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浅谈桐乡市湿地现状及保护措施

更新时间:2009-03-28

湿地是极其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等作用[1]。湿地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地和越冬地[2]。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丰富,生物生产力高,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3-4],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5-6]。但是,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湿地的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对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 [7]

桐乡市位于浙江省北部,地处杭嘉湖平原中部、长江三角洲的东南部,属杭嘉湖平原水网地带,东连嘉兴市秀洲区,南邻海宁市,西毗德清县、杭州市余杭区,西北接湖州市南浔区,北界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东西宽约 36km,南北长约 34km,总面积约727.29km2。市区距上海市 140km,距杭州市65km,沪昆高速、沪杭高铁、申嘉湖高速、320国道、京杭运河等水陆交通要道横贯全境,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和“百花地面”之称。

1 湿地资源概况

依据《浙江省湿地资源调查技术实施细则》规定的技术标准、方法与要求,采用 3S技术与现地核查、资料查阅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湿地资源更新补充调查。调查范围为湿地面积8hm2公顷以上(含 8 hm2)的湿地斑块以及宽度10 m以上、长度5km以上的河流湿地,以及其它具有特殊保护意义的湿地。据调查,桐乡市现有湿地面积总计 3403.80 hm2,涉及湿地类型有3类5型,其中河流湿地2819.31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82.85%(宽度10m以上、长度5km以上的河流174条);湿地面积8 hm2以上(含 8 hm2)以及具有特殊保护意义的湖泊湿地(永久性淡水湖)面积 44.59 hm2,占湿地面积的1.31%;人工湿地(包括库塘、运河输水河和水产养殖场)总面积539.10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15.84%。各类型湿地面积详见表1。

一般工作经验告诉我们环境监测是一项既专业又严谨的工作。它的这两个特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统计工作在整个监测工作中占有比较关键的地位,其需要用到的学科包含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②环境监测具有保护社会生态环境的职能,通过呈现出的数据更好地了解环保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污染物和实际污染问题。监测是环境管理的重要一步,为人们进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保障和基础内容,可以说,环境监测对保护环境具有无可代替的价值。

 

表1 湿地类型与面积统计表单位:hm2

  

湿地类型 调查面积 比例河流湿地 2819.31 82.85%永久性河流 2819.31 82.85%湖泊湿地 44.59 1.31%永久性淡水湖 44.59 1.31%人工湿地 539.10 15.84%库塘 89.23 2.62%水产养殖场 97.95 2.88%运河输水河 351.92 10.34%合计 3403.00 100.00%

2 湿地资源特征分析

2.1 区位重要,湿地生态价值突出

桐乡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最活跃的上海、杭州、苏州、宁波四个城市群的中心地带,属杭嘉湖平原腹部、京杭古运河两侧,其湿地的生态状况不仅会影响市域及上海、杭州、苏州等城市的生态安全,也将直接影响杭嘉湖平原的水生态安全,是浙北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区位重要。境内湿地是桐乡市的战略水源地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浙北重要的生态廊道,对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和保障水生态安全均具有重大意义,湿地生态价值突出。

2.2 河网密布,关联度高

生态浮床,又称为人工生物浮床、无土栽培浮床、生态浮岛等。它利用植物根系吸附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使其成为植物的营养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细胞的成分,促进其生长,最后通过收割浮岛植物和捕获鱼虾减少水中营养盐。生态浮床技术现已成为世界范围一项重要的水质修复技术,并已成功地应用在许多河流的生态整治修复工程中。生态浮床技术投资小、运行成本低,在河道型湿地保护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人工浮床占水面的比例不能过大,一般不超过1/3,且在已富营养化水体的水面通过浮床可种植粮食、蔬菜、花卉等陆生植物,可以富集水中氮磷。但是,不能栽植过量,影响到水中其他生物的生存,如鱼类、沉水植物等。

