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综放开采沿空掘巷小煤柱宽度留设及支护技术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0 引 言

综放开采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厚煤层开采,由于其技术特点会产生较大的资源浪费,因而对区段煤柱尺寸留设有更高的要求。煤柱尺寸过大会引起资源的浪费,而尺寸过小则可能无法控制巷道围岩变形,严重时可能引起采空区漏风,因此合理的区段煤柱尺寸要兼具保持下区段工作面巷道围岩稳定和隔绝上区段工作面采空区的作用[1-3]

《思》是一件表现勤奋求学的人物的作品。纤细的造型,凸显学习的氛围;温润、清新的气氛,将专注思考的状态融合在人物的思维线索间。人物在如花的书籍之中,释放自己的情怀,播撒飞扬的思绪。该作品将传统木雕技艺进行了解构,作品整体凸显出明晰的当代性,是读者对于木雕塑造潜能的一种深度思考与挖掘。目的是通过该作品来传递直抵身心的体悟,既有雕塑材质这个方面,也有作品主旨这个内容。笔者试图将此作品的属性,融入自己对当代社会文化现象的理解,并在客观物质与主观理念之间,进行一种意义层面的嫁接。

四是注重心理素质健康教育培训。针对监狱戒毒警察工作生活中面临的监管安全压力、执法安全压力等导致的心理问题,河南省司法厅联合高校举办由政工干部和基层业务骨干参加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引导政工干部把心理矫治的手段运用到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导基层一线警察掌握释放自我、缓解压力的手段和方法。各直属单位也把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定期邀请社会心理咨询专家或利用单位内部心理咨询师对警察开展心理辅导、心理知识讲座、心理咨询、心理拓展、心理矫治等心理素质培训,使队伍掌握应对压力和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技巧,有效缓解工作生活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近年来,广大煤炭科技工作者对沿空掘巷围岩控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李学华等[4]统计了中国东西部6个煤矿典型案例,总结分析了影响窄煤柱变形破坏的关键因素;柏建彪等[5]通过数值计算分析,研究了综放沿空掘巷围岩变形及窄煤柱的稳定性与煤柱宽度、煤层力学性质及锚杆支护强度之间的关系;郑西贵等[6]基于理论分析、FLAC3D数值模拟及现场工程实践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宽护巷煤柱沿空掘巷掘采全过程的应力场分布规律,分析了煤柱宽度对沿空掘巷煤柱和实体帮应力演化的影响;张科学等[7-8]通过上区段采空区侧向支承应力分布规律和应力场分布、位移场分布、巷道围岩变形与煤柱宽度的关系及窄煤柱宽度的极限平衡理论计算5个方面综合确定窄煤柱的宽度;王猛等[9]研究了深部倾斜煤层沿空掘巷上覆关键块体稳定性与煤层埋深、倾角间的关系;冯吉成等[10]研究了深井大采高工作面开采条件下不同煤柱宽度时煤柱两侧塑性区分布和采掘扰动对巷道变形的影响,基于此得到窄煤柱的合理尺寸;朱若军等[11]通过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沿空掘巷不同煤柱宽度和巷道支护强度时煤柱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建议沿空掘巷煤柱的合理宽度留设标准:软煤5~7 m,硬煤3~5 m;王德超等[12]通过现场侧向支承压力监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赵楼煤矿11302工作面沿空掘巷煤柱留设尺寸为5 m;赵启峰等[13]针对谢桥煤矿13218综采工作面沿空掘巷工程地质条件,采用FLAC3D模拟软件,对沿空巷道不同阶段覆岩应力分布、围岩变形特征、支护体受力进行模拟研究,并对其支护参数进行优化;于洋等[14]采用极限平衡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宽度的窄煤柱与巷道围岩变形量的关系,确定了合理的窄煤柱宽度,并应用于工程实践;赵国贞等[15]研究表明对沿空小煤柱两侧分阶段注浆加固,可形成由小煤柱、顶煤、顶板构成的超静定悬臂梁结构,可以促使顶板断裂线的位置从实体煤侧向邻近工作面的采空区侧移动,减小煤柱载荷,从而达到减小巷道变形、增强巷道围岩稳定性的目的;文献[16-17]将10 m宽区段小煤柱留设成功用于生产实践;马金宝等[18]对高家堡煤矿101工作面推过前后的侧向煤体应力分布特征进行了实测,至煤壁9 m之内属于应力降低区,同时结合数值模拟综合确定了沿空掘巷合理小煤柱宽度为7 m。

