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以职业教育推动传统建筑工艺传承的探讨

更新时间:2009-03-28

传统建筑工艺是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本真的建筑工艺就不可能有真实的传统建筑,无一丝不苟的工匠技艺就不可能有原汁原味的建筑韵味,而在当前的社会中,无论是匠人或工艺都面临断代或失传的风险,保护和传承传统建筑工艺已是当前十分急迫的任务。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强调“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并制定振兴计划[1]

1 传统建筑工艺内涵与传承问题

传统建筑工艺是指工匠在意匠支配下,使用相应的工具或器械,按世代相沿袭的手法完成从原材料采集、构件加工制作到安装成型,再到后期装修的一套完整技术过程[2];涉及工匠、制作材料、制作工具、制作技术、制作过程和设计思想。其涵盖的范围广泛,以材料划分可以分为木作、石作,砖作、土作、瓦作、玻璃、油漆等;以建筑装饰划分可以分为石雕、木雕、砖雕、陶塑、灰塑、彩画等;从功能上还可以分为排水、防潮、防火、防腐、防盗等。中国传统建筑工艺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发展,从土阶茅茨到楼宇宫殿、从单层建筑到高层楼阁、从简单构架到精雕细琢,传统建筑工艺在不断提升,其内涵在不断丰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教育价值(图1、2)。

然而,由于当前对传统建筑工艺的保护重视不够,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缺乏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传统建筑工艺的现状堪忧,传承问题严峻,传承模式落后,存在极大的传统建筑工艺失传的风险,事实上,许多传统工艺随着老艺人的去世而消失,正如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所说: “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 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3](图3、4)。

2 职业教育在传统建筑工艺传承的成果与不足

2.1 职业教育在传统建筑工艺传承的优势

职业教育具有适应性、实践性、实用性等特点,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与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相结合,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术人才;同时注重实践锻炼,重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职业教育还特别讲究实用性,以项目为导向,以实践为中心,以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4]

传统建筑工艺传承的主要模式有家族式、师徒式、企业式、本科教育等,家族式和师徒式传承都有狭隘性的特点,传播范围窄、效率低;企业模式又跟企业本身的发展息息相关,技术内涵单一、生存状态不稳定;而各大本科院校课程都是以文化和理论为主,忽视工艺技术。

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与传统工艺技术传承所需要的千锤百炼非常吻合,其倡导“教学做”合一的培养模式,与传统建筑工艺传承所采用的家族式、师徒式传承模式相比,既能做到普及化,又有师徒相授之妙;与企业式相比较,具有可持续性和规范性、系统系、全面性等优点;与本科院校相比较,更加注重实践技能锻炼,培养传统工艺所需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因此,职业教育承担传统建筑工艺的教育传承具有体制优势。在“鲁班文化研讨会”上,华南理工大学郑力鹏教师也提出了以职业教育推动传统建筑工艺传承的观点(图5)[5]

2.2 职业教育在传统建筑工艺传承方面取得的成效

在《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巨大贡献一章中提到,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开设了一大批民族文化、民间工艺类的特色专业,造就了一大批文化传承者[6]。安徽创立歙县徽雕艺术学校传承徽州雕刻技艺;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依托陶都宜兴,创办了陶艺设计专业[7]。重庆市大足职教中心设立“非遗专业”——石雕;浙江宁海第一职业中学设立“泥金彩漆”特色专业[8];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与四川建筑学院建筑装饰与设计系合作,开设藏式建筑方向,培养具有藏式古建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的人才[9]。华南农业大学岭南民艺平台,以岭南传统工艺匠作体系应用于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中,以体验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岭南工艺营造现场,探索岭南传统匠作体系高水平学术型传承人的培养机制[10]

  

图1 广州镇海楼 屋脊上陶塑

  

图2 广州陈家祠廊上灰塑

  

图3 雀替木雕

  

图4 乌镇门头砖雕

2.3 职业教育在传统建筑工艺传承方面出现的问题

尽管一些学校在探索传统建筑工艺的传承教育,但从目前来看,影响力不大,效果不太显著,并且存在以下问题。

2.3 .1招生问题

(1)招生宣传不深入,学生和家长对专业的理解不到位,对于学习传统建筑工艺的重要性和价值性认识不深,特别是对于文化传承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没有体现出来,学生和家长简单的把培养目标定位成一种技术工人,认为进学校不如进作坊跟师傅学习,导致积极性不高。

从中观上看,中小型制造企业更加擅长“精专特新”的创新,更加明确比较优势和分别“同化”和“异化”。新经济环境往往会在特定的细分产业中拣选出最精细化、专业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中小制造企业,并向大型制造企业输血形成稳定的生产链,或者自身成长成为大型制造企业。

