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森林资源巡护监管系统研发与使用

更新时间:2016-07-05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是1998年长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灾害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1]。其主要目标是使现有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实现天然林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保护林区生物多样性,实现林区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扎扎实实地落实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对现有天然林实施有效保护。

踏入上海印刷集团,映入眼帘的便是大堂两侧墙壁上的展品,左侧展示着被称为世界第一本书的唐代木刻复印本《金刚经》,而右侧则是各种版本的《辞海》,文化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而办公室的布置亦是浓浓的古墨香气,不禁让人感慨能在此工作也是种精神享受,或许这与上海印刷集团悠久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上海印刷集团拥有中华、商务、美术等十余家印刷企业,经历整合重组,建立了“中华”“商务新华”“尚映文化”等核心品牌。这些品牌在上海印刷集团的统一管理下各司其职,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了多元化发展,也使集团成为上海地区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综合印刷业务供应商和文化产业服务商。

1 森林资源管护责任落实监管现状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措施主要是建立省—市(州)—县(区)—乡镇(林场)—管护站5级管护责任体系,将天然林按照地形地貌、交通条件、管护难易程度划分责任区,将管护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将管护责任落实到人。20年来,这种措施一直延续至今。实践证明,护林员有效落实管护责任,是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的根本保障。一直以来,通行的做法是:层层下达管护任务,签订管护责任书,最终将管护责任落实到护林员头上,由护林员按照森林资源管护相关要求开展巡山查林工作,落实管护责任。然而,对于护林员是否真正按照规定要求落实巡山查林责任,是否真正做到了及时发现、掌握和报告林区异常情况,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却难以考核。比如,国家核查要求护林员平均每月巡山查林不少于22 d,检查的方法是查看护林员的巡山日志记录是否达到22 d,是否有护林站长签字,同时核对当月考勤、学习笔记、会议记录,三方时间、内容互为应证,则认定为护林员达到了平均每月巡山查林不少于22 d的工作要求。然而,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

砂堤堆好后,在秋冬季节,选择抗旱、耐瘠薄、根系发达的乡土树种刺槐、柳桩进行栽植,栽植密度0.5m×0.5m,定植后要及时灌水,确保成活。次年开春,即使上部干枯,下部仍能发芽抽梢。

2 存在问题

2.1 巡查时间无法科学界定

多年来,省级复查、县级自查检查巡山查林责任是否落实一直沿用国家核查的这种方法。而实际情况则是部分工作时间较长的护林员,不需要深入林区巡山查林,依然可以在巡山日志上将当天的巡护工作“记载”得非常具体详细,甚至能将沿途遇见的野生动物状态都能描述得非常生动,记录可以说是天衣无缝,甚至能做到想记多少天就记多少天。而事实上,有可能真正的巡山时间还不足10 d,甚至更少。曾经发生过不法分子套扣野生动物的电网就布在某护林站附近林区,不法分子已经活动多日,巡查该区域的护林员却全然不知,而他的巡山日志记录当月在站工作30 d,巡护区域、路线记录详细具体。对于这样的情况,作为基层管理者并非不知情,管理人员经常采取突击检查的方法,上山“围追堵截”(管理人员车到林区,与护林员通电话,到护林员所在的地方接头验证),由此督促护林员按照要求开展巡山查林。但是,这种方法成本高,效果差,突击抽查只能是无奈之举。而且,护林员在巡山查林过程中发现了新情况无法及时、准确报告。

To analyze the actuator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it is assumed that the Friction of the actuator is ignored and the test system is considered under a no-load condition,and then the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of the actuator are analyzed below.The kinematic equation of the actuator is

2.2 巡查轨迹无法准确判定

护林员在巡山查林过程中,发现有火灾、病虫害、盗伐等灾害发生时,可通过智能化手持终端将现场情况(包括信息采集区域的经纬坐标、卫星时间、高程、速度等信息)通过短信或邮件以照片、视频、文字等形式实时发送至相关负责人,照片和视频文件可多个同时上传,且不受信号的限制,在没有移动手机信号、网络信号的情况下仍可通过北斗卫星信号及时上报。坐镇后方的系统管理员通过“报警信息”可快速知晓灾情现场情况。

系统将每位护林员管护区域的地形图覆盖到智能化手持终端对应的电子地图上,管理人员在巡护监管系统控制终端电子地图上便能精准标注出护林员的当前位置,护林员此刻是否在岗、是否开展巡山查林等情况,一目了然。