2.3 湿地资源丰富,区域性明显

桐乡市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湿地生境多样,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富足的湿地物质资源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湿地资源丰富。但由于湿地资源水热组合条件及水文条件的差异性,造成桐乡市湿地资源有着明显的区域性,以杭申甲线和长安塘为界,桐乡市湿地分成西北部低洼易涝区和东南部易旱轻涝区。

2.4 湿地周围绿化率高,堤岸硬化率低

以平原地貌为主的桐乡市虽然林木覆盖率只有24.1%,但河流湿地周围、两岸绿化率很高,几乎所有的河流两岸均种有垂柳、池杉等乔木,河道堤岸自然,硬质化很少,陆地生态系统至水域生态系统的演替序列自然,保持了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完整的湿地自然景观,维护了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之间物质循环、能量流通和信息传递。

良好教学情境,是触发学生写作动力的根本。教师在构建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应从“趣味性”的角度出发,更应从学生实际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让情境出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桥梁。

3 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威胁

3.1 水质达标率低

水质达标率低仍是桐乡市湿地面临的最严重威胁。虽然近几年桐乡市通过“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森林桐乡”和“美丽乡村”建设等系列卓有成效的扎实措施,桐乡的湿地水质有所改善,但入境水水质总体较差,仍是影响全市水环境质量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湿地水环境面临的威胁依旧严峻,治理任重道远。

3.2 河网自身环境容量低

人工湿地的建设适合于桐乡市河道型湿地周边有潜在威胁的河段,以及水质现状较差的河段。运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具有投资低、运行费用少、出水水质好、维护管理简单等优点。人工湿地是人工模拟类似沼泽的地面,通过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协同作用来净化污水。在污水排放点修建恰当的人工湿地工程,有助于河道型水源地的保护。人工湿地工艺流程为收集地面污水-水质观测池-人工湿地(含卵石过滤、吸咐、沉淀、植物根系吸收等)-水质观测池-排入水库或者河道。根据桐乡市特点,人工湿地中可选择的植物有美人蕉、荷花等。

3.3 外来有害生物对湿地生态系统构成威胁

据调查,桐乡市外来湿地有害植物在湿地已呈现泛滥的趋势,几乎各大主要河道水面均漂浮着水葫芦、空心莲子草等,它们入侵后会大量繁殖,覆盖内陆河湖等湿地水域,易造成河道阻塞、阻碍排灌和行洪,影响航运,而且还会降低光线对水体的穿透能力,影响水下生物的生长,大量水葫芦、空心莲子草等死亡后腐烂耗氧,加速水体富营养化。外来有害生物一旦入侵并定居下来,将对现有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通和信息传递生态过程产生巨大的破坏。

4 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措施

4.1 河道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

针对桐乡市平原水网特色以及入境水水质较差的特点,河道型湿地保护方式与工程主要有:

(1)实施水系梳理建设

良好的水系结构是健康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基底,针对域内部分水系未完全连通、水容量低、水循环不畅等现状,通过改造地形,梳理水系,打造自然蜿蜒、连通顺畅的仿自然河流、沼泽水系,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优越的水生态环境。

(2)加强生态防护林工程建设

昆明邮区中心局是云南省省际、省内进出口邮件的集散中心,连接省内外邮路的运输中心和全省邮件生产基地,负责全省进、出口党报党刊等普遍服务邮件、盲人读物、义务兵信函等特殊服务邮件及电商邮件集散处理,同时承担着云南邮政商业信函等业务的制作、仓储、分发、运输工作。目前拥有邮运车辆91辆,一级干线汽车邮路6条,覆盖全国7个省市,一级干线火车邮路4条,二级干线汽车邮路46条,覆盖全省14个州市、56个县市。

