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西藏某银铅多金属矿石工艺矿物学

更新时间:2009-03-28

矽卡岩型银铅锌铜多金属矿床,矿石成分复杂,共生紧密,氧化程度高,选矿难度大。已有学者对该类矿石选矿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究,为该类矿石提高矿石综合利用率和回收率提供了良好的参考资料[1-7]。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设计有重要作用[8]

1 矿石物质组成

1.1 原矿多元素分析

对原矿样进行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该银铅锌多金属矿中银、铅和锌的品位分别为220 g/t、3.22%和1.12%;伴生元素铜和金的品位分别为0.29/%和0.30 g/t,可考虑综合回收;有害元素砷的含量为0.052%,需要注意其对铅锌精矿质量的影响。

在我国各地小城镇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已经尝试和探索了若干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实验、方案和布局,如具有代表性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三角模式,以及福建、河南、四川、广西、山东等地形成的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尚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就地就近城镇化模式,为我国其他地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江苏丰县根据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把丰县特色镇及街道分为四种类型,采取城市服务型、工贸综合型、特色旅游型、农业主导型四类协同发展的就地就近城镇化方式。

 

表1 原矿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Table 1 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raw ore

  

*单位为g/t

 

Ag* Au* Cu Pb Zn S Fe As SiO2 Al2O3 CaO MgO K2O Na2O C 220 0.30 0.29 3.22 1.12 3.40 12.21 0.052 42.32 8.43 16.59 1.94 0.37 <0.005 0.071

1.2 矿石银、铅及锌的化学物相分析

将原矿综合样碾磨至其粒度全部小于0.074 mm后进行矿石中银、铅、锌和铜的化学物相分析,其分析结果分别见表2~5。

 

表2 银的化学物相分析结果Table 2 Analysis results of silver phase

  

相 别 氧化银 裸露硫化银硫化物包裹银褐铁矿(铅矾)包裹银硅酸盐包裹银 合计含量/10-6 0.90 97.36 51.13 46.12 23.01 218.52分布率/% 0.41 44.55 23.40 21.11 10.53 100.00

 

表3 铅的化学物相分析结果Table 3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lead phase

  

相别 硫化铅 硫酸铅 碳酸铅 氧化铁(铅铁矾)硅酸盐 合计含量/% 1.60 0.69 0.10 0.70 0.11 3.20分布率/% 50.00 21.56 3.13 21.88 3.43 100.00

 

表4 锌的化学物相分析结果Table 4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zinc phase

  

相别 硫化锌 其它锌 合计含量/% 0.98 0.14 1.12分布率/% 87.19 12.81 100.00

 

表5 铜的化学物相分析结果Table 5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copper phase

  

相别 自由氧化铜次生硫化铜原生硫化铜结合氧化铜 总铜含量/% 0.011 0.11 0.128 0.040 0.289分布率/% 3.81 38.06 44.29 13.84 100.00

表2显示矿石中银主要以裸露硫化银的形式存在,分布率为44.55%;其次以包裹于硫化物和褐铁矿(铅矾)的形式存在,分布率分别为23.40%、21.11%;还有10.53%的银包裹于硅酸盐中。

表3显示铅主要以硫化铅的形式存在,其分布率为50.00%;其次以氧化铅的方式产出,其中硫酸铅分布率为21.56%,碳酸铅分布率为3.13%;还有21.88%的铅一部分以铅铁矾的形式存在,一部分以吸附态或者微细粒包裹的形式赋存于褐铁矿中;另有3.43%的铅呈微细粒状包裹于脉石矿物中。

摆到台面上,总是让客人先尝尝看。作为一个有教养的吃客,是先吃蟹还是先吃年糕是个问题。吃毛蟹得费些功夫,弄不好还沾上一手酱汁,等上半天再去夸奖主人的厨艺好,实在有些失礼。年糕就不一样,从不显眼的地方拣一块,小小一口,浅尝辄止,然后腾出空来,好好评价下菜的色味。看看,连普通的年糕都这么入味。言下之意是,那蟹自然就不用说了。食材本身就鲜美,加上手艺了得,自然是美上加美,不能更美了。

表4中结果显示锌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硫化锌中的锌占87.19%;另有12.81%的锌以离子吸附状态存在于褐铁矿或者呈微细粒包体分散于脉石矿物中。