阳泉五矿综放工作面原护巷煤柱宽度为20 m,为进一步对煤柱尺寸进行优化以增加煤炭资源产量,以8407工作面回风巷沿空掘进为工程背景,理论分析确定沿空掘巷位置及小煤柱宽度,通过回采过程中对煤柱内部应力实测,提出合理支护方案,最后对沿空掘进的8407回风巷掘进全过程围岩变形进行监测,验证煤柱宽度留设及支护方式的合理性。该研究不但优化了阳泉五矿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宽度,同时对矿区同类煤柱留设及支护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1 矿井概况

在经历上述发展历程以后,很多院校探讨出合理的理论和实践的课时比例,满足了学生的岗位既要求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又要求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然而,目前很多院校人才培养的普遍特点是“窄口径”,专业分得过细,和学生后期的职业发展极不相称。因此,传统的机械制造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变革。

  

图1 8407工作面巷道布置Fig.1 Roadway layout of No.8407 mining face

2 沿空掘巷煤柱合理宽度计算

2.1 煤柱宽度上限计算

上区段工作面回采完成后,基本顶发生断裂会在采空区边缘和下区段煤体内形成弧形三角块,即关键块体B,关键块体B一端发生回转变形在采空区触矸,另一端在采空区边缘的实体煤内断裂,并与相邻岩块形成铰接结构。关键块体B在基本顶内的断裂位置对沿空掘巷围岩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上覆岩层在基本顶断裂后传递到煤体内的支承压力F会在断裂线左右分为应力降低区(S1)和应力升高区(S2),应力降低区(S1)内部支承压力由断裂线左侧基本顶自重及其运动状况决定[19-20],其力学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沿空掘巷基本顶断裂力学模型Fig.2 Mechanical model of main roof of roadway driving along next goaf

沿空掘巷的基本原则是将巷道布置在应力降低区宽度(S1),这样有利于维护巷道围岩的稳定,因此需要先确定S1区域的范围。分布在S1区域中的支承压力F与工作面初次来压时基本顶的自重相等,即:

 

(1)

注浆加固的实质就是将渗透性强的浆液注入破碎的煤柱裂隙内,利用浆液的骨架和密实作用将破碎围岩整合成为一个整体,改善围岩的力学性能,提高其承载能力。本次注浆加固所选用材料为水、添加了TWK-1复合剂的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和TWK-2固化剂,其比例为0.5∶(0.85+0.15)∶1.5。根据实测的煤柱内部支承压力分布及围岩松动圈理论综合确定注浆孔深度为3.0 m;根据既能使浆液渗透又不损坏喷层的原则注浆泵的注浆压力取1~2 MPa;在煤柱帮侧布置五花孔,上部和下部双排孔分别距离顶底板1.0 m,中部单孔位于巷道中央位置,其中上部孔斜向上15°布置,中部和下部孔垂直于煤柱帮布置,相邻孔间距为2.0 m。注浆加固完成后,采用堵漏剂对煤柱表面进行密闭,以防瓦斯等有害气体从注浆孔溢入回风巷道。注浆加固方案如图7所示。

煤柱帮采用5根ø20 mm×2 400 mm的左旋螺纹钢锚杆支护,布置方式与实体煤帮相同,煤柱帮受采动应力影响较大,作为加强支护在帮中间布置两根ø15.2 mm×4 200 mm的钢绞线锚索,间排距为900 mm×1 600 mm。整个支护方案如图6所示。

 

(2)

式中:σt为基本顶抗拉强度,Pa;q为基本顶所承受上覆岩层的载荷,Pa。

将式(1)和式(2)联立求解,可得

 

