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DC01(DX51D+Z)团块状珠光体产生原因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更新时间:2009-03-28

0 前言

中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给钢铁业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对于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如汽车用钢、家电板等都对钢板的冲压性能有较高要求,所以提高钢板的成形性能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普通冲压用钢DC01(DX51D+Z)在钢组织中有时会出现团块状珠光体,这种团块状珠光体是如何产生、对成形性能又有什么影响?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探索。因连退与镀锌有着相似的退火原理,文中的实验均以连退板DC01为实验材料。

1 团块状珠光体的产生原因

DC01在金相检验中发现大块黑斑,对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组织形貌,如图1所示。在放大2 000倍的电镜照片中可清晰显示出珠光体的片层,可确定其组织为团簇状的珠光体类组织(珠光体类组织包括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彼此片层间距不同,此处不做细分)。

其中,对于j类公共服务,jt为全国人均水平。如该数值大于1,则说明该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全国之上,越大则水平越高。该指标不仅表示公共服务水平与全国水平的差异,也强调该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是否能够达到相对的全国“均等化”水平。

  

1 块状珠光体的扫描电镜照片

形成如此聚集的、大块的珠光体,说明局部一定有碳的高度聚集,而碳的高度聚集是发生在排碳的过程,即只能发生在凝固冷却过程而非加热扩散过程。连续退火过程就是把冷硬状态下的DC01加热到两相区(此为加热扩散过程),随着冷却(此虽为凝固冷却过程,但冷速过快)形成铁素体与珠光体,连退过程不能发生碳的聚集,因此这个碳的高度聚集过程只能在前道工序,且在冷轧前只有两次出现的机会。一个是连铸过程的选分结晶,还有一个是热轧过程的奥氏体缓慢相变。对于DC01来说,其连铸过程很难生成树枝晶,也不会有明显的局部富碳现象,且铸坯在热轧前经过加热炉的高温加热,碳在钢中已大体扩散均匀。连铸过程的选分结晶造成的Fe3C偏聚,厚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一定多于其余位置,而连退DC01中的大块团簇珠光体,分布均匀,在厚度方向各个位置均可能出现,因此团块状珠光体遗传自连铸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为验证黑色团块产生在热轧过程,取样利用热模拟实验机进行了动态CCT模拟实验,实验机型号为Gleeble3 500。模拟过程为DD11(DC01的热轧牌号)经三道次变形,模拟热轧过程动态 CCT 曲线,卷取温度分别为 680 ℃和 730 ℃,并记录其后的相变过程(膨胀法),模拟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680 ℃卷取后,还有 47.2%相变在卷取后发生,耗时约为 280 s,并于 645 ℃完成相变(见图 2(b)中 d 段)。该相变由于发生温度低(可低至 645 ℃),耗时短,碳扩散相对困难,因而珠光体相变可能被抑制,尤其是珠光体相变总是发生于相变的后期,即接近 645 ℃时才会生成,因而有被抑制的可能,而 730 ℃卷取时,有72.7%相变在卷取后(图 2(d)中 d 段)由于相变温度高(最低也高于 680 ℃),耗时长450 s,因而碳可以充分地扩散(特别是温度高可使“扩散系数”明显增大),从而将碳浓度推高的可能性大为增加,出现前面提到的生成Fe3C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1)连退DC01中的团块状珠光体是热轧遗传导致的,产生的原因是卷取温度高并缓慢冷却使其发生了离异共晶反应,生成了大块Fe3C,经过连续退火,大块Fe3C转变成了团块状珠光体;

2 产生的团块状珠光体对性能的影响

从实验结果发现,高温卷取的样品b冲杯高度大于普通卷取的样品a,说明高温卷取的拉延性能更优;胀高性能主要受n值和伸率影响,此次调整没有改善n值,延伸率也未见明显提高,也就是说胀形性能不能通过提高卷取温度实现;从锥杯结果看高温卷取的综合成形性能也有了较大提升。以上成形结果说明提高热轧卷取温度对成品连退DC01的冲压性能是有利的。

  

(a) 模拟680 ℃卷取时的热循环

  

(b) 模拟680 ℃卷取时的相变情况

  

(c) 模拟730 ℃卷取时的热循环

  

(d) 模拟730 ℃卷取时的相变情况2 模拟不同温度卷取时对应动态CCT曲线

 

1 正常卷取温度和高温卷取热轧性能对比

  

卷取温度ReL/MPaRm/MPaA50mm/%正常26635646.0高温25835046.5

从表1可以看出,正常温度卷取与高温卷取热轧性能没有明显变化。取样进行金相分析,其金相组织形貌如图3所示。正常卷取和高温卷取组织晶粒度相近,均为8.5级,但在高温卷取的组织中明显可见块状珠光体(碳化物)。

