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定位下的交通规划探索与实践

更新时间:2009-03-28

0 引 言

中国作为拥有世界最大人口规模和最多城市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快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危机并存的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日趋重要,探索可持续的生态规划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上海历来是我国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中,提出建设“创新之城”、“人文之城”和“生态之城”,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放在优先位置,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好建设宜居城市。

椎间盘部分脱出患者表现:椎间盘椎体后缘表现为中央弧形突出;黄韧带肥厚合并钙化患者表现:韧带厚度在5.8~9.5mm以内,超过健康者,且均伴随有钙化现象;椎间孔狭窄患者表现:存在椎小关节增生,由于不断压迫,导致椎间孔狭窄,其中,3例患者伴随韧带肥厚,在6.5~8.5mm以内;硬膜囊受损患者表现:硬膜囊脂肪层受到挤压存在变形,具有不对称或消失情况,并且,神经根也被推压移位;侧隐窝狭窄患者表现:侧隐窝小于健康者,在2.3~3.0mm以内。

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崇明“撤县设区”,这也标志着崇明发展迈入新阶段,崇明作为上海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深度融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空间布局。长期以来,崇明主要承担生态保育功能,在新的战略高度下,加快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和上海市转变发展内涵以及自身发展诉求的重要战略部署。

未来,崇明将围绕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目标,发掘生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铆接点,着力贯彻落实从“生态保育”到“生态+”的核心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崇明发展的基本途径。本研究以交通规划为切入点,探讨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过程中交通规划应注意的一些重要因素,以期为生态岛的交通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1 生态岛建设与生态交通

生态岛的建设,是以“岛域”为尺度的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符合生态系统,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又是时间(历史)与空间(地理)的交叉。通过对城市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整体把握,通过生态整体规划设计,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协调,既要能保证城市持续增长,更要保证城市发展的质量;既要满足城市发展对资源环境的需求,更要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应做到环境清洁优美,生活健康舒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物免受核设施的辐射影响,近二三十年中才逐渐受到各国重视。欧美在该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较早,不仅建立了完整的分析方法和体系,还将其编制成软件,供其他国家和组织免费试用。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和民众的环保意识也不断增强。学习和借鉴国外生物辐射影响方面的软件和方法,可以在我国建设和使用核设施的过程中,评价其对于生物的影响,进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全面建成适应崇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引导城市结构调整,优化交通资源,多种交通方式融合,与“世界级生态岛”地位相适应的生态型综合交通体系。实现“设施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运行对资源的消耗最小、全寿命生态破坏最小”的目标。

2 崇明生态岛概况

2.1 区位特征

崇明区隶属中国上海市(见图1),位于长江入海口,全区地势平坦,由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组成,总面积1411 km2。区内环境优美、鸟语花香,被誉为静谧雅致的上海后花园,也是上海重要的生态屏障,对长三角、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生态特征

2.2.1 全市空气质量最优

2016年崇明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天数共285天,优良率为78.1%,全年PM2.5的平均浓度为43 ug/m³,位列全市空气质量最优,区域降尘度也为各区县最低水平。

目前,中心每年完成注册检验业务量5000余批次,近几年共承担了100余个品种1000余批次的国家和地方监督抽验工作,完成了总局下达的6810等5个分类目录的修订及“无源植入器械”命名工作,完成多项医疗器械检验规范和标准体系的调研和编写,为国家总局和天津市市场监管委的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2.2.2 全市水体质量最佳

崇明水体质量好,目前是上海最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之一。崇明岛内水网密布,水质清澈洁净,其中骨干河道的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占比为99.4%[2],该项指标超过上海其他区县水平。

2.2.3 全市绿量规模最大

目前,崇明森林覆盖率为24%[3],约为上海全市森林覆盖率的2倍。近年来崇明植树造林取得显著成效,2004年至2014年期间新增森林面积170 km2,总量达到全市的四分之一。

2.3 发展特征

2.3.1 人口外流,老龄化严重,发展动力不足

根据统计,2008年至2015年间,崇明常住人口总量持续下降,从2008年的69万下降至2015年的67万,人口绝对数值下降虽不多,但与上海市总人口持续增加的趋势呈鲜明对比。从人口结构来看,崇明老龄化现象严重,2015年老龄化率达到32.56%,高于上海全市平均水平。同时,崇明老龄化趋势还在加重,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从25.16%上升到32.56%,而18岁以下的人口比重从10.08%下降到8.22%。

