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某油气田混输管道内绝缘涂层及防腐蚀工艺的适用性

更新时间:2016-07-05

近年来,涂层腐蚀技术在油气管线、化学储罐和其他工业设施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4]。作为腐蚀防护的第一道防线,涂层完整性对于被保护设施的服役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5-6]。随着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类型的涂料被开发应用。但不同类型的涂料在环境抗力方面存在性能差异;且不同应用环境对涂层性能的要求也存在差异[7-10]。因此,针对应用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涂层材料进行评价,对于提高涂层的服役寿命,降低失效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

涂层的防护效果由绝缘性能(介质阻隔能力),与基体的结合能力(附着能力)及耐流体冲刷性能(耐磨性)共同决定,其中任一性能存在问题,均会导致涂层提前失效。通常涂料生产方在出厂时会参照标准对涂层的耐酸碱性,原始附着力和耐磨性进行测试,以保证产品合格。但实际管道处于高温高压腐蚀环境,且管道内存在CO2介质,导致服役环境比标准中规定的常规测试条件更为苛刻。除此之外,涂层在现场涂覆过程中,涂覆方式的选择以及基材表面的喷砂、清洗、涂层干燥时间等工艺参数均会对涂层的实际防护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11-14]。为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本工作选定3种常用涂层,根据现场环境特点进行高温高压模拟浸泡试验。通过试验前后涂层的表观形貌观察,绝缘性能测试,附着力及耐磨性测试,对不同涂层在现场环境中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并通过腐蚀形貌观察,厚度及漏点测试对现场风送挤涂防腐蚀工艺进行评价,以期为油气管段涂层的选材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1 试验

试验选取钛纳米涂层(1号涂层),环氧涂层(2号涂层)和环氧基玻璃鳞片涂层(3号涂层)3种常用涂层材料,分别在基板上进行涂覆。由于涂层的涂覆工艺对涂层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保证涂层的有效性,试板表面处理、涂覆工艺和干燥时间均参照GB/T 20777-2006《色漆和清漆试样的检查和制备》标准规定执行。

浸泡试验标准参考NACE TM0174-2002《防护涂料和衬里材料在浸润环境下的实验室评价方法》,采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混输管道内部工况环境,试验溶液为地层水模拟溶液,地层水模拟溶液用分析纯化学试剂和去离子水配制,总矿化度为15 885.62 mg/L,其中,Cl-质量分数为8 542.03 mg/L,HCO3-质量分数为671.22 mg/L。试验前预先向模拟地层水溶液中通入高纯N2除氧,然后通入CO2使压力达到500 kPa,试验时间为7 d,试验温度为30 ℃和90 ℃。试验结束后观察涂层试样的表观形貌,并对涂层的绝缘性能,附着力和耐磨性进行评价。

附着力测试依据GB/T 5210-2006《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实验》标准,采用拉开法进行,测试仪器为PosiTest液压型附着力测试仪,测试时将铝合金圆柱表面和涂层样片测试位置用粒度70~40 μm砂纸打磨,并用酒精擦拭吹干。按正确比例混合AB胶,将铝合金圆柱压黏在涂层试样表面,在40 ℃下固化6 h。测试前,用刀具围绕铝合金圆柱切割涂层到底材。用附着力测试仪拉拔圆柱,并记录破坏强度值。每种条件测试3个平行试样,每个平行试样测试2个点。

参照标准SY-T 0063-1999 《管道防腐层检漏试验方法》要求,利用低压检漏仪测试涂层的漏点,检测结果显示,在长91.08 mm,宽53.22 mm的测试区域,共检测到12个针孔。

采用风送挤涂防腐蚀工艺,制备一段环氧内涂层试验管节,在现场混输管道上进行旁路试验,试验周期为1 a,对试验后涂层的厚度,漏点,涂层表面及涂层/管道界面腐蚀形貌进行测试与观察,分析涂层服役状况。

