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新疆阿勒泰地区人工增水效果评估

更新时间:2016-07-05

0 引言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商业性人工增雨作业,此后又开展了多项有严格设计的人工增雨科学试验计划,其中在美国西部山区的人工增雨计划得到了10%~15%的增雨效果[1],目前每年仍维持40个左右的人工增雨作业计划。澳大利亚1947年初就进行了对层积云的飞机播撒干冰作业[2]。以色列的人工增雨试验持续了36年,先后在1961-1967年和1969-1975年期间开展了两期人工增雨试验,分别得到了15%和13%的增雨效果[3]。近50年来,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加入到了人工影响天气(人影)的科技行列,美国、 俄罗斯、 以色列、 乌克兰等国家通过长期深入的科学试验研究,掌握了当地云雨特点和相应的人工增雨技术,证实人工增雨效果十分显著[4-6]

我国的人工增水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人工增雨农业减灾技术”使探测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研究方法也从单纯的观测分析发展到观测分析、 野外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7-9],将三维冰雹云数值模式用于人工防雹的技术研究,建立了人工增雨概念模型和人工增雨综合技术系统[10-11]。21世纪初,由于抗旱防灾、 减灾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我国人工增水事业快速发展,特别是通过近20年的试验探索和业务技术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以雷达、 卫星、 微波辐射计、 GPS系统、 风廓线仪、 机载探测设备等高科技手段为主的实时探测和指挥系统,以飞机播撒为主体的空中人工增雨催化作业系统和以新型气象火箭为主体的地面人工增雨作业系统,建立了以卫星通信、 移动通信、 互联网络为主的通讯指挥网络,我国的人工增水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近年来我国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人工增水作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服务农业生产、 减缓水资源紧缺、 防灾减灾、 保护生态以及保障重大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2]。根据科学试验测试,人工增水是一项投入成本低效益高的工作,目前国际公认的人工增水成本和效益的比例是1∶20至1∶25[12]

区块链技术保证在不可信、分布式环境下,所有节点通过一定的共识算法对公共账本达成一致。在区块链中,账本以区块的形式构成,每个合法的区块都以特定的密码学方式链接到前一个块,这也就是区块“链”的内涵。随着区块的不断生成和添加,历史区块内容不能被修改,区块中记录的所有内容能够被网络中所有节点获取。

新疆作为21世纪战略资源接替区和欧亚大陆通道,其生态安全、 能源安全、 粮食安全等问题都涉及中国的长远发展,新疆的水资源问题多年来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3-17],增加新疆水资源可开发利用总量是21世纪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发展领域[6,18-19]。早在1959年,新疆气象部门就开始了土炮人工防雹和人工融冰化雪的试验作业[20]。2004年,开始在新疆重点地区进行人工增水工程,空中水资源开发覆盖到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区、 天山北坡生态功能保护区和阿克苏绿洲生态示范区等[21]。2009年自治区开始启动人工增水应急工程,至2011年,人工增水应急工程使全疆降水量平均增加17%,两架飞机开展冬季人工增雪和春季增雨(雪)作业,作业范围由北疆沿天山一带扩大到全疆主要山区,作业影响控制面积由17万km2扩大到34万km2,作业区年降水量约增加10%[22]

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人工增水工作起步晚,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影响,发展迟缓,规模小、 专业队伍水平低,作业水平远落后于全疆平均水平[23-24]。目前,阿勒泰地区作业设备较落后,还没有形成立体联合作业,在福海、 吉木乃和哈巴河布设的3部人影小型数字指挥雷达均属老式的天气雷达,仅能获取云和降水的回波强度信号,不能提供人影所需的粒子相态等信息,已不能满足人工增水工作的需要。另外,阿尔泰山东部山区缺少探测设备,依然是人影雷达拼图空白区域。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所用资料包括阿勒泰地区气象局提供的 2009-2015年7个县市(阿勒泰、 哈巴河、 布尔津、 富蕴、 福海、 吉木乃、 青河)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记录,包括作业点、 作业时间和目的、 作业效果等; 1960-2015年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观测站的日降水量资料和中国气象数据共享网提供的2014-2015年中国地面时降水0.1°×0.1°格点数据集资料。鉴于2009年阿勒泰地区才正式开始实施人工增水作业,本研究通过比较增水前(1960-2008年)与增水后(2009-2015年)的降水量来评估人影效果。此外,文中夏季增雨和冬季增雪时段分别定义为4-8月和12月至次年1月。