(3)

结合8407综放工作面相关数据,得到S1区域宽度为16.8 m。沿空掘巷位置应处于应力降低区域,则沿空巷道宽度L1和小煤柱宽度L2之和应不大于应力降低区S1宽度,即:S1L1+L2,沿空巷道宽度L1=5 m,可得L2的最大值为11.8 m。

2.2 煤柱宽度下限计算

阳泉五矿8407工作面沿空掘巷煤柱两侧分别为8409工作面采空区和8407工作面回风巷,根据围岩极限平衡理论可得煤柱最小宽度计算公式由式(4)得出,计算示意如图3所示。

  

图3 小煤柱宽度计算Fig.3 Calculation of small coal pillar width

 

L2=X1+X2+X3

(4)

式中:X1为上区段工作面回采后形成的塑性区宽度,其值按式(5)计算;X2为锚索长度,取4.2 m;X3为煤柱的安全系数,按0.15~0.35(X1+X2)计算。即X1计算式为

 

(5)

式中:m为煤层采高,取7 m;λ为侧压系数,取0.32;φ0为煤层内摩擦角,取35°;C0为煤柱与顶底板交界处的黏聚力,取0.8 MPa;K为集中应力系数,取1.8;γ1为上覆岩层平均容重,取25 kN/m3H为巷道埋深,取360 m;Px为煤柱采空区一侧的支护阻力,取0.2 MPa。

通过对回采过程中煤柱内部应力的观测可知,煤柱边缘0~3 m范围已经处于破碎状态,围岩承载能力低,在回采过程中两帮移近量很大,最大处可达到2 m左右,已经严重影响了运输、通风及工作面正常回采的要求,因此在掘进期间锚杆+长短锚索一次支护的基础上进行回采过程中煤柱边缘注浆加固二次支护,即采用二次支护方式。

3 回采过程中煤柱内应力分布

3.1 煤柱内部应力现场监测

秸秆反应堆启动后一个半月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明显高于对照区,并且棚温越高二氧化碳浓度差越明显。之后影响逐渐下降,二个月后影响不明显,详见表1。

  

图4 应力传感器布置Fig.4 Layout of stress sensor

3.2 煤柱内部应力分布特征

留设10 m小煤柱内部不同位置围岩应力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由图5分析可知,超前工作面不同距离煤柱内部应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沿回风巷帮向煤柱深部方向都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过程,由于受到工作面超前峰值支承压力的影响,超前工作面35 m处各测点应力均大于其他位置。煤柱内部深度1~3 m范围内,围岩应力为3.8~9.8 MPa,应力集中系数为0.41~1.03;内部深度3.0~3.5 m范围内,围岩应力由8.21~9.8 MPa急剧增大到14~17 MPa,应力集中系数由0.87~1.03增加到1.47~1.80,在煤柱内部深度为3.5 m处达到峰值支承压力17 MPa,应力集中系数达到1.80;内部深度3.5~6.0 m范围内,围岩应力由14~17 MPa减小到8.5~9.4 MPa,应力集中系数由1.47~1.80减小到0.84~0.98;内部深度6.0~6.5 m处围岩应力继续减小到4.9~6.1 MPa,应力集中系数为0.52~0.64。

  

图5 煤柱内部应力分布规律Fig.5 Distribution law of inner stress in coal pillar

通过现场实测,8407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侧向支承压力降低区为煤柱侧0~3 m范围,该范围内煤体发生塑形变形破坏;应力增高区域为煤柱侧3~6 m范围,即煤柱的弹性核区;而煤柱侧6~10 m范围靠近8409采空区围岩强度较低,发生变形破坏,承载能力弱。

4 锚杆锚索配合注浆加固支护方案

将上述参数代入式(5)计算可得:X1=3.65 m,X3=1.18~2.75 m,L2最小宽度为9.03~10.60 m。综合考虑,8407工作面沿空掘巷煤柱宽度取10 m。