斑铜矿在原矿中的含量很少,主要呈它形粒状和不规则状分布于脉石矿物中;其次以与黄铜矿共生的形式存在,常沿黄铜矿边缘交代。

1.3 矿石的矿物组成及相对含量

原矿中银矿物主要为辉银矿、含银黝铜矿;铅矿物主要为方铅矿,其次为铅矾,另有少量的铅铁矾、白铅矿和微量的车轮矿、硫铋铅矿;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其次为黝铜矿和铜蓝,另有少量的蓝辉铜矿和微量斑铜矿;锌矿物主要为闪锌矿。其他金属矿物主要为褐铁矿,其次为黄铁矿、赤铁矿,另有少量的磁铁矿、毒砂、辉铅铋矿、铋华、硫砷铅铜矿、白钨矿、金红石等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榴子石,其次为石英,另有少量绿泥石、滑石、白云母、伊利石、高岭石和微量钾长石、绿帘石、石膏、方解石、磷灰石等(见表6)。

 

表6 矿石的矿物组成及相对含量Table 6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of the ores

  

矿物名称 含量/% 矿物名称 含量/%方铅矿 1.97 金红石 0.35铅矾 1.01 石榴子石 48.85白铅矿 0.13 绿泥石 3.86闪锌矿 1.58 白云母伊利石 3.64黄铜矿 0.37 滑石 3.48黝铜矿 0.29 高岭石 1.95铜蓝蓝辉铜矿 0.06 绿帘石 0.42黄铁矿 4.25 钾长石 0.34褐铁矿 6.36 其他 1.68赤铁矿 2.10 合计 100.00

2 重要矿物的嵌布特征

2.1 辉银矿

辉银矿主要呈不规则状、细脉状、微细粒状包裹于方铅矿中;有时可见辉银矿嵌布于铅矾矿物内或者分布在铅矾与方铅矿的交界处;少量辉银矿分布在褐铁矿及其他脉石矿物中。辉银矿粒度为0.005~0.015 mm。

(2)交互的选课方式。学生可通过选课平台与相应的任课教师互动,增加了学生对课程及教师的认识,选课更有目的和针对性,在授课前让教师和学生就有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微博、微信、人人网,也可是视频等。

2.2 方铅矿

方铅矿是原矿中铅的主要硫化物,方铅矿主要呈不规则状分布在脉石矿物中,其中有一部分方铅矿呈微细粒浸染于脉石矿物中。常见方铅矿被铅矾、铜蓝等金属矿物沿边缘或裂隙浸蚀交代,一部分方铅矿呈微细粒颗粒残留在铅矾中;其次,方铅矿与闪锌矿共生关系也比较密切,常表现为方铅矿交代早期闪锌矿,其接触边界多为港湾状或者呈相互包裹形式产出;有时可见方铅矿与黄铜矿、黝铜矿紧密共生;有时可见方铅矿沿黄铁矿晶粒间隙和裂隙填充呈网脉状;偶尔可见方铅矿中包裹有细粒的辉银矿。

2.3 铅矾,铁铅矾

铅矾是原矿中主要的氧化铅矿物,多呈不规则状产出。铅矾是方铅矿氧化后的产物,常与方铅矿紧密共生在一起,有利于铅的浮选回收。铅矾多沿方铅矿边缘或裂隙浸蚀交代,在铅矾内部常见有孤岛状或者星状方铅矿;有时在铅矾内部还能见到星点状的铜蓝;有时可见铅矾与褐铁矿紧密共生;有时可见铅矾与黄铁矿、闪锌矿等硫化物嵌布在一起。

铅铁矾是含铅的矿物之一,多呈不规则状分布在脉石矿物中。铅铁矾与铅钒、方铅矿共生关系密切,常见铅铁矾分布在铅钒或者方铅矿的边缘;有时可见铅铁矾与褐铁矿紧密共生在一起。

鲁西集团副总经理、大赛组委会主任张雷对大赛工作进行总结。他表示,大赛逐步成为员工技能培训提升和培训效果检验的重要环节,通过大赛检验了员工的技能水平;所有赛项实现首次全部利用集团内资源开展,也是对实训基地的运行能力和考评员裁判水平的一次检验。同时指出了本届技能大赛中存在的不足,要求各单位大赛结束后查找不足、总结经验,发挥大赛获奖选手的作用。