1.2 人工增水效果评估方法

通过计算增雨期(2009-2015年)和非增雨期(1960-2008年)阿勒泰地区夏季降雨量(表4),得出增雨期阿勒泰地区夏季平均降雨量比非增雨期增加了16.59 mm,增雨率为4%,增雨最明显的是哈巴河和青河,增雨率分别为21.45%和14.51%,但夏季增雨后全区平均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例有所降低,由非增雨期的34.50%降到增雨期的29.17%,夏季增雨效果不如冬季增雪效果明显。

本研究资料有限,利用序列法结合降水量变化分析和定性图示分析来对阿勒泰地区人影效果进行初步分析。

当人工增水试验中只有目标区而无对比区时,通常采用“序列试验”进行人工增水效果的检验。效果检验时,将统计变量(月降水量)的历史期(非增水期)平均值作为作业期的自然期待值,与作业期(增水期)的实测值进行比较,确定增水效果。统计量Z的计算公式为

(1)

式中: ykk分别作业样本的平均值和样本量; ynn分别为历史样本的平均值和样本量; sksn分别为作业样本和历史样本的标准差。

自由度ν的计算公式为

(2)

从行业角度去看,28个申万二级行业也全线尽墨,平均跌幅高达29%,个股跌幅更是惨重,实现上涨的标的数量不足1成。表面上看,中美贸易摩擦是今年A股下跌的导火索,但实际上A股内部问题也比较突出,去杠杆背景下导致流动性紧缩成为今年下跌最主要的原因。

2 人工增水作业概况

为有效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合理有效开发空中水资源,阿勒泰地区自2004年开始实施了人工增水作业。阿勒泰地区人工增雨/雪作业次数年际变化较大,2012年作业次数最多,为58次,2010年作业次数最少,全年仅作业4次(表1),没有形成人工影响天气的长效机制。此外,阿勒泰地区人工增雨/雪作业主要集中在4-8月和12月至次年1月(图1)。其中1月作业次数最多,占全年的20%,平均每年作业5次,作业点主要在富蕴和吉木乃。4-8月作业次数占全年的70%,其中布尔津作业次数最多,平均每年作业5次,其次是富海,平均每年作业4次,哈巴河、 富蕴和青河作业次数较少,平均每年作业1~2次,阿勒泰作业次数最少,年平均不足1次,各县市作业能力差异较大。

表1 2009-2015年阿勒泰地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次数统计 Table 1 Weather modification operation times in Altay Prefecture during 2009-2015

年份阿勒泰哈巴河布尔津吉木乃福海富蕴青河联合作业全地区200951347020222010003010004201102408001933201208156769758201300106000720140412136703320152049092026

图1 2009-2015年阿勒泰地区各县市按月累计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次数 Fig.1 Monthly total weather modification operation times in counties of Altay Prefecture during 2009-2015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孕期营养和生活方式对子代的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孕期的任何损伤或刺激发生在关键期时对宝宝都可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所以孕妈妈一定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饮食结构,这是宝宝对您的期望,也是宝宝带给孕妈妈的第一份礼物。希望孕妈妈从此开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不但为宝宝,同时也为自己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孕妈妈应该抓住怀孕的契机,培养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后,以后亦可培养宝宝健康的生活方式,把家庭带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去。

3 人工增水效果评估

3.1 定性图示分析

表2 2009-2015年阿勒泰地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前后天气状况统计 Table 2 Statistics of weather conditions before and after weather modification operation in Altay Prefecture during 2009-2015

