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论运动训练的科学化与竞技训练实践的几个关键问题——系统训练生物原理与当前中国传统“大周期”认识逻辑错误的对比分析(上)

更新时间:2016-07-05

虽然国内外对于马特维耶夫早期传统“训练分期”理论都有过大量的讨论与争论,这些讨论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大周期理论的认识,但我们也注意到,在这些讨论中,很少从系统训练和现代生物科学认识的角度对马特维耶夫早期大周期“训练分期的多内容训练的生物效应发展方向及其与目标系统发生的生物逻辑关系问题进行分析”,因而也就没有能够彻底地厘清(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大周期训练分期训练内容安排的生物效应,可能导致人体生物适应建构方向的混乱,以及对竞技目标表现能力最优与生物潜能最大挖掘等形成时间干扰的逻辑错误。在我国,传统训练分期思维仍然是指导竞技训练计划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而训练分期思维造成的训练安排问题,仍然在实际上阻碍着诸多大项训练成绩的发展与训练效率的提高。 相形之下,与行政强势管理相矛盾的现象是,虽然多年来国家体育总局一直在推行“以实战为核心、从难从严、大运动量”的训练策略,但很明显,除了自身就以专项目标为核心,进行“三从一大”训练的如跳水、体操等中国奥运传统金牌项目外,以实战(目标专项能力)为核心的思想并没有成为指导中国训练理论训练分期的依据与内容。

假如说,由于竞赛时间点是竞技赛制形成的客观实际,根据竞赛时间划分训练阶段,是不可回避的客观事实的话,同样,人体训练效应发展的生物客观性,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容不得主观意志的随意干预。传统竞赛分期中,基本期与赛前训练期、竞赛期时间与训练内容的人为划分,不仅在哲学上具有机械决定论的浓厚烙印,而且,从生物本质上,完全忽略了专项生物适应的结构化特征与生物极限能力发展进化所需的连续性生物环境条件。多元结构分期,不仅裂解了专项目标结构系统形成与优化的时间结构,而且主次不清的生物结构竞争效应直接导致竞赛(动作链)状态的不稳定甚至主次结构的反转。在训练管理的效果上,更是造成训练安排前松后紧的普遍现象。所以,大周期分期理论,明显存在着人为的主观意志与生物反应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误导了高水平竞技目标成绩生成的生物规划逻辑。因此,在现代生物科学认识的基础上,从系统训练与现代生物学角度,对大周期分期训练认识进行实证分析,树立正确的生物分期训练概念,是解决当前竞技训练现实问题的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

对于空铺位,招商部门可以通过招些临时摆位或进行其他推广促销销售场地活动进行合理安排,即使只收取极少的象征意义的租金,对于空铺按照原值来计算交纳房产税来说,都是一种税款的降低。

在中国知网中以“周期训练、生物、系统、细胞网络、自组织、运动”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从2004到2016年的文献中,鲜见从系统训练的生物原理对传统“大周期”认识的逻辑错误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的研究。

本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本工作室多年来对系统训练理论与运动队训练计划安排与执行情况的工作实践,对竞技训练分期的生物学原理进行研究与分析。实证方法为:以奥运国家队运动员为主要研究对象,时间从1997-2016年,涉及20余个奥运项目、3 600余例实验样本,采用训练计划分析、现场训练记录、训练计划跟踪并与生物指标相对应进行关联分析的方法。实验指标包括:脑竞技系统适应状态,血、尿相关指标等,指标采集均依临床方法,仪器定标均以相关设备提供的标准校验方法进行校准。设备包括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六分类血球分析仪、脑电高级运动训练状态分析仪等,对国家队备战奥运运动员训练适应状态进行追踪对比分析,依据实验结果,对“分期”训练的生物原理及对“大周期”训练争议的一些核心问题进行分析与评述。

1 国内传统“大周期训练”分期训练认识的统治地位与延伸效应

再如某国家队2016里约备战计划:“围绕奥运会总目标,2014基础年,目标筑牢有氧基础,统一技术规范。2015提高体能水平;2016强化专项能力,整合技术…,全力冲击奥运会奖牌或更高目标”。人为设计的分期“基础、体能、专项整合”训练内容,明显形成了时间分段的生物效应结构,那么,竞赛时间点上的生物适应结构会是什么?破坏了训练结构效应的时间连续性,竞赛目标所需的动作链功率最大与优化又如何实现?