高温卷取晶粒度下降是由于铁素体中的溶质原子数量减少了,当金属中存在微量溶质原子时,由于溶质原子与位错及晶界间存在着交互作用,使溶质原子倾向于偏聚在位错及晶界处,对位错的滑移和晶界的迁移起着阻碍作用,从而不利于再结晶的形核和核的长大,阻碍金属的再结晶[1] 。采用北航产的型号为BCS50A通用板材成形性实验机做了一组实验,实验项目包括:(1)冲杯实验,评价材料拉延成形性能,评价指标为最大成形力下冲杯高度;(2)胀高实验,评价材料胀形性能,评价指标为胀高;(3)锥杯实验,评价材料的“拉深+胀形”复合成形性能;评价指标为平均锥杯值和相对锥杯值,相对锥杯值评价材料的复合成形性能。成形实验的结果见表3。

  

(a) 正常卷取

  

(b) 高温卷取3 热轧DD11金相组织形貌

 

2 不同热轧卷取温度对应的DC01的物理性能

  

试样编号Rp0.2/MPaRm/MPaA80mm/%rnr平均△r晶粒度级a-0°22536037.01.250.20a-45°23737134.00.850.201.1250.5510.5a-90°23236037.51.550.21b-0°20334838.01.700.20b-45°21036233.51.300.191.5750.559.0b-90°20034638.02.000.20

2)生成块状珠光体并非灾难性后果,不会导致冲压开裂,反而能提高成形性能;

  

(a) 正常卷取

  

(b) 高温卷取4 退火DC01金相组织形貌

连退生产时采用正常生产工艺,对两种热轧工艺产品进行取样,将热轧原料为正常温度卷取的DC01样品命名为a,热轧原料为高温卷取的DC01样品命名为b,性能对比见表2。

 

3 成形实验结果

  

样品编号检测结果冲杯高/mm胀高/mm相对锥杯值ηa19.64533.1400.2243b21.46332.7630.2359

为验证团块珠光体产生在热轧阶段并观察其对性能的影响,组织生产了一批高温卷取的DD11(DC01热轧原料)。正常卷取温度和高温卷取热轧性能对比见表1。

3 结论

对于含碳量为 0.05%的 DC01 钢来说,根据杠杆规则,平衡相变时组织中的铁素体量是很大的(96.2%),而(共析转变产物)珠光体的量则很少(3.8%)。在先共晶相(初相)数量较多而共晶体数量甚少的情况下,有时共晶组织中与先共晶相同的那一相会依附于先共晶相生长,并把另一相推向最后凝固的晶界处,从而使共晶的组织特征消失,这种两相分离的共晶称为离异共晶[1]。也就是说,珠光体本应该是片层相间结构的,但当最后剩余的奥氏体的量非常少的时候,就不按铁素体、渗碳体片层相间的方式生长,而是铁素体和先共析铁素体长在一起,渗碳体都集中在晶界处而形成单片的形状,从而形成离异珠光体,也叫离异渗碳体,此时的离异珠光体,其含碳量为6.69%,即大块的Fe3C,此Fe3C为退火时生成大块含碳0.77%的奥氏体提供了条件,退火时碳的扩散可以让此离异珠光体体积扩大约10倍。

从表2可以看出,热轧卷取温度对退火DC01的性能影响显著,随着热轧卷取温度升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降低20 MPa~30 MPa、伸长率略有提高、r值显著提高。经过金相检验发现热轧工艺的卷取温度显著影响退火组织的晶粒度,正常卷取对应的成品晶粒度等级较高,且碳化物均匀地沿着晶界析出。高温卷取对应的成品晶粒度等级有所下降。此外,经过确认,退火DC01中团块状珠光体确为热轧高温卷取所致,而且对应性非常明显,只要采取高温卷取就可见团块状珠光体组织,如图4所示。

后期体温正常,但排便干燥、食欲不好的猪可用柴胡、白术、苍术、陈皮各15克,山楂、大黄各30克,芒硝60克,麦芽、神曲各20克,甘草、木通各10克,水煎喂服,每天1剂,连服3剂[4]。

2.3 饮食和身体活动的态度情况 被调查小学生中,32.5%选择会因健康原因而改变饮食习惯,81.3%选择应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选择会为减肥或控制体重而“锻炼”的比例(37.8%)高于“控制饮食”的比例(24.2%),以上在性别、年级和城乡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3。

3)生成块状珠光体时,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会降低(晶粒变得粗大),对性能有下限要求的客户,热轧生产时应避免采取高温卷取的生产工艺。

宋瓷以单色釉为主,元代以后,青花和各种彩釉开始大显身手,瓷器上的纹饰趋于绚丽繁丰。从总体趋势上看,从商代的原始瓷器到唐代有名的越窑,瓷器的质地都在向玉逼近。而元以后,瓷上的彩、金越来越多样,其特征的丰富程度已经大大超越了玉器。宋代的瓷器有别于唐代的雍容华丽,也区别于元以后的绚丽纷呈,更接近玉的审美意境和精神内涵。

4 参考文献

[1] 胡庚祥.金属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2.

 
马德刚,孙宏亮,武冠华
《河南冶金》 2018年第01期
《河南冶金》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