增雪作业前增雪作业后出现次数增雨作业前增雨作业后出现次数阴或多云小雪6阴或多云小雨32小-中雪6小-中雨19中-大雪1中-大雨6微雪小雪12微雨小雨8中雪6小-中雨5小雪小-中雪8小雨小-中雨2中雪3中雨8中雪中-大雪1阵雨小雨1中-大雨2作业后云层分裂1作业后云层分裂3作业前后天气相同7作业前后天气相同8小计51小计94

注: 图中黑色三角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

图2 阿勒泰地区2014年人工增雨(a)和2015年人工增雪(b)过程中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Fig.2 Spatial pattern of precipitation and operation sites for weather modification (black triangle) for artificial rainfall in 2014 (a) and artificial snowfall in 2015 (b) in Altay Prefecture

儿童与成人看寓言的角度会不同,在儿童眼中,寓言就是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但故事承载的道理却是成人有意识注入的。我们在教学中,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讲故事,让学生通过对故事的内化,悟出其中的道理。

利用1960-2015年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观测站的日降水量资料,通过计算增雪期(2009-2015年)和非增雪期(1960-2008年)阿勒泰地区冬季降雪量(表3),得出增雪期阿勒泰地区冬季平均降雪量比非增雪期增加了20.80 mm,增雪率达77.76%,同时冬季降雪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例也由15.50%提高到22.39%。同一时期年平均降水量增加了39.47 mm,有一半以上来自冬季增雪量,凸显出冬季增雪的效果。

阿勒泰地区2009-2015年共进行人工增水作业145次,其中增雪作业51次,增雨作业94次,增水前后天气状况的统计见表2。51次增雪作业中,阴或多云天气作业后出现小雪的有6次,出现小-中雪的有6次,出现中-大雪的有1次; 94次增雨作业中,阴或多云天气作业后出现小雨的有32次,出现小-中雨的有19次,出现中-大雨的有6次,表明人工增水能有效地增加降水量。阿勒泰地区作业手段以固定和移动火箭发射为主,2015年开始使用碘化银燃烧炉。总体上,作业手段单一,没有形成立体联合作业模式。

3.2 降水量变化分析

(3)采用amtech的芯片作为唤醒芯片,在mcu唤醒以后就让amtech芯片关闭,用其他的传输芯片进行数据的无线传输(此种状态是针对amtech芯片无法完成数据传输的情况下)[3]。

鱼腥草具有的抗菌、解毒、清热功效同样是挥发油在其中发挥作用,挥发油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特别是对金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在清热作用方面,动物在发热的情况下,可进行注射或者灌服,通常能在24 h内使动物的体温降低,同时鱼腥草还能有效解除动物的湿毒、热毒等[2]。

图2为利用2014-2015年中国地面时降水0.1°×0.1°格点数据集资料, 采用降水量空间分布图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人工增雨/雪时段的降水量进行累加的结果。可以看出,降雪中心出现在作业区内,且在作业区系统移动的下风向,定性说明增雪作业后在其下风向出现作业效果,但增雨作业效果不明显。

表3 阿勒泰地区增雪期与非增雪期冬季平均降雪量的对比 Table 3 Mean snowfall in winter for artificial snowfall periods (2009-2015) and that for non-artificial snowfall periods (1960-2008) in Altay Prefecture

站点冬季增雪量/mm增雪率/%冬季降水占全年比例/%非增雪期增雪期哈巴河30.21119.2513.7122.05阿勒泰29.7171.3821.7930.66福海8.8158.8012.2916.69布尔津19.0493.3714.6622.83吉木乃13.3246.5014.0816.97富蕴24.2873.3417.5225.61青河20.2481.6714.4621.89区域平均20.8077.7615.5022.39