4.1 锚杆+长短锚索支护方案

4.1.1 顶板支护

阳泉五矿8407综放工作面设计走向长1 177.1 m,倾斜长189.4 m,主要开采太原组15号煤层,15号煤层平均厚度为7.0 m,平均倾角为6°,平均容重为1.45 kN/m3,含0.1~0.2 m的3层夹矸,煤层结构复杂,15号煤层的平均埋深为360 m,直接顶为泥岩,灰黑色,性脆易碎,平均厚度为10 m,基本顶为细砂岩,泥质胶结,平均厚度为3.5 m,底板为细砂岩、砂质泥岩;经实验室测得15号煤试件的平均抗压强度为6.03 MPa,直接顶泥岩平均抗压强度为16.7 MPa,基本顶细砂岩平均抗压强度为50.8 MPa。采用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工作面平均采高2.4 m,放煤高度4.6 m,采放比为1∶1.92,工作面采用MG-300/700型双滚筒采煤机双向割煤,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沿空掘进试验巷道为该矿8407工作面回风巷,沿着8409工作面采空区边缘15号煤顶板掘进,8407回风巷断面为矩形,巷道宽5 m,高4 m,8407工作面巷道布置如图1所示。

巷道顶板采用5根ø21.8 mm×5 200 mm的钢绞线锚索配合5眼W钢带支护,中间3根锚索垂直于顶板布置,靠近两帮处2根顶锚索与水平面呈70°斜向上布置,锚索间排距为1 150 mm×850 mm,每根锚索需用1支K23100和2支Z2360树脂锚固剂;作为加强支护每2排锚索间隔排布置2根ø21.8 mm×8 300 mm和2根ø28.6 mm×10 300 mm的钢绞线锚索,其间排距为1 400 mm×1 600 mm,加强锚索锚固段长度为1 000 mm,上述锚索配备200 mm×120 mm×8 mm的托盘。

4.1.2 实体煤帮支护

实体煤帮采用5根ø20 mm×2 400 mm的左旋螺纹钢锚杆支护,靠近顶板帮锚杆与水平面呈15°斜向上布置,其余4根锚杆垂直于巷帮布置,锚杆间排距为850 mm×850 mm,每根锚杆需用1支K2360和1支Z2360树脂锚固剂,锚杆锚固力大于70 kN,扭力矩大于150 N·m。

4.1.3 煤柱帮支护

基本顶的初次来压步距为

依旧拥有傲人的全地形通过能力,基于揽胜共享平台的全新一代发现显然加强了公路舒适性,而全铝车身则让它比上一代减重达390公斤。机械设计层面的变化除了带来外观的改变外,还带来了这个时代更被看重的积极质变。体重的减轻能够顺理成章的令车辆的机动性能大大提高,全新路虎也因此改变了人们此前诟病的操控笨重。

  

图6 回风巷支护断面Fig.6 Cross-section diagram of return airway

4.2 注浆加固支护方案

式中:σy为侧向支承压力,Pa;G0为顶板断裂线周围发生塑性变形的煤体刚度,Pa;y0为煤壁煤体压缩量值,m;γ为基本顶平均容重,N/m3a为工作面长度,m;M为基本顶厚度,m;L为基本顶的初次来压步距,m。

(1)理论研究结合实证研究:对相关多学科评析文献纵向分析和相关官方数据横向对比,为调研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利用实地调研法,采集主观数据,量化公众评议信息,与政策实施效果成果性文献内容进行主客观效用对比,验证效用存在。

  

图7 注浆加固方案示意Fig.7 Scheme diagram of grouting reinforcement

5 矿压监测分析

5.1 顶板下沉量监测结果分析

对掘进及回采过程中回风巷顶板下沉量进行持续观测,绘制顶板下沉曲线如图8所示,由图8分析,8407回风巷在沿空掘进期间巷道顶板下沉量总体比较小,在1~10 d内顶板离层速度较大,平均变形速度达到1.5 mm/d,此后变形速度逐渐减缓,在第30 d以后巷道顶板变形基本趋于稳定,掘进期间巷道顶板下沉量共计22 mm,巷道维护良好。在8407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前10 d内,顶板离层仪安装点距离回采工作面距离较远,读数变化较为缓慢,仅为2 mm/d,15 d后,随着工作面的向前推进,上覆岩层受到工作面回采动压影响,顶板下沉速度急剧增大到5 mm/d,至30 d顶板下沉量已达到125 mm,此后顶板下沉速度又逐渐变缓,从顶板离层仪安装开始到第60 d工作面回采到该位置为止,顶板下沉量共计200 mm。

