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北京胡同居民区街区风貌探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1 北京胡同的历史文化价值

北京胡同横平竖直、南北交织、齐如棋盘,呈现出北京城市的肌理脉络,反映了浓重京韵的市井生活。它就像一座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记载着北京城市的历史变迁和时代风貌,历经了百年沧桑风雨,留下了众多历史名人的足迹,其一砖一瓦都烙下了人们的生活印记。从大大小小的胡同院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老北京市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北京胡同对于北京的文化价值犹如“小桥流水人家”之于苏州,“粉墙黛瓦马头墙”之于徽州,充分地展现了北京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化精髓。

2 北京胡同的街区风貌

北京胡同数千条,它们基本形成于元、明、清三个朝代,在元朝更是达到兴盛,现存的胡同大多保存了元大都时期的城市肌理,胡同多为东西走向,是平行排列于南北走向街道之间的通道,宽度一般不超过9m。北京胡同是北京传统社区的基本单位,社区的空间形态随胡同的演变而发生变化。北京胡同和北京四合院共同诠释着老北京的生活风貌,呈现出北京居民简单而又平静的真实生活场景,原汁原味的胡同特质与魅力尽在其中。北京现存的胡同仍然保持着北方传统民居的特点,灰砖灰瓦,整体灰色基调朴素而厚重。胡同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包括梁柱、木构架、屋顶、屋檐、雕饰等。建筑装饰分为彩饰和雕饰,彩饰色彩以朱红色为主,色彩不华丽,但极富民族特色;雕饰有木雕、砖雕和石雕,雕工精美,巧夺天工,堪称一绝。石雕主要集中在大门的抱鼓石、柱础、牌坊和桥栏杆等处。宅院门前的抱鼓石是胡同民居的亮点之一,其正面和侧面雕琢精美。正面经常刻画各种形态的狮子,侧面刻有回纹、四季花草、麒麟、松鹤以及一些吉祥图案(图1)。

  

图1 胡同民居建筑

3 北京胡同的生活风貌

北京胡同的生活朴实而又安乐,呈现出老北京特有的胡同文化风味。漫步胡同中,感受其中浓郁的生活气息,细品胡同深厚的文化意蕴。胡同中大多是退休的中老年人,他们或三五结伴在路边荫凉处聊天;或吆五喝六坐一席,聚在凉棚墙荫下打牌。胡同里人多养狗、养八哥、养鸽子、养花、种菜、种葡萄,主人会定时出来给鸟喂食,给花浇水,胡同里还会不时地传来孩子们追逐嬉笑的声音。午饭过后,老爷爷从屋里出来,躺在自家葡萄架下的摇椅上乘凉,眼睛看到的是饱满将熟的葡萄,耳朵听到的是稀稀落落的鸟语,鼻子嗅到的是果实的香气,不一会儿他就睡着了。明媚的阳光照射在胡同的街道上,映出一地的疏影斑驳。一张藤椅,一棵老树,怡然自得地品味胡同的静谧与安乐。这里没有繁华都市的浮躁和喧嚣,有的是心灵的宁静,这或许又是另一种生活的沉淀。夜幕降临,胡同里静谧又凉快,泛黄的路灯映照在水泥地上,照亮了胡同,柴犬踌躇地跑来跑去,又被主人叫回到屋里。胡同里的生活简单而又富有诗意,质朴而纯粹,这或许正是胡同文化的精髓与魅力所在(图2,3)。

在马戴所留存的一百六十余首诗中,羁旅行役诗约六十首,约占全集的三分之一。按照羁旅行役的状态来分,主要分为羁留和行旅诗两类,其中羁留是从静态角度来言说诗人的生存状态,行役则偏重于从动态的角度而言的。按照诗歌体裁进行分类,五言占大部分,七言只有几首,占极少部分,大部分诗歌体裁为五律。按照写作羁旅行役诗的原因分类,在羁旅行役中怀乡思归之作大概有二十余首,表现仕途不得志的也约有二十余首,在羁旅行役诗中的怀古伤今之作约有十余首。

  

图2 胡同居民生活娱乐场景

  

图3 胡同生活风貌

4 北京胡同人居环境现状

北京胡同带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但随着近年来城市不断地发展,胡同传统的住宅环境呈现整体衰败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起,北京市政府开始实施旧城危房改造计划。90年代,改造在北京各城区全面展开,各处开始大拆大建,改造运动达到高潮。期间大量的古老街区就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胡同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此外,胡同的基础设施不完善,胡同中居民的生活条件相对于舒适、现代的楼房居住环境而言差上一截,大量胡同居民搬离胡同,房屋空置,胡同生活的吸引力日益降低。居民的大量流失,造成胡同里人气的衰弱,胡同文化将会日渐衰退,直至消失。

海天使刚从卵中孵出来时,身体还带有硬壳,不过大约三天后,它们就会将壳丢弃,变成无壳贝类。海天使有着神乎其神的游泳能力,虽然身长不过1~3厘米,最长也不超过7厘米,但靠着间歇性地摆动双翼,它居然能在500米的海水中上下移动。上升的时候,它总能保持如天使般优雅的姿态,就算受到乱流扰动而东倒西歪,体内的平衡石也能立刻发出恢复平衡的讯号,使它摆动尾端,直到重新恢复头上尾下的姿态。只有在捕捉猎物时,它才会来个倒栽葱,俯冲向下攻击目标。

5 结 语

北京胡同是北京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反映了北京的地域文化特色,承载着人们对于北京旧城风貌和传统京韵文化的记忆与依恋。然而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大量胡同住宅被推倒重建,取而代之的是一大批高层住宅楼。现代化的都市风貌在一步步地侵蚀着胡同文化的生存空间,胡同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参考文献

[1]过伟敏.置换:环境艺术设计的新命题[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

[2]赵青,乔飞.中国北方传统民居装饰艺术与特征[J].山西建筑,2006,(19):8-9.

[3]查世旭.旧城改造与居住文化[J].华中建筑,2004,(01):93-95.

[4]陈梓凡,史民峰.北京胡同的变迁与胡同文化保护探析——以摄影纪实的角度[J].世纪桥,2013,(11):68-69.

 
梁哲
《居业》 2018年第04期
《居业》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