人工增水是通过人工手段改变云的微物理结构,促进云水向降水转化,从而达到增加或提前降水的目的[25]。主要有三种方法: ①对比法,即选取两块相同地形和天气条件的区域,一个作业,一个不作业,利用加密雨量站网,测量它们的区域累积降水量,如果作业区域降水量增加,就说明人工增水有效。由于每次自然降水在两个区域不一定相同,所以该方法需要最少十年以上的连续作业统计,才能得到有说服力的结果。②统计法,即选取同一个区域,利用作业期间的累计降水量与以前不作业时的累计降水量对比,如果增加就认为有效。③物理检验法,即利用天气雷达,通过观测作业后云体和云内含水量的变化,运用云和降水物理知识,与作业前后地面降水相结合来判断人工增水是否有效[26]

表4 阿勒泰地区增雨期与非增雨期夏季平均降雨量的对比 Table 4 Mean rainfall in summer for artificial rainfall periods (2009-2015) and that for non-artificial rainfall periods (1960-2008) in Altay Prefecture

站点夏季增雨量/mm增雨率/%夏季降水占全年比例/%非增雨期增雨期哈巴河12.3021.45 31.04 27.65 阿勒泰2.193.83 30.03 25.60 福海-2.04-4.10 40.85 33.51 布尔津-8.63-16.73 37.04 24.84 吉木乃1.271.84 33.73 28.27 富蕴1.882.96 33.41 29.00 青河9.6314.51 38.72 36.95 区域平均16.594.0034.50 29.17

3.3 统计检验结果

选取7个气象站按连续方式排序的12月至次年2月的月降雪量作为统计变量,在式(1)和(2)中代入由历史降水资料和增雪资料计算出的有关参数值,得到目标区7个气象观测站点在2009-2015年增雪作业中增雪的统计检验结果(表5)。经检验,在α=0.025的显著性水平上布尔津、 哈巴河和阿勒泰作业期的雪量显著增加,概率为90%的增雪量分别为1.52 mm、 4.40 mm和1.65 mm,增雪率分别为13.10%、 31.18%和7.44%,吉木乃、 福海、 富蕴和青河增雪效果不显著。

表5 阿勒泰地区增雪期与非增雪期雪量均值变化的统计检验结果 Table 5 Statistical test results of mean snowfall for artificial snowfall periods and that for non-artificial snowfall periods in Altay Prefecture

站点α=0.025的显著性概率为90%的增雪量/mm增雪率/%吉木乃不显著哈巴河显著4.4031.18布尔津显著1.5213.10富海不显著阿勒泰显著1.657.44富蕴不显著青河不显著

对夏季降雨数据做类似计算和分析,得到7个气象观测站点在2009-2015年增雨作业中增雨的检验结果,发现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上阿勒泰地区作业期的降雨增加不显著,增雨效果不明显。

4 结论

利用新疆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观测站的1960-2015年日降水量数据、 阿勒泰地区2009-2015年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记录和中国气象数据共享网提供的格点化降水数据,评估了近年来人工增水作业效果。结论如下:

(1) 阿勒泰地区人工增雨/雪作业次数年际变化较大,没有形成人工影响天气的长效机制。人工增雨/雪作业主要集中在4-8月和12月至次年1月。其中1月作业次数最多,占全年的20%,作业点主要在富蕴和吉木乃。4-8月作业次数占全年的70%,布尔津作业次数最多,阿勒泰作业次数最少,各县市作业能力差异较大。

(2) 2009-2015年人工增雪使阿勒泰地区冬季降雪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例由15.50%提高到22.39%,同一时期年平均降水量增加了39.47 mm,有一半以上来自冬季增雪量,增雪效果明显,夏季增雨效果不如冬季增雪效果明显。

总之,阿勒泰地区人工增水作业手段单一,主要以固定和移动火箭发射为主,各县市作业能力差异较大,作业效果冬、 夏季差异较大,在人工增水工程项目投入、 作业开展等方面仍落后于全疆平均水平,尚未形成立体联合作业模式和人工影响天气的长效机制,还需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Hess W N. Weather and climate modification[M]. New York: Wiley, 1974: 282-317.

