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学术期刊的产业链打造与转型策略——以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为例

更新时间:2016-07-05

在当前我国的期刊市场上,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景象。一方面,大众化期刊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导致一些老牌的期刊因经营不善而停刊,如《大众软件》《瑞丽先锋》等;另一方面,学术性期刊由于其独特的地位及当前我国学术发展的刚性需求,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学术类期刊不仅少有停刊,相反,还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创刊。这种一冷一热的景象值得思考。尽管学术类期刊相较于大众期刊发展稳定,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学术期刊的发展依然面临着重大问题。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继续保持学术期刊的优势地位,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学术期刊产业链,推动学术期刊的多元化经营,实现自身的造血,需要进一步探索。

本文以当前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为主,试图分析学术期刊的产业链打造与转型策略。笔者认为,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中,学术期刊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新媒体传播平台,扩大学术期刊影响力;以学术期刊的优势资源,充分对接学界、业界,形成学界和业界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学术期刊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知识付费平台和智库平台,实现多元化经营。

打造学术期刊的新媒体平台,扩大期刊影响力

学术期刊是期刊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的群体主要是科研院所、学校等单位专家学者,以及学生。不同领域的学术期刊服务于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学生。因此,在服务对象上更为明确,但是,这也造成了学术期刊的服务对象没有那么广泛,服务范围难以扩展,因而影响力仅仅局限于某一学科的弱点。在纸媒时期,学术期刊的发行量有限,主要是作者样刊和科研机构的订阅,很难再实现突破。但是,在新媒体时代,这种状况已经难以适应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发展和受众群体的信息需求。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为学术期刊的知识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式和路径,这种社交化的传播有利于学术知识的扩展。

在新媒体时代,要扩大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就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学术期刊的新传播平台,适应新媒体发展的趋势和受众获取学术信息的习惯。一些期刊在这一方面都进行了探索。以笔者所在的《西部学刊》(新闻传播版)为例,在创刊初期,如何推广期刊,让广大的作者知道这一本新创刊的期刊,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尝试通过新媒体的形式来宣传,《西部学刊》(新闻传播版)开通了“学刊微观”微信公众平台,将其定位于为新闻传播领域学生和学者服务,以推送这些群体感兴趣的信息为主,通过每周三次的信息发布,吸引了一部分用户的关注。同时,在平台上发布约稿信息,通过朋友圈转发的形式,让更多的人关注,而这些用户都成为期刊投稿的主要来源。可以说,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西部学刊》(新闻传播版)实现了扩大自身影响力,吸引稿源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同时,就笔者研究来看,当前的其他学术期刊也进行了新媒体平台的运用。如《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青年记者》《新闻记者》《传媒》《新闻与写作》等期刊都上线了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不仅推送往期和当期的目录、文章等,还提供一些优秀的文章,以及当前学界业界的最新动态。这不仅扩大了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还实现了学术知识的社交化传播。

《传媒》杂志以“服务传媒,引领传媒”为期刊定位,因而其天然具有与业界交流和沟通的基因。据公开信息显示,自从《传媒》创刊以来,已经主办了中国传媒年会共12届,每一届的主题都是近期国家层面和业界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例如,其主办的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国传媒年会就将主题聚焦于媒体融合,而媒体融合自2014年以来,就一直是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的热点话题。以这一热点话题打造传媒年会,邀请国内管理层、学术界和业界的重要专家学者,以及一线的传媒机构管理者、从业者,就这一主题展开交流和讨论,不仅实现了《传媒》杂志自身的影响力增强,还为整个学界、业界带来了社会效益,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身产业链的打造。

沟通学界与业界,打造学术期刊产业链

学术期刊在当前我国的期刊业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是连接学界和业界之间的桥梁。这种优势为学术期刊充分对接学界与业界,形成学界和业界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整合资源,打造产业链,实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为例,一些期刊社不仅以自身为主办单位来推动形成学界论坛,共同就某一领域的某一话题进行切磋,还积极参与到以国家政策为主导的政治性论坛中。有些学术期刊,以国家政策为背景,形成论坛,推动某一目标的实现。有些学术期刊则紧密联系业界,为业界发展建言献策。在这一方面,《传媒》杂志的实践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眼皮沉得要命,头也沉得要命,我努力了好几次都没睁开眼。不过,想不睁也不行,有种声音太大了,啪,啪,啪啪,就响在我耳边,震耳欲聋。