3 祁连山保护区巡护监管系统功能与使用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自2016年以来,我们开展了“祁连山保护区巡护监管系统”研发工作,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具体工作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整套系统基于阿里云的智能化管理平台和智能化手持终端组成。智能化手持终端基于移动互联网与云管理平台互联,护林员通过智能化手持终端进行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存储;管理中心通过控制终端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操控。通过使用该系统,可以实时跟踪、定位护林员的准确位置,并可通过时间选择查询护林员的巡护轨迹,真正做到了对护林员的科学管理。

系统管理员事先在智能化手持终端上设定护林员的巡护区域、巡山查林路线、需要采集信息的样点位置、样点调查记录技术规范及巡查记录表等,护林员在巡护过程必须达到相关设定条件,系统方可认定为完成巡护工作,比如说要求到达规定的样点、完成必要的信息采集、以勾选方式完整填写巡护记录表等。该表要求在巡护工作过程中填写,巡护工作结束后在“完成当天巡护”框进行勾选,巡护工作方可结束。不按照规定要求填写的,或填写不完整的,智能化手持终端会显示当天巡护尚未结束。巡查记录表填写完整后,系统会自动上传。信息填写不合格或不完整的,巡护记录上传失败。这种方法有效解决了护林员随心所欲巡山查林,或该走的地方走不到位,对林区情况不能及时掌握的问题,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巡查记录比手工填写的巡山日志具有更强的可信度。

3.1 巡查记录实时记载

在实践中,我们将每个护林员的个人信息、管护区域、管护记录表等录入巡护监管系统,为护林员配备智能化手持终端,通过该系统记录管护行为,实现了地上查、网上管、科学分析的巡山查林监管新模式,对护林员的管护行为做到了实时监管、科学指导,同时增强了对诸如林火等突发性事件的处置能力。应用该系统,实现了巡护工作无纸化、数字化和内外业一体化。实践证明,巡护监管系统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具有可推广性和可复制性。

3.2 巡查历史轨迹查看

护林员在巡查中遇到紧急情况,如遭到野生动物攻击等突发情况,可通过智能化手持终端的实时报警功能以最快的速度通知调度指挥中心或相关负责人,以声音报警为主,同时支持短信、邮件等报警形式,从而及时处置各种安全事故。

3.3 巡查信息实时传送

虽然每个护林员均有自己的巡护区域,但是巡山查林毕竟是一件十分耗费体力的工作,真正要深入林区,绝大多数地方只能靠两条腿走路才能到达。在没有任何监控设备的情况下,让护林员主动到更远的区域巡护,很难做到,而且他究竟走了多远,客观上无法考核。仅凭巡山日志记录的巡护路线和巡护时间,可信度究竟有多大,无法准确判定。在日常检查中,通过随机抽查护林员的管护区域,发现林区有零星盗伐林木现象,但是该责任区的护林员却一无所知,而巡山日志上却清晰记载着他刚对此地巡护不久。

3.4 护林员位置实时定位跟踪

国家之强弱,视教育发达与否为标准。东西各国规定义务教育,凡学龄儿童已达就学之期,非有不得已事故不得废学,否则罪其父母,此教育之所以溥及而国乃以强盛。方今民国初定,百端待理,顾尤以普及教育为根本之要图。而谋普及教育,须从调查学龄儿童入手,某地应添设学校几所,某地应需经费若干,种种设施,皆恃是以为准则。而以学龄儿童之人数比较就学差数之多少,尤足觇各地文化之迟速。[13]

3.5 突发事件实时报警响应

管理人员可随时在巡护监管系统控制终端电子地图上调阅任一时间段和任一护林员的巡山查林情况,由此导出护林员某一时段的巡山查林轨迹线路图、信息采集、巡护距离等情况。轨迹记录查看可以实现对多人历史轨迹调阅,并且直观展示护林员到达某个位置的时间、时速、精度等信息。护林员是否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了巡山查林,便清晰可见,管理人员无需进行实地突击检查。

3.6 紧急情况发送公告或通知

林区发生林火等情况时,管理人员可通过系统向护林员发送公告或通知,就近护林员收到信息会立即赶赴事发现场进行救灾处置。系统控制终端可实时监控和跟踪护林员的运行速度、轨迹等。

3.7 智能化手持终端电量实时监控

管理人员在系统控制终端可以实时观测到每个护林员智能化手持终端的电量使用情况,防止护林员恶意关机。

参考文献:

[1] 李树铭. 夯实绿色根基——2017天保记者行报道集[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8.

张英,刘希芹
《甘肃林业科技》 2018年第04期
《甘肃林业科技》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