生态防护林工程对于河道型湿地的保护十分重要,工程主要布置在河道两岸,林种以水保林为主,林种确定后,可按适地适树立体配置。树种的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适应当地气候,抗旱性强;根系发达、扩展性强;种子丰富,发芽力强,容易更新;绿期长,多年生;育苗容易并能大量繁殖。在满足以上要求的同时,应以乡土植物为主,体现生物多样性,运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和水生植物组成立体生态屏障,兼具绿化景观、固土保水、生态恢复、水体净化等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应当依据具体地形,有针对性地选用以下主要品种:水八仙(菱白、莲藕、水芹、芡实、慈菇、董养、药菜、菱),香樟、湿地松、水杉、水松、垂柳、枫杨、鸢尾、美人蕉、连翘、金钟花、六月雪、小叶黄杨、毛叶丁香、爬山虎、五叶地锦、蛇葡萄、茅、熟禾等植物。

(2)实施湖底疏浚、清淤工程

常见抗病毒治疗药物因为其药物代谢途径、毒副作用等特点,与很多其他种类药物产生药物相互作用。临床中要密切关注患者合并用药情况,并参考其他相关指南或药物说明书及时调整药物方案或调整药物剂量。

尽管桐乡市境内有一定面积的湖泊湿地、人工湿地,但总体占比不高(仅占17.15%),大部分湿地为河流湿地,占全市湿地面积的82.85%。桐乡市河流湿地以运河为轴,交互连通程度较高,其河道总长2264.6km,河道密度为 3.1km/km2,其中,市内流域性骨干河道 6条,河道总长 89.6km;县级重要连通河道 37条,河道总长263.8km;镇级河道37条,河道总长101.6km;其他河道长1809.6km。中小河道密如蛛网,纵横交错,全市已形成一个水网密布,河流密集,并相互连通的湿地网络体系。

(4)实施人工湿地工程建设

由于桐乡市地处太湖流域下游的杭嘉湖平原,境内地势平坦,河流间相互贯通,且下泄水流又往往受潮汐顶托,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河道流速缓慢,甚至出现倒流,加之未经疏浚的河道淤泥严重,导致过流能力大大降低,影响防洪排涝和航运畅通,使原本有限的水流自净能力及河网调蓄功能减退,水环境容量趋于零。

(5)推进前置库工程建设

前置库工程主要是针对桐乡市河流上游污染严重的特点,在入境河流处设置前置库,采用生态河道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生物操纵与水生生物净化技术,通过物理沉降和吸附、化学反应、以及生物吸收和微生物降解作用,以去除村镇地表径流以及其他未处理的污染源中 N、P 营养盐、悬浮固体和有机污染物,减少入湖污染负荷。

前置库系统结构,包括 5 个子系统,即地表径流收集与调节子系统( 生态河道)、沉降与拦截子系统、生态透水坝强化净化子系统、生态库塘强化净化子系统、导流与回用子系统。降雨径流包括农田、村镇地表径流,以及散落的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等,汇入河道,经由生态河道子系统及拦截与沉降子系统,进行污染物质的初步拦截、沉降,同时调蓄水量,再经透水坝及砾石床,以渗流方式过水,保持坝前坝后的水位差,进行污染物的初步去除,然后进入生态库塘,对水体进行强化净化,而导流系统可保证库区的水位保持设计水平,避免暴雨的影响。

4.2 湖泊湿地、人工湿地的保护与生态恢复

(1)实施水资源综合治理工程

建设环湖林带,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湖泊含沙量的增加;打通水体之间的联接,通过水闸等水利措施进行调控,加快湖水与其他水体之间的置换速度;发展现代水产品与水禽养殖,以及果、菜、花卉、苗木、水田作物的生产,使之成为兼有观光农渔牧业、生态旅游和科普教育与科研的基地。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数量、规模的逐渐扩增,畜禽及其产品的流通日趋频繁,由于流通环节管理不力而导致畜禽传染病发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给养殖业造成损失,所以应该加强流通环节的管理,促进今后养殖业健康发展。

