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徽州三雕 奇彩绚烂的民间杰作

更新时间:2016-07-05

徽州工艺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除了著名的“文房四宝”(即歙砚、徽墨、宣纸、湖笔)之“三宝”外,“徽州三雕”也是其地方特色的重要体现。

徽州三雕,即遍布徽州境内的木雕、石雕、砖雕作品,其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臻于极盛。明初,徽派木雕已初具规模,雕风拙朴粗犷,以平面淡浮雕手法为主,一般只有平雕和浅浮雕,借助于线条造型,而缺乏透视变化,但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炫耀乡里的意识日益浓厚,三雕艺术也逐渐向精雕细刻过渡,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雕成为主流。

统计得2001—2016年春季暴雨雨日共11 d,通过影响系统的分析发现(表1),在11次过程中,有8次暴雨都伴随有低空切变和地面倒槽的存在;高空槽,低空急流,地面冷空气也是重要的影响系统;春季是冷空气较为活跃的季节,有4次过程是高空有槽东移或急流存在,中层配合切变或低空急流,而地面先为倒槽控制,之后冷空气南下影响,冷暖空气交汇导致暴雨的发生。另外东北冷涡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系统,有4次暴雨与之有关。

清代的“三雕”细腻繁复,构图、布局吸收了新安画派的表现手法,讲究艺术美,多用深浮雕和圆雕,提倡镂空效果,有的镂空层次多达十余层,亭台楼榭、树木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集于同一画面,玲珑剔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栩栩如生,显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艺术才能。

三四百年来,从明代中叶到清末,各种徽州三雕作品争奇斗艳,其数量之多,内容之广,形式之美,在我国明清民间雕刻史上堪称奇迹,构成了徽州文化的一大景观。

左右页图:徽州木雕就地取材,以当地盛产的柏木、梓木、椿木、银杏、楠木、梨木甲级杉等木材为原料,不一味追求木材的名贵和质地的细腻、坚韧,而是善于利用原材料本色,根据木纹肌理进行造型,大多不加有色油漆,融自然美与艺术美为一体,产生天造地设的艺术趣味。

汉唐风韵、华美精致的木雕

徽州木雕被誉为“民间工艺之花”,它们与徽州的古建筑密切联系,而其经济背景则是与徽商的兴衰相互伴随的。无论是在徽州还是在杭州、扬州等地,徽商总喜欢“盛馆舍以广招宾客,扩祠宇以敬睦族,立牌坊以传世荣”。于是,祠堂、长亭、牌坊、书院、石桥、民宅就鳞次栉比地出现了。民国年间所修的《歙县志》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彼时盐业集中淮扬,全国金融几可操纵,致富较易,故多以此起家,席履丰厚,闾里相望……今其所遗仅有残敝之建筑,可想见昔年闳丽。”其实,受徽州山区地形限制,人们不可能营造像北方的豪门大宅那种殿府式对称的恢宏建筑,也不可能与官邸的威严、宏大争雄。因此,徽州人只有在典雅、工艺、奇巧上另辟蹊径了,这就为民间的雕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我国著名美术家俞宏理先生认为,徽州木雕具有鲜明的汉风唐韵。与整个封建社会晚期的世风相比,徽州木雕在总体风格上呈现出民族上升时期的自信、富足、生气勃勃的艺术格调,也就是所谓的“汉唐气度”。其实,这种特殊性跟徽州在明清时期的社会小气候有关:明清时期,这一地区恰恰呈现出了勃兴和强盛的态势,表现在木雕上即是一种热情向上的格调,这与当时富裕的地域经济生活是合拍的。此外,徽派木雕还呈现出构图饱满,画面注重张力,人物造型生动,雕刻粗犷,动感强烈等特点,整体显得沉雄、奔放、古拙。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徽州木雕中的人物写实功力往往令人感到惊讶,其造型准确,意态如生,焕发出健康的喜气洋洋的审美情调。

左右页图:为了使人物部分更加突出,雕刻艺人一般把木雕上面的部分挖得很深,下面的1/3部分则很浅,在散光的投影下,木雕显得影影绰绰,便会产生似在移动的幻觉。

在徽州三雕中,木雕无疑是整个装饰的重点。抬头向徽州境内的民居、牌坊等建筑望去,梁架、栏板、窗扇、雀替、华板、隔扇、窗栏等等,凡有木质的地方都有木雕,上面刻着各种古代人物、飞禽走兽、山水花卉等主题,并以其造型生动、雕工精致而取胜。在材质方面,除大型用材外,细木雕一般以纹理细密、质地松韧的银杏、楠、枣、杨、桃等木为主,家具则以花梨、紫檀、乌木、红木、柏树等为最佳。