当然,在未来的学术期刊内容变现的尝试中,这种公开课只是其中一个部分。除了公开课之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例如,针对用户学术论文发表,可以提供相关培训,针对一些青年学者的学术训练,可以联系一些国内外的学术大咖,组织相关讲座、论坛、访学等一系列活动,实现学术期刊经营的多元化。

在2016年的传媒业发展中,知识付费和内容付费是传媒业界关注的热点。事实上,知识付费和内容付费最早在国内自媒体平台上实现,例如,罗辑思维、知乎、得到和分答等自媒体平台纷纷试水内容付费。这些平台将优质内容和社交化运营结合起来,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对此,学术期刊可以借鉴其经验,进行内容付费的尝试,以实现自身经营的多元化,摆脱期刊经营的难点和困境。

打造知识付费平台,尝试内容变现

取含铂为0.64g/L的萃钯后液10L进行实验,取出5L的萃钯后液倒入另一烧杯中搅拌,按原工艺方法缓慢加入适量的NaOH进行中和,反应结束后过滤,取中和后液样,进一步对中和后液进行萃取提铂,取萃铂余液样;将剩余5L倒入的烧杯中搅拌,缓慢加入适量NH4Cl,反应结束后取沉铂后液样;分析中和后液、萃铂余液和沉铂后液中铂浓度,结果见表3。

近几年,国内兴起智库热,而在打造智库平台这一思路上,学术期刊有着独特优势。因为学术期刊的服务对象基本上都是本领域、本学科最具有影响力的群体,这些群体都各有所长,是推动本领域、本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这些人都与学术期刊保持着密切联系,学术期刊将这一批人聚合起来,形成合力,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学术期刊在打造智库平台的过程中,可以聚集行业优秀人才,在人员上打通学界和业界,将学界优秀理论人才和业界优秀的实践人才相结合,共同为行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同时,在每一年的年会举办后,《传媒》杂志会约请相关参与人员就大会发言形成稿件,这些稿件又以专题的形式成为《传媒》杂志内容的来源。这不仅为《传媒》杂志提供了丰富的、较高水平的稿件,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年会议题的“二次传播”。这种由学术期刊为主导,以业界发展为核心关注点,又反过来形成理论探讨的模式,正是由学而术,由术入学的代表。在这种模式下,期刊本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进一步凸显,这也推动了期刊自身的发展和转型。

打造学术智库平台,为业界提供学术咨询

在当前的学术期刊内容付费中,一种是纯粹的内容付费,如《青年记者》,其电子版资源实行的是“免费+付费”的方式。这种模式,以单篇文章收取费用,适合于那些对期刊内容有刚性需求的用户。另一种是服务付费,这种服务付费更适合当前的期刊发展趋势和环境。在当前,用户不仅仅需要了解期刊内容,还希望通过期刊获得其他的服务。例如,用户希望对学术资讯、学术培训、学术交流等的需求等。而期刊本身的独特地位,使其为用户提供这些服务相对较为便捷。这种优势为期刊的内容付费提供了条件。例如,《新闻与写作》在其微信公众平台上主要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吸引用户付费收听公开课。《新闻与写作》作为公开课的实施主体,在确定了主讲人之后,通过发布信息预热,吸引用户报名,然后进行网络直播授课。这种形式简单方便,成本较低。对用户而言,无论是公开课的费用还是网络直播的形式,都有利于吸引用户参与。

背靠银行资源、没有销售门槛、投资范围广泛,得天独厚的理财子公司在成立后无疑会对现有的理财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无论是公募基金,抑或第三方理财机构,未来都将面临理财子公司带来的新的压力。

2)某台发动机的给定关键工序p∈Procedure的详细装检情况、某台发动机多次装试序列中某个质量参数项q∈QualityItem的详细情况。

因此,打造智库平台可以就当前业界的难点问题进行交流,推动业界发展。同时,这一平台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界资源,进行行业调研,发现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在此基础上,寻找对策。在这种情况下,以学术期刊为主导的智库得以形成,这些行业调研数据,以及行业调研报告,既可以以咨询费用的形式收回成本,还可以将其作为报告出版发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术效益的三丰收。

此外,以学术期刊为主的智库,可以针对这一个传媒机构本身存在的问题提供智力支持和策略服务,以此获取劳动报酬。这既能够解决传媒机构自身的困境,还能够实现期刊的多元化经营,推动期刊与学界、业界的进一步互动,发挥学术期刊的社会功效。

徐进军
《传媒》 2018年第10期
《传媒》2018年第10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