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黄骅坳陷北部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差异性

更新时间:2009-03-28

浅层油气藏的开发已进入成熟甚至高成熟阶段,近年来,上古生界储层逐渐成为勘探开发的热点[1-3].伴随着乌马营、孔西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发现,以及扣38-16井、沧隆1601井、王古1井与港古16102井上古生界相继发现工业油流,证明了黄骅坳陷上古生界具有重要勘探价值.然而当前对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上古生界储层的研究较少,张晶等[4]对黄骅坳陷古潜山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祝新政等[5]对黄骅坳陷下石盒子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探讨;如今缺乏对黄骅坳陷上古生界储层的整体认识[6-8],储层差异性不明确,急需开展渤海湾盆地上古生界储层宏观研究,有效指导勘探部署.

黄骅坳陷北部具有较好的油气显示及油藏规模,上古生界发育不完整,上石盒子组与石千峰组均被剥蚀,且由于本溪组沉积较薄,而因此本次研究层位主要为下石盒子组、山西组以及太原组,笔者通过对重点井位进行岩心观察与单井沉积相分析,并选取大量岩石样品,进行岩石学分析、储集空间特征表征及成岩作用分析,总结储层基本特征与差异性.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对黄骅坳陷北部上古生界油气显示较好的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太原组储层综合研究,提升上古生界储层的整体认识,分析储层差异性原因,争取为黄骅坳陷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1 区域地质概况

黄骅坳陷位于渤海湾中北部,是由断层控制的不对称断陷盆地,东侧毗邻沧县隆起,西部紧接埕宁隆起,北靠燕山褶皱带,南邻临清凹陷,总面积1.7×103km2(图1).研究区位于黄骅坳陷北部,研究区上古生界地层发育不完整,石炭系本溪组沉积厚度较薄,二叠系石千峰组与上石盒子组均被剥蚀,残余地层较少,沉积地层主要为上石盒子组、山西组与太原组(图2).根据前人研究[9],认为研究区上古生界为一套海退旋回地层,自下而上为海相堡岛沉积体系、海陆交互相三角洲沉积体系与陆相河流、湖泊沉积体系,下石盒子组发育河流相中粗砂岩相,地层厚度70~90 m,岩性以中粗砂岩与泥岩为主,发育少量灰色细砂岩,岩层含油性较好,测井与岩心观察均有较好油气显示;山西组发育陆表海三角洲沉积[10],地层厚度100~130 m,岩性以灰色细砂岩、粉砂岩夹煤层与泥岩为主;太原组以潮坪沉积为主,沉积6层火山事件层[11-12],地层厚度240~300 m,岩性以灰色中细砂岩、泥岩与凝灰岩为主,砂岩中凝灰质成分含量较高,局部发育少量白云岩夹层与薄煤层.

  

图1 研究区地质概况及上古生界主要探井分布图Fig.1 Geological Survey of the study area and the distribution map of the main exploration wells in the Neopaleozoic

2 储层特征

笔者通过对研究区15余口探井下石盒子组、山西组与太原组进行观察并系统取样58块进行薄片鉴定,结合岩心观察与岩石物性测试等手段,对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和储集空间特征进行系统分析[13-14].

2.1 岩石学特征

通过镜下观察,认为下石盒子组以长石石英砂岩与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图3),可见少量岩屑长石砂岩、岩屑石英砂岩、长石砂岩;长石以斜长石为主,岩屑种类多样,以云母岩屑为主,可见燧石、石英砂岩岩屑、千枚岩岩屑、板岩岩屑等,岩石平均成分成熟度Q/(F+R)为0.75,岩石成熟度相对较低;填隙物含量较少,以泥质为主;粒度以中砂级为主,含有少量粗砂级颗粒,分选中等,岩石颗粒磨圆以次棱角状-次圆状为主,结构成熟度较低;颗粒之间多呈线接触,以颗粒支撑为主,孔隙式胶结(表1).