2.4 白铅矿

黄铁矿主要呈半自形、他形粒状分布在脉石矿物中;其次以与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黝铜矿等硫化物连生的形式产出,在黄铁矿中常有方铅矿、黄铜矿等包体;另有少量黄铁矿被褐铁矿交代呈残余结构。

因此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引入状态标志,各轮清点间进行协调,并通过状态标志避免已经清点的标签被重复清点,从而达到协同的目的,提高清点效率。

针对奖学金、优团优干以及优秀毕业生等评优工作,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进行多个维度的考核。综合学生自身的上课出勤、发言以及作业质量、社团活动、课外竞赛等多个方面,利用具体提供的数据对学生展开评比,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能力、探索精神、人际关系以及意志等多个方面。多维度的评估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的智力进行考核,还需要对学生的内在元素进行挖掘,这样也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引导,进而优化学习的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5 闪锌矿

闪锌矿是原矿中主要的锌矿物,主要呈半自形、它形粒状分布在脉石矿物中。闪锌矿与黄铜矿的嵌布关系比较密切,其共生边界多弯曲不平,且在闪锌矿内部常见粒状和不规则状的黄铜矿包裹体,磨矿过程中不易相互解离,影响铜、锌分离;部分闪锌矿与方铅矿紧密共生,两者常呈复杂的共生边界嵌布在一起或者以互相包裹的形式产出;有时可见闪锌矿与黄铁矿毗邻连生,有的闪锌矿内还包裹有细粒黄铁矿。

茼蒿各采样植株的叶片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及总叶绿素含量和SPAD-502型叶绿素计测得的SPAD值见表1。

2.6 黄铜矿

黄铜矿是主要硫化铜矿物,粒度粗细不均匀,主要呈不规则状分布在脉石矿物中,少部分以微细粒浸染于脉石矿物内。其次,黄铜矿与闪锌矿、方铅矿嵌布关系较为复杂,其共生边界常呈港湾状或以相互包裹的形式产出,有一部分乳滴状黄铜矿呈固溶体分离结构星散于闪锌矿中,这部分黄铜矿粒度常小于0.005 mm,磨矿时难以与闪锌矿相互解离,影响铜、锌分离。有时可见黄铜矿与黄铁矿、黝铜矿、斑铜矿共生;偶见黄铜矿中包裹有微细粒银矿物,可与之一并回收。

2.7 黝铜矿

原矿中的黝铜矿也是铜的主要硫化物之一,同时也是Ag 的主要载体矿物之一,常呈不规则状嵌布在脉石矿物中。黝铜矿与方铅矿、车轮矿的共生关系较为密切,两者常呈不规则边界共生或以相互包裹的形式存在;有时可见黝铜矿与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紧密共生。黝铜矿的嵌布粒度以细粒为主,一般为0.010~0.100 mm。通过黝铜矿的X-射线能谱分析可知,黝铜矿普遍含Zn、Fe,大部分黝铜矿含有微量Ag,黝铜矿平均含Ag 0.45%、Zn 7.80%,可见,该原矿中大部分黝铜矿为锌黝铜矿,为简便起见,均简称为黝铜矿。

2.8 铜蓝,蓝辉铜矿,斑铜矿

铜蓝主要呈它形细粒或粒状集合体浸染于脉石中;其次以微细粒分散于铅矾中,特别是在铅矾与方铅矿的接触边界,铜蓝的聚集密度更高;有时可见铜蓝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边缘、裂隙充填交代或以星点状包裹于这些硫化物中。铜蓝的粒度一般为0.001~0.05 mm。

蓝辉铜矿常与铜蓝连晶呈他形粒状集合体浸染于脉石矿物中,或沿方铅矿、黄铜矿边缘、裂隙充填交代。

表5结果显示铜主要以原生硫化铜的形式存在,分布率为44.29%;其次以次生硫化铜的形式存在,分布率为38.06%;还有一部分微粒铜矿物包裹在铅矾或者脉石矿物中合并为结合氧化铜。