1 某省2017全运会赛前训练计划安排(数据来源广东省体育局内部资料)

Table 1 Training arrangement before the 2017 National Games

时间训练阶段训练内容训练要求2017.4.5-5.14体能储备期强化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有氧耐力、专项能力达到高强度大运动量2017.5.5-6.30专项体能转化期加强专项体能、提高技术,提高出线对抗能力、外训对抗质量提高2017.7.1-8.30外训交流期强化体能、提高实战强度、全运准备细化技战术能力2017.8.31-比赛前决赛前训练调整状态参加决赛/

按照表1,由于训练的生物效应并未集中在竞赛目标动力链结构形成上面,分段多目标训练直至赛前才进行整合,目标生物状态的优化训练更是无法进行。按照训练生物效应的时域至少6~8周(8~12)原理,这个训练计划的效果只能是形成体能为主的生物效应结构,而非竞赛要求的目标动作链结构,因而运动员很难取得稳定的竞赛成绩,比赛结果也如此。

目前,绝大多数省或是大部分国家队的训练计划,无论赛制如何,无论主管教练员实际运行是否与计划一致,在书面的训练计划书中,一般都不能脱离马特维耶夫早期大周期训练观念的痕迹。如多数省级运动单位的全运会总体计划安排一般都是“基础年、提高年、突破年、比赛年”,每年一定包含夏训、 冬训两个主要阶段,一定有准备期、赛前调整期、比赛期、调整期几个阶段等,即使赛前的时间很短,也同样要分成储备、转化、赛前、参赛几个阶段。表1所示为某省2017全运赛前冲金运动员的训练计划:20周内安排了多项的内容,前12周突出了体能训练,赛前4周还在强化体能,提高实战强度,细化技术能力,明显不存在竞赛目标生物结构的连续经验训练。

基于20世纪60年代的科学认识基础与生物学基础,大周期理论尚未发展到人是一个不断与环境调适的复杂生命自组织系统的认识。实际上,按照现在的观点,运动行为是人主动的、有目的的进行细胞网络顺应训练,发生自组织调适的生命活动现象。大周期分期的观念,是把人作为非生命体对待,认为人的适应变化可以依照人为地分期指令产生符合竞赛目标的适应性变化,可以像机械(如汽车)一样进行“他组织”的零件加和,目前很多训练学教科书上的各种竞技能力合成模型,都是这种思维衍化的具体表现,包括后来的“木桶”理论,工程“目标”理论等。实际上,在分期训练中,基本训练内容(组分)与专项目标(系统)内容的对立性区分,是分期理论的重大问题,因为基本训练内容与专项目标(系统)训练内容,最终所引起的是细胞网络群生物效应结构的不同定位。在竞赛逻辑上,这两类内容不是并行关系,基本内容属于系统的组分,专项目标才是系统自身,虽然稳定的组分效应对于系统而言,可以决定系统效应的范围,但在训练的时序过程中,所有训练内容都必须向形成竞赛目标结构的方向发展,即训练必须向竞赛目标统一性方向演化。在时间过程中,基本训练的内容组分必须始终屈从专项目标(系统性事物)[8]的训练要求,如果两者平行发展,或者突出了基本训练内容(组分),则会使专项目标(系统,统性事物)处于经验细胞网络形成竞争的弱势,可能产生多元化细胞网络结构,从而导致目标系统发生量变(熵增)或者崩溃,直接引发竞赛成绩的下降;同样,如果系统的基本训练内容(组分)处于被目标系统约束的状态,则组分事物将按照系统功能要求执行,目标成绩才可能实现。所以,目标(系统)训练内容优势,是竞赛目标系统自组织改造的必要条件。这样,大周期分期的基本期与竞赛要求的分离,就完全违反了系统发生原则,并人为形成训练定位的系统矛盾。所以,所谓训练的有效性,一定来源于系统内基本内容(组分)依从目标定态进行整合训练的正时性变化,不能逆转。例如,在高水平竞技的实践中,中国跳水“目标”动作的“双十”小周期原则,体操的目标“成套”训练,[9]都是把握了基本训练内容与目标系统训练内容生物逻辑关系的现实写照。而在训练实践中常见的“能力很强,成绩不行”现象,则一定是训练内容的逻辑关系发生了混淆。