[2〗 Ryan B F, King W D.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Australian experience in cloud seeding[J].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1997, 78(2): 239-254.

[3] Cao Xuecheng, Zhang Guanglian, Ma Peimin. Situation of weather modification in Israel and Germany[J].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6(4): 43-46. [曹学成, 张光连, 马培民. 以色列、 德国的人工影响天气现状考察[J]. 气象科技, 1996(4): 43-46.]

[4] Shao Yang, Liu Wei, Meng Xu, et 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advances of cloud seeding instruments[J]. Journal of Arid Meteorology, 2014, 32(4): 649-658. [邵洋, 刘伟, 孟旭, 等.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研发和应用进展[J]. 干旱气象, 2014, 32(4): 649-658.]

[5] Gao Ziyi, Zhang Jianxin, Liao Feijia, et al. The effect evaluation for 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 experiment in Tianshan Mountains of Xinjiang[J]. Plateau Meteorology, 2005, 24(5): 734-740. [高子毅, 张建新, 廖飞佳, 等. 新疆天山山区人工增雨试验效果评价[J]. 高原气象, 2005, 24(5): 734-740.]

[6] Li Zechun, Zhou Yuquan, Li Qingxiang, et al. A additional way for alleviating water resources shortage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 precipitation stimulation[J]. Xinjiang Meteorology, 2006, 29(1): 1-11. [李泽椿, 周毓荃, 李庆祥, 等. 人工增雨是缓和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的一个补充途径[J]. 新疆气象, 2006, 29(1): 1-11.]

[7] Zhou Feifei.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on seeding potential of stratiform cloud systems[D]. Beijing: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05. [周非非. 层状云系人工增雨潜力的数值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5.]

[8] Liu Jian, Ji Yingying, Jiang Tong,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seeding effect of a new kind of liquid CO2[J]. Journal of Meteorology and Environment, 2006, 22(2): 18-21. [刘健, 纪瑛英, 蒋彤, 等. 一次新型液态CO2播撒效果的数值模拟[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22(2): 18-21.]

[9] Hu Peng, Gu Xiangqian, Ye Linmao, et al. Numerical-statistical method for 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J].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 33(2): 189-192. [胡鹏, 谷湘潜, 冶林茂, 等. 人工增雨效果的数值统计评估方法[J]. 气象科技, 2005, 33(2): 189-192.]

[10] Su Lijuan, Dabuxilatu, Bilige, et al. Aircraft artificial precipitation conceptual model for middle Inner Mongolia[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5, 29(4): 97-101. [苏立娟, 达布希拉图, 毕力格, 等. 内蒙古中部地区飞机人工增雨概念模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 29(4): 97-101.]

[11] Wang Guanghe, Yao Zhanyu. Study of comprehensive techniques for 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J].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ical Science, 2003, 14(Suppl 1): 1-10. [王广河, 姚展予. 人工增雨综合技术研究[J]. 应用气象学报, 2003, 14(增刊1): 1-10.]

[12] Zheng Guoguang, Guo Xueliang.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for weather modification[J]. Chinese Engineering Science, 2012, 14(9): 20-27. [郑国光, 郭学良. 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中国工程科学, 2012, 14(9): 20-27.]

[13] Yin Hong, Yuan Yujiang, Liu Hongbin,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in North Xinjiang region, China in 1543-2001[J].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09, 31(4): 605-612. [尹红, 袁玉江, 刘洪滨, 等. 1543-2001年北疆区域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J]. 冰川冻土, 2009, 31(4): 605-612.]

[14] Wang Guoya, Mao Weiyi, He Bin, et al. Changes in snow covers during 1961-2011 and its effects on frozen ground in Altay region, Xinjiang[J].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12, 34(6): 1293-1300. [王国亚, 毛炜峄, 贺斌, 等. 新疆阿勒泰地区积雪变化特征及其对冻土的影响[J]. 冰川冻土, 2012, 34(6): 1293-1300.]