(1)学生就业并不十分理想,就业理想与现实有差距,大部分学生毕业想进入科研或教学等事业单位,但这类性质岗位需求量有限,而且大多招收硕士以上的高学历毕业生,作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竞争力不强。而对于进入工厂、作坊成为工艺人,大多数毕业生不太愿意,最终有不少毕业生选择了改行相关专业,例如到设计公司上班等,非常可惜。

强大的教学团队是传统建筑工艺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而教学团队中,除了我们请进来的大师、名匠、师傅等,更为重要的是校内专职教师团队,这才是我们开展教学的中坚力量。因此,除了采用“请进来”这个辅助手段,专职教师“走出去”,成为工匠,才是主要途径。

2.3 .2教学问题

(1)有技术无研究,或者研究层次比较低。培养目标仅限于工艺技术本身,而忽视工艺技术背后的原理、内涵和价值,传统工艺沦为一种单纯的技术,甚至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学生对于传统工艺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对传统工艺背后蕴含内涵的研究意识和兴趣。

(2)不重视学生传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个人信念的建立,忽视理论知识,学生文化积淀不足,理想情怀不坚定,缺乏艺术造诣和文化气息,导致后续创新动力和工匠精神不足,无法培养出大师级的继承人。

  

图5 郑力鹏谈传统建筑工艺教育传承

  

图6 学校岭南传统工艺节宣传海报

(3)教师队伍不完善,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提升。传统建筑工艺教学需要技术型和理论性两类老师进行共同参与,相辅相成。校内专职教师有理论修养和科研教研能力,而企业、作坊的工匠、艺人技术娴熟高超,各有优势。但由于外聘教师待遇不高,时间零碎,学校很难请到好的工匠师傅,工艺大师那就更难了。

(4)学校教学与地方产业结合不深,学校与企业联系不紧密。一些学校的培养计划或课程设置一成不变,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和产业更新换代,导致培养的毕业生不符合生产要求。其次,学校人才培养以“我”为主,在校学习以理论基础课为主,实践课时不足,实践条件较差,并且在实习实训中的指导不够,监督不严。再者,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工匠进校园,学生进作坊”这些教学模式并没有常态化、系统化、稳定化,学生与企业的接触不多,联系不够密切[11]

2.3 .3就业问题

(2)学生进入学校后,专业调整灵活性不够,机制缺乏,不能有效的发掘和吸收一些有兴趣、有天赋、有志向的学生学习传统建筑工艺专业。

(2)由于学习、掌握传统建筑工艺需要很长时间的磨练,在校学习时间远远不够,学生大都技艺不精,与一直在工作坊学习的学徒相比,技术反而有一定的差距,导致毕业生能力受质疑,受欢迎程度不高,社会评价一般[12]

通常捏脊时,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夹提皮肤,边捏边向上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头面部症状严重者,可捏至后正中线发际上一寸的风府穴。

3 高职院校的传统建筑工艺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城市建设工程系为例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传统建筑工艺传承,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的目标,培养掌握传统建筑工艺的高素质人才,继承地方优秀的传统建筑工艺技术,必须在招生方式、教学模式、教学条件、师资培育、学生就业等方面展开改革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传统建筑工艺高素质人才的培育需要。

3.1 招生方式灵活化

3.2.2 建立毕业生人才孵化的大师工作坊

3.1.1 针对其他专业有兴趣的在校生开设的传统建筑工艺研究班

大师工作坊是一个专门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的一个人才孵化基地,通过这个基地的实践项目训练,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工作,具备实际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因此,大师工作坊也是一个岗前培训基地,大师工作坊会根据不同的岗位需要,进行分组参与到不同的项目,每个项目针对性的训练某一项具体技能,并有相关的系统化考核标准。

研究班以弘扬中国传统建筑工艺为目的,以发掘中国传统建筑工艺技术人才为目标,并在校园内形成传统建筑工艺学习的氛围。

研究班学员从学校现有学生中自主报名招收,鼓励对传统建筑工艺技术有兴趣的同学参加研究班,教师团队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聘请的专家、工艺大师、名匠、工匠等组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开班时间报名参加(图6)。

在研究班学习中,发现有天赋的优秀人才,可以特许转换传统建筑工艺专业,或者为其申请双专业毕业证,为其未来进入行业做好铺垫。对于有兴趣、有志于加入传统建筑行业的学生,只要通过课程学习,技能测评,可以申请转换专业,进入传统建筑工艺专业学习。这样不但可以营造学习传统建筑工艺的校园氛围,并且突破传统招生模式弊端,在全校范围内选拔、发掘和培养有志向、有天赋的传统建筑工艺继承人。

