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两山论”的林下经济发展技术路线研究* ——以福建武平县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两山论”的核心是在保护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实现资源向资本和财富的有效转化。林下经济与森林资源是共生共存关系。在新一轮林业改革与加强生态建设的大背景下,面对林木生长周期长、林农短期无法获益的现实,如何从过去靠采伐山林和木材变现转向“不砍树能致富,保生态也得益”的绿色发展新路子,如何在“两山论”指导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促进林下经济发展,将森林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成为当前我国林业改革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林下经济应运而生。林下经济是以获得经济收益为目的,利用林地和森林生态环境等资源,在林中开展农林立体复合经营活动,有其特殊性。若以牺牲森林生态功能为代价,不讲科学的规划和选择经营项目,则会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和破坏;不讲市场运作推动,林下生态产品也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品质优势,广大林农也不能达到致富的愿望。如何在林下经济发展中最大限度保护好森林资源,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完美统一,“两山论”为我们发展林下经济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通过查证,在以“两山论”理念指导的林下经济发展实践方面,学者们研究较少。因此,文中以福建省武平县为例,采用结构式访谈法,在通过对该地森林资源特点、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实践与成效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构建基于“两山”理论指导下林下经济发展的技术路线及制度保障体系,为山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始终坚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为标准,从多角度、多方面入手,来设计和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从而把学生的目光牢牢地吸引在课堂教学上,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速、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实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终极目标。

1 “两山论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关系

1.1 “两山论理论概况

绿水青山泛指质量和稳定性优良的生态环境,金山银山泛指经营主体的经济增长或经济收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为“两山论”)是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关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的发展理念,经过十几年理论发展和实践检验之后丰富了内涵,主要包含三段论述。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两山论”理念被写入了十九大报告、写入了新修订的党章,成为我国生态文明思想的闪光点和集中体现。

1.2 “两山论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关系

“两山论”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一方面,经营主体在林下经济发展中不能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即要“生态美”,这是前提;另一方面,优良的森林资源要能为经营主体从事林下经济发展带来财富,也就是要“百姓富”,这是“核心”。“两山论”指导下的林下经济发展是既要生态美,也要百姓富,两者缺一不可。

 

1 两山论的三段论述

  

阶段主旨内涵第一阶段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既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又要发展好经济获得收入,二者缺一不可。第二阶段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特定条件下,一定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优先位置,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第三阶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繁衍的条件,这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人们的劳动是可以创造财富的。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概况

福建省武平县地处闽粤赣三省结合部,是全国南方重点林区县、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县有户籍人口39.2万人,土地总面积2 630 km2,林地22 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2.3%。武平森林资源丰富,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有林地面积20.6 万hm2、林木总蓄积2 179 万m3,森林覆盖率79.7%。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水资源较丰富,溪流纵横,水系发达,具有山地性河流的水文特征。县域土壤肥沃,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4.1%。随着古武高速、永武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武平逐渐融入闽南金三角、珠三角4小时经济圈,县域区位优势日愈凸现,并实现村村通公路,不少林区公路已深入山场。良好的区位和生态优势,为武平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发展林下经济成为武平实现“百姓富”的首要选择。

(3)要创建林下经济发展利益共享机制。一要将林下经济发展与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乡村旅游和实施生态省战略等有机融合,如依托林下特色产品建设休闲乡村旅游线路模式;二要通过入股、转让、承包、租赁、托管等林地流转方式,吸引林农和社会资本进入合作社,促进林下经济发展;三要通过围绕林下产品产加销、“一、二、三”产业一体化融合抱团发展,形成利益共享机制,使广大群众有机会从林下经济发展中受益,形成利益共同体,使森林资源保护的要求转化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内源动力。

2.2 研究方法

收集武平县基本概况、实施林下经济发展实践和成效等方面的数据,通过与武平县林业局,城厢乡、万安镇、永平镇林业站等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和云礤村、东岗村、岗背村等村委、村民代表进行访谈,深入了解武平县林下经济发展方面施行的方针举措,并结合分析武平县在林下经济发展方面的大量经验案例,梳理总结武平县林下经济发展的有效实践经验;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对武平县林下经济发展的实践和成效及其发展技术路线和制度保障进行总结归纳。

3) 当故障判断完成后,要确认故障诊断的结果。若诊断错误,需要输入人工诊断结果,若正常则读取下一组数据继续测试,若诊断出故障则将在线数据处理后加入相应的故障抗体库进行更新,对于新故障还将引入新的抗体类别。

3 武平县林下经济发展实践分析

3.1 武平县林下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

3.1.1 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首先,在管严生态公益林、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的前提下,结合林情、区位、交通和景观等要素,武平县组织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的专家编制了《福建省武平县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方案》和《武平县林下经济发展规划(2014-2020年)》,确定了“一心四区”的全县林下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构建以金线莲、灵芝、蜂蜜等武平“三宝”为主的林下经济产业格局;以梁野山国家4A级景区、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主的集旅游、观光、餐饮为一体的“森林人家”旅游方略。其次,由县公共财政资金和国有林场采取赎买、租赁等方式,让待砍伐的商品林,变身为清新武平的“绿色不动产”,实现了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保护与林农“互利双赢”。最后,大力实施“四绿工程”、乡村生态景观林、城区一重山、国省道一重山和森林生态景观林建设等项目建设。通过这些举措夯实了绿水青山这个基石。

