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推动产业集聚 促进自主创新示范区专利成果转化

更新时间:2009-03-28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经国务院批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的区域,我国已设17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至2016年7月19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依托区域实力较强的高新区建设,可以通过聚集领先的创新要素,在创新政策支持下,推动创新引领新经济发展,促进创新经济发展。自主创新示范区往往是本地区的自主创新中心,作为国家探索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工具,示范区需要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在这些方面具有示范基础。因此,实现关键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的突破,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的要义所在。在政策推动下,创新成果优势突出已成为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特征,但是如何发挥其成果的商业成功转化示范作用,是未来较长时期的重要任务。

一、促进自主创新示范区专利成果转化意义

在各类知识产权创新成果中,专利最能体现技术创新的水平,也是最有可能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成果。目前我国专利申请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PCT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第三位,但我国整体专利转化率不到10%,更多的专利并没有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专利成果转化率低一方面是专利质量本身的问题,不具备专利

在悬浮控制器内部控制电路中,主要控制信号采用冗余设计。间隙信号采用 3 路并行信号处理和滤波电路,加速度信号采用 2 路并行信号处理和滤波电路,电流信号采用 2 路并行信号处理和滤波电路。当其中的1路信号发生故障或错误时,不会影响其它电路。采用冗余和容错处理后,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使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得到很大改善。

化条件而申请专利,或者仅仅作为考核指标的门面,并不寻求专利的产品化或资本化;但更主要的是专利自身与企业之间的脱节,在专利权人和需求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了许多有价值专利的浪费。自主创新示范区本身是创新的集聚地,是从各地高新区优选组合而来的,科技基础雄厚,具有相对成熟的创新体系。首先,区内企业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较强,在企业规模和研发能力上均较强,区内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比重较高。其次,园区已经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在前期高新区建设的基础上,国家和地方均已经提出了多项提升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的政策,并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因此,自主创新示范区专利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处于所在省市的前列。

(2)抛出问题。这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环节,任课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问题,问题应由浅入深,由简到难;贯穿主要知识点。学生在课堂上解决一个问题,教师再抛出下一个问题,后面的问题应是前面问题的深入,以此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课程,需要教师在前期物理层网线制作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讲解数据链路层的相关知识,从信息传输的流程上加以讲解,抛出问题。

作为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自主创新示范区更需要积极探索促进专利成果转化的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自主创新示范区提升专利成果转化率,可以促进区域内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和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国家及省市重大科技项目往往优先落户于示范区,对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相关科研项目和计划也会向示范区倾斜,因此,示范区往往能够产生更多的具有较强前瞻性、引领性的高价值专利。同时,自主创新示范区往往集结了各省市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产业和领导企业,他们自身创新能力较强,而且对于他人的创新成果的学习吸收能力比较强,具有很好的专利成果转化能力。利用这些企业积极促进自己及示范区其他创新主体的专利成果产业化,可以很好地满足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也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工艺、产品的改进和革新,其中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性专利成果的使用本身就可以推动整个产业的革新,带动相关产业的优化升级。专利成果的实施也为创新主体带来了经济利益,激发新的创新热情,由此带来创新-专利成果,成果转化-经济反哺创新的良性循环。专利成果的成功转化经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示范效应,也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创新循环体系之中,使创新及创新成果的转化延伸到更大范围,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创新驱动发展。

二、专利成果转化效率影响因素

虽然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及经济增长影响显著,但在区域产业集聚结构对创新乃至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影响上,一部分学者认为区域内产业专业化集聚程度越高越有利,也有学者认为产业多样化更有利于区域创新和经济增长。本文认为为促进专利成果转化,应在坚持优势产业专业化的基础上适当多样化发展。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第12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集中了河南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批产业,从区位上看,三地并没有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要想发挥协同效应,更需要根据三地产业特色做到相互依托。现有的“三市三区多园”的空间布局,虽然实现了产业发展的差异化,但产业之间并没有形成专利协同,在创新资源及专利成果利用上并没有发挥整体最优功能。如郑州片区的高新区、郑东新区、金水区、经开区以及航空港区地理分布零散,园区发展的行业也有重叠,如航空港区、郑东新区、经开区均有电子商务和物流园,这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产业竞争力,专利成果的流通和应用也会受影响。另外,虽然各区域均有不同的重点行业产业园,但这些产业园园内行业众多且关联较小,各自发展,如航空港区电子商务、物流、精密机械、智能终端、生物医药等,这些行业之间并没有价值链上的联系,专利成果很难在行业间利用。这种问题上升至城市间更为明显。因此,为推动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集聚促进专利产业化,助力经济增长,需要从省级战略层面对各园区产业进行梳理和评估,对各园区产业进行规划组合,每个园区均应形成相对专业化的产业集聚,形成规模实力强的支柱产业集群,保证区域特色,避免园区产业过于多样化,以培育区域优势主导产业。这样有利于集中各行业的创新资源,突出特色,形成园区品牌,相应的专利成果也更容易寻求到需求方,供求关系明确,更容易促进专利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一)专利成果应用的行业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在各省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础上,倾力打造的区域创新中心。基于开发区时代的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突出,政策制度、创新体系、服务平台建设相对完善,因此在促进专利成果转化方面,创新及制度因素限制不是主要因素,更需要的是从产业角度寻求解决之策。基于马歇尔的知识公共产品论,产业空间集聚与知识溢出、区域经济增长紧密联系在一起。经济社会学更是认为知识溢出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尤其是在高度协同、高度专业化的产业集聚区,区域企业关系网络对创新促进作用明显,创新成果往往也得以有效利用。