3.1.2 与企业合作定向招生,招收企业在职技术工人

部分企业的技术工人或从小拜师学艺或跟着师傅一起干,逐渐的掌握了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但综合文化素养不高,不能掌握一些现代科技的建筑辅助技术,自学再提升能力不足,自我提升空间不高,开展理论研究的能力有限,由于缺乏文凭等,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普遍不高。学校把这一类技术工人招进来,进行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现代职业能力技术课等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化和专业素养。这样既解决了专业招生问题,也解决了就业问题,同时这些技术工人和普通大学生一起上课学习,有非常好的互助效应,产生“1+1〉2”的效果,一方面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现代技术能力和开放的视野,他们组成工作团队,往往可以很好的解决了创新概念和落地实施的问题,做出许多创新性成果。

3.2 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培养模式更加多样化,更强调校企合作和大师工作坊和社会效应。

3.2.1 开设的订单式传统建筑工艺班

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效机制,开设订单式传统建筑工艺班。传统建筑工艺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由学校与企业、工艺大师等共同制定,确保课程设计能够满足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课程主要分为文化课、理论课和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占有较大的比例,但同时文化课的教学,注重培训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特别增设了一些传统工艺文化课程,让学生除了掌握技术以外,还要懂得技术的内涵和艺术的感知(图7)。

2015年底,湖州市博物馆曾联合谭建丞先生家人、弟子及湖州藏家推出‘西吴清望:谭建丞先生书画特展’,以纪念谭建丞先生逝世20周年。值此谭建丞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湖州市博物馆再一次集中展示谭老作品,推出‘江山清晖—纪念谭建丞先生诞辰120周年谭建丞山水画册页特展’,展出谭建丞先生创作的山水画册页精品百余件,全面展现其高超的艺术造诣,以此感怀先逝,启迪来者。”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企业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并且深度介入。企业方面派出工匠师傅为学生授课。在学校主体教育的过程中,也要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回馈,把企业的理念、工作岗位的素质要求等—传递到具体的培养中。学生成绩考核以企业的要求为主要考核标准。

针对于传统的高考招生一试定终身的弊端,以及华山一条道的局限性,在招生上采用了多样化的形式,除了传统的在高考生中录取,还从其他专业在校生中发现和吸收优秀人才,并且企业招收传统建筑工艺技术工人。

统计测得的岩石标本密度数据(如表1 冀北地区中生代岩浆岩部分密度数据),得知处于地表的火山岩包括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一些亚类的岩石,如粗面岩、流纹岩、英安岩等,平均密度不足2.50×103kg/m3。但玄武岩、安山岩具有较高的密度,超过2.55×103kg/m3。潜火山岩、深成岩共同构成侵入地表的岩浆岩。潜火山岩、花岗岩、正长岩的亚类岩石密度菌未达到2.60×103kg/m3。但辉长岩、斜长岩、闪长岩的密度均高于2.60×103kg/m3,有的甚至超过2.70×103kg/m3,由此不难得出冀北地区中生代岩浆岩中一些偏酸性的岩石亚类密度较偏基性的岩石亚类密度低。

文献[3]中提到的,当模型桥仅受轴向荷载时,翼板与腹板交界处剪力滞系数沿着跨径变化曲线,影响区域大致在距离梁端部两倍的腹板之间净距的长度范围内。本文加预应力后属于偏心受压,说明在压弯荷载作用下,宽跨比不会影响存在剪力滞系数的过渡段长度。为了验证过渡段正应力分布不均匀效应仍然和翼缘板上不均匀分布的剪应力有关,取出当跨径为2 m时从支点Z=-2 m到Z=-1.8 m区域内间距为0.1 m的三个横断面剪应力,如图7所示。

工作坊是一个生产基地,由工匠大师牵头成立,学校专业教师作为技术指导和管理人员,学生是工作坊的主体、基层力量,按照行业标准、企业要求上岗工作。通过大师工作坊的锻炼,毕业生将完全具备进入企业的工作能力,成为一个既有思想内涵,又具有熟练技术的工艺人(图8、9)。