2 结果与讨论

2.1 涂层筛选评价

2.1.1 表观形貌

由图2可见:1号涂层浸泡试验前的附着力为2~5 MPa,比较低,经过30 ℃浸泡试验后,附着力未见明显下降,而经过90 ℃浸泡试验后,涂层大面积脱附,附着力明显下降。由图3可见:未浸泡的1号涂层经过附着力测试后,测试柱与涂层间的胶黏剂脱开,涂层与基体间附着完好;低温(30 ℃)浸泡后,1号涂层经过附着力测试后,涂层部分区域与基体间界面发生失效,露出金属基体;高温(90 ℃)浸泡后,涂层经过附着力测试后,涂层大面积脱落,说明环境对1号涂层的附着性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表1 3种涂层在不同温度浸泡7 d后的情况 Tab. 1 Status of 3 coatings immersed for 7 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涂层30 ℃90 ℃1号边角破损涂层破损、脱落2号无变化无变化3号无变化无变化

(a) 30 ℃

(b) 90 ℃ 图1 1号涂层在30 ℃和90 ℃浸泡7 d后的表观形貌 Fig. 1 Apparent appearance of coating 1 after 30 ℃ and 90 ℃ immersion test for 7 d

由图6可见:未浸泡3号涂层的附着力存在一定的分散性;经过低温(30 ℃)和高温(90 ℃)浸泡后,涂层附着力未发生明显降低。由图7可见:浸泡前后试样经过附着力试验后,测试区域的断裂模式为测试柱与涂层间的胶黏剂脱开,涂层与基体保持较好结合;高温浸泡后,测试区域涂层与基体间界面发生失效,露出金属基体。

涂层附着力主要由涂层与底材金属表面的附着力以及涂层本身的内聚力两方面决定。若不能牢固地附着于金属的表面,再完好的涂层也起不到作用;若涂层本身内聚力差,漆膜容易开裂而失去作用。以上两者共同决定了涂层的附着力,构成涂层保护作用的关键因素。因此,不同环境中涂层附着力大小和断裂模式,以及与原始性能相比所表现出的变化趋势是涂层适用性评价的重要依据。

1994年进行的税制改革有效解决了当时税制中的问题,对于推动制造业的市场化专业分工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呈现出精细化的发展方向,以第三产业中的物流行业为例,就是由运输、保险、仓储等多种业务组成的,这也就需要多个不同的行业通力合作。

由表1可见:浸泡试验后,2号涂层和3号涂层均未发生变化;而1号涂层在30 ℃浸泡7 d后,边缘区域出现破损,90 ℃浸泡7 d后,表面出现大面积开裂脱落情况,见图1。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中的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2 1号涂层浸泡前后的附着力 Fig. 2 Adhesion of coating 1 before and after immersion

由图4可见:2号涂层浸泡前的附着力均高于7 MPa。经过高温(90 ℃)和低温(30 ℃)和浸泡后,涂层附着力均有所下降,高温条件下的降低幅度要高于低温条件下的。由图5可见:未浸泡的2号涂层经过附着力试验后(拉拔力为7 MPa),测试柱与涂层未脱开,表明涂层与基体间附着完好,涂层的真实附着力大于测试值;经过低温(30 ℃)浸泡后再进行附着力试验,测试柱与涂层未脱开或二者间的胶黏剂脱开,涂层与基体保持较好的结合;经过高温(90 ℃)浸泡后再进行附着力试验,整个测试区域涂层与基体间界面发生失效,露出金属基体,此时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较差。

(a) 试验前 (b) 30 ℃,试验后 (c) 90 ℃,试验后 图3 1号涂层浸泡前后的附着力试验结果 Fig. 3 Adhesion test results of coating 1 before (a) and after (b, c) immersion

2.1.2 附着力

图4 2号涂层浸泡前后的附着力 Fig. 4 Adhesion of coating 2 before and after immersion

(a) 试验前 (b) 30 ℃,试验后 (c) 90 ℃,试验后 图5 2号涂层浸泡前后的附着力试验结果 Fig. 5 Adhesion test results of coating 2 before (a) and after (b, c) immersion

图6 3号涂层浸泡前后的附着力 Fig. 6 Adhesion of coating 3 before and after immersion

由图2~7可见:1号涂层在浸泡前后的的附着力均偏小;3号涂层在浸泡前后的附着力均较高,但存在一定的分散性,可能与试片的制备差异有关,因此在实际涂层涂覆时,要严格控制表面处理、喷涂和固化工艺,尽量降低涂层性能的分散性;2号涂层在浸泡前和低温(30 ℃)浸泡后,附着力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但经高温(90 ℃)浸后,附着力大幅降低。