  

图1 崇明区位图

2.3.2 区位优势难以发挥,交通日趋边缘化

长三角地区的交通联系整体上越来越紧密,但是崇明有被边缘化的趋势。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导向已经由高速公路转变为城际铁路,沪杭、沿江、沿海方向均将有城际铁路相继上马。随着城际铁路相继通车,周边地区如张家港、常熟、太仓、湖州、南通等地将迅速融入上海1小时交通圈。然而就崇明目前的交通区位而言,本岛大部分地区1小时却仍无法到达上海中心城,城桥镇至上海虹桥地区需要2.5小时(见图2)。

  

图2 城桥镇交通出行时效图

2.4 小结

推广分时租赁,在全区范围内以整车租赁的方式在小区、码头、商圈、公交枢纽、医院、酒店、景区布设纯电动分时租赁网点,每个网点规模约为20~30辆,满足到访交通的中长途出行需求,推动崇明向绿色低碳发展。

宋初的《册府元龟》在《帝王部·明罚》中关于张均之记载如下:“然凶恶之类,自招其咎,人神所弃,天地不容,原其本心,皆合殊死。就中情状,仍有区分,达奚珣等一十八人,并宜处斩;陈希烈等七人,并赐自尽;前大理卿张均,特宜免死,长流合浦郡。”②周绍良辑录,周啟瑜整理:《〈册府元龟〉唐史资料辑录》,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第462页。此记载与《旧唐书》中张均发配合浦郡的说法亦同。“陈希烈等七人,并赐自尽”其中应该包括张垍。

3 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

3.1 交通发展目标

城市交通作为生态城市这个复杂巨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发展必然要与生态化契合。因此,生态交通可定义为: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与生态城市融为一体并与其协调发展,在考虑生态容量约束和满足交通需求的条件下,在交通规划、建设和运营中,最大程度地降低因交通系统正常运转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形成具有超前性、进化式、适应性和自组织的生态型交通系统[1]。生态交通不是传统的交通概念,也不仅仅追求环境保护与交通通达,而是融入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内容,强调以人为本和整体协调,实现由交通网络、交通工具、交通环境和交通引导政策组成的生态型交通系统。

设施对环境的影响最小:提高对土地的使用效率,减少对建筑材料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建立完善的交通设施建设对环境影响的动态评估体系,实现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运行对资源的消耗最小:提升交通服务水平,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逐步开发和使用环境友好的交通工具,在等量交通运行条件下对环境的危害最小。

全寿命生态破坏最小:生态型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应当以高效便利、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原则,在整体上达到最优,全寿命周期内对生态破坏最小。

2.3 妊娠结局比较 羊水过少组孕妇催产素引产率、剖宫产率、总产程及产后出血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阴道顺产率则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云锡文山锌铟冶炼公司与中国恩菲“友好、双赢,且在技术攻关上富有挑战”的合作,为工程创新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云锡文山锌铟冶炼技改项目建成后将具备“环境友好、资源节约、能耗低、综合回收率高、渣资源化、工艺技术先进、装备自动化”的优势和特点,在回收锌的同时,铟、银、铜的回收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吨锌的综合能耗行业内最低、环境友好。项目必将成为国内冶炼锌、铟行业技术进步的里程牌,成为实现矿产资源就近开发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标杆工程,成为国内第一、国际领先的示范工厂。

图书馆员不应该只是提供读者服务,还要肩负着对读者法律意思的培养,灌输读者树立法制观念。读者要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清楚明朗自己享有哪些权利,懂得哪些权利不被侵害而能得到法律保护,读者很有必要坚持有关图书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学习,熟悉图书馆员的读者服务工作以及约束馆员纪律的法律机制,特别是有关读者服务的法律条款。读者如果发现馆员服务工作存在不良行为,及时向图书馆或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批评或整改建议,有严重侵犯读者权利的违法行为,向法律部门通过合法程序提起诉讼,捍卫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任何侵犯。