投产初期,由于时间紧、蒸汽供应不稳定、阳极板质量、经验不足等因素影响,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不佳,但随着生产不断趋于正常和经验的积累,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持续提高,已达到或优于设计值。

可见,在新历史主义理念视域下,真正的历史包含两个部分,即英雄人物在大历史观下发生的历史事实和普通民众在小历史观下叙述的历史故事。作为历史记忆的民间口承叙事恰恰是以“边缘化”、“微观政治”的口述历史特征而存在,堪称能够展现绝大多数普通民众小历史存在状况的叙述策略和阐述方式。在与大历史相对立和响应的互动过程中,历史事实有了被叙事和被解读的机遇和可能,历史故事也因此向人们展开了多元化的思维空间和展演场域。

  

图8 回风巷顶板下沉量曲线Fig.8 Roof subsidence curve of return airway

5.2 两帮移近量监测结果分析

对掘进及回采过程中回风巷两帮移近量进行持续观测,绘制两帮移近量曲线如图9所示 。

  

图9 回风巷两帮移近量曲线Fig.9 Displacement curve of two sides of return airway

由图9分析可知,8407回风巷沿空掘进期间两帮变形量小,在15 d后两帮累计移近量为0.12 m,此后巷道两帮围岩变形趋于稳定。工作面回采期间,对煤柱帮进行了注浆加固,由于浆液的骨架和密实作用,注浆加固帮移近量很小,仅为0.05 m;反观实体煤帮,从工作面回采开始便出现变形,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围岩变形逐渐加剧,到第60 d回采结束,实体煤帮累计变形量为1.0 m。采用锚杆+长短锚索联合支护+煤柱帮注浆加固很好的控制了巷道围岩的位移,变形量在可控范围内,该支护方式对巷道围岩变形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阳泉五矿8407回风巷沿空掘进期间围岩变形量相对较小,为了掌握沿空小煤柱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应力变化情况,超前工作面100 m,在8407工作面回风巷煤柱侧安装一组12个矿用本安型围岩应力传感器GYW20W,编号为1~12号,各测点钻孔深度分别为1.0、1.5、2.0、2.5、3.0、3.5、4.0、4.5、5.0、5.5、6.0、6.5 m,钻孔直径42 mm,钻孔水平间隔0.8 m,距底板高1.5 m,如图4所示。

5.3 底鼓量监测结果分析

回风巷掘进期间底鼓量很小,对回采期间底鼓变形量进行观测曲线如图10所示。

  

图10 回风巷底鼓量Fig.10 Floor heave amount of return airway

由图10分析可知,由于巷道留底煤沿顶掘进,巷道底鼓量相对较大,未注浆加固段底鼓量最大为1.2 m,注浆加固段底鼓量最大为2.0 m,为保证回采期间回风巷断面要求,安排一台铲运机进行起底,平均起底高度为1.3 m,可有效增加资源回收量。

5.4 巷道瓦斯含量监测分析

8407回风巷沿空掘进期间巷道内瓦斯含量保持在0.05%~1.00%,回采期间巷道内瓦斯含量有所增大,通过对回采期间60 d巷道内瓦斯含量进行监测,其浓度值基本稳定在0.5%~0.6%,未出现大范围内的浓度波动,表明注浆加固可以有效密闭围岩内部裂隙,对采空区起到很好的隔离作用,防止了采空区瓦斯溢入回采空间。

6 结 论

1)基于基本顶断裂力学模型及极限平衡理论,综合8407工作面工程地质条件,计算得小煤柱合理留设宽度范围为9.03~11.80 m,综合考虑取10 m为宜,掘进期间采用锚杆+长短锚索进行一次支护。