3.2.3 开展的社区兴趣班

开展社区课程是对传统建筑工艺传承的重要补充,传统建筑工艺的保护,仅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一定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参与。所以,首先要推广和普及传统建筑工艺的相关知识,宣传传统建筑工艺的价值和危机,社区课程兴趣班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全民了解、全民关注、全民参与。社区课程以实验室和工作坊作为基地,通过社区课程和网络课程,辐射周边地区。课程形式可以多样化,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容的形式。同时,对有需要的社会人员展开再就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文化素养和理论水平,提高社区人员的再就业能力。在此过程中,在校学生从单纯的学生转化为“教学助理+学生”双重角色,不但要帮助老师完成课程教学的教案、教具等教学资料准备,还要在课程中协助老师指导社区学员开展实践训练。

3.3 教学条件的优质化

为了更好的开展传统建筑工艺教学、实践和研究工作,建立一个“产学研”一体化的实验室教学。实验室同时拥有多项功能,包括宣传、教育、研发、生产实践等,作为一个共享平台,可以供研究班、专业班、工作坊、兴趣班共同使用。

  

图7 学生到陶塑名匠何湛泉作坊菊城陶屋参观学习

  

图8 壁画名匠吴烈波示范讲解

  

图9 木雕名匠肖楚明弟子示范讲解

(1)实验室首先是一个展览厅,一个展示中国传统建筑工艺的专业展厅,对学生和社会免费开放。展厅将通过实物标本和多媒体展示我国传统建筑工艺(特别是岭南建筑特色工艺技术)的不同类别、发展演变历程、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等等,揭开传统建筑工艺技术这块神秘的面纱,让参观者了解我国传统建筑工艺的辉煌历史。

根据天津市司法局2018年社区矫正工作会议要求,北辰区司法局扎实推进社区矫正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面对新职能、新任务、新定位,适时更新社区矫正工作机制,使其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针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开展心理矫治工作可操作性差,标准不规范,工作进程不统一,心理咨询师与社区矫正工作者职责分工不明确等问题,北辰区司法局着力健全工作模式,推动心理矫治工作流程系统化。

(2)实验室是一个教学基地,一个学生上课的课室,通过实物展陈介绍,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场所,让学生零距离感受传统建筑工艺的热度与温度,真实感受传统建筑工艺的魅力。

综上所述,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予以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而常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2%。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治疗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常规组患者,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治疗费用。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早日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为进一步分析人格特质对幸福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参见附图。该模型的拟合指数分别为χ2/df=1.88, p=0.13,GFI=0.995,NFI=0.992,CFI=0.996,IFI=0.996,TLI=0.988,RMSEA=0.046,由此可知该模型拟合度良好。采用Bootstrap程序检验结构模型中介效应的显著性,结果表明,外倾性对幸福感的间接效应β值为0.19,置信区间在0.10至0.25之间,神经质对幸福感的间接效应β值为-0.30,置信区间在-0.37与-0.24之间,间接效应的置信区间都不包括0,表明间接效应显著。

(3)实验室是一个实训基地,供学生进行课内外的生产实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职业素养、审美修养、创新意识。

(4)实验室是一个研发基地,响应国家号召,成立科研小组,利用实验室平台,研究传统建筑工艺的相关课题。解决当前传统建筑工艺教育,有技术无研究或研究层次低的问题。

3.4 师资培育的制度化

(3)招生对象比较局限,主要面对高中和中职的学生招生,忽略了社会从业人员和有志向的爱好者。

(1)建立专职教师导师制,给每一个专职教师都搭配一个大师、名匠或实践经验的丰富师傅,进行具体实践指导。导师必须安排教师到自己的工作坊或企业去锻炼,并带着教学问题或科研课题去实践,在实践中解决相关问题。

首先来介绍一下维生素C,这是一种神奇的维生素,在我看来它无所不能,“包治百病”。这种维生素对于强大的免疫系统、骨骼和胶原蛋白的形成,制造能量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

(2)建立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机制。为满足教学和传承的需要,专职教师到企业实践必须制度化,让教师每年有1/3的时间在相关企业对口学习、实践,在深入了解企业先进技术、工艺、设备的同时,承担企业设计与生产的工作,在丰富的实践案例中 ,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理论修养。

(3)建立实践成果激励机制。为了落实和检验专职教师的实践锻炼成果,制定专门化的激励制度,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在评优树先、晋升、培训等方面的照顾倾斜。

3.5 学生就业导向化

关于学生就业问题,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传统建筑专业未来前景广阔,社会需求量会不断壮大。但目前阶段学生的就业面也相对较窄,主要集中在传统建筑企业,而广东仅有30余家相关企业,且多为私营,一般企业每年招聘人数较少。因此,学生就业期待值与现实有所偏差。