2.9 黄铁矿

白铅矿也是铅的氧化物之一,其含量较少,常交代铅矾并与之一起又交代方铅矿,偶尔可见白铅矿与黄铜矿、闪锌矿等硫化物共生在一起。

2.10 褐铁矿,赤铁矿

褐铁矿是该原矿中常见的氧化铁矿物,粒度分布极不均匀,多以粒状、脉状、不规则状、同心环带状、蜂窝状及胶状等形式产出。部分褐铁矿沿黄铁矿边缘、裂隙交代,有的褐铁矿内部残留有细粒黄铁矿,有的褐铁矿显示黄铁矿假象;有时可见细粒方铅矿、铅矾、白铅矿、铜蓝充填或者包裹于褐铁矿内。

部分辉银矿和含银黝铜矿呈微细粒包裹在褐铁矿或者其它脉石矿物中,将损失于尾矿中。

由于褐铁矿的成因比较复杂,所以褐铁矿的组成变化很大,X 射线能谱分析,褐铁矿除含铁外,还含锰、铅、锌、钙、铝。褐铁矿中Fe2O3的含量为72.46%,其中Mn、Pb 及Zn 的含量分别为3.01%、4.75%及1.20%。原矿中的赤铁矿多呈它形粒状、针状及放射状集合体的形式分布于脉石矿物中。

3 重要金属矿物的粒度特征

为了解原矿中重要矿物的粒度分布特性,以便确定合理的磨矿细度,故在显微镜下用线段法对块样中的方铅矿、铅矾(包括少量白铅矿)、铅矿物集合体(指方铅矿、铅矾、白铅矿及其集合体)及闪锌矿的粒度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见表7。因原矿中方铅矿与氧化铅常紧密嵌布在一起,所以测定了铅矿物集合体的粒度。

合理的动液面,形成合理的泵沉没度,合理的套压可以协调油井的井底流压和泵吸入口压力平衡生产,达到供排液稳定和最大化。在图1中,套压越高,动液面越低,泵沉没度越小,泵效越低,油井产量越少;反之,套压越低,产量越高,但套压降低到一定程度后,产量稳定而不再升高。

方铅矿、铅矾以及闪锌矿的粒度特征见表7,8。结果显示:原矿中铅矿物与锌矿物均以中粗粒为主,且方铅矿及铅矿物集合体的粒度相对较粗,铅矾与闪锌矿次之。在+0.3 mm 粒级中,方铅矿、铅矾、铅矿物集合体与闪锌矿的占有率分别为67.44.%、38.63%、70.99%和44.75%。在-0.010 mm粒级中,方铅矿、氧化铅集合体、铅矿物集合体与闪锌矿的占有率分别为5.07%、2.76%、1.11%和1.26%。

 

表7 原矿中重要矿物的粒度统计Table 7 そe main mineral grain size statistics of the raw ores

  

方铅矿/% 铅矾/% 铅矿物集合体/% 闪锌矿/%分布率 累计 分布率 累计 分布率 累计 分布率 累计>2 7.23 7.23 - - 18.28 18.28 1.49 1.49-1+1.651 5.17 12.40 - - 3.01 21.29 0.98 2.47-1.651+0.833 9.39 21.79 5.02 5.02 11.74 33.03 1.40 3.87-0.833+0.589 12.08 44.25 7.54 16.10 9.39 49.85 4.55 12.36-0.589+0.417 16.14 60.38 12.45 28.55 12.04 61.89 13.12 25.48-0.417+0.295 7.05 67.44 10.07 38.63 9.11 70.99 19.28 44.75-0.295+0.208 5.07 72.51 5.43 44.06 5.07 76.06 13.10 57.86-0.208+0.147 6.05 78.56 11.33 55.39 5.29 81.35 16.82 74.68-0.147+0.104 2.97 81.53 12.03 67.42 3.64 84.99 9.55 84.23-0.104+0.074 3.11 84.64 8.50 75.92 3.09 88.08 5.04 89.27-0.074+0.043 4.54 89.18 11.90 87.81 4.89 92.97 5.60 94.86-0.043+0.02 3.04 92.22 6.14 93.95 3.43 96.41 2.37 97.23-0.02+0.015 1.65 93.88 1.80 95.76 1.09 97.50 0.82 98.05-0.015+0.01 1.06 94.93 1.49 97.24 0.91 98.40 0.70 98.74-0.01 5.07 100.00 2.76 100.00 1.11 99.52 1.26 100.00粒度范围/mm

 

表8 原矿中重要矿物的嵌布粒度特征/%Table 8 The main mineral mosaic granularity of the raw ores

  