3.2 生态交通发展指标

为响应崇明三岛的“生态+”总体发展理念及生态交通发展战略,本研究参考国内外生态城市对于交通发展方面的控制指标体系,结合崇明区实际情况,选取了4类的生态交通方面的指标体系予以指引(见表1)。

 

表1 生态交通控制指标体系

 

3.3 交通发展战略

大力推进公交优先,构建以大中运量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和水上交通为补充的多模式、多层次、高效率的公共交通系统。深入践行生态发展理念,以轨道交通引领崇明发展,轨交崇明线加强与上海主城区的联系,同时岛内重点镇与主要景区之间,规划4条中运量通道,提升公交对居民出行的吸引力,延伸轨道交通服务,作为岛内各镇之间紧密联系的重要载体。

进一步完善县城控制区内污水管网向周边村镇延伸覆盖工作,对农村污水采用集中和分散处理的形式。对于重点镇镇区村、水源保护地周边村、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和人口密集的中心村,设置污水处理厂,主要收集污水处理厂上游河谷周边城镇或乡村的污水,并逐步向周边村庄辐射。对于人口分散、偏远的村镇,提倡相邻乡镇联合建设污水处理厂(站),实现区域统筹和共建共享[3]。对比较分散或距离河谷较远的村庄,污水采用分散处理的形式。可考虑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化粪池或氧化塘等处理方式,达标后排放。

4 生态交通发展策略

4.1 构建生态交通网络,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4.1.1 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相协调

针对崇明岛域空间尺度大,城镇布局分散的情况,在交通规划时,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同功能组团,制定不同的交通发展政策,充分协调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避免交通资源的浪费。

4.1.2 优化路网结构,合理定线路幅

优先发展纯电动公交车,2020年实现公交领域车辆100%更新为新能源车辆(除申崇线外),结合既有、规划的永久性场所布设充电桩设施,满足新能源公交车辆的充电需求。

4.1.3 推进公交优先,提升交通效率

根据崇明区总体规划的目标定位“更具绿色竞争力、更富人居魅力的国际生态示范岛”,崇明应坚持以发展“生态型交通”引领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从交通网络、交通设施、交通环境、过程控制、管理机制[4]等多个方面,都要体现“绿色崇明岛,生态交通行”的交通规划理念。

4.2 加快科技创新应用,推广新能源交通设施

4.2.1 公交领域新能源化,交通设施能源自给

充分尊重现状路网,不主张大量新建和扩展,进一步优化骨干路网的密度、宽度和线型,结合实际情况适当降低部分已规划道路等级,以景观为核心、需求为导向,全面梳理并完善道路断面。建议规划干线公路红线宽度在15~20 m左右,双向4车道,一般公路保持现状8 m宽度,确有必要拓宽的道路建议在保留原路幅、树木的基础上,在一侧分辐建设,确保不破坏道路景观功能,满足基本的通行需求。

构建“环岛绿道—郊野绿道—滨河绿道—城市绿道”四类城乡绿道,形成“一环四横十二纵、节点网络化”的慢行绿道体系。“一环”为沿崇明大堤、北横引河建设的环岛慢行道,承办环岛自行车赛事;“四横”为结合北沿公路、草港公路、南横引河—团城公路、长兴横沙建设的公路绿道;“十二纵”为结合南北向12条纵向水系建设沿河绿道;节点网络化即结合西沙、东平、陈家镇、城桥、横沙等重点地区细化绿道布局。

4.2.2 加快智慧交通建设,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构建全区集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对外交通为一体的综合交通信息平台,提高管理水平,从实际需求出发,合理组织管理现有道路交通资源,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提供高效、安全、快捷、方便、舒适、经济的交通服务。

加快建成公共交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公交上客客流信息实时采集、完善智能车载终端与车辆的数据接口及车辆运行状况数据准确性,提升居民出行效率;将新建的公共停车场库纳入停车诱导系统,现有的公共停车场及热点商业、娱乐、办公等公建设施配建的逐步纳入停车诱导系统;在城市主要路口设置行车诱导系统,为驾驶员提供出行中的道路交通状态信息,从而为路径选择提供参考。

4.2.3 推广分时租赁,倡导绿色出行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崇明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人口外流,城市没有吸引力,实体经济活力不足,交通日趋边缘化等。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基本矛盾在现阶段显得十分尖锐和突出,如何通过交通规划扭转困境,转变发展内涵,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逐步释放生态红利是崇明生态岛交通发展的重要内容。