2)通过对回采过程中煤柱侧向支承压力的现场实测,得出煤柱侧0~3 m范围煤体发生塑形破坏、3~6 m范围为弹性核区、6~10 m范围靠近8409采空区承载能力弱,因而回采期间对煤柱帮进行3 m钻孔注浆加固二次支护。

3)通过对巷道掘进和回采期间顶板下沉量、两帮位移量、底鼓量及瓦斯含量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8407回风巷在掘进及回采期间顶板及两帮变形、瓦斯含量都处在工程允许范围内,底鼓现象相对严重,应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治理。

关于材料堆放,规程规定可燃类保温材料的库房应由不燃性材料搭设而成,并有专人看管。当材料露天堆放时,堆放场四周应由不燃性材料围挡;堆放区域禁火,其周围10m范围内及上空不得有明火作业;附近不得放置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应配备种类适宜的灭火器、砂箱或其他灭火器具;场内材料的存放量不应超过三天的工程需用量,并应采用不燃性材料完全覆盖。

4)留设10 m煤柱,并采用二次支护方式可以有效保持沿空巷道围岩的稳定,实现综放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

原版外文图书的采购人员应该具备图书馆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外语基础。同时,也要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和文化的了解。因为在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是图书采选决策者,他们的采购结果直接关系到馆藏外文书籍的质量,关系到外文图书的馆藏结构是否合理。采购人员应该掌握一定的外文文献分编知识,具备一定的外语技能。除此之外,外文图书采购工作人员既要跟踪原版外文图书的出版动态,又要密切关注和持续记录读者对于外文图书的阅读需求。可建立专门的读者阅读监测档案,持续关注读者的阅读动态和原版书籍的利用和需求情况。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王 成,韩亚峰,杜泽生,等.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煤矿开采,2014,19(4):1-4.

WANG Cheng,HAN Yafeng,DU Zesheng,et al.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technology by driving roadway along gob[J].Coal Mining Technology,2014,19(4):1-4.

[2] 柏建彪.沿空掘巷围岩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1-17.

[3] 谭云亮,吴士良,尹增德,等.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

[4] 李学华,鞠明和,贾尚昆,等.沿空掘巷窄煤柱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工程应用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6,33(5):

761-769.

LI Xuehua,JU Minghe,JIA Shangkun,et al.Study of influential factors on the stability of narrow coal pillar in gob-side entry driving and it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J].Journal of Mining & Safety Engineering,2016,33(5):761-769.

[5] 柏建彪,侯朝炯,黄汉富.沿空掘巷窄煤柱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0):3475-3479.

BAI Jianbiao,HOU Chaojiong,HUANG Hanfu.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on stability of narrow coal pillar of roadway driving along goaf[J].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04,23(20):3475-3479.

[6] 郑西贵,姚志刚,张 农.掘采全过程沿空掘巷小煤柱应力分布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29(4):459-465.

ZHENG Xigui,YAO Zhigang,ZHANG Nong.Stress distribution of coal pillar with gob-side entry driving in the process of excavation & mining[J].Journal of Mining & Safety Engineering,2012,29(4):459-465.

[7] 张科学,张永杰,马振乾,等.沿空掘巷窄煤柱宽度确定[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5,32(3):446-452.

ZHANG Kexue,ZHANG Yongjie,MA Zhenqian,et al.Determination of narrow pillar width of gob-side entry driving[J].Journal of Mining & Safety Engineering,2015,32(3):446-452.

[8] 张科学.深部煤层群沿空掘巷护巷煤柱合理宽度的确定[J].煤炭学报,2011,36(S1):28-35.

ZHANG Kexue.Determining the reasonable width of chain pillar of deep coal seams roadway driving along next goaf[J].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1,36(S1):28-35.

[9] 王 猛,柏建彪,王襄禹,等.深部倾斜煤层沿空掘巷上覆结构稳定与控制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5,32(3):426-432.

WANG Meng,BAI Jianbiao,WANG Xiangyu,et al.Stability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overlying structure in gob-side entry driving roadways of deep inclined coal seam[J].Journal of Mining & Safety Engineering,2015,32(3):426-432.