综上可以看出,大周期观念不仅是体制思维下的行政导向,也是影响部分教练员训练思维的框架,从省队到部分国家队,项目不同却思维一致,足见传统大周期训练观念的影响之深、范围之广。而传统分期观念认识定位产生的分期训练效应,或许也可以从我国奥运金牌项目分布上略见端倪。从1984-2016年的9届奥运会,中国参赛项目两极分化严重,119个大项迄今并没有太大变化。在1984-2016的9届奥运会中,跳水、举重、体操、乒乓球、羽毛球、射击6个项目,以146枚金牌占了全部金牌数量(277金)的64.3%,而总局2000年就立项的“119工程”所获金牌26枚,仅占11%。

如第七届~第十三届全运会女子田径项目的28年纵向成绩对比:

一方面竞赛动作为“自然闭链(跳水、体操、射击、举重等)”的传统金牌项目,在“三从一大”的原则指导下“保持优势”,另一方面非自然闭链的119个项目长期以来也在“三从一大”的要求下虽有发展,但在奥运会上却没有出现总体性的突破与进步。这种情况,同样出现于国内大项的竞赛成绩发展。

2 第七届第十三届全运会国家女子田径各项目第1名成绩对比

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1st scores in all women's field and track events from the 7th to the 13th National Games

项目十三运会十二运会十一运会十运会九运会八运会七运会100m11s3111s4811s5011s3411s1410s7911s02200m23s2423s3123s4523s5022s7522s01缺400m51s8052s1552s23缺51s3550s0149s81800m2min03s492min02s362min03s001min59s742min00s771min57s621min55s541500m4min16s414min12s324min18s264min3s984min10s433min50s983min50s465000m15min46s4215min49s1415min11s7215min20s0914min51s5814min28s09缺10000m34min00s2531min55s6631min17s6231min00s7331min43s5930min38s0929min31s78100m栏12s9712s9613s1512s9612s7012s7412s64400m栏55s9956s2555s4954s1853s9653s3853s9620km竞走1h28min29s1h27min53s1h28min11s1h27min27s1h26min22s43min47s41min48s马拉松2h33min36s2h29min45s2h34min44s2h21min1s2h23min37s2h26min39s缺4x100m接力42s5943s4444s3244s1943s1842s2343s164x400m接力3min30s953min31s213min30s633min30s513min28s113min26s37缺跳高1.90m1.92m1.95m1.92m1.90m1.96m缺撑杆跳高4.40m4.65m4.4m4.40m4.31m4.25m缺跳远6.63m6.48m6.72m6.65m6.57m7.01m7.06m三级跳13.88m14.39m14.11m14.54m14.72m14.57m缺铅球19.46m19.75m20.35m18.88m18.92m20.25m缺铁饼64.56m64.11m66.40m64.89m62.34m70m66.08m链球75.48m73.68m74.25m72.17m66.97m缺缺标枪64.07m63.06m60.65m60.64m59.95m66.64m65.44m七项全能6033分5783分5689分6165分6263分6236分缺