  

图2 黄骅坳陷北部港古16102井沉积综合柱状图Fig.2 Sedimentary comprehensive histogram of Ganggu 16102 well in northern depression of Huanghua depression

 

表1 黄骅坳陷石炭系-二叠系砂岩储集岩主要参数对比Tab.1 Accumulation of main parameters comparison of the sandstone rock in the Carboniferous-Permian of Huanghua depression

  

分组 主要粒度 主要岩石类型 岩屑类型 填隙物类型成分成熟度 磨圆与分选 胶结类型颗粒接触类型下石盒子组中、粗砂,粒径0.35~0.86 mm,平均粒径0.68 m岩屑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石英砂岩岩屑、云母、燧石、千枚岩岩屑等泥质0.75次棱角状-次圆状分选中等孔隙式胶结线接触山西组 长石岩屑杂砂岩岩屑长石杂砂岩碳酸盐岩屑、泥岩岩屑、燧石 泥质0.92次圆状-圆状分选较好太原组粉、细砂,粒径0.04~0.21 mm,平均粒径0.12 mm细砂,粒径0.1~0.23 mm,平均粒径为0.18 mm岩屑石英杂砂岩凝灰质砂岩燧石、碳酸盐岩屑凝灰质、泥质1.32次圆状-圆状分选较好孔隙式胶结点-线接触基底式胶结点接触-悬浮接触

通过对研究区扣24井进行岩石物性分析及铸体图像分析,认为淋滤冲刷作用对研究区下石盒子组地层储集性能具有极大改善,未受淋滤作用影响的储层,以低孔低渗为特征,而接受淋滤作用的区域,孔隙度为23%~31%,平均孔隙度为26%,渗透率为1200~1500 mD,平均渗透率为1320 mD,为高孔高渗储层.

太原组碎屑储集岩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与岩屑砂岩(图3),其次为凝灰质砂岩,碎屑颗粒以石英为主,其次为燧石与碳酸盐岩岩屑,岩石平均成分成熟度较高,填隙物含量较高,其中以凝灰质为主,含有少量高岭石、铁方解石与铁白云石,杂基中灰泥含量较高;结构成熟度高,颗粒之间多呈点接触,基底式胶结(表1).

2.2 储集空间类型

通过钻井取芯与铸体薄片观察与分析,研究区石炭-二叠系致密砂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残余粒间孔、晶间孔、晶内溶孔、成岩收缩缝、构造裂缝等,其中孔隙类型以次生溶孔为主,56%的样品中发育次生溶孔;原生孔隙发育较少,仅2%的样品可见残余粒间孔.各组之间储集空间类型差异较大,通过镜下观察,认为下石盒子组孔隙度最好,太原组次之,山西组岩石较为致密(表2).

  

图3 黄骅坳陷上古生界岩石成分三角图Fig.3 Triangle of rock composition of NeoPaleozoic in Huanghua depression

 

表2 黄骅坳陷上古生界砂岩储集空间类型及含量Tab.2 Types and contents of NeoPaleozoic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Huanghua depression

  

层位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太原组粒间溶孔/%80.25 16.85 20.54粒内溶孔/%14.2 8.71 10.38微孔隙/%2.2 20.25 6.24构造裂缝/%3.2 30.55 51.58成岩裂缝/%0.15 23.64 11.26

为适应新常态下旅游行业的发展形势,高职院校应积极打造创新平台,以不断增强旅游专业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创新平台需要高职院校与旅游企业共同搭建,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培养出符合旅游行业的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

研究开发微藻生物能源特别是生物柴油和生物油替代传统石油燃料用于交通运输,具有广阔的前景。微藻生物能源的经济性受到现有技术水平和传统化石燃料价格双重影响,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发展受到限制。综上可知,微藻生物能源发展的首要阻碍是藻种的选育,藻种的特性影响着后续的多个重要环节如培养、油脂提取和转化等。规模化培养是获得生物质的关键,目前存在的问题仍是如何实现光能的高效利用,解决油脂积累和生物量积累不匹配问题。生物能源产品多样,生产工艺仍需进一步优化以降低成本。未来,微藻生物能源的研究应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图4 黄骅坳陷储集空间类型Fig.4 Types of reservoir space in Huanghua depression

2.3 储层物性特征

下石盒子组样品实测物性较太原组、山西组好,平均孔隙度为12.86%,平均渗透率为34.5 mD,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较强;排驱压力0.24 MPa,最大连通孔隙半径8.67 μm,中值压力4.31 MPa,中值半径0.52 μm,最大进汞饱和度74.07%,残留汞饱和度49.23%,退汞效率0.32%,分选系数0.46.下石盒子组具有低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孔喉半径较大,具有高进汞饱和度和高退汞效率,喉道分选较好,毛管圧力曲线为细歪度型(图5),具有孔隙性储集空间特征.