[10] 冯吉成,马念杰,赵志强,等.深井大采高工作面沿空掘巷窄煤柱宽度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4,31(4):580-586.

FENG Jicheng,MA Nianjie,ZHAO Zhiqiang,et al.Width of narrow coal pillar of roadway driving along goaf at large height mining face in deep mine[J].Journal of Mining & Safety Engineering,2014,31(4):580-586.

[11] 朱若军,郑希红,徐乃忠.深井沿空掘巷小煤柱合理宽度留设数值模拟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7(2):300-305,310.

ZHU Ruojun,ZHENG Xihong,XU Naizhong.Study on the reasonable pillar width of roadway driving along goaf in deep mine[J].Chinese Journal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Engineering,2011,7(2):300-305,310.

[12] 王德超,李术才,王 琦,等.深部厚煤层综放沿空掘巷煤柱合理宽度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33(3):539-548.

WANG Dechao,LI Shucai,WANG Qi,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f reasonable coal pillar width in fully mechanized top coal caving face of deep thick coal seam[J].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14,33(3):539-548.

[13] 赵启峰,杜 锋,李 强,等.综采工作面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5,43(10):23-28.

ZHAO Qifeng,DU Feng,LI Qiang,et al.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technology of gateway driven along goaf in fully mechanized coal mining face[J].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5,43(10):23-28.

[14] 于 洋,柏建彪,陈 科,等.综采工作面沿空掘巷窄煤柱合理宽度设计及其应用[J].煤炭工程,2010,42(7):6-9.

YU Yang,BAI Jianbiao,CHEN Ke,et al.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rational narrow coal pillar width to gate way driving along goaf of fully mechanized coal mining face[J].Coal Engineering,2010,42(7):6-9.

[15] 赵国贞,马占国,孙 凯,等.小煤柱沿空掘巷围岩变形控制机理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0,27(4):517-521.

ZHAO Guozhen,MA Zhanguo,SUN Kai,et al.Research on deformation controlling mechanism of the narrow pillar of roadway driving along next goaf[J].Journal of Mining & Safety Engineering,2010,27(4):517-521.

[16] 徐光亮.成庄矿沿空掘巷窄煤柱宽度确定研究[J].煤炭工程,2016,48(1):14-16.

XU Guangliang.Size determination of narrow coal pillar in gob-side roadway driving in Chengzhuang Coal Mine[J].Coal Engineering,2016,48(1):14-16.

[17] 余学义,王 琦,赵兵朝,等.大采高工作面区段窄煤柱合理尺寸研究[J].煤炭工程,2015,47(1):15-17,21.

YU Xueyi,WANG Qi,ZHAO Bingchao,et al.Study on reasonable size of district sublevel small coal pillar in high cutting working face[J].Coal Engineering,2015,47(1):15-17,21.

[18] 马金宝,王 胜,宋宗武.基于煤岩应力监测的深井沿空掘巷煤柱宽留设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7,45(8):121-127.

MA Jinbao,WANG Sheng,SONG Zongwu.Research on width of coal pillar of roadway driving along goaf based on coal-rock stress monitoring[J].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7,45(8):121-127.

[19] 李 磊,柏建彪,王襄禹.综放沿空掘巷合理位置及控制技术[J].煤炭学报,2012,37(9):1564-1569.

LI Lei,BAI Jianbiao,WANG Xiangyu.Rational position and control technique of roadway driving along next goaf in fully mechanized top coal caving face[J].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2,37(9):1564-1569.

[20] 侯朝炯,李学华.综放沿空掘巷围岩大、小结构的稳定性原理[J].煤炭学报,2001,26(1):1-7.

HOU Chaojiong,LI Xuehua.Stability principle of big and small structures of rock surrounding roadway driven along goaf in fully mechanized top coal caving face[J].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01,26(1):1-7.

 
张鹏鹏,郝兵元,王凯,黄小朋,闫树鹏,魏娟
《煤炭科学技术》 2018年第05期
《煤炭科学技术》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