3.1.2 政策支持、资金拉动

首先,武平县出台了《关于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武平县林下产业减免税政策汇编》。从2013年起,县里每年拿出专项资金300万元助力林下经济发展。县林业局还专门出台对万安乡捷文村、东留乡背寨村发展林下经济的扶持政策。其次,全面开展林权直接抵押贷款、林权抵押“农保农贷”和金融“惠林卡”工作,推进“林权+征信”、生态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等新的贷款模式,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长周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最后,大力推广PPP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造林绿化、林下经济和观光休闲康养等绿色产业。这些措施较好地解决了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融资难题

3.1.3 利益共享、助力发展

近年来,福建省武平县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在加大植树造林力度的同时,建立“种养结合、生态旅游、综合利用”的立体林业经营模式[1],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进一步拓宽林业经济领域,促进农民增收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截至2018年,全县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9.68万hm2,实现产值31.026 7亿元,同比增长12.1%。目前,武平县40%以上的林地开始用于林下经营。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带动了林产品加工、运输、花木种植、畜禽养殖和乡村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已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武平县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旅游大县”、“国家园林县城”、“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等“国字号”绿色名片。

3.1.4 政策保障、服务推动

“两山论”重要论断阐述了生态美和百姓富之间的辩证关系,生态美是前提,百姓富是核心。具体运用在林下经济发展中,就是在森林资源保护的前提下,森林资源能通过林下经济发展可持续、增值地转化为财富,这个转变从本质上讲是通过林下经济发展,从森林资源中挖掘林下经济产品,将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林下经济产品品质优势,进而通过市场推动价值实现将林下经济产品转化为财富,促进林农增收致富,这需技术路线创新和配套制度保障。本文根据对福建省武平县林下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成效的阐述,总结出林下经济发展的技术路线和配套制度保障体系(图3)。

首先,武平县出台《武平县森林综合保险理赔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积极推行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人家等项目综合保险业务,提高银行、企业和林农抗风险能力。其次,近两年,县政府与福建农林大学签订《县校合作框架协议》,与省委党校签署《共建教学科研基地协议书》,全面开展县校科技合作。出台了《武平县林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以“专家团+服务队”模式为主的林业科技服务云平台[1],多形式开展林下经济技术培训。此外,还分期分批组织部分林业专业合作社、林农代表外出参观学习。这些做法增强了经营主体发展林下经济的科技水平,保证了林下产品的质量,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再次,通过建设林下产品展销平台,积极发展“互联网+”特色林业电子商务,健全林产品交易市场服务体系[2],打造一批武平金线莲、武平富贵籽、武平绿茶和武平象洞鸡等国家、省、市知名商标品牌。最后,强化业绩考核。将林下经济工作列入乡镇的绩效考核内容,纳入财政、林业、农业、供销、旅游等部门的绩效考核内容,形成共同抓好林下经济发展的合力。

3.2 武平县林下经济发展的主要成效

首先,实行山林折股、收益按股分配的林地经营权流转体制,推行“保底+递增”、“集体资金+民间资本(林农)参股”等合作分红模式[1],引导林农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合作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林下经济产业。其次,率先在全国利用林下经济与精准扶贫结合,以“公司+基地+贫困户”经营模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林下种养殖项目及带动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林业经营主体进行资金补助,让贫困户通过发展林下经济而脱贫。再次,推动提升力菲克药业、臻富果汁和武平绿茶等林产品加工企业升级,延长林下产品的产业链,增加林下产品附加值。最后,通过梁野山景区、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资源与销售林下乡土特色产品相结合,为游客提供吃、住、娱、购于一体的旅游产品—森林人家。通过这些利益共分享的实践,让更多人共享到林下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有力推进了林下经济发展。

(1)生态环境:2017年武平县森林覆盖率与2001年相比提高了2.9%,达79.7%,林木蓄积量增长1.39倍。2016年,武平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4%,环境空气质量位居全省前三名。

(2)林下经济:2017年,武平县林下经济实现产值27.66亿元,同比增长1.2%。截至2017年,武平县经省林业厅授牌的森林人家有49家,成立新型林业经济合作组织92家。

(1)要对森林资源状况进行评估和规划。林下经济发展要把“生态美”作为利用森林资源首要的安全底线,以低影响、可修复、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原则来规划林下经济发展,这是“生态美”转化为“百姓富”的前提。这要求对森林资源进行排查和摸底,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规划,在保护好森林资源及生态状况的同时稳步发展林下经济。为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规划、监督和管理。

(3)林农收入:2016年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3560元,比增10.2%,比2001年增加8倍。林业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从2001年的16.6%提高到目前的25%。

(2)要对林下经济产品产业化及其市场条件下的运行提供引导和扶持。“生态美”转化并非简单粗放的森林资源开发利用,而是在产业分析和定位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具备地方特色和生态品质的高附加值产品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有科学技术、资金扶持和财税、金融制度的保障,还要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推动产、供、销一体化发展。通过林下经济产品品牌与特色的打造、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才能将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的优势转化为林下经济产品品质优势,使林下经济产品的价值在市场上稳定地、增值地变现,达到“百姓富”的目的。

4 “两山论指导下林下经济发展的技术路线及其制度保障

4.1.2 贸易结构不合理 如上所述,《2017年中国淀粉工业协会甘薯淀粉专业委员会年报》数据显示,我国甘薯加工产品主要以鲜甘薯、甘薯干、冷冻甘薯、甘薯淀粉和甘薯粉丝等初级廉价产品为主,甘薯花青素、甘薯植物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不足.