微粒-0.01方铅矿 67.44 17.20 10.29 5.07铅矾 38.63 37.29 21.32 2.76铅矿物集合体 70.99 17.08 10.32 1.11闪锌矿 44.75 44.52 9.48 1.25粒级/mm 粗粒+0.3中粒-0.3+0.074细粒-0.074+0.01

4 重要金属矿物的解离度

将原矿(-2 mm)磨至不同细度,在显微镜下分别测定了不同磨矿细度下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铅矾的单体解离度,统计结果见表9 ~ 12。从表9 ~ 12可以看出,当磨矿细度达到-0.074 mm 55%时,方铅矿、铅矾、闪锌矿、铜矿物的单体解离度分别为79.36%、68.94%、65.80%和60.81%,当磨矿细度增至-0.074 mm 60%时,方铅矿的解离度达到88.43%。但是铅矾、闪锌矿、铜矿物集合体的解离度为74.25%、70.61%、66.03%,解离程度不是很高。其中,方铅矿与铅矾的嵌布关系较为密切,两者互相嵌连产出的方式较多,与铅矾连生的方铅矿占到3.57%,在硫化物浮选作业过程中,这部分铅矾将可能会随与之连生的方铅矿一块进入到铅精矿中。而闪锌矿与黄铜矿的嵌布关系较为复杂,黄铜矿常呈微、细粒状包裹在闪锌矿中,与黄铜矿连生的闪锌矿占到20.53%,同时与闪锌矿连生的黄铜矿占到15.56%,两者难以互相解离。

锌的赋存状态研究表明,原矿中有部分锌以吸附态赋存于褐铁矿,另有少量的锌以类质同像的形式存在于黝铜矿中,这些以分散形式存在的锌在选矿过程中难以回收。

 

表 9 方铅矿的单体解离特征Table 9 Galenite monomer dissociation degree

  

磨矿细度-0.074 mm /%脉石 合计55 79.36 1.65 4.87 1.56 5.89 6.67 100.00 60 88.43 1.47 2.47 1.33 3.57 2.73 100.00 65 90.99 0.55 1.81 1.02 3.43 2.20 100.00 70 92.01 0.45 1.19 0.93 3.26 2.16 100.00 80 93.04 0.45 1.01 0.82 2.68 2.00 100.00单 体/%连生体/%与黄铁矿与闪锌矿与铜矿物与 与铅矾

 

表10 铅矾的单体解离特征Table 10 Sardinianite monomer dissociation degree

  

磨矿细度-0.074 mm/ %单 体/%连生体/%与方铅矿与黄铁矿与闪锌矿与铜矿物与脉石 合计55 68.94 16.56 1.53 1.78 4.01 7.18 100.00 60 74.25 13.25 1.11 0.95 3.94 6.50 100.00 65 79.79 11.19 0.46 0.65 2.92 4.99 100.00 70 81.34 10.15 0.38 0.55 2.81 4.77 100.00 80 84.78 7.29 0.35 0.49 2.76 4.33 100.00

 

表11 闪锌矿的单体解离特征Table 11 Sphalerite monomer dissociation degree

  

磨矿细度-0.074 mm/%单 体/%连生体/%与黄铁矿与铜矿物与方铅矿与铅矾与脉石 合计55 65.80 0.61 22.00 6.81 0.67 4.11 100.00 60 70.61 0.54 20.53 4.43 0.55 3.44 100.00 65 74.98 0.35 18.11 3.44 0.11 3.01 100.00 70 79.18 0.31 17.01 1.70 0.06 1.74 100.00 80 80.60 0.24 16.07 1.38 0.06 1.65 100.00

 

表12 铜矿物的单体解离特征Table 12 Copper mineral dissociation degree

  

磨矿细度-0.074/mm %单体/%连生体/%与黄铁矿与闪锌矿与方铅矿与铅矾与脉石 合计55 60.81 4.16 17.48 6.01 4.98 6.56 100.00 60 66.03 3.45 15.56 5.29 4.43 5.24 100.00 65 70.36 2.55 13.55 4.91 3.79 4.84 100.00 70 73.01 1.97 12.94 4.25 3.49 4.34 100.00 80 76.07 1.69 12.09 3.17 3.61 3.37 100.00