把药煲成水泡脚,药物通过毛细循环进入人体,可达到调理内分泌、滋阴理肾、平肝火等功效,还能改善血循环,起到降压的作用。泡脚的时候,水温以温热为宜。

针对目前面临的问题,做好就业导向工作:首先,学校与广州市建筑遗产保护行业协会、传统建筑企业建立联动机制,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共同培养机制,签订相关协议,引导学生就业,共同培养社会、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推动行业发展,这样不但解决了师资不足、与企业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同时为学生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企业也可以解决招工难、用工不稳定的问题。其次,引导学生就业走向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工作,还有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文化的融合,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等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传统建筑专业的人才,具有巨大的发挥空间和潜力。再者,把职业资格考证融入教学中,把专业教学、职业资格考证和就业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更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就业方向,并以此为导向安排大师工作坊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工作。最后,强调“做事先做人”,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工匠精神和理想情操,继承老一辈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样即使毕业生技术水平、熟练程度有限,也能慢慢赢得企业的认可和赞赏,赢得良好的社会口碑。

学校通过以上教学改革与创新,预期达到以下效果:

(1)打造特色专业,并逐步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传统建筑工艺课程体系

(2)促进传统建筑工艺的传承和保护,培养大批传统建筑工艺技术保护传承人。

(3)发展学生动手创造能力,培养应用型传统工艺人才。

(4)加强学校与政府、社会、企业、市民的联系,扩大学校影响力,增强学校知名度。

(5)增强人们对传统建筑工艺技术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6)奠定学校在南方地区岭南传统建筑工艺传承的研究地位。

寄望

传统建筑工艺是建筑遗产保护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建筑工匠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瑰宝,保护传统建筑工艺不但是保护祖师爷流传下来的技术工艺,更是对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传承。本文首先探讨了当前传统建筑工艺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重点研究职业教育传承发展传统建筑工艺的教育状况,分析和总结了当前职业教育开展传统建筑工艺教学的成果和不足,并分析其原因。通过这些成果借鉴和经验总结,针对一些不足问题,结合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实际情况,提出“招生方式灵活性、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教学条件的优质化、师资培育的制度化、学生就业导向化”的传统建筑工艺传承的新的尝试,希望能为今后高职教育开展传统建筑工艺教学提供成功经验。

2.2 两组患儿实验室数据比较 两组患儿血钙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钠、血钾、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肾功能指标肌酐(Cr)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采用amtech的芯片作为唤醒芯片,在mcu唤醒以后就让amtech芯片关闭,用其他的传输芯片进行数据的无线传输(此种状态是针对amtech芯片无法完成数据传输的情况下)[3]。

以上说法颇多抵牾之处。实际上,金门诏本人及友人的说法最为可信。金门诏纂修的《休宁金氏族谱》(乾隆十三年活字本)卷八自述“生康熙癸丑”,可推知其生于康熙十二年。张廷玉《休宁金氏族谱·序》言金门诏“钦点翰林,年已六十四岁”。据《鹤征后录》载,金门诏乾隆元年钦点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张廷玉所言当为虚岁计。顾惇量《金东山文集·序》谓金门诏“出知寿阳归,年八十卒”。

图片来源

图1~3、5~9:作者拍摄;

图4: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28/ba0302f9f03b4 25f9147d006babfd0af_th.jpeg

注释

1)(2017年第1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 。

参考文献

[1]李浈.关于传统建筑工艺遗产保护的应用体系的思考[M].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175-177.

[2]钟行明.中国传统建筑工艺技术的保护与传承[J].华中建筑,2009(27):186-188.

[3]闻泉新.职业教育与传统特色工艺的传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279):49.

[4]蔡璐.传统工艺传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以宜兴三校为例[D].扬州:扬州大学,2014.

[5]王加祎.川西职业中学传统工艺人才培养模式探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

[6]刘畅.刍议职业教育与传承民间手工艺[J].职教通讯,2013(17):5-6.

[7]蒋银银.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 ):87-90.

[8]保承军 岳桂杰 胡玉霞.对职业教育在发展传统工艺美术中重要作用的认识[J].社科纵横,2014(5):162-164.

[9]刘利.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视野下——西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拉萨:西藏民族大学,2016.

[10]李晓雪.华南农业大学岭南民艺平台在传统工艺保护传承之路的探索[J].广东园林,2017(2):7-11.

[11]赵美琴.民间工艺美术教育再地方性职业高中的传承[J].职教通讯,2005(5):91-92.

[12]吴蔚.技术与艺术,孰轻孰重?——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南方建筑,2016(5):124-127.

 
袁玉康,郑力鹏
《南方建筑》 2018年第02期
《南方建筑》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