  

图5 黄骅坳陷上古生界储层物性数据Fig.5 Petrophysical data of NeoPaleozoic reservoirs in Huanghua depression

研究区各层位的储层物性受沉积作用影响较为明显,沉积分异性对储层储集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沉积相间与不同沉积微相对储层岩石的组构的控制(表3).

1)大气淡水淋滤溶蚀作用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的病逝,为苏联调整对外政策提供了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苏联外交政策的这次转变再次影响了国际关系的发展方向,就如1947年日丹诺夫把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特征归结为“两大阵营”那样。[53]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新的领导层首先应明确了新的外交目标与定位,“是防止新战争,和一切国家和平相处”。 [54]在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争取扩大和平这一政策定位下,苏联也相应开始调整对亚非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特别是1955年初赫鲁晓夫在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之后。

沉积环境控制储层岩石类型,而后期成岩作用则控制主要的储集空间[15].研究区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处于晚成岩A期[5],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与溶蚀作用,由于潜山抬升,下石盒子组受到淋滤作用影响明显.研究区碎屑岩储层建设性作用主要为溶蚀作用与淋滤作用,破坏性作用主要压实作用与胶结作用.3.2.1 压实作用 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压实作用明显,岩石颗粒之间多呈线接触,部分呈缝合接触(图6a),云母、泥岩岩屑等塑性颗粒弯曲变形(图6b).岩石组分的差异压实是影响研究区上古生界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运用Beard and Weyl的运算公式,压实作用减孔率=(初始孔隙度-压实作用后剩余粒间孔隙度)/初始孔隙度×100,φ0=20.91+22.9/Trask分选系数,φ1=物性分析孔隙度×(粒间孔面孔率+胶结物溶孔面孔率)/总面孔率+胶结物含量,S=(概率累积曲线上25%对应的粒径值/75%对应的粒径值)1/2,计算压实作用减孔率.

太原组实测样品孔隙度多数处于5%~10%,平均孔隙度为7.89%,平均渗透率为1.47 mD,数据统计显示太原组实测样品孔隙度分布离散,与渗透率的相关性较差;太原组平均排驱压力0.39 MPa,最大连通孔隙半径1.98 μm,中值压力21.04 MPa,中值半径0.04 μm,最大进汞饱和度55.59%,残留汞饱和度38.26%,退汞效率0.31%,分选系数1.86.具有高进汞饱和度和高退汞效率,毛管圧力曲线为细歪度型(图5),具有裂缝储集空间特征.

3 储层差异性

3.1 沉积环境差异性

山西组实测样品孔隙度整体小于10%,平均孔隙度为5.94%;实测样品渗透率以小于0.1 mD为主,平均渗透率为0.08 mD,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差;排驱压力2.43 MPa,最大连通孔隙半径0.21 μm,最大进汞饱和度27.68%,残留汞饱和度23.08%,退汞效率0.17%,分选系数4.13.山西组样品孔喉半径较小,具有进汞饱和度和退汞效率低,喉道分选差,毛管圧力曲线为略细歪度型(图5),整体物性较为致密.