(3)建设生态浮床工程

湖泊若久未干涸,在湖底形成了大量的淤泥,淤泥过量的积淀对水质的改善、水体的净化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需对湖底进行疏浚、清淤。将淤泥回填至附近农田可提高农田土壤的肥力,亦可回填鱼塘形成滨湖绿地。在湖泊疏浚过程中,湖底会形成有浅到深、有层次的湖底高差,结合实际情况种植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构成立体的湿地植物生态群落,使水面到陆上的生态系统能够有机渗透,最终修复和恢复自然湿地景观。

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教授赵荣光提出,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也是食材、食品与饮食文化之路,是人类饮食文明之路,而当前的“一带一路”也是“舌尖上”的“一带一路”。我国食谱因此更加丰富多样,既有土耳其的无花果干、越南的咖啡、斯里兰卡的红茶,也有意大利的葡萄酒、奶酪等。

(3)实施退耕还湖、退渔还湖工程

可以把哲学假说从几个阶段来划分。首先是发现问题。发现一个新问题,或者说理论上没有解决的问题,然后去探求解法。一个问题可能有N个解法,但优劣不同。你要从其中选择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解法,运用它来解决问题。这就是一个假说的建构。建构假说之后,再进一步要全面论证假说,尽可能历史地、逻辑地、科学地论证。论证过的假说,表述要尽量严谨,然后要对它加以评价、批评,拿到社会上去发表,经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一个哲学假说,应该至少经历这样几个阶段。

一方面,围湖造田是导致水土流失最重要的因素,农家耕作所用的工业肥料和农药会导致湖泊水体污染;另一方面,围湖养殖造成水体动植物的不完整性,喂养所用的食物和药物同样会影响湖泊的抗干扰能力,因此需要取缔湖泊边缘生态敏感地带的农耕种植和水体养殖,并对农家补偿安置,避免社会问题的产生。

(4)实施曝气复氧工程

首先将高纯锡样品加工至仪器分析要求的尺寸;用车床刨光处理样品分析面使其待测面光滑平整(能完全遮挡住样品盒中激发孔并保证无缝隙露出);用硝酸和超纯水配制出5%稀硝酸,将待测样品进行泡洗后再用超纯水反复清洗,之后在干净环境用普通氩气将其吹干。

男人在女人沏好了碧螺春之后,急匆匆而至。他个子不高,面庞白净,身材更是瘦削,如一个落魄的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当然要是戴上一副眼镜的话。

在湖泊四周设置浮动机械充气器、压缩空气充气器和透平充气器等充气装置充氧,促进上下层水体的混合,使水体保持好氧状态,以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加速水体复氧过程,抑制底泥氮磷的释放,防止水体黑臭现象的发生,恢复和增强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使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得以净化,从而改善水质。

(5)恢复水生植物,丰富湿地动物,保持生物多样性

在湖泊外围种植乔木、灌木、低矮丛林等多种植物,形成多层级生态绿化,恢复和丰富植物多样性,延伸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在保护区内部,种植多类水生植物,形成草地、沼泽、草甸、滩涂、芦苇、香蒲、低矮植被等多种绿化景观类型和植物种类,恢复保护区植物多样性。

参考文献:

[1]赵金涛.落垡湿地公园建设的条件分析与开发原则[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3):73-74.

[2]张敏,郑占锋.雾森在湿地公园中的应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2):9505-9506.

[3]雷昆.对我国湿地公园建设发展的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 2005,(2):23-26.

[4]Robert Costanza, Ralph d’Arge , Rudolf de Groot.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and natural capital[J].Nature,1997,387:253-260.

[5]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湿地公约履约指南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6]郑云玉,冯达,温亚利.辽宁省湿地保护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J].湿地科学,2010,8(2):204-208.

[7]王学雷,许厚泽,蔡述明.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与流域生态管理[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5):56-568.

 
蒲永锋,王景才
《华东森林经理》 2018年第01期
《华东森林经理》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