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江西省现代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进展

更新时间:2016-07-05

江西省现代茶叶产业技术体系2013年启动建设以来,以配合江西省委省政府、江西省农业厅茶产业重点工作为中心,以支撑茶产业发展、解决茶产业关键技术问题为目标,重点围绕茶树良种筛选、绿色生态茶叶生产、产品结构调整、节本增效、资源高效利用等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工作,以实现实用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同时根据江西茶产业特点、专家专业优势和未来茶产业发展趋势,开展前沿性、创新性和基础性的重点研发工作,为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生态、现代茶产业提供技术支撑,主要工作进展如下。

1 创新集成实用技术,解决产业问题

1.1 创新集成了茶树害虫绿色防控技术并应用

明确了江西不同生态类型茶园害虫的危害特点,优选出抗逆性强的茶树品种,筛选出防治茶园害虫的生物农药2种(白僵菌和核型多角体病毒),优化了新型杀虫灯和色板防治茶园害虫的主要技术参数,创新集成了一套丘陵茶园有机茶生产技术。集成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丘陵茶园化学农药零使用的目标。

1.2 总结形成了幼龄茶园优化管理模式

为解决幼龄茶园管理劳力紧缺问题,引进草莓等产业的地膜覆盖等栽培技术在幼龄茶园管理中进行创新应用;引进绿肥品种开展套种试验;引进水田和旱地农机开展适用性研究;探讨幼龄茶园快速成园新技术,总结形成了“适合不同茶树品种的定型修剪技术”、“幼龄茶园白三叶套种技术”、“茶园机械化除草和深耕技术”、“茶园地膜覆盖保温和控草技术”。编印了《江西省标准茶园建设模式图(一)》,为新植茶园快速成园提供技术支撑。

1.3 初步形成了一套茶园轻简生产技术

筛选出2种茶园管理机,并对机械进行了改进,使之能满足不同树龄茶园深耕使用要求;初步确定了针形和卷曲形名优茶机械化加工的设备选型和工艺参数;优选了适合机采的茶树品种(福鼎大白、槠叶齐、迎霜)和肥培管理模式;对机采鲜叶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了机采机制优质茶生产技术,并在 “浮瑶仙芝”和“狗牯脑茶”生产加工中得到应用,机采鲜叶加工干茶价格160~200元/kg,生产成本较手工采摘下降10%。

DC/AC控制器结构如图6所示,核心器件为TMS320F240,主要由电压和电流检测电路等组成,电压和电流检测电路主要通过比较器电路,将正弦波信号转换成TMS320F240可以识别的TTL电平信号,从而实现与电网电压信号同相.电流测量主要是使用CSM300LT电流传感器,使其在电隔离情况下测量电流,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经信号调理电路处理后送入到TMS320F240芯片.

1.4 优选了一批适合江西引种的茶树良种

深入产茶区了解产业问题及需求,收集产销信 息,为行业管理部门各项信息上报提供数据参考。

2 编写省级地方标准,完善标准体系

2.1 发布了三项省级地方标准

以江西省院士工作站和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为科技创新平台,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茶业科研、生产示范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了以茶产业为主体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其中以茶叶基地为实体的江西省院士工作站,2016年被评为“全国示范院士工作站”。

2.2 制(修)订了三项省级地方标准

但她始终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和家世显赫、儿女双全的王夫人相比,处处都相形见绌。所以即便身为长房媳妇,却时时被二房压了一头。

2.3 正在制(修)订10项省级地方标准

包括“婺源绿茶”系列标准、“针形绿茶生产技术规程”、“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范”、“绿色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等。

“浮梁茶——红茶”、“ 庐山云雾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规程”、“江西绿茶”三项省级地方标准2017年底通过省级审定。

(2) 适应范围分析.由油缸的行程可知,此悬挂系统适应范围为50 mm,由此可知此方案对悬挂导轨的加工精度要求最低.