 

表3 黄骅坳陷上古生界不同沉积相带储集性能与孔隙结构平均参数统计Tab.3 Average parameters of reservoir properties and pore structure in different sedimentary facies belts of NeoPaleozoic in Huanghua depression

  

层位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太原组微相类型河道河漫分流河道分流间湾砂坪砂坪岩性中砂岩细砂岩细砂岩细砂岩细砂岩凝灰质砂岩孔隙度/%8.2 4.2 6.5 1.1 6.4 8.0渗透率/mD 0.42 0.05 0.09 0.01 0.37 2.59排驱压力/MPa 0.18 0.32 1.21 3.51 0.12 0.56中值压力/MPa 2.31 5.22 10.58 15.19 10.53 28.34最大孔喉半径/μm 0.12 0.05 0.52 0.11 2.87 0.58中值半径/μm 0.88 0.25 1.21 3.51 0.08 0.02

黄骅坳陷下石盒子组发育河流沉积体系,储层为曲流河河道砂体与边滩砂体,主河道砂体厚度较大,横向分布较广,岩石粒度较粗,以中粗砂为主,岩性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与岩屑长石砂岩,平均孔隙度为8.2%,平均渗透率为0.12 mD,孔隙组合类型为小孔-中细候型,储集性能较好;河漫滩砂体较薄,以中细砂岩为主,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平均孔隙度8.14%,平均渗透率0.015 mD,孔隙组合类型以为微-细喉道为主,储集性能较差.

通过岩心观察,下石盒子组位发育显著的冲刷淋滤现象,砂岩中孔隙发育,通过镜下铸体薄片鉴定,储集空间以粒间孔隙为主,主要孔隙类型为淋滤冲刷孔(图4a),可见粒间溶孔(图4b)、高岭石晶间孔(图4c)、长石溶孔(图3d),局部发育构造裂缝与成岩收缩缝(图4e).下石盒子组孔隙半径为5~25 μm,面孔率为5.2%(表2),储集性能较好.山西组原生孔隙不发育,储集空间以晶内溶孔与裂缝为主,扫面电镜下可见高岭石晶内溶孔(图4f),可见中裂缝发育,其中充填油气(图4g),岩石整体较为致密.太原组砂岩以基底式胶结为主,填隙物含量高,岩石中原生孔隙多被充填,储集空间以裂缝与溶蚀孔隙为主,通过岩心观察可见砂岩中存在裂缝周缘溶孔与由构造高角度裂,镜下可见少量微裂缝(图4i)与凝灰质溶孔,局部可见长石溶孔,孔径为2~10 μm,平均面孔率为1.2%,岩石储集性能较好.

山西组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水体较浅,发育三角洲平原与前缘的频繁叠置沉积,表现为砂体与泥岩的频繁互层,且厚度均较薄,属于海陆过渡环境.储集砂体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与分流间湾,储集岩性以细粒岩屑杂砂岩为主,岩石分选较好,泥质含量较高,由于处于海陆过渡环境,受海水作用较明显,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含量较多.分流间湾砂体平均孔隙度为2.14%,平均渗透率为0.01 mD,分流河道平均孔隙度为6.5%,平均渗透率为0.005 mD,孔隙组合类型以为微-细喉道为主,砂体分布虽然较广,但由于单一砂体厚度较薄且不连续,整体较为致密,储集性能较差.

太原组主要发育障壁岛-泻湖-潮坪沉积体系,储集岩性主要为细粒杂砂岩、凝灰质砂岩.研究区太原组共发生6层火山事件层[11-12],凝灰质沉积普遍;太原组沉积砂体以潮坪相砂坪为主,砂体较薄,且多与泥坪、混合坪频繁互层,发育少量潮道沉积,多呈透镜状相互叠置,潮坪沉积中的砂坪微相以细粒岩屑石英杂砂岩和细粒凝灰质砂岩为主,平均孔隙度为6.4%,平均渗透率为0.37 mD,孔隙组合类型为小孔细喉型,储集性能较好.

3.2 成岩作用差异性

颜晓晨揉了揉并未被打疼的头,不解地问:“你妈妈那么希望你能出国读书,为什么不索性高中一毕业就送你出去读本科呢?”

通过岩石粒度分析与铸体图像分析,分别获得岩石粒度与各种面孔率数据以及胶结物含量,结合岩心物性测试分析,计算各组的压实作用减孔率,下石盒子组为38%,山西组为52%,太原组平均减孔率为46%.