经过80余年的学科建设,该校体育教育专业已形成明确的人才培养理念:学生能在健康和体育教育以及第二个专业化教学领域担任中小学教师,还可以从事社区卫生、娱乐等方面的工作,就业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教练员、科研人员、体育管理人员、体育新闻报道人员、社区娱乐及体育健身指导人员等。具体培养目标包括:培养合格的健康和体育教育工作者,掌握应对K-12年级以下教学任务的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感,成为健康促进的领导者和他人增进健康的榜样;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掌握团队合作等日常人际交往技能;涉猎多学科内容,能够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应用科学及社会科学等知识。

(a) 试验前 (b) 30 ℃,试验后 (c) 90 ℃,试验后 图7 3号涂层浸泡前后的附着力试验结果 Fig. 7 Adhesion test results of coating 3 before (a) and after (b, c) immersion

由图8可见:2号涂层在浸泡前后的耐磨性相对较好,而1号和3号涂层的耐磨性相对较差,故选择2号涂层进行现场应用评价。

耐磨性是漆膜耐流体冲刷的性能。耐磨性与聚合物分子结构、涂料中填料种类及玻璃化转换温度(Tg)有关,同时涂层的硬度和光滑度也会影响其耐磨性。耐磨性差的涂层,在流体介质的冲刷作用下,容易减薄甚至穿孔露出基体,降低涂层的服役寿命。因此,不同环境中涂层的耐磨性也是涂层适用性评价的重要依据。

2.1.3 耐磨性

图8 三种涂层浸泡前后的耐磨性 Fig. 8 Abrasion resistance of three kinds of coating before and after immersion

2.2 现场应用效果评价

在解剖管段的过程中发现,涂层与金属基管的黏合不牢固,一旦受到振动,二者即会分离。另外,涂层韧性较差,特别是因为涂层厚度不均一,在管内受到外力作用时,涂层贴近金属管壁的外表面受拉应力,内表面受压应力,易萌生裂纹甚至断裂,失去对金属管的保护能力。尤其是焊缝处涂层,应力集中,容易失效。

耐磨性测试参照标准GB/T 1768-2006《色漆和清漆耐磨性的测定 旋转橡胶砂轮法》标准,测试橡胶轮型号为CS-10,测试条件为1 000 g/1 000 r,每种条件测试3个平行试样,测试试验前后涂层的质量损失,以平均值表征涂层的耐磨性。

3.新媒体发展迅猛,电视媒体出现窘况。在四种传统媒体中,相对而言,电视的发展受到的冲击较小,然而,电视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早在2014年4月22日的“东北新闻网”就有报道,“手机电视业务随着精细化运营的有效推进和渠道成本的降低,互联网视频网站的各项指标均取得突破式增长”,也就是说,新媒体的发展突飞猛进,而电视的发展却出现瓶颈。

由图9可见:涂层内表面没有明显破损,但有轻微鼓泡,且涂层表面存在不规则起伏等缺陷。

采用送风挤涂的方法在某试验管段内涂覆了一层2号涂层,采用涂层测厚仪测试了试验管段内涂层的厚度。结果表明:涂层厚度约为1~3 mm,沿环向涂层在管道内的厚度分布不均,最薄处约为1.5 mm,而最厚处约为2.2 mm。

将风送挤涂试验管段沿纵向解剖,观察管线基体内部的腐蚀情况。由图10可见:试验管段基管内表面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均匀腐蚀,且在部分区域,基管内表面的腐蚀呈现一定的不均匀性。

(a) 涂层起泡 (b) 涂层起泡 (c) 涂层起伏不规则 图9 试验管段内表面的宏观形貌 Fig. 9 Macro morphology of the test pipeline: (a) bubble; (b) bubble; (c) fluctuating irregularly

图10 试验管段内表面腐蚀形貌 Fig. 10 Inner surface corrosion morphology of the test pipeline

综上可知,现场试验管段涂层厚度不均匀、存在针孔,涂层与基管结合较差,韧性差、在结构突变等应力集中处容易发生涂层崩裂,基管表面发生了一定的腐蚀。涂层的服役性能与涂覆工艺有着重要的关系,结合文献[11,14-15],实际施工前管道的表面状态,表面粗糙度及清洁度,涂覆环境参数的控制及不同道次间的干燥时间均对涂层的机械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实际涂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相关参数。