5 影响银铅锌铜回收的矿物学因素

5.1 影响原矿中银回收的矿物学因素

辉银矿粒度很细,一般集中在0.005 ~ 0.015 mm,在一般的磨矿条件下银矿物单体解离较困难,单独选出银精矿的可能性较小。但银与载体矿物方铅矿、黝铜矿关系密切,在浮选过程中将随载体矿物一起进入到相应的选矿产品中。

5.准时性最高:即优化时以保证按时将货物交付各站点为目标。准时送达是物流配送效率重要考核指标,以准时性最高为目标就是要将各站点的时间要求和到达各站点的先后顺序进行统筹安排,保证每一个客户能够准时配送到位。但对准时性的要求必须建立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

部分含银黝铜矿呈微细粒包裹于闪锌矿中,单体解离较困难而最终进入锌精矿,由于锌精矿中银的计价比铅精矿中银的计价低很多,所以会降低矿山的经济效益。

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过程中,未发现整个水文地质单元内有大型水源地或其他用途的大水量抽水井,可以认为单元内地下水仍处于天然状态,人为干扰较小,故可以用承压含水层稳定流来模拟地下水流场(图3)。模型建立时地形高程以2D散点方式输入模型,然后用IDW插值法对其赋值[11-12]。

有一部分方铅矿和铅矾呈细粒浸染状分布在褐铁矿及脉石矿物或者在黄铁矿的微细裂隙中呈细脉状分布,这些嵌布类型的方铅矿及铅矾解离较困难,与这种方铅矿有关的银矿物也难以回收。

闪锌矿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2mm原矿中20 个闪锌矿颗粒普遍含Fe,铁含量变化范围一般为0.5%~3.0%,平均铁含量为1.85%;偶尔可见闪锌矿中含有钴,钴的平均含量为0.08%。

5.2 影响原矿中铅回收的矿物学因素

化学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原矿中有21.88%的铅一部分以铅铁矾的形式存在,一部分以吸附态或者微细粒包裹的形式赋存于褐铁矿中,在浮选氧化铅的作业中,这些铅多损失于浮选尾矿中,这也将直接影响原矿中铅的选矿指标。

原矿中方铅矿、铅矾在-0.010 mm 粒级中的占有率分别为5.07%和2.76%,除两者以彼此连生的形式存在的这部分可以在浮选过程中一并回收外,其余微粒方铅矿、铅矾主要浸染于脉石矿物中或者包裹于闪锌矿、黄铜矿等硫化物中,在浮选过程中既会影响铅的浮选回收率,同时也使得铅、锌或铅、铜分选难度增大。

1.4 评价标准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标准如下[4]:内中膜厚度超过1.2 mm即为斑块形成;劲动脉内膜光滑完整即为正常;其中斑块质地与周围组织相比呈低回声,且表面粗糙不平整即为软斑;强回声且表面光滑即为硬斑。

5.3 影响原矿中锌回收的矿物学因素

随着磨矿细度的进一步提高,方铅矿的单体解离度也随之增加,但幅度不大。铅矾的解离程度也呈增高趋势,但是其单体以及与方铅矿连生的那一部分总和基本在90%左右,提升幅度不高。同时,闪锌矿与铜矿物的解离程度也均没有明显的增高,主要原因是两者彼此连生、包裹较为复杂,当磨矿细度达到80%时,闪锌矿与黄铜矿的单体解离度才分别达到81.06%和76.07%,需要进一步细磨才能使其充分解离。

闪锌矿与黄铜矿共生关系特别密切,常见闪锌矿中包裹有微、细粒的黄铜矿,会提高闪锌矿的浮游性能,这部分闪锌矿将可能会随黄铜矿进入到铜精矿中,是影响锌回收率及铜、锌分离的主要因素。

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闪锌矿中含有1.85%的Fe,是影响锌精矿品位的因素之一。

5.4 影响原矿中铜回收的矿物学因素

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和黝铜矿,其次为铜蓝和蓝辉铜矿。黄铜矿、黝铜矿常与闪锌矿、方铅矿共生关系密切,常见这些硫化物彼此交错嵌生或者以相互包裹的形式产出,同时还有一部分铜蓝呈微细粒分布在铅矾或者脉石内部,这些铜矿物在磨矿过程中不易单体解离,增加铜、铅分离或者铜、锌分离的难度。