下石盒子组压实减孔率最低,砂体粒度较粗,以中、粗粒砂岩为主,粗碎屑颗粒抗压实能力较强[16],岩石中塑性颗粒含量较少,且相对于下部层位压实作用较弱,孔隙残余状况较好.山西组压实减孔率较高,岩石物性较差,推测其由于砂岩中塑性组分含量高,抗压实能力较弱,泥岩岩屑、碳酸盐杂基与云母塑性颗粒受压发生形变充填储集空间,压实减孔强烈,砂体较为致密.太原组受压实后岩石物性相对较好,结合铸体薄片及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认为凝灰质砂岩中的玻屑脱玻化作用,形成硬度较大的铝硅酸盐矿物,岩石受到应力作用多产生裂缝(图6c),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太原组的储集性能[17].

  

图6 黄骅坳陷上古生界成岩作用类型Fig.6 Types of diagenesis in the NeoPaleozoic in Huanghua depression

3.2.2 胶结作用 胶结作用是破坏储集空间的重要因素,充填孔隙,增加砂岩致密性.利用Image Proplus 6.0软件对岩石薄片进行观察统计,研究区太原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胶结物平均含量分别为15.62%、11.74%和16.85%,胶结物成分包括碳酸盐、硅质、黏土矿物、铁质、菱铁矿.碳酸盐矿物胶结是研究区最为典型的胶结作用,通过镜下观察统计,碳酸盐胶结物占各组胶结物整体的50%以上,结合XRD数据分析,认为主要胶结物类型包括铁方解石、铁白云石、方解石、白云石和菱铁矿.通过铸体薄片观察,碳酸盐胶结物多以充填颗粒之间和交代颗粒成分的形式出现,可见方解石与白云石交代岩石颗粒并充填孔隙(图6d~c),碳酸盐的致密胶结对储层的孔隙与喉道具有破坏作用,增强了储层的非均质性,使储集性能变差.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与距离泥岩厚度有关[18-19],根据下石盒子组XRD衍射数据可知,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在砂体顶端与底部含量较高,而趋向于沉积砂体中部不断减少,因此砂体厚度越小,越容易胶结致密,砂体厚度控制了钙质胶结的程度(图7).研究区下石盒子砂体较厚,且分布连续,受顶底两端泥岩的影响最小,因此早成岩期碳酸盐胶结程度较低,砂体孔隙度保存较好;山西组与太原组砂体厚度较薄,以砂泥频繁互层沉积为主,因而山西组与太原组砂体碳酸盐胶结作用较强,原生孔隙多被充填,增加了储层的致密性.因此,砂体厚度较大的下石盒子组受碳酸盐胶结减孔作用程度较低,砂体孔渗较好.

图4为春节期间PM2.5中水溶性离子与碳组分各自的时间序列图。明显可见,1月27日00~100及2月1日100~2月2日00PM2.5及PM10瞬时升高过程中,SNA大幅增加,尤其NO3-、SO42-、NH4+、OC大幅升高。

3.2.3 溶蚀作用 由于压实与胶结作用的共同影响,研究区储层的原生孔隙大幅减少,溶蚀作用作为主要的增孔作用,分为两种类型:大气淡水淋滤溶蚀作用与埋藏环境有机酸对岩石结构组分的选择性溶蚀作用.

变电站控制终端也就是主计算机的引入,让变电站拥有了自己的大脑,可以根据变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作出判断和处理,在计算机终端短时间内反应,避免事故发生时由于处理不当或者处理不及时造成变电站故障,进一步导致整个油田电网的输变电事故。

  

图7 下石盒子组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与距离顶底泥岩层距离的关系Fig.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tent of carbonate cement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op and bottom mudstone in XiaShihezi Formation

大气淡水淋滤溶蚀作用主要发育在研究区中部扣村潜山地区下石盒子组,由于构造作用,储集岩层沿不整合面与断层面受大气淡水淋滤作用,储集岩接受风化淋滤,降低了岩石致密性,冲刷作用带走大量碳酸盐、黏土矿物等易溶组分,形成粒间孔隙(图4a、图6h),增加了岩石孔隙度,极大地改善了岩石储集空间[20-21],形成优质储层.