[15] Hu Yicheng, Wei Wenshou, Yuan Yujiang, et al. R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January-February snowfall in the Altay Prefecture during 1818-2006[J].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12, 34(2): 319-327. [胡义成, 魏文寿, 袁玉江, 等. 基于树轮的阿勒泰地区1818-2006年1-2月降雪量重建与分析[J]. 冰川冻土, 2012, 34(2): 319-327.]

[16] Zhang Linmei, Miao Yunling, Li Jianli, et al. Variations of summer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in Altay Prefecture, Xinjiang region, from 1961 to 2010[J].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15, 37(5): 1199-1208. [张林梅, 苗运玲, 李健丽, 等. 新疆阿勒泰地区近50 a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J]. 冰川冻土, 2015, 37(5): 1199-1208.]

[17] Ablimitjan Ablikim, Chen Chunyan, Yusup Abdula, et al.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snowmelt flood events in Xinjiang from 2001 to 2012[J].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15, 37(1): 226-232. [阿不力米提江·阿布力克木, 陈春艳, 玉素甫·阿不都拉, 等. 2001-2012年新疆融雪型洪水时空分布特征[J]. 冰川冻土, 2015, 37(1): 226-232.]

[18] Yu Jianhua, Bao Yunhui. The discussion on development of water vapor resources by weather modification to relieve water resources shortage in Chifeng region of Inner Mongolia[J]. 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 Economy, 2007(20): 43-45. [于建华, 包云辉. 人工增雨开发空中水资源以缓解赤峰地区水资源匮乏的探讨[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20): 43-45.]

[19] Gao Xia. The weather modification to relieve water resources shortage in Jing-Jin-Ji areas, China[C]// Proceedings of the 15th National Cloud Precipitation and Weather Modification Scientific Conference (I). Beijing: 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 2008: 559-562. [高霞. 人工增雨缓解京、 津、 冀地区的水资源匮乏[C]//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I).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8: 559-562.]

[20] Huang Meiyuan, Xu Huaying, Zhou Ling. 40 years′ hail suppression in China[J].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00, 5(3): 318-328. [黄美元, 徐华英, 周玲. 中国人工防雹四十年[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5(3): 318-328.]

[21] Huang Fojun, Jin Wangui, Chen Shujiang, et al.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f the issue of artificial- increasing water in Xinjiang[J]. Journal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2006, 25(4): 74-78. [黄佛君, 靳万贵, 陈蜀江, 等. 新疆人工增水问题的思考[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5(4): 74-78.]

[22] China Meteorological News. Pay equal attention to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ir water resources[EB/OL]. [2017-01-11].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27/c_128474273.htm. [中国气象报. 防灾减灾与开发空中水资源并重[EB/OL]. [2017-01-11].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27/c_128474273.htm.]

[23] Li Jianli. The effect of weather modification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Altay areas, China[J]. Xinjiang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Technology, 2015(10): 49-51. [李健丽. 阿勒泰地区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 新疆农垦科技, 2015(10): 49-51.]

[24] Xie Xiuqin, Xie Xiuying. The situation of service for meteorology information in Altay areas, China[J]. Desert and Oasis Meteorology, 2009, 3(Suppl 1): 204-205. [谢秀琴, 谢秀英. 阿勒泰气象信息服务现状分析[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9, 3(增刊1): 204-205.]

[25] Sheng Peixuan, Mao Jietai, Li Jianguo, et al. Atmospheric physics[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13. [盛裴轩, 毛节泰, 李建国, 等. 大气物理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26] Hong Yanchao, Zhou Feifei. The study of evaluation of potential of artificial 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 in stratiform cloud system[J].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6, 30(5): 913-926. [洪延超, 周非非. 层状云系人工增雨潜力评估研究[J]. 大气科学, 2006, 30(5): 913-926.]

李健丽,余晔,赵素平
《冰川冻土》 2018年第2期
《冰川冻土》2018年第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