第二,垄断性国有企业的分类重组改造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条件。《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界定了三类国有企业,即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处于自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这三类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路径和目标截然不同,需要分类处置。但是目前我们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央企大多是三种业务兼而有之,甚至部分央企还承担社会公益服务,综合性业务采取一种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显然不适宜。因此,需要采取剥离、重组、整合、改造等手段,予以分类处置和归一化处理[3-5]。

2 传统大周期分期训练认识的逻辑问题

2.1 传统大周期分期训练认识争论的核心与分期问题的生物定位

本次研究发现,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且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改善情况更为明显,P<0.05。分析原因:在MRI影像辅助下实施夹脊穴深刺主要具有以下优势:首先,可在MR成像辅助下,对病灶位置及腰椎情况进行有效观测,并可实现对夹脊穴的准确定位,确保治疗准确性;其次,通过MRI成像技术,可对治疗中针刺深度实现准确把握,在适宜穴位深度实施治疗,确保治疗有效性[4-5]。

2.2 目标整合训练原则下的竞技表现优化训练模型(OPTTM- MODEL)分期思维

美国国家运动医学协会设计的整合训练原则与竞技能力优化训练模型,更是与传统的周期训练分期思维不同,它将目标训练过程,看做是一个系统的、连续周期分段改进所有功能能力的训练模型,包括:灵活性、核心稳定性、平衡、功率、力量和循环呼吸耐力的训练模式。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按照整合训练原则且根据目标,将训练任务分为6个阶段,进行递阶训练,实现动作链功率最大化并进行优化训练。这个模型的生物物理意义是,它将力量对于运动动作的重要性及其转化为最大功率的表达顺序,直接在训练中进行了约定。力量是所有运动项目的核心,最终落实于动作链功率最大化的程序性表达抓住了运动竞赛的实质,体现了运动竞赛实际上都是物理量比较的生物本质。OPTTM- MODEL表现出了与传统周期分期内容完全不同的、且更加符合训练生物效应规律的训练认识与观念[7]

阴影区域为超过九运会成绩项目。以兴奋剂问题基本控制的九运会(2001年)为对照基线,在女子田径的22个项目中,经过了从2001-2017的16年时间,仅有7个项目超过了九运会的成绩,而且集中在田赛项目,所有竞赛项目除了4x100 m接力以外,都还不如九运会成绩。男子田径成绩与游泳成绩总体有所提高,略好于女子,从奥运成绩来看,田径除了如110 m栏的刘翔等,游泳的孙杨等外,均没有大面积的突破,水上项目的赛艇、皮划艇更是如此。刘翔、孙杨们的成功,说明中国人行,不存在人种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还顽固地秉持传统分期理论的认识,要求运动员盲目地用 “泪水、汗水、血水”,“拼命、玩命、不要命”的精神进行坚守,又如何能够改变目前的落后状态呢,多年来的事实证明,认识的落后,只能让你输在训练的起跑线上。

2.3 大周期分期思维的机械决定论色彩与人为的系统矛盾

使用的相机是富士X-T1,曝光时间80s,f/11,ISO 200。回到家我在Lightroom里打开照片,将它从绿色(焊工玻璃的效果)转换为黑白效果,这就是最终结果。