山西组碎屑储集岩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与岩屑长石砂岩(图3),岩屑以云母、泥岩、碳酸盐岩岩屑等塑性颗粒为主;岩石成分成熟度较高;填隙物含量高,以泥质为主,含有少量菱铁矿;颗粒之间多呈点接触甚至不接触,胶结作用强烈,胶结物以铁方解石为主;粒度主要表现为细砂、粉砂级别,结构成熟度较高;颗粒之间多呈点-线接触,以颗粒支撑为主,孔隙式胶结(表1).

2)有机酸溶蚀作用

埋藏环境有机酸对岩石结构组分的选择性溶蚀作用发育较为普遍,主要发育在较为封闭的储集空间;晚成岩阶段的溶蚀作用为储层的物性具有一定改善作用[5].笔者运用Beard and Weyl溶蚀增孔率计算公式[15],公式为:溶蚀增孔率=(物性分析孔隙度×溶蚀孔面孔率/总面孔率)/初始孔隙度×100,对研究区港古1602井、港古1-1井,塘深1井上古生界储层进行溶蚀增孔率计算.

利用岩石物性分析及铸体图像分析数据,对研究区下石盒子组、山西组与太原组溶蚀作用增孔率进行计算.通过研究计算发现,下石盒子组溶蚀增孔率最高,为2.1%,太原组次之,溶蚀增孔率为1.5%,山西组最差,溶蚀增孔率为1.1%.结合岩石薄片鉴定,认为深部酸性流体的选择性溶蚀在研究区下石盒子组最为发育,溶蚀成分以长石与岩屑为主(图6g),增加了储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太原组岩石颗粒溶蚀程度较低,岩石中凝灰质含量较高,孔隙类型以凝灰质溶孔为主,通过物性测试分析(表3),发现太原组凝灰质砂岩段物性较好,结合岩石薄片与铸体薄片观察,发现太原组凝灰质砂岩中溶孔较为发育(图6h),研究区凝灰质以玻屑为主,多发生脱玻化作用,形成硅铝酸盐矿物,更易受埋藏酸性流体溶蚀,形成溶孔.

3.2.4 脱玻化作用 研究区凝灰质成分以玻屑为主,凝灰质岩石中火山玻璃脱玻化形成霏细状的铝硅酸盐微晶质集合体(图6i),除了有利于发生溶蚀作用[22],改善储集性能外,脱玻化作用使矿物发生体积缩小[23],脱玻化作用后可形成晶间孔,且铝硅酸盐矿物含量增多使岩石脆性增大,岩石受压后易于形成裂缝.研究区太原组凝灰质含量高,且脱玻化作用较为发育,脱玻化形成的晶间孔改善了储集性能(图4),另一方面,脱玻化作用增加了岩石的脆性,促进了岩石中裂缝的发育(图6c,图4i).

大伙别急,这里面的过节,我慢慢说给大伙。老鳜鱼在村里,原来也是满有威信的一个人。自从发生了一件事,他在村里就彻底没威信了。

4 结论

1)黄骅坳陷北部上古生界下石盒子组、山西组与太原组发育碎屑岩储层,下石盒子组储层以中、粗粒石英砂岩为主,平均孔隙度为12.86%,平均渗透率为34.5 mD,储集空间主要为淋滤冲刷孔与次生溶蚀孔隙,孔喉连通性较好;山西组储层以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平均孔隙度为5.94%,平均渗透率为0.08 mD,储集空间以微裂缝为主;太原组储层以细粒岩屑石英砂岩及凝灰质砂岩为主,平均孔隙度为7.89%,平均渗透率为1.47 mD,储集空间以凝灰质溶孔与裂缝为主.

一是气候变化对森林防火影响很大。近年来,由于生态恢复,降雨量增多,植被生长茂盛,冬季杂草枯萎,林缘空地到处是干枯的杂草,存在较大火灾隐患,给森林防火带来压力。二是大量农田、旱地抛荒后,农民复垦用火随意性大,大大增加森林火灾发生率。三是林区地形复杂,发生森林火情难以预见。

2)黄骅坳陷上古生界储层受沉积环境与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下石盒子组发育厚层河流相粗砂岩,泥质含量低,碳酸盐胶结程度较低,压实减孔率为38%,受淋滤冲作用与酸性流体的溶蚀作用,发育大量淋滤冲刷孔与长石溶孔,储集性能最好.山西组以薄层三角洲相细砂岩沉积为主,泥质含量较高,后期胶结的程度高,压实减孔率为52%,发育少量晶间孔及微裂缝,储层致密.太原组发育薄层潮坪相细砂岩,铁白云石胶结降低了储集性能,压实减孔率为46%,由于脱玻化作用,凝灰质组受压实形成构造裂缝与收缩缝,且凝灰质易发生溶蚀,形成凝灰质溶孔,储集性能较好.