在黝铜矿中常含有6.59%的Zn,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铜的品位。此外,在原矿中见到有一定量的绿泥石、高岭石、滑石及白云母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在磨矿过程中易产生泥化现象,因此在磨矿过程中要防止过磨现象的产生,同时在浮选过程中对这些矿物加以抑制。

6 结 论

(1)原矿中有价元素主要为银、铅和锌,伴生元素铜、金可考虑综合回收。原矿中银矿物主要为辉银矿及含银黝铜矿;铅矿物主要为方铅矿,其次为铅矾,另有少量的白铅矿、铅铁矾和微量的车轮矿、硫铋铅矿;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其次为黝铜矿和铜蓝,另有少量的蓝辉铜矿和微量斑铜矿;锌矿物主要为闪锌矿;其它金属矿物主要为褐铁矿、赤铁矿、黄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石榴子石、绿泥石、滑石、白云母、高岭石等。

(2)原矿中银的载体矿物辉银矿的粒度很细,一般分布在在0.005~0.015 mm,黝铜矿粒度集中在0.010~0.100 mm;铅矿物与锌矿物均以中粗粒为主,在+0.074 mm 粒级中,方铅矿、铅矾、闪锌矿的占有率都大于75%。

(3)当磨矿细度在-0.074 mm 60%时,方铅矿的解离度达到88.43%,解离比较充分,而铅矾、闪锌矿、铜矿物集合体的解离度均小于75%,解离程度不是很高。其中,铅矾与方铅矿的嵌布关系较为密切,在硫化物浮选作业过程中,有一部分铅矾将可能会随与之连生的方铅矿一块到铅精矿中。而闪锌矿与黄铜矿的嵌布关系较为复杂,需要进一步细磨才能使两者解离。

(4)银常以分散形式存在于方铅矿、黝铜矿中,在浮选过程中将随铅、铜走向进入到相应的产品中去。铅、锌的赋存状态比较复杂。铅除以方铅矿、铅矾、白铅矿的形式存在外,尚有部分铅与铁结合以铅铁矾的形式产出,还有部分铅呈分散的形式赋存于褐铁矿中,铅铁矾及分散在褐铁矿中的铅约占铅总量的20%左右;锌除以闪锌矿的形式存在外,还以吸附态赋存于褐铁矿和以类质同像的形式存在于黝铜矿。

(5)原矿中硫化物彼此之间相互嵌连紧密,特别是在闪锌矿中包裹大量的微、细粒黄铜矿,还有大部分铜蓝呈微细粒包裹在铅矾内,一方面会影响铜、铅、锌的选矿回收率,一方面会增加铜、锌分离或者铜、铅分离的难度。

(6)原矿中脉石矿物组成较复杂,特别是绿泥石、高岭石、伊利石、白云母、滑石等这些矿物在磨矿过程中易泥化,会对浮选指标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种观点主张,未经许可演绎作品可取得与经过许可的演绎作品同等的法律地位。根据该观点作为趋利避害的他人往往会选择擅自对他人作品进行演绎创作。这不仅鼓励了侵权,还会使得著作权人的演绎权落空,因此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

[1]王云,张丽军.复杂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选矿试验研究[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07(6):1-6.

[2]刘杰,纪军,孙体昌,曹志成,等.某复杂难选铅锌多金属硫化矿选矿试验研究[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0(3):13-16.

[3]曹俊雅,鲁倍倍,马斌,等.氧化铅锌矿硫化技术研究进展[J].矿产综合利用,2016(2):17-21.

[4]何翔,陈昌员.低品位复杂难选铜铅锌矿选铜工艺[J].矿产综合利用,2016(3):19-21, 29.

[5]蒋素芳,郭玉武,魏党生,等.四川某难选硫铁铅锌矿合理选矿工艺研究[J].矿产综合利用,2016(3):35-39.

[6]惠博,徐莺,赵开乐,等.汉源某氧化铅锌矿难选原因分析及流程推荐[J].矿产综合利用,2016(3):76-79.

[7]张锦林,李朝晖,王德海.难选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选矿工艺的探讨[J].中国有色冶金,2004,33(4):68-71.

[8]谭伟军,冯泽平.青海某铜镍多金属硫化矿工艺矿物学研究[J].矿产综合利用,2015(2):56-59.

 
侯俊富,赵志强,付强,吴连方,张革利,冯军,袁华山,李力
《矿产综合利用》 2018年第02期
《矿产综合利用》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