  

3 林下经济发展的技术路线和配套制度保障体系

在上个世纪,新数据和新技术已经使我们能够量化和细化这些规律。现代地震台网准确定位地震能帮助识别活动断层,而具有宽动态范围的地震仪按比例记录微弱的和强烈的地震动。对宽频带地震资料的现代分析对震源的本质以及地震中最影响破坏震动级别的参数产出关键的见解。例如,Wald等(1993)利用现代地震作为原型来模拟1906年地震的远震数据。他们沿1906年破裂带提出一大凹凸体(强地震波辐射源)来解释从圣安德烈斯断层延伸到距断层40km且是1906年地震中人均破坏损失最重地点的圣罗莎镇的极高震动强度(Humphrey,1907)。

(4)社会效益:2015年全县群众安全感、执法工作满意率均居全省第一。近3年来,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由21783人减少到9352人,脱贫率为57.2%。

大勇骂道:老机八,日你娘,差点被你害死。老子正带着人护送孔老一回家奔丧,你们却在老子面前动了手,要是鬼子人多,就凭你们几个加我们几个还不死定?

如图1所示,P点位物体所在位置,它的坐标为(X、Y、Z),而它在摄像机中的坐标为(XC、YC、ZC),P点在图像坐标系的坐标为(x、y)。

以杜君为代表的学者在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论析》中从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面临的形势任务、途径内容、经验特点等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解放战争开始后,随着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无论是为适应解放区的不断扩大还是为迎接新中国的到来做准备,都急需大批干部去开展工作。在面临上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克服各种困难,大力开展干部教育,为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

(4)强化林下经济发展制度保障体系建设。要制定林下经济产品价值实现的系列制度,内容需涵盖生态保护、多元融资、市场服务、社会治理和绩效评估等方面,为林下经济产品的价值实现、协调生态保护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保障。

5 结论与讨论

以全国林改第一县福建省武平县为例,采取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等,在分析其地理区域、森林资源环境特点、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实践与成效的前提下,提出基于“两山论”构建林下经济发展的技术路线及其制度保障体系。

(1)阐述了“两山论”理论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关系。“绿水青山”是指质量和稳定性优良的森林资源,即“生态美”,“金山银山”是指经营主体获得的财富,即“百姓富”。“两山论”要求利用森林资源开展林下经济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生态美与百姓富的辩证关系,必须在保护好生态美为底线,林下经济发展若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那么这样的发展无疑是不可取的,最终只能做出宁可不要的抉择[3]。生态美不可能也不应该孤立地存在,而应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将其转化为百姓富,这个转变是通过林下经济发展,从森林资源中挖掘财富资源,达到百姓富的目标。因此,不能把生态美与百姓富这两者关系割裂开甚至对立起来,要么守着生态美安于贫困,要么为了百姓富不惜透支生态美,这种非此即彼的做法无疑与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相悖的。

(2)分析梳理了武平县林下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成效。从保护森林资源、产业选择、资金融措、产销对接、利益共享和政策制度保障等方面总结出武平县林下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阐述其发展的成效。

(3)探讨了林下经济发展的技术路线及制度保障体系,即:对森林资源状况进行评估和规划;对林下经济产品产业化及其市场条件下运行的引导和扶持;创建林下经济发展利益共享机制;强化林下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建设。

疏解情绪的目的在于给自己一个理清想法的机会,让自己好过一点,也让自己更有能量去面对未来。如果用暂时逃避痛苦的方式疏解情绪,那么之后需要承受更多的痛苦,这不是一个合宜的方式。

从区域条件、资源条件、人地关系等方面来看,武平县的条件和大多数山区林业县具有类比性,因此,武平县林下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对大多数山区县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然而,武平县是林改第一县,各级政府的关注度较高,政策扶持的力度大,优势明显。从这一点来说,案例的代表性有缺陷。此外,文中仅通过对武平县单一案例进行分析,没有进行多地多案例分析总结,其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参考文献

[1] 石芳,梁熙,王发祥.靠山吃山“吃”出新滋味 [N].闽西日报,2018,5(28):7.

[2] 王卫斌.云南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策研究 [J].西部林业科学,2018,47(1):1-5.

[3] 王争亚.“两山论”的辩证思考 [J].人大建设,2017(10):58.

 
张毅
《林业勘察设计》 2018年第04期
《林业勘察设计》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