3 结论

(1) 钛纳米涂层在高压浸泡后出现表面破损和脱落现象,无法在服役环境中对基体提供有效的防护作用,环氧涂层和环氧基玻璃鳞片涂层的综合性能相对较好,但环氧基玻璃鳞片涂层的耐磨性较差,环氧涂层在高压模拟浸泡后附着力较原始性能有所下降,具有一定的服役风险,需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一步评估其适用性。

(2) 试验用三种涂层在出厂前均通过了耐酸性、耐碱性等常规测试标准要求,但在模拟混输管道内腐蚀环境中,大部分涂层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失效或性能降低。为了避免出现类似情况,针对不同工况进行内防腐蚀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服役环境中涂层的适用性评价和选型。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统一的,即师生应该共同参与,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引导学生能够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将其培养成为综合素质高,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打造初中体育高效课堂,必须以此为目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并结合实际需求对各种教学活动进行优化,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第一种方案,将交换机(IP矩阵)作为整个传输系统的核心。由于还存在大量的基带信号,因此还需大量配置IP和SDI的转换设备来实现两种信号之间的转换。但是随着IP信号越来越多,需要转换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少,直至所有IP信号接入交换机。此方案初期投资高,但后续工作较简单。

(3) 现场风送挤涂管件,涂层厚度分布不均、有鼓泡、针孔、与基体黏合不牢、韧性差、在结构突变等应力集中处容易发生涂层崩裂,如不能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施工,该类管线发生腐蚀失效的风险较大。

(2)通过培养探索创新精神,使学生与时俱进。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只有不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具备处理并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所以,体育教师应当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轻松愉悦、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们在这片学习的海洋中充分展现自我,努力培养他们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使其能够找到适合自身学习的方法,这对于在求学路上的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宋成立,林冠发,袁军涛,等. 油田压力容器和储罐内涂层的应用技术研究[J]. 新技术新工艺,2016(2):88-92.

[2] 王珂,储开建,马彬,等. CO2环境下油管腐蚀与涂层油管应用研究[J]. 表面技术,2016(8):1-6.

[3] FERRARIS M,PERERO S,FERRARIS S,et al. Antibacterial silver nanocluster/silica composite coatings on stainless steel[J]. 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17,396(28)1546-1555.

[4] RAFAEL M B,JULIA V D,GERMANO T F. Polyaniline/polyvinyl chloride blended coatings for the corrosion protection of carbon steel[J]. 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2017,106(5):50-59.

[5] 高瑾,米琪. 防腐蚀涂料与涂装[M].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

[6] 刘登良. 海洋涂料与涂装技术[M]. 北京:化学化工出版社,2002.

[7] VOLKAN E U. Comparative laboratory evaluation of macro texture depth of surface coatings with standard volumetric test methods[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17,139(15):267-276.

[8] 张浩,张腾,邵艳群,等. 不同涂层对304不锈钢高温防护效果的对比研究[J]. 金属热处理,2012,37(3):96-100.

[9] 郭静. 油田压力容器内涂层适用性评价研究[D]. 西安:西安石油大学,2015.

[10] 李阳. 西北某油田涂层耐蚀性评价[D]. 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3.

[11] 崔涛,宋旭强,钱成文,等. 管道内涂层涂敷技术[J]. 油气储运,2000(12):1-5.

[12] 李凤江. 管道内防腐涂层补口的质量控制[J]. 科技与企业,2012(5):63.

[13] 黄本生,王兆坤. 油气集输管道内涂层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2,24(4):345-348.

[14] 马卫锋,罗金恒,杨锋平,等. 管道内涂层失效影响因素概述[J]. 石油管材与仪器,2016,2(2):1-3,9.

[15] 陈耿,潘代波,骆晖,等. 长输天然气管道内涂层技术及其应用[J]. 管道技术与设备,2009(4):15-17.

肖雯雯,赵毅,许艳艳,朱原原,高秋英,关磊,邢云颖,王修云
《腐蚀与防护》 2018年第05期
《腐蚀与防护》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