3 支撑区域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3.1 服务省级行业管理部门

从全国各地引种茶树新品种和特色品种开展适应性、适制性试验;调研“四绿一红”主产区引种良种和特色品种现状及适应性,比较引种良种的产品质量。筛选出中茶108、茂绿、浙农117(113)、中黄1号等一批适应性较好的茶树良种和经济性状较好的特色品种,形成了适合不同茶树品种的良种良法种植技术,为江西发展新茶园提供了指导依据。

3.2 认真调研,实施产业帮扶行动

深入“十三五”国家级贫困县遂川县和修水县实地调研,明确对接区域和对象,针对问题制订产业扶贫方案,实施产业帮扶行动。体系有5位专家担任7个茶叶主产县科技特派团团长,服务县茶园面积占全省茶园面积的60%以上。

支持各主茶县市开展茶事活动(龙南、遂川、庐山等),提升江西茶的影响力。与遂川县茶业局签订合作协议,为遂川县提供长期服务。为支撑“浮梁茶”品牌建设,开展“浮梁茶”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江西省宁红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3.3 深入基地,指导防虫救灾

深入示范基地和各产茶区调研虫情、灾情,积极组织专家应对灾害天气,编写救灾技术指导资料,并及时发放虫情测报、冻害防护、洪灾自救等技术资料指导防虫救灾。通过公众信息平台发布预警信息,派驻专业技术人员前往生产一线进行现场指导。

3.4 与“四绿一红”产区配合,支撑品牌建设

纳入标准:(1)均符合食管癌的相关诊断标准[7],具有手术指征[8];(2)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3)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无相应过敏史。

在茶园中引进并推广应用除草醋、地膜覆盖等控草新技术,解决有机茶生产的人工除草劳力瓶颈问题。

3.5 针对茶产业瓶颈,指导应用轻简技术

图11给出了质量流率=3g/s时,热流密度和微通道分支数n 对最大形变γ的影响。从图11中可知,n相同的情况下,γ随着-的增大近似呈线性增长。n 分别为3、4、6、8时,=55W/cm2时的最大形变分别为=5W/cm2时最大形变的5.94倍、5.93倍、5.79倍、5.80倍,增大了2.13、2.04、1.85、1.81μm。即当热流密度增大11倍时,各热沉的最大形变增大5.79倍以上,增大显著。

4 建立示范基地,示范推广先进技术与模式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有机茶叶生产技术规程”三个省级地方标准2016年初正式颁布,并正式印刷出版。

在婺源、浮梁、修水、遂川等县建立了各类技术试验示范基地5个,示范面积333hm2,辐射带动婺源、浮梁等县打造绿色生态茶产业。

5 收集与保存茶树资源,积累了科研素材

5.1 收集并保存了一批种质资源

对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大量的野生和群体种资源,收集和保存了茶树种质资源196份,引进优良品种31份。

5.2 优选了茶树优良单株

通过系统选育,初步优选出优良单株14份,并繁育种苗。

5.3 分析了江西茶品质,了解江西茶的质量特征

为了了解江西茶的质量特征,对165份江西代表性茶叶样本进行了品质分析,结果显示,江西茶叶内含成分为:水浸出物41.4%~46.6%,氨基酸2.5%~4.4%,茶多酚19.8%~31.9%,其中儿茶素总量14.2%~15.7%、EGCG含量7.6%~8.8%。说明江西茶叶内含成分含量丰富,酚氨比制绿茶品质很优,EGCG含量也较高。

Combining the mathematical model defined by Eqs.(1)–(3),the transfer function of the hydraulic section is

6 壮大茶学科研队伍,提升了研发能力

6.1 壮大了茶学科研队伍

体系建设之初,茶学科研队伍人数不到15人,主要是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科研人员。通过五年体系建设,该所新引进博士1人、硕士8人。江西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影响力增强,江西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正在筹建茶学植保队伍,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正在组建茶树栽培队伍,江西省婺源茶校筹建资金组建茶学研究实验室,到2017年茶学科研队伍已超过40人。2016年取得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格。

6.2 提升了江西茶学科研能力

随着体系建设的推动,各部门对茶学科研关注度加大,江西省科技厅对茶学科研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强,2014年获重大项目资助。2017年江西省科技厅资助茶学科研资金两百余万元,与2013年相比,增加了近十倍。为了进一步增强茶学科研队伍,2017年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申报了省级茶学重点实验室,并联合5所科研院所申报省级茶学科研创新中心。

同时,体系启动建设以来,不断邀请国家体系专家来赣指导,积极承担国家体系任务。组织专家与产业、与基层对接,紧扣产业需求做研发,着力提升了体系专家适应产业的能力。

杨普香
《蚕桑茶叶通讯》 2018年第2期
《蚕桑茶叶通讯》2018年第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