参考文献:

[1]毕明威,陈世悦,周兆华,等.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6区块二叠系下石盒子组8段砂岩储层致密成因模式[J].地质论评,2015,61(3):599-613.

[2]孙海涛,钟大康,张湘,等.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山西组二段低孔低渗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J].沉积学报,2011(4):724-733.

[3]冯文立,黄思静,黄培培,等.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太原组砂岩储层特征[J].岩性油气藏,2009(1):89-93,115.

[4]张晶,李双文,付立新,等.黄骅坳陷孔南地区碎屑岩潜山内幕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岩性油气藏,2014(6):50-56.

[5]祝新政,李勇,张威,等.黄骅坳陷孔南地区下石盒子组砂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断块油气田,2011(3):308-311.

[6]宋鹍,吴胜和,朱文春,等.黄骅坳陷唐家河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一段下部储层质量研究[J].古地理学报,2005(2):275-282.

[7]石占中,吴胜和,赵士芹,等.黄骅坳陷王官屯油田官104断块古近系孔店组辫状河储层流动单元[J].古地理学报,2003(4):486-496.

[8]张亚光,杨子玉,肖枚,等.乌马营潜山天然气藏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藏过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3,14(4):283-286.

[9]陈世悦,徐凤迎,刘焕杰,等.华北石炭-二叠纪层序地层与聚煤规律[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

[10]邵龙义,董大啸,李明培,等.华北石炭-二叠纪层序-古地理及聚煤规律[J].煤炭学报,2014(8):1725-1734.

[11]桑树勋,贾玉如,刘焕杰,等.华北中部太原组火山事件层与煤岩层对比——火山事件层的旋回性与煤岩层对比(Ⅱ)[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9(2):10-14.

[12]桑树勋,刘焕杰,贾玉如,等.华北中部太原组火山事件层与煤岩层对比——火山事件层的沉积学研究与展布规律(Ⅰ)[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9(1):53-56.

[13]魏孟吉,张世奇,徐云飞,等.东濮凹陷卫城地区沙三段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J].河南科学,2016,34(6):943-949.

[14]徐洪玲.滨里海盆地MT油田盐上层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分析[J].河南科学,2014,32(12):2564-2569.

[15]BEARD D C,WEYL P K.Influence of texture on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unconsolidated sand[J].AAPG Bulletin,1973,57(2):349-369.

[16]邹才能,侯连华,杨帆,等.碎屑岩风化壳结构及油气地质意义[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12):2652-2664.

[17]王宏语,樊太亮,肖莹莹,等.凝灰质成分对砂岩储集性能的影响[J].石油学报,2010(3):432-439.

[18]王健,操应长,高永进,等.东营凹陷古近系红层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形成机制[J].石油学报,2013(2):283-292.

[19]孟元林,祝恒东,李新宁,等.白云岩溶蚀的热力学分析与次生孔隙带预测——以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二段致密凝灰质白云岩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4(6):690-696.

[20]丁晓琪,张哨楠.镇泾地区延长组碎屑岩古风化壳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6-19,194-195.

[21]张妮妮,刘洛夫,苏天喜.库车坳陷东部下侏罗统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沉积学报,2015(1):160-169.

[22]赵海玲,黄微,王成,等.火山岩中脱玻化孔及其对储层的贡献[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30(1):47-52,58.

[23]赵玉婷,单玄龙,王璞珺,等.松辽盆地白垩系营城组火山岩脱玻化作用及其储层意义——以盆缘剖面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6):1152-1158.

 
李天宝,陈世悦,鄢继华
《河南科学》 2018年第04期
《河南科学》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