从现存的徽州木雕内容看,折射出来的正是徽州的社会、经济、文化、伦理等物质和精神世界,是中华文化在古徽州的典型体现。在徽州木雕常见的画面中,既有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文人墨客的描写,也有民间喜闻乐见的“八仙”“和合二仙”“郭子仪祝寿”“刘备招亲”“大闹天宫”“抬角戏”“闹元霄灯会”等主题,更有体现当时劳动人民传统观念和美好向往的“忠孝节义”等一系列内容,如表现忠的有“岳母剌字”,表现孝的有“卧冰求鱼鲤”,表现节的有民族英雄杨家将、戚家军,表现义的有“周仁献嫂”等历史故事。此外,为了取“吉祥如意”等彩头,常有“五蝠捧寿”“鹿鹤回春”“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双狮抢球”“封侯”“九狮滚球”等传统主题,既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也体现了儒家思想在徽州的统治地位。

浑厚粗犷、力度不凡的石雕

徽州砖雕源于宋代;明代尚古朴,以浮雕、单层次为主;到了明末清初,由于富商们对豪华生活的追求,清代砖雕的风格渐趋细腻繁复,用料多为水磨青砖,注重情节和构图,透雕层次加深。当时,人们在见方尺余、厚不及寸的砖坯上雕出情节复杂,多层楼空的画面,从近景到远景,前后透视,层次分明,最多约有9个层面,令人产生精妙无比的美感。

在《绩溪县志》中,有关“徽州石雕”的记载如下:“石雕多用于碑坊、碑刻、墓葬、勾栏、踏步、柱磉、门框、抱鼓、石狮。用料取花岗石、茶园石和黟县青。”不过,在众多建筑中,牌坊依然是展现徽州石雕精美工艺的最佳代表。如今,每当我们望见徽州境内大大小小的老牌坊时,我们仍会为过去工匠展现的技艺所叹绝:在这些石头上,能工巧匠用线雕、浅雕、浮雕、透雕等多种手法,通过石刀一刀一刀刻出他们美好的愿望,雕出栩栩如生的龙凤呈祥、飞禽走兽等各种物态,整体造型比例得当、协调美观,令人赏心悦目。其中,绩溪县的奕世尚书坊是徽派石雕的代表作,尤其是额枋的石雕图案异常精美,匠师倾雕刻技法之能事,运用圆雕、透雕、深浮雕、浅浮雕、镂空雕等工艺,使一幅幅精美生动、巧夺天工的画面跃然石上:鲲鹏展翅、仙鹤腾飞、太狮滚球、双龙戏珠等等,布局脱俗,立意悠深,给人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一般来说,砖雕有平雕、浮雕、立体雕刻,题材包括翎毛花卉、龙虎狮象、林园山水、戏剧人物等,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主要用在民宅的门罩、门楼以及官邸、祠庙的八字墙上。民宅的门罩在大门上方,常是一座房子的门面。徽州民宅的门罩顶上都用青瓦翘檐,用以挡住墙面上方流下的雨水。瓦檐下用水磨嵌砌着对称而又富有变化的图案,其构图复杂多变、以人物为主体,衬以亭台楼阁的图案。也有的门罩追求繁复的装饰效果,把门罩做成垂花门式:左右两旁各置一垂莲柱,中间用两层横向联合坊联系,檐下用雕刻的飞檐支承,额枋下则有砖雕斗拱,大多都用深浮雕方法,也有讲究的在额枋上嵌以圆雕的人物或狮、龙、凤等动物图案。

左右页图:徽州石雕多用深浅浮雕或圆雕、透雕,立体感很强,明暗关系复杂,但线的运用仍占据主导地位。人物、动植物的造型不拘泥于客观真实,一切服从装饰美的需要,以线为主带动体积感,通过形、体制造线的律动。

石雕艺人常通过象征、暗喻和谐音等手段,创造了适用于表现抽象意义的雕塑语言,如雕了鹿即谐音“禄”字;把豹子和喜鹊雕在一起,即表示“报喜”;把喜鹊雕在梅枝上,表示“喜上眉梢”等等。这些巧妙的艺术手法,无不展示出石雕艺人的卓越技巧,也让牌坊建筑极大地焕发出对应人们感情的亲和力。

历史上,徽州石工无处不在施展着自己的才艺,比如造房子的石门、石柱、石磉,还有院落中的石凳、石桌、石座,墓道中的石马、石人、石神兽,架在河上的石桥,铺向远方的石板路等等。据记载,就连曲阜孔庙中的四根石柱上的盘龙,也是徽州石雕刻工的作品。

协作特征是本文实验的主要特色,下面对方案的得分、被引用次数、链长等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