先前文献中关于传统大周期分期训练认识的争论,一方面可以看成是分期适用赛制的争论[1],另一方面可以看作是对分期训练内容认识的争论,争论问题的核心,在于究竟是训练分期时间安排不对,还是分期后训练内容的生物效果不对,前者是客观现实,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四年周期或一年多周期都要分期;后者则是问题的核心,涉及生物适应效应的发展方向。大周期理论不适应多赛制,是因为大周期训练内容与多赛制竞赛要求的不一致,反对大周期分期理论的俄国学者维尔霍山斯基(1998)把反对的理由[2]归结为四个方面:第一, 浅薄的认识;第二, 粗糙的方法学概念;第三, 忽视生物学知识;第四, 轻视相邻学科和运动训练领域中的实验研究成果。他指出, “一个训练系统的建立依据不是在逻辑和经验基础上, 而是更多地借助于生物学的知识。”以色列学者伊苏林(2011)[3]认为传统训练分期理论有3方面的缺陷:第一,一些运动和技术能力的同步发展带来的限制;第二,无法提供竞技状态的多次高峰;第三,基础和专项准备的时间过长。他认为(2009), 分期理论唯一严重的“方法论缺陷”在于该理论“无法满足全年举行比赛的竞技体育的需要”。同时,他还质疑训练分期理论存有如下弊病: (1) 多种能力混合训练产生低训练刺激;(2) 生理反应的冲突与矛盾; (3)过度疲劳的积累;(4)没有能力参加多站比赛。”从以上学者发表的争论观念中,已经尖锐地涉及到了“生物学知识、多种能力混合训练、生理反应的冲突与矛盾、以及没有能力参加多站比赛”的训练生物效应问题。作为改良,维尔霍山斯基和伊苏林等,推出了板块周期理论。伊苏林(2011)在其专著中将板块周期定义为:一种高度专项化集中安排训练负荷的训练模式。即由几个训练因素组织集合成一种具有专项功能的和彼此间紧密联系的单元。[3]板块训练突出训练的集中目的性指向,意在对传统大周期认识进行修正,但从生物系统效应的角度,板块训练自身并没有解决目标系统生物效应建构需要的结构一致性问题。然而,板块训练的效果可以成为对大周期训练生物效应的实证逻辑批判,因为“高度专项化集中安排训练负荷的训练模式”可以呈现明显的专项化训练效果。大周期的内容分期,明显打破了目标状态结构形成生物过程的系统与连续性原则。所以,训练分期思维的要害问题,不是时间分期,而是训练内容的分期安排,形成发生(内容、结构与标准、时域有效性)的生物效应发展方向与竞赛时间点目标要求不关联的生物逻辑矛盾,以及违反了生物主动行为系统建构的条件一致性生物原理等。著名训练学家G. Gregory Haff说“虽然周期化被广泛认为是训练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但它经常被误解和误用。比如,一个共同的趋势是将训练计划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开,而不考虑它们是如何排序和集成的,以及对能力多因素形成的误解,如速度耐力的多因素构成等。”[4]训练学家 Tudor Bompa说,批评周期观念的另一种说法是,周期分期观念由于准备期太长,仅适应于个体项目,而不适合如球类等的现代集体项目,分期理论自身只是一个包含了众多概念或概念方法论的原则。”[5]日本学者AloisMader指出,[6]高度成功的肯尼亚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再简单不过,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跑,然后日复一日地自动享受跑的乐趣。从以上专家们的争论可以看出,大周期训练分期问题争论的核心,并不仅仅是根据竞赛时间进行训练分期对不对,而是分期训练的生物效应与竞赛逻辑是否一致的方向问题。

2.4 大周期理论生物学基础的改朝换代

我们知道,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人体由超过100万亿个[10]细胞组成,每个细胞都是为了生命系统的存在而自主进行着细胞生命平衡与进化方向的调制从而表现自己的生存价值。细胞分子生物学与各种组学方面的研究[11],已经充分展示了细胞生命信息系统的复杂性。“生命体是一个复杂系统。细胞行为通过数以千计的分子和大分子的作用与相互作用而产生”[12],在长期的进化中,人体的细胞内及不同的细胞之间已经形成了实时对应于环境要求的复杂的动态通讯调适网络,通过复杂的细胞网络进行功能协同来确保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13]。所谓“专项”细胞网络的活动,是基于专项目标表现的环境需要,自主动态关联选择其它蛋白或信号后,所构成的复杂信号反馈系统。在这个调适系统中,各种被激活的分子相互连接组成复杂的网络去完成目标信号的精准传递。实践中,在教练的训练要求下,动作链相关细胞网络的时序运动活动,涉及到脑与神经系统、神经肌肉系统、力量与能量代谢及其相关辅助系统(代谢、呼吸、循环、免疫)等。这些细胞网络构成了一个事实上的动态信息结构。动作形式不同,运动细胞的活动空间(技术结构)范围不同;负荷标准不同,能量体系(强度)响应的程度范围也不同;而训练安排的时序排列,形成专项动作链负荷状态经验自组织定位的动态信息源。