4.3 营造生态交通环境,共享岛域绿水青山

4.3.1 构建绿道系统,提升慢行品质

新建或改建交通场站设施,必须考虑运用新技术,通过太阳能发电、绿色建筑等技术的使用为交通系统供能,减少公交系统对外部系统的能源依赖,充分利用岛内风能、光能等清洁能源。

智慧城市的建设除了需要政府投资之外,还需要引入大量社会(电信运营企业和高新科技)企业进行投资建设。这些企业通过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获得了利润新的增长。通过政府与企业之间所形成的一种迭代上升式的发展形态,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的长远发展。

4.3.2 建设旅游公路,打造一路一景

打造“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行”的旅游文化公路,选取崇明岛内尺度良好、植被茂密的公路,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法,构建“一路一景”的旅游道路景观体系。 将宏海公路、北沿公路、江民公路、建设公路、新北公路、崇明大道、港沿公路、草港公路、潘圆公路—民惠路建成崇明“最美公路”。

4.3.3 横沙先行先试,构建全绿色交通出行零碳岛

对于三岛中生态本底最优的横沙岛,进行先行先试,打造成为全绿色交通方式的零碳岛。全岛范围内实现新能源汽车使用率100%,率先实现“0”尾气排放;通过良好的绿色交通衔接,实现岛内多方式的“0”距离换乘;在新民镇内,通过良好的公共交通组织和慢行交通系统,促使镇区内实现“0”个体机动化出行;通过太阳能或风力发电、绿色建筑等技术,实现公交系统对外部系统的“0”依赖。

4.4 强化全寿命过程控制,夯实生态环境保护

4.4.1 做好顶层设计管理,严守生态交通源头

守住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底线,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确定项目选址和布局,做好环保设施的设置方案。严格项目设计用地审查,大力推广节地设计方案。做好公路网、港口、综合交通枢纽、航道建设等大型公建的环境影响评价,确保重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批复100%。

4.4.2 加强施工过程监控,抓好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施工过程的土壤、水、大气和声环境保护。优化工程挖方和填方,严格废弃物料等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消纳和处理,加强可耕种表土利用、土场绿化复垦和边坡植物防护。减少施工中地面扬尘和粉尘污染,注意避开噪声敏感区或建立简易声屏障。

4.5 创新管理机制政策,培育生态交通环境

4.5.1 加强规划统筹,健全生态交通工作机制

成立交通、发改、规划、住建、公安、环保和国土、水利部门共同参加的生态交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生态交通工作机制,分部门落实工作职责;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督促企业健全环保管理体系。

4.5.2 创新引导政策,鼓励生态出行

鼓励公共交通和新能源车辆出行,完善公交车辆长江隧桥通行费收费机制,研究新能源车辆长江隧桥减免收费政策,创新引导手段。

4.5.3 严格监管制度,强化指标考核

严格执行生态交通规章制度,定期考核制定的各阶段生态交通指标。对照绿色交通出行、绿色交通设计、绿色交通管理和绿色交通空间4个维度的生态交通控制指标,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定期对照各阶段目标任务进行考核,强化执行能力。

5 结 语

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应从全局把握生态交通的要求,并逐步分解,渗透到规划的各个方面。在交通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减少对现有交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减少建设过程中的能耗与污染。经过前期的规划和建设,生态交通需要有适宜的运营管理理念及模式等来指导,构建生态交通运营管理的机制,完善生态交通运营管理理论体系,同时为生态交通管理提供有益的理论基础和基础方法。

参考文献

[1]管菊香. 基于生态交通的城市交通方式结构优化研究[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2]崇明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 崇明区城乡总体规划[R]. 上海:崇明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2015.

[3]崇明新闻中心. 崇明森林覆盖率已近24%[EB/OL]. [2017-10-23]. http://www.cmx.gov.cn/cm_website/html/DefaultSite/shcm_xwzx_cmxw_cmyw/2016-03-14/Detail_116725.htm.

[4]王云玲. 生态城市交通模式与规划方法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8.

 
张纯
《交通与港航》 2018年第01期
《交通与港航》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