石雕艺人在徽州大有用武之地,民宅的基础部位、祠堂的石栏板、云鼓、须弥座等等,大多雕刻着石雕艺术作品。凡是祠堂大门两侧,皆用圆雕雕琢成对的倚柱石狮;祠堂的天井和走廊一般都有石栏板,由于面积较大且又平整,大小又都相等,因此往往被雕刻成同一题材的系列作品,如呈坎村罗东舒祠有二十几块不同形态的夔龙图案雕刻;北岸吴氏宗祠有西湖六景等石雕群……凡此种种,无不展现了徽州石雕的高超工艺。

左右页图:上图为徽州区岩寺镇郑佐府门坊,枋和匾全用烧雕青砖砌筑,门楼上有飞禽走兽,是明代烧制半圆雕艺术的典型代表。右图为绩溪县湖村的大型砖雕门楼。

淡雅朴实、层次分明的砖雕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作为皖南山区的徽州是一个石头的世界,徽州的能工巧匠用石头等材料,将这里装扮成了文化的徽州,比如徽州石雕的杰作“花山谜窟”,宏大壮阔,玄妙奇巧,观者无不称奇;就算是徽州境内四通八达的石板道路,又何尝不是徽州石雕的一大景观?对此,民国期间修撰的《歙县志》就已注意到了这个现象:“道路皆以石成之,虽穷乡僻壤,入山小径,靡不石也。石类不一,有青石、红石、红麻、白麻、凤凰麻等石。康乾以后,更采用浙淳茶源之青石,质美而坚,全县交通,虽积雨不病泥潭也。”此外,还有徽州境内众多造型各异、年代久远的石桥,也尽显徽州石工的刀下功夫。

高频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使用日本UM2000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高频小探头选择UM2R,探头频率为20 MHz,选择360°旋转扫描的方法进行检查。在对患者进行检查前需要禁食10 h,患者选择左侧卧位,在检查前使用利多卡因对口咽部进行麻醉。之后将小探头超声内镜送至胃内,将胃内的空气吸净,寻找患者的病变部位,向胃内注入300~500 ml的脱气水。当患者胃内病变部位全部浸入脱气水后,将超声探头再次插入,通过超声内镜观察小探头的具体位置,使高频小探头所发出的声束与胃内的病变界面相垂直,从而使病变部位清楚地显露出来,以便测量病变组织的大小及浸润深度。

SPOC混合教学模式主要包含3种构造方式,分别为同步引进式、异步改造式与全新构建式[3]。同步引进式的SPOC设计方式是教师通过引进已有MOOC课程来开展SPOC教学,采用创设学习准入密码,要求学生在认真完成MOOC学习之后,才能进入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中对MOOC课程的学习进行指导和补充,教师使用这种同步引进的方式开展SPOC教学的难度与工作量相对较小,但只适合于教学目标、教学难度、教学要求等与MOOC课程相匹配的本校课程。

左幅7-1#、7-4#和右幅7-3#已完成桩基浇筑,孔内未发现宏观裂隙发育。左幅7-2#和右幅7-1#桩基孔尚未开挖。

砖雕作为一种独特的壁饰,被广泛装饰在民居的大门口、门楼或门罩,以及官邸或寺庙的大门上方两侧的八字墙上。民宅的门楼由“楼”和“罩”两部分构成,统称“门罩门楼”,上方常有一座挑出的飞檐,由鳌鱼戗角、重瓦飞檐加斗拱组成,既可遮住上方流下来的雨水,又可以增加美观度和气氛;下方则以砖雕图像嵌镶在花边图案的框内,其中有一种四柱三间的贴墙牌楼,有三层、五层不等。五层的俗称“五凤楼”,高大轩昂,这常见于进士的宅第等官宦之家,由于其楼面高,门罩门楼大多雕刻精美,是邑中百工施展技艺的用武之地,也是他们心血的结晶。

徽州砖雕的用料与制作极为考究,一般采用经过特殊技艺烧制、掷地有声、色泽纯清的青砖为材料,先细磨成坯,在上面勾勒出画面的部位,凿出物象的深浅,确定画面的远近层次,然后再根据各个部位的轮廓进行精心刻划,局部“出细”,使事先设计好的图案一一凸现出来,比如门罩上的砖雕一般上半部刻得深,下半部浅,巧妙地利用了光线的投影,从而增强了凹凸感。

砖雕服务于建筑,因此必须在建筑构件的器形内施展它的刻画功能。由于民间匠师长期的艺术实践,各类题材已找到了完美的表现形式,如雀替、枋头内各式各样的狮子,梁驼华板内优美生动的花鸟画和人物画,横枋内的民间故事或戏剧人物等等,无不使人感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和谐。

左右页图:徽州三雕的题材内容和工艺流程大体相同,都巧妙地利用不同材质施艺,因材质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特征,大大丰富和加强了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美感享受,三者互相映衬,结合完美。

鲍义来,张建平,李明杰
《城市地理》 2018年第7期
《城市地理》2018年第7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