以上三者,无论哪一个信息变化,都会引起专项动作链相关细胞网络的活动变化,引起系统变动。所以,生命系统是一个精准的经验自组织调整系统,通过训练经验概率确定调适系统的状态位置。另外,由于细胞经验网络的形成是基于细胞网络活动的概率效应(即条件反射理论中动力定型的“优势原则”),因而,一次性精准训练,并不能达到训练的效果。“精准”包括点与时序过程的双层含义,精确定位标准的稳定时序效应才能达到精准训练的效果。所以,精准训练还要求具有标准的稳定时序训练形式,经过过程标准稳定的时序训练,才可以产生稳定的细胞网络结构与机体自组织的系统优化,稳定的生物网络优化才能有稳定的状态表现。这样就从训练逻辑上要求在整个训练过程中竞技训练必须目标时序化。实际上,训练结构目标化代表的是竞技表现训练的精准化,训练“目标时序化”是训练精准化效应产生的时间条件。如跳水“109B”的目标连续小周期,体操、蹦床的质量“成套”目标多阶段小周期模式等,都是固定的精准动作链的时序训练,类似的这种情况,是我国这些奥运项目训练成功的核心。所以,稳定的目标标准约束下的专项训练效应的连续性,成为专项细胞活动网络系统时序调适自组织定位训练设计的自然属性,因而也成为训练控制的基本要求。对比之下,传统大周期分期训练安排思维的错与对,从现代系统生物学与系统训练的角度,其实已经不具有讨论的价值,这种认识的消亡只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已。

限于篇幅,关于传统周期训练理论生物学基础的分析,如GAS理论的争议与实验分析,“超量恢复”“痕迹效应叠加效应”的简单分析,以及系统训练与大周期分期训练认识的本质区别等,将在后继研究中进行讨论。

参 考 文 献

[1] LYAKH V, MIKOAJEC K, BUJAS P, et al. Review of Platonov's "Sports Training Periodization. General Theory and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 Kiev: Olympic Literature, 2013[J]. Journal of Human Kinetics, 2014, 44(1):259-263.

[2] 姚颂平.安排运动训练过程的现代分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4):3-20.

[3] VLAIDMIRLSSUIRN.板块周期——运动训练的创新突破[M].王乔君, 译.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9;11.

[4] NACA, HOFFMAN J.NSCA's Guide to Program Design[M] Champaign:Human Kinetics,2011:189.

[5] BOMPA T, BUZZICHELLI C. Periodization training for sports[M].3rd edition.Champaign: Human Kinetics,2015:88.

[6] KURZ T.Science of Sports Training--How to Plan and Control Training for Peak Performance[M].2nd edition.Vermont:Stadion Publishing Company,2001:403.

[7] SUTTON B, LUCETT S. Essentials of Sports Performance Training[M].Philadelphia: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a Wolters Kluwer business.2010: 17.

[8] 温永增.系统效用认识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21.

[9] 黄玉斌.体操新概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19-33.

[10] GUYTON A C, HALL J E.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M].11th edition.Amsterdam: Elsevier,2006:4.

[11] BYRNE J H, HEIDELBERGER R, WAXHAM MN. From molecules to networks an introduction to cellular and molecular neuroscience[M]. 3rd edition.Amsterdam: Elsevier, 2014:3.

[12] BOOGERD F C, BRUGGEMANF J, HOFMEYR J S,et al. Systems Biology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M].Amsterdam: Elsevier,2007:15.

[13] LATASH M. Neurophysiological Basis of Movement[M].Champaign:Human Kinetics ,2007:22.

李捷,王晓军,裘晟,李端英,李雅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