(二)政策和信息服务平台

现有较多的学者对创新示范区创新成果转移进行研究,他们发现客观的政府政策(税收、金融支持、产学研合作)等会对专利成果转化产生影响。如多样化的转让许可策略、政府资助、加强科研人员奖励、纳入考核指标、配套完善的产业园区管理等均可促进专利成果的转化利用。而区域技术转移信息网络平台是对接专利成果和企业的重要中介,可以架起专利需求双方的桥梁,使供求信息透明公开,缩减信息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其中,如果有专业的专利信息服务机构进行连接,则可以更好地促成交易和合作,减少矛盾和纠纷,更好地提升专利转化效率。

(三)产业集聚

四是对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实行差异化监管。对小微型企业的不良贷款率实行容忍度。同时,结合涉农贷款的特点,实行弹性的存贷比考核。我们的存贷比一般都是在75%,每个月、每个季度都不能超过,但是对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以及涉农贷款这些,我们允许只是按年考核,年中可以突破,年末可以压回。除了上述政策措施以外,银监会要求各类银行业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同时大力开展金融服务创新,因地制宜地提供符合农田水利项目属性和融资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三、加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推动专利成果转化

不同行业的进入门槛、对研发投入的需求、产品市场需求等差别较大。一般而言,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需求较大的行业专利成果转化效率较高,而产品研发难度大、周期长的行业如医药行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等专利成果转化较难,转化成功率也较低。根据这一规律,需要对自主创新示范区具有优势的专利成果进行剖析,对于集中应用的行业通过政策支持、引导等方式,拉动相关的需求,促进专利成果的产品化投产,实现产业化收益。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定程度上是区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这些产业的领先企业及辅助支撑产业在区域周边高度集中,创新活动及创新成果带来知识的产业内溢出,配套的支撑、服务行业在为其提供配件、物流、服务的过程中也不断进行创新以与之匹配,由此带来专利转化的连锁效应。同样的,同一产业的高度聚集促使本行业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高度流通,在彼此的竞争和交流合作过程中,专利成果信息传播更为快捷活跃。另外,产业集聚可以扩大产业规模,产业影响力提升带来市场需求的增加。而产业市场潜力对技术成果转化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市场需求的增加引起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增加,从而带来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热情的提升,在这种循环中积极促进产业化所需技术的研发,适销对路的专利转化效率更高。因此,由于人才流动、技术交流、资源共享、物流便利、协作生产等因素,产业集聚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一)产业专业化与产业多样化平衡

专利成果的转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进行专利的产品化/产业化,即将专利成果直接转化为产品或服务;二是市场化,通过市场途径将专利成果进行转让、许可或资本化,实现专利的商业价值。除了专利本身质量以及专利持有者转化动力因素外,影响专利成果转化效率的因素有很多。

(二)促进产业市场竞争

根据产业集聚的Porter溢出观点,适当的市场竞争有利于知识溢出和成果转化。园区性质的产业集群在同一政策和管理制度下,交流更为频繁、文化氛围相近,创新知识更容易蔓延,但也更容易同质化,专利成果乃至产业化的成长方向趋于一致。因此,在同一产业集群内也应根据产业内企业竞争优势的差异引导构建不同的细分产业群体,群体间形成竞争与合作的格局。利用市场竞争压力促进专利竞争与转化,彼此间又有协调合作,共同维持产业竞争格局,共同构建产业的区域竞争优势。即使在同一产业细分战略群体中,在开展技术立项和专利竞赛中,也适当通过竞争的方式鼓励优先获得专利成果并进行转化。

(三)为产业集群构建配套支撑体系

现有的自主创新示范园区注意引导创新优势企业和产业入住,但往往忽略了彼此价值链上的联系,一项专利成果的应用不仅体现在转化企业的产品化上,在产品化的过程中需要原材料、零部件、生产设备及工艺等环节的配合与支持,同时在转化成功后,后续的物流、营销服务也可能受到影响。专利成果的转化体现在产品化的整个配套产业链条之中,有时需要其他环节的支撑,有时该专利则可能也会被应用到配套的产业价值链其他环节之中。专利的适用性需要配套供应链企业的检验,在技术立项、专利申请、专利评估等过程中,也需要与之相关的产业评判,这样才能提升专利质量,提升专利成果的成功转化率。除了在园区优选入住产业价值链条相关产业外,也应根据产业需要,引驻产业发展技术需求相关的科研院所、高校研发团队、专利代理等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等,使产业所需的专利技术的研发、产业、服务及支撑平台集聚到一起,加强交流与合作,提升专利技术的适用性和转化成功率。

智能楼宇,又叫智能建筑,主要是指以建筑物为平台,基于对各类智能化信息的综合应用,集架构、系统、应用、管理及优化组合为一体,具有感知、传输、记忆、推理、判断和决策的综合智慧能力,形成以人、建筑、环境互为协调的整合体,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及可持续发展功能环境的建筑[1]。

目前,河南省在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已经设立了相应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如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制定《关于加快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三十条政策”等。但在专利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产业才是需求的主体,示范区更需要搭建好的平台,将专利创新者、需求者、服务支撑者聚集到一起,加强交流与合作,提升专利成果的转化。具体而言,示范区需要根据河南省战略性产业发展规划,在不同的园区根据既定创新优势打造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加强产业的专业化集聚,并适当打造差异化的细分产业群体;然后引导产业价值链支撑产业的入驻支持;在研发立项、专利竞赛及专利转化的过程中开展市场竞争,增强专利的适用性,提升专利转化成功率。

 
胡翠平
《河南科技》 2018年第09期
《河南科技》2018年第09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