,作者说“他创造了苍穹,瞧,它运转不停,生命也跟随它,运转悠悠”,“他”即是指“自然”,而整个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万事万物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有有条不紊、秩序井然的存在。任何一个环节遭到破坏,它都不会悠悠运转。

遗憾的是,作品并未得到当时君王的高度重视。诗作的最后三章作者直抒胸臆,哀叹青春的逝去,论述世风的败坏,人与人之间信用的缺失,作者貌似看到了一个曾经辉煌的王朝的末世,伤感不已。喀喇汗王朝终与1212年为新兴的花剌子模王朝所灭。但是,智慧的光芒不会被掩盖,诗作“受到周边不同民族与国家的关注,响了后来塞尔柱帝国的《治国策》、欧洲人的《守法镜》《君王宝鉴》等创作,成为突厥——伊斯兰文化体系最重要的政治哲学经典”(热依汗·卡德尔,2008:3)。

装置基础有明显的接地,与汽机房接地网连接,可与原真空泵基础接地连接。使用25mm2扁铁经地面开槽后与原真空泵基础接地连接,需要按照相应的电气装置验收规范对接地扁铁进行防腐处理。所有的线缆都需要保证能够从控制柜底部进出。

四、宁静致远——《福乐智慧》里的精神生态

“优素甫的哲理沉思和诗意性追求包含和融合了极为丰富的内容,理想与现实的对立构成了优素甫诗意人生中的两个对立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哲理沉思的基础,一个是理想(精神)世界——诗化意境的体现”(罗淑荣,2005:31)。这一论断也表明了诗中两位大臣所代表的不同立场,即充满报国志向,想“兼济天下”的贤明,另一位则是想归隐山林,“独善其身”的觉醒(热依汗·卡德尔,2006:123)。

觉醒是《福乐智慧》最后出场的人物,他是一位隐士,代表的是“知足”。他不顾国王派贤明“三顾茅庐”的盛情,坚决坚持自己的人生信条,隐居山野间。诗歌的最后部分主要内容是国王日出、大臣贤明以及隐士觉醒三人之间的辩论,在精彩的辩论中,觉醒的真知灼见清晰可辨,他批判国王的贪婪,“褐色地层中的金银财富,你都要掘取来填充宝库。山间麓底埋藏的奇珍异宝,国君啊,你还挖得不知满足。你征收大地上结出的粱谷用来填满自己的粮库。飞禽、走兽,还有水中的游鱼,严君啊,无一能从你手中逃出”(5363-5366行)。“人除了物理意义上的存在,还是一种精神上的存在,这种存在会作用于人性”(鲁枢元,2000:148)。而贪婪是人性的大敌,贪婪的人对自己、对他人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欲念是凶恶的敌寇”(5319行),“抑制欲念才能使自己高贵”(5321行)。他劝诫国王,或者说也劝诫世人及读者要适可而止,“贪得无厌的悭吝之徒,趁死神未到,快把财务舍弃。一旦死神来临,财物终将无益,一旦归于他人,你又有何乐趣!国君啊,要少进饮食,多行拜功。要少言寡语,将才德追逐”(5399-5301行)。

内心的安宁的获得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学习,掌握足够的知识,诗人多次论述知识和智慧的益处,知识是通向幸福的重要途径。而诗人不时提醒世人的还有重要一点,即“语多无益”,因话语一出口再无法收回,所以言说者需掌握说话的技巧,以免出口的语言对人对己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作者的耐心告诫与细心讲述指引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如何修身,如何使自己的心灵宁静致远。觉醒代表的是“知足”,只有内心的安宁与恬淡才才能达到精神的生态平衡,而内心的富足与满足也是一个人获得幸福的关键所在。

五、结语

良好的生存状态需要物质生活、社会文化、精神状态三者的和谐共处,三者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生态文明的建设是我国早在十七大报告中就提出的理念,生态文明的目标实现也是人类能幸福诗意的栖居的重要保障。

“幸福指数”在近年成为一个流行语,衡量一个国家的标准不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而是其国民会否因社会发展而获得幸福。能否呼吸洁净的空气,抬头看到湛蓝的天空,享受健康的食物,社会的道德是否沦丧,人和人,人和社会之间是否能和谐共处……而这些关乎人类幸福的基本问题,也是生态文学和生态批评所密切关注的。就像习近平主席所说:“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人类不断努力发展经济,但又要适度,兼顾到自然、社会、精神生态的和谐,《福乐智慧》虽不完美(如对女性的描述部分,按照女性主义的观点,是充满性别歧视的),但它仍如一盏明灯,照亮人类前行!

参考文献

[1]Cheryll Glotfelty&Harlod Fromm,The Ecocriticism Reader;Landmarksin Literary Econology[M].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1996.

[2]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3]罗淑荣.试论《福乐智慧》中哲学与诗学的互证[J].南京社会科学,2005(1).

[4]热依汗·卡德尔.《福乐智慧》与大学[J].民族文学研究,2008(3).

[5]热依汗·卡德尔.兼济人生与逍遥世外——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的矛盾人生[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6]斯科特·斯洛维克.走出其思考——入世、出世及生态批评的职责[M].韦清琦,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7]王诺.生态批评:界定与任务[J].文学评论,2009(1).

[8]王岳川.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当代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2009(2).

[9]尤素甫·哈斯哈吉甫,著.耿世民,魏萃一,译.福乐智慧[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6,3.

[10]朱新福.美国生态文学批评述略[J].当代外国文学,2003(1).

吴方